"

在結束了男籃世界盃的征程之後,中國男籃主帥李楠接受了相關採訪。在採訪過程之中,李楠談及了接下來的打算,他表示接下來會對本屆男籃世界盃做覆盤,總結經驗。他強調,會著重去看看那7秒鐘(周琦發邊線球失誤)究竟發生了什麼。

"

在結束了男籃世界盃的征程之後,中國男籃主帥李楠接受了相關採訪。在採訪過程之中,李楠談及了接下來的打算,他表示接下來會對本屆男籃世界盃做覆盤,總結經驗。他強調,會著重去看看那7秒鐘(周琦發邊線球失誤)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如果僅從最後的結果看,這7.2秒發生的事情的確影響到了中國男籃的最終排名,身為主帥的李楠肯定也難以釋懷。

但如果以全局的角度看,李楠過於關注這7.2秒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捨本逐末的:與同組實力最弱的科特迪瓦交手,中國男籃為何贏得如此“醜陋”?與同組實力第二強的委內瑞拉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卻輸得更多?與損失兩名主力的韓國隊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只拿到了4分的淨勝分?

"

在結束了男籃世界盃的征程之後,中國男籃主帥李楠接受了相關採訪。在採訪過程之中,李楠談及了接下來的打算,他表示接下來會對本屆男籃世界盃做覆盤,總結經驗。他強調,會著重去看看那7秒鐘(周琦發邊線球失誤)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如果僅從最後的結果看,這7.2秒發生的事情的確影響到了中國男籃的最終排名,身為主帥的李楠肯定也難以釋懷。

但如果以全局的角度看,李楠過於關注這7.2秒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捨本逐末的:與同組實力最弱的科特迪瓦交手,中國男籃為何贏得如此“醜陋”?與同組實力第二強的委內瑞拉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卻輸得更多?與損失兩名主力的韓國隊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只拿到了4分的淨勝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筆者不喜歡惡意地揣測他人的具體想法,但從李楠的採訪過程看,他很有可能把這些情況歸結到諸如【經驗】、【士氣】、【壓力】、【緊張度】、【主場放不開手腳】這類的詞眼。這裡提一句,筆者並不是認為這些因素完全沒有作用,但過於強調這些主觀因素的後果是:李楠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佈陣有什麼錯誤,中國籃球從上至下也沒有搞懂自己的理念究竟有多麼落伍。

一、批評李楠戰術少的人根本沒有搞對方向

牛角、鑽石、手槍、西班牙擋拆……整個世界盃期間,大多數球迷都學到了這些戰術名詞。所以,當批評李楠的時候,人們總是會以這些詞彙來調侃李楠的戰術太少。但事實上,戰術的本質是讓合適的球員去終結進攻,而不會讓球員的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是,楊學增早在3年前就告訴過我們這個樸實無華的真理。

"

在結束了男籃世界盃的征程之後,中國男籃主帥李楠接受了相關採訪。在採訪過程之中,李楠談及了接下來的打算,他表示接下來會對本屆男籃世界盃做覆盤,總結經驗。他強調,會著重去看看那7秒鐘(周琦發邊線球失誤)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如果僅從最後的結果看,這7.2秒發生的事情的確影響到了中國男籃的最終排名,身為主帥的李楠肯定也難以釋懷。

但如果以全局的角度看,李楠過於關注這7.2秒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捨本逐末的:與同組實力最弱的科特迪瓦交手,中國男籃為何贏得如此“醜陋”?與同組實力第二強的委內瑞拉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卻輸得更多?與損失兩名主力的韓國隊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只拿到了4分的淨勝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筆者不喜歡惡意地揣測他人的具體想法,但從李楠的採訪過程看,他很有可能把這些情況歸結到諸如【經驗】、【士氣】、【壓力】、【緊張度】、【主場放不開手腳】這類的詞眼。這裡提一句,筆者並不是認為這些因素完全沒有作用,但過於強調這些主觀因素的後果是:李楠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佈陣有什麼錯誤,中國籃球從上至下也沒有搞懂自己的理念究竟有多麼落伍。

一、批評李楠戰術少的人根本沒有搞對方向

牛角、鑽石、手槍、西班牙擋拆……整個世界盃期間,大多數球迷都學到了這些戰術名詞。所以,當批評李楠的時候,人們總是會以這些詞彙來調侃李楠的戰術太少。但事實上,戰術的本質是讓合適的球員去終結進攻,而不會讓球員的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是,楊學增早在3年前就告訴過我們這個樸實無華的真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在帶領四川隊拿到了隊史首座CBA總冠軍之後,楊學增表示:自己只需要3-5套戰術就行了,也不贊同那些10多套甚至20套戰術的理念,即使戰術跑出來了,打不出來又有什麼用?競技體育不是搞教學。

其實,李楠的戰術已經完全符合楊學增所設定的3-5套了。他的真正問題在哪裡?在用人策略。

二、選擇合適的配角群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屆大賽開始前,外界的普遍共識是:易建聯和郭艾倫隊內能力最強二人組。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筆者還認為:二人又是非常符合現代籃球思維的擋拆組合。

但以現代籃球的發展思維來看,擋拆是需要無球側的射手提供空間支持的。不幸的是,李楠在盃賽過程之中從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和郭艾倫首發出場的趙繼偉,完全丟失了熱身賽上小樣本的定點三分球迴應能力;首發小前鋒翟曉川,是一個頻頻空切順便把防守人帶入籃下的側翼球員;首發大前鋒周琦在熱身賽期間完全失去了三分球準星,結果到了正賽也只能到籃下去堵空間……

"

在結束了男籃世界盃的征程之後,中國男籃主帥李楠接受了相關採訪。在採訪過程之中,李楠談及了接下來的打算,他表示接下來會對本屆男籃世界盃做覆盤,總結經驗。他強調,會著重去看看那7秒鐘(周琦發邊線球失誤)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如果僅從最後的結果看,這7.2秒發生的事情的確影響到了中國男籃的最終排名,身為主帥的李楠肯定也難以釋懷。

但如果以全局的角度看,李楠過於關注這7.2秒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捨本逐末的:與同組實力最弱的科特迪瓦交手,中國男籃為何贏得如此“醜陋”?與同組實力第二強的委內瑞拉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卻輸得更多?與損失兩名主力的韓國隊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只拿到了4分的淨勝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筆者不喜歡惡意地揣測他人的具體想法,但從李楠的採訪過程看,他很有可能把這些情況歸結到諸如【經驗】、【士氣】、【壓力】、【緊張度】、【主場放不開手腳】這類的詞眼。這裡提一句,筆者並不是認為這些因素完全沒有作用,但過於強調這些主觀因素的後果是:李楠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佈陣有什麼錯誤,中國籃球從上至下也沒有搞懂自己的理念究竟有多麼落伍。

一、批評李楠戰術少的人根本沒有搞對方向

牛角、鑽石、手槍、西班牙擋拆……整個世界盃期間,大多數球迷都學到了這些戰術名詞。所以,當批評李楠的時候,人們總是會以這些詞彙來調侃李楠的戰術太少。但事實上,戰術的本質是讓合適的球員去終結進攻,而不會讓球員的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是,楊學增早在3年前就告訴過我們這個樸實無華的真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在帶領四川隊拿到了隊史首座CBA總冠軍之後,楊學增表示:自己只需要3-5套戰術就行了,也不贊同那些10多套甚至20套戰術的理念,即使戰術跑出來了,打不出來又有什麼用?競技體育不是搞教學。

其實,李楠的戰術已經完全符合楊學增所設定的3-5套了。他的真正問題在哪裡?在用人策略。

二、選擇合適的配角群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屆大賽開始前,外界的普遍共識是:易建聯和郭艾倫隊內能力最強二人組。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筆者還認為:二人又是非常符合現代籃球思維的擋拆組合。

但以現代籃球的發展思維來看,擋拆是需要無球側的射手提供空間支持的。不幸的是,李楠在盃賽過程之中從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和郭艾倫首發出場的趙繼偉,完全丟失了熱身賽上小樣本的定點三分球迴應能力;首發小前鋒翟曉川,是一個頻頻空切順便把防守人帶入籃下的側翼球員;首發大前鋒周琦在熱身賽期間完全失去了三分球準星,結果到了正賽也只能到籃下去堵空間……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翟曉川空切,郭艾倫局部1對3)

如果進入銜接段,李楠又會怎麼樣佈陣呢?趙睿目前只能算是突破弱化版的郭艾倫,他的持球投能力也不如郭艾倫;方碩倒是有一定的投籃能力,但卻在銜接段卻越權打了太多的擋拆;翟曉川這個位置上最合適的空間點可蘭白克,卻因為“熱身賽期間得不到出場機會,怕他狀態不好”而被李楠雪藏;4-5號位上的主要輪換球員是王哲林,而不是投射能力更強的阿不都沙拉木……

因此,郭艾倫和易建聯的擋拆組合在攻框過程之中,會遇到一道又一道協防。球隊對陣科特迪瓦時一度陷入苦戰、對陣韓國時一直無法在進攻端給出足夠的迴應,其實就是受到了李楠這些臨場用人的影響。

"

在結束了男籃世界盃的征程之後,中國男籃主帥李楠接受了相關採訪。在採訪過程之中,李楠談及了接下來的打算,他表示接下來會對本屆男籃世界盃做覆盤,總結經驗。他強調,會著重去看看那7秒鐘(周琦發邊線球失誤)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如果僅從最後的結果看,這7.2秒發生的事情的確影響到了中國男籃的最終排名,身為主帥的李楠肯定也難以釋懷。

但如果以全局的角度看,李楠過於關注這7.2秒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捨本逐末的:與同組實力最弱的科特迪瓦交手,中國男籃為何贏得如此“醜陋”?與同組實力第二強的委內瑞拉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卻輸得更多?與損失兩名主力的韓國隊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只拿到了4分的淨勝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筆者不喜歡惡意地揣測他人的具體想法,但從李楠的採訪過程看,他很有可能把這些情況歸結到諸如【經驗】、【士氣】、【壓力】、【緊張度】、【主場放不開手腳】這類的詞眼。這裡提一句,筆者並不是認為這些因素完全沒有作用,但過於強調這些主觀因素的後果是:李楠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佈陣有什麼錯誤,中國籃球從上至下也沒有搞懂自己的理念究竟有多麼落伍。

一、批評李楠戰術少的人根本沒有搞對方向

牛角、鑽石、手槍、西班牙擋拆……整個世界盃期間,大多數球迷都學到了這些戰術名詞。所以,當批評李楠的時候,人們總是會以這些詞彙來調侃李楠的戰術太少。但事實上,戰術的本質是讓合適的球員去終結進攻,而不會讓球員的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是,楊學增早在3年前就告訴過我們這個樸實無華的真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在帶領四川隊拿到了隊史首座CBA總冠軍之後,楊學增表示:自己只需要3-5套戰術就行了,也不贊同那些10多套甚至20套戰術的理念,即使戰術跑出來了,打不出來又有什麼用?競技體育不是搞教學。

其實,李楠的戰術已經完全符合楊學增所設定的3-5套了。他的真正問題在哪裡?在用人策略。

二、選擇合適的配角群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屆大賽開始前,外界的普遍共識是:易建聯和郭艾倫隊內能力最強二人組。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筆者還認為:二人又是非常符合現代籃球思維的擋拆組合。

但以現代籃球的發展思維來看,擋拆是需要無球側的射手提供空間支持的。不幸的是,李楠在盃賽過程之中從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和郭艾倫首發出場的趙繼偉,完全丟失了熱身賽上小樣本的定點三分球迴應能力;首發小前鋒翟曉川,是一個頻頻空切順便把防守人帶入籃下的側翼球員;首發大前鋒周琦在熱身賽期間完全失去了三分球準星,結果到了正賽也只能到籃下去堵空間……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翟曉川空切,郭艾倫局部1對3)

如果進入銜接段,李楠又會怎麼樣佈陣呢?趙睿目前只能算是突破弱化版的郭艾倫,他的持球投能力也不如郭艾倫;方碩倒是有一定的投籃能力,但卻在銜接段卻越權打了太多的擋拆;翟曉川這個位置上最合適的空間點可蘭白克,卻因為“熱身賽期間得不到出場機會,怕他狀態不好”而被李楠雪藏;4-5號位上的主要輪換球員是王哲林,而不是投射能力更強的阿不都沙拉木……

因此,郭艾倫和易建聯的擋拆組合在攻框過程之中,會遇到一道又一道協防。球隊對陣科特迪瓦時一度陷入苦戰、對陣韓國時一直無法在進攻端給出足夠的迴應,其實就是受到了李楠這些臨場用人的影響。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球迷都能夠看出可蘭白克和阿不都沙拉木的重要性,為何李楠就是不願意做出改變呢?因為李楠的籃球思維已經落伍了美國30年……

三、落伍的理念才是根源

在暫停的時候,我們會零星地聽到李楠說的話。其中,李楠曾經說過諸如“要耐心點,再多傳幾次球”之類的話。

李楠說這段話,如果僅僅是為了給球員減壓,其實倒也無可厚非。但事實上,李楠一直在給自己的球員灌輸一種理念:多傳一次球,把球交到內線球員手中,讓他們多打低位背身。以這個為主線,我們可以引申出李楠的一系列錯誤理念。

第一、高估內線球員的低位水準

且不論低位背身本身就是不太受現代籃球推崇的方式(題外話:上個賽季席捲CBA的廣東隊,就是全CBA最不強調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單憑這幾個內線的球員能力,真的適合在這種比賽裡打大量低位背身嗎?

"

在結束了男籃世界盃的征程之後,中國男籃主帥李楠接受了相關採訪。在採訪過程之中,李楠談及了接下來的打算,他表示接下來會對本屆男籃世界盃做覆盤,總結經驗。他強調,會著重去看看那7秒鐘(周琦發邊線球失誤)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如果僅從最後的結果看,這7.2秒發生的事情的確影響到了中國男籃的最終排名,身為主帥的李楠肯定也難以釋懷。

但如果以全局的角度看,李楠過於關注這7.2秒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捨本逐末的:與同組實力最弱的科特迪瓦交手,中國男籃為何贏得如此“醜陋”?與同組實力第二強的委內瑞拉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卻輸得更多?與損失兩名主力的韓國隊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只拿到了4分的淨勝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筆者不喜歡惡意地揣測他人的具體想法,但從李楠的採訪過程看,他很有可能把這些情況歸結到諸如【經驗】、【士氣】、【壓力】、【緊張度】、【主場放不開手腳】這類的詞眼。這裡提一句,筆者並不是認為這些因素完全沒有作用,但過於強調這些主觀因素的後果是:李楠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佈陣有什麼錯誤,中國籃球從上至下也沒有搞懂自己的理念究竟有多麼落伍。

一、批評李楠戰術少的人根本沒有搞對方向

牛角、鑽石、手槍、西班牙擋拆……整個世界盃期間,大多數球迷都學到了這些戰術名詞。所以,當批評李楠的時候,人們總是會以這些詞彙來調侃李楠的戰術太少。但事實上,戰術的本質是讓合適的球員去終結進攻,而不會讓球員的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是,楊學增早在3年前就告訴過我們這個樸實無華的真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在帶領四川隊拿到了隊史首座CBA總冠軍之後,楊學增表示:自己只需要3-5套戰術就行了,也不贊同那些10多套甚至20套戰術的理念,即使戰術跑出來了,打不出來又有什麼用?競技體育不是搞教學。

其實,李楠的戰術已經完全符合楊學增所設定的3-5套了。他的真正問題在哪裡?在用人策略。

二、選擇合適的配角群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屆大賽開始前,外界的普遍共識是:易建聯和郭艾倫隊內能力最強二人組。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筆者還認為:二人又是非常符合現代籃球思維的擋拆組合。

但以現代籃球的發展思維來看,擋拆是需要無球側的射手提供空間支持的。不幸的是,李楠在盃賽過程之中從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和郭艾倫首發出場的趙繼偉,完全丟失了熱身賽上小樣本的定點三分球迴應能力;首發小前鋒翟曉川,是一個頻頻空切順便把防守人帶入籃下的側翼球員;首發大前鋒周琦在熱身賽期間完全失去了三分球準星,結果到了正賽也只能到籃下去堵空間……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翟曉川空切,郭艾倫局部1對3)

如果進入銜接段,李楠又會怎麼樣佈陣呢?趙睿目前只能算是突破弱化版的郭艾倫,他的持球投能力也不如郭艾倫;方碩倒是有一定的投籃能力,但卻在銜接段卻越權打了太多的擋拆;翟曉川這個位置上最合適的空間點可蘭白克,卻因為“熱身賽期間得不到出場機會,怕他狀態不好”而被李楠雪藏;4-5號位上的主要輪換球員是王哲林,而不是投射能力更強的阿不都沙拉木……

因此,郭艾倫和易建聯的擋拆組合在攻框過程之中,會遇到一道又一道協防。球隊對陣科特迪瓦時一度陷入苦戰、對陣韓國時一直無法在進攻端給出足夠的迴應,其實就是受到了李楠這些臨場用人的影響。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球迷都能夠看出可蘭白克和阿不都沙拉木的重要性,為何李楠就是不願意做出改變呢?因為李楠的籃球思維已經落伍了美國30年……

三、落伍的理念才是根源

在暫停的時候,我們會零星地聽到李楠說的話。其中,李楠曾經說過諸如“要耐心點,再多傳幾次球”之類的話。

李楠說這段話,如果僅僅是為了給球員減壓,其實倒也無可厚非。但事實上,李楠一直在給自己的球員灌輸一種理念:多傳一次球,把球交到內線球員手中,讓他們多打低位背身。以這個為主線,我們可以引申出李楠的一系列錯誤理念。

第一、高估內線球員的低位水準

且不論低位背身本身就是不太受現代籃球推崇的方式(題外話:上個賽季席捲CBA的廣東隊,就是全CBA最不強調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單憑這幾個內線的球員能力,真的適合在這種比賽裡打大量低位背身嗎?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周琦要低位釀成苦果)

易建聯年歲已高,他上個賽季效力的廣東隊正是全CBA最不推崇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王哲林在過去幾屆大賽上(13年亞錦賽、15年亞錦賽和16年奧運會)一直不是什麼可靠的低位選項,僅以CBA作為參考系來認定他的低位能力是完全不合適的;周琦在CBA都不是低位大神,李楠居然會強調周琦多去低位要球……

第二、高估了傳控型控衛的能力

為了給這些內線喂球,李楠還給予了那些【組織能力更強的後衛】更多機會,讓他們來主導擋拆進攻。

且不論某些【組織型後衛】吊內線的能力遠不如當年的劉煒這一事實,由他來主導大量擋拆這一情況真的合適嗎?由於這種球員既不能自己突入籃下改變對方防守陣型,又不能在遠距離完成持球投,他只能在打完擋拆後原地停球,這反而讓球隊的進攻陷入了停滯。因此,當委內瑞拉祭出繞防策略時,這種類型的後衛在場上就顯得有點多餘了:

"

在結束了男籃世界盃的征程之後,中國男籃主帥李楠接受了相關採訪。在採訪過程之中,李楠談及了接下來的打算,他表示接下來會對本屆男籃世界盃做覆盤,總結經驗。他強調,會著重去看看那7秒鐘(周琦發邊線球失誤)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如果僅從最後的結果看,這7.2秒發生的事情的確影響到了中國男籃的最終排名,身為主帥的李楠肯定也難以釋懷。

但如果以全局的角度看,李楠過於關注這7.2秒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捨本逐末的:與同組實力最弱的科特迪瓦交手,中國男籃為何贏得如此“醜陋”?與同組實力第二強的委內瑞拉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卻輸得更多?與損失兩名主力的韓國隊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只拿到了4分的淨勝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筆者不喜歡惡意地揣測他人的具體想法,但從李楠的採訪過程看,他很有可能把這些情況歸結到諸如【經驗】、【士氣】、【壓力】、【緊張度】、【主場放不開手腳】這類的詞眼。這裡提一句,筆者並不是認為這些因素完全沒有作用,但過於強調這些主觀因素的後果是:李楠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佈陣有什麼錯誤,中國籃球從上至下也沒有搞懂自己的理念究竟有多麼落伍。

一、批評李楠戰術少的人根本沒有搞對方向

牛角、鑽石、手槍、西班牙擋拆……整個世界盃期間,大多數球迷都學到了這些戰術名詞。所以,當批評李楠的時候,人們總是會以這些詞彙來調侃李楠的戰術太少。但事實上,戰術的本質是讓合適的球員去終結進攻,而不會讓球員的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是,楊學增早在3年前就告訴過我們這個樸實無華的真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在帶領四川隊拿到了隊史首座CBA總冠軍之後,楊學增表示:自己只需要3-5套戰術就行了,也不贊同那些10多套甚至20套戰術的理念,即使戰術跑出來了,打不出來又有什麼用?競技體育不是搞教學。

其實,李楠的戰術已經完全符合楊學增所設定的3-5套了。他的真正問題在哪裡?在用人策略。

二、選擇合適的配角群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屆大賽開始前,外界的普遍共識是:易建聯和郭艾倫隊內能力最強二人組。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筆者還認為:二人又是非常符合現代籃球思維的擋拆組合。

但以現代籃球的發展思維來看,擋拆是需要無球側的射手提供空間支持的。不幸的是,李楠在盃賽過程之中從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和郭艾倫首發出場的趙繼偉,完全丟失了熱身賽上小樣本的定點三分球迴應能力;首發小前鋒翟曉川,是一個頻頻空切順便把防守人帶入籃下的側翼球員;首發大前鋒周琦在熱身賽期間完全失去了三分球準星,結果到了正賽也只能到籃下去堵空間……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翟曉川空切,郭艾倫局部1對3)

如果進入銜接段,李楠又會怎麼樣佈陣呢?趙睿目前只能算是突破弱化版的郭艾倫,他的持球投能力也不如郭艾倫;方碩倒是有一定的投籃能力,但卻在銜接段卻越權打了太多的擋拆;翟曉川這個位置上最合適的空間點可蘭白克,卻因為“熱身賽期間得不到出場機會,怕他狀態不好”而被李楠雪藏;4-5號位上的主要輪換球員是王哲林,而不是投射能力更強的阿不都沙拉木……

因此,郭艾倫和易建聯的擋拆組合在攻框過程之中,會遇到一道又一道協防。球隊對陣科特迪瓦時一度陷入苦戰、對陣韓國時一直無法在進攻端給出足夠的迴應,其實就是受到了李楠這些臨場用人的影響。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球迷都能夠看出可蘭白克和阿不都沙拉木的重要性,為何李楠就是不願意做出改變呢?因為李楠的籃球思維已經落伍了美國30年……

三、落伍的理念才是根源

在暫停的時候,我們會零星地聽到李楠說的話。其中,李楠曾經說過諸如“要耐心點,再多傳幾次球”之類的話。

李楠說這段話,如果僅僅是為了給球員減壓,其實倒也無可厚非。但事實上,李楠一直在給自己的球員灌輸一種理念:多傳一次球,把球交到內線球員手中,讓他們多打低位背身。以這個為主線,我們可以引申出李楠的一系列錯誤理念。

第一、高估內線球員的低位水準

且不論低位背身本身就是不太受現代籃球推崇的方式(題外話:上個賽季席捲CBA的廣東隊,就是全CBA最不強調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單憑這幾個內線的球員能力,真的適合在這種比賽裡打大量低位背身嗎?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周琦要低位釀成苦果)

易建聯年歲已高,他上個賽季效力的廣東隊正是全CBA最不推崇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王哲林在過去幾屆大賽上(13年亞錦賽、15年亞錦賽和16年奧運會)一直不是什麼可靠的低位選項,僅以CBA作為參考系來認定他的低位能力是完全不合適的;周琦在CBA都不是低位大神,李楠居然會強調周琦多去低位要球……

第二、高估了傳控型控衛的能力

為了給這些內線喂球,李楠還給予了那些【組織能力更強的後衛】更多機會,讓他們來主導擋拆進攻。

且不論某些【組織型後衛】吊內線的能力遠不如當年的劉煒這一事實,由他來主導大量擋拆這一情況真的合適嗎?由於這種球員既不能自己突入籃下改變對方防守陣型,又不能在遠距離完成持球投,他只能在打完擋拆後原地停球,這反而讓球隊的進攻陷入了停滯。因此,當委內瑞拉祭出繞防策略時,這種類型的後衛在場上就顯得有點多餘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委內瑞拉的繞防)

一個被人遺忘的細節是:與波蘭一戰,當中國男籃在場面上握有優勢時,李楠在終場前幾分鐘再次派上了這名擋拆優先級最高的控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最後的結果。

"

在結束了男籃世界盃的征程之後,中國男籃主帥李楠接受了相關採訪。在採訪過程之中,李楠談及了接下來的打算,他表示接下來會對本屆男籃世界盃做覆盤,總結經驗。他強調,會著重去看看那7秒鐘(周琦發邊線球失誤)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如果僅從最後的結果看,這7.2秒發生的事情的確影響到了中國男籃的最終排名,身為主帥的李楠肯定也難以釋懷。

但如果以全局的角度看,李楠過於關注這7.2秒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捨本逐末的:與同組實力最弱的科特迪瓦交手,中國男籃為何贏得如此“醜陋”?與同組實力第二強的委內瑞拉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卻輸得更多?與損失兩名主力的韓國隊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只拿到了4分的淨勝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筆者不喜歡惡意地揣測他人的具體想法,但從李楠的採訪過程看,他很有可能把這些情況歸結到諸如【經驗】、【士氣】、【壓力】、【緊張度】、【主場放不開手腳】這類的詞眼。這裡提一句,筆者並不是認為這些因素完全沒有作用,但過於強調這些主觀因素的後果是:李楠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佈陣有什麼錯誤,中國籃球從上至下也沒有搞懂自己的理念究竟有多麼落伍。

一、批評李楠戰術少的人根本沒有搞對方向

牛角、鑽石、手槍、西班牙擋拆……整個世界盃期間,大多數球迷都學到了這些戰術名詞。所以,當批評李楠的時候,人們總是會以這些詞彙來調侃李楠的戰術太少。但事實上,戰術的本質是讓合適的球員去終結進攻,而不會讓球員的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是,楊學增早在3年前就告訴過我們這個樸實無華的真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在帶領四川隊拿到了隊史首座CBA總冠軍之後,楊學增表示:自己只需要3-5套戰術就行了,也不贊同那些10多套甚至20套戰術的理念,即使戰術跑出來了,打不出來又有什麼用?競技體育不是搞教學。

其實,李楠的戰術已經完全符合楊學增所設定的3-5套了。他的真正問題在哪裡?在用人策略。

二、選擇合適的配角群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屆大賽開始前,外界的普遍共識是:易建聯和郭艾倫隊內能力最強二人組。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筆者還認為:二人又是非常符合現代籃球思維的擋拆組合。

但以現代籃球的發展思維來看,擋拆是需要無球側的射手提供空間支持的。不幸的是,李楠在盃賽過程之中從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和郭艾倫首發出場的趙繼偉,完全丟失了熱身賽上小樣本的定點三分球迴應能力;首發小前鋒翟曉川,是一個頻頻空切順便把防守人帶入籃下的側翼球員;首發大前鋒周琦在熱身賽期間完全失去了三分球準星,結果到了正賽也只能到籃下去堵空間……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翟曉川空切,郭艾倫局部1對3)

如果進入銜接段,李楠又會怎麼樣佈陣呢?趙睿目前只能算是突破弱化版的郭艾倫,他的持球投能力也不如郭艾倫;方碩倒是有一定的投籃能力,但卻在銜接段卻越權打了太多的擋拆;翟曉川這個位置上最合適的空間點可蘭白克,卻因為“熱身賽期間得不到出場機會,怕他狀態不好”而被李楠雪藏;4-5號位上的主要輪換球員是王哲林,而不是投射能力更強的阿不都沙拉木……

因此,郭艾倫和易建聯的擋拆組合在攻框過程之中,會遇到一道又一道協防。球隊對陣科特迪瓦時一度陷入苦戰、對陣韓國時一直無法在進攻端給出足夠的迴應,其實就是受到了李楠這些臨場用人的影響。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球迷都能夠看出可蘭白克和阿不都沙拉木的重要性,為何李楠就是不願意做出改變呢?因為李楠的籃球思維已經落伍了美國30年……

三、落伍的理念才是根源

在暫停的時候,我們會零星地聽到李楠說的話。其中,李楠曾經說過諸如“要耐心點,再多傳幾次球”之類的話。

李楠說這段話,如果僅僅是為了給球員減壓,其實倒也無可厚非。但事實上,李楠一直在給自己的球員灌輸一種理念:多傳一次球,把球交到內線球員手中,讓他們多打低位背身。以這個為主線,我們可以引申出李楠的一系列錯誤理念。

第一、高估內線球員的低位水準

且不論低位背身本身就是不太受現代籃球推崇的方式(題外話:上個賽季席捲CBA的廣東隊,就是全CBA最不強調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單憑這幾個內線的球員能力,真的適合在這種比賽裡打大量低位背身嗎?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周琦要低位釀成苦果)

易建聯年歲已高,他上個賽季效力的廣東隊正是全CBA最不推崇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王哲林在過去幾屆大賽上(13年亞錦賽、15年亞錦賽和16年奧運會)一直不是什麼可靠的低位選項,僅以CBA作為參考系來認定他的低位能力是完全不合適的;周琦在CBA都不是低位大神,李楠居然會強調周琦多去低位要球……

第二、高估了傳控型控衛的能力

為了給這些內線喂球,李楠還給予了那些【組織能力更強的後衛】更多機會,讓他們來主導擋拆進攻。

且不論某些【組織型後衛】吊內線的能力遠不如當年的劉煒這一事實,由他來主導大量擋拆這一情況真的合適嗎?由於這種球員既不能自己突入籃下改變對方防守陣型,又不能在遠距離完成持球投,他只能在打完擋拆後原地停球,這反而讓球隊的進攻陷入了停滯。因此,當委內瑞拉祭出繞防策略時,這種類型的後衛在場上就顯得有點多餘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委內瑞拉的繞防)

一個被人遺忘的細節是:與波蘭一戰,當中國男籃在場面上握有優勢時,李楠在終場前幾分鐘再次派上了這名擋拆優先級最高的控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最後的結果。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有意思的是,當時臨危受命的孫銘徽也只能在底角充當定點射手。直到最後一場比賽。孫銘徽才被李楠放入了首發,他和方碩的組合也一度讓中國男籃看到了希望。只不過,這一次的對手很有可能是中國男籃遇到的最強對手:尼日利亞。

第三、完全搞反了現代籃球的分工

李楠對於【低位型中鋒】和【組織型控衛】的偏愛,無非反應了一個事實:李楠對於現代籃球場上的分工,完全搞反了。

在現代籃球理,後衛靠著自己的投射、突破和運控傳能力,在進攻端扮演的戲份要遠高於中鋒(約基奇這樣的中鋒是特例);中鋒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在防守方面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諷刺的是:李楠看中的【組織型控衛】,其實只會傳球一項(還做不好);他看中的【低位型】中鋒,在防守端的表現只能用“慘不忍睹”來描繪……

"

在結束了男籃世界盃的征程之後,中國男籃主帥李楠接受了相關採訪。在採訪過程之中,李楠談及了接下來的打算,他表示接下來會對本屆男籃世界盃做覆盤,總結經驗。他強調,會著重去看看那7秒鐘(周琦發邊線球失誤)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如果僅從最後的結果看,這7.2秒發生的事情的確影響到了中國男籃的最終排名,身為主帥的李楠肯定也難以釋懷。

但如果以全局的角度看,李楠過於關注這7.2秒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捨本逐末的:與同組實力最弱的科特迪瓦交手,中國男籃為何贏得如此“醜陋”?與同組實力第二強的委內瑞拉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卻輸得更多?與損失兩名主力的韓國隊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只拿到了4分的淨勝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筆者不喜歡惡意地揣測他人的具體想法,但從李楠的採訪過程看,他很有可能把這些情況歸結到諸如【經驗】、【士氣】、【壓力】、【緊張度】、【主場放不開手腳】這類的詞眼。這裡提一句,筆者並不是認為這些因素完全沒有作用,但過於強調這些主觀因素的後果是:李楠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佈陣有什麼錯誤,中國籃球從上至下也沒有搞懂自己的理念究竟有多麼落伍。

一、批評李楠戰術少的人根本沒有搞對方向

牛角、鑽石、手槍、西班牙擋拆……整個世界盃期間,大多數球迷都學到了這些戰術名詞。所以,當批評李楠的時候,人們總是會以這些詞彙來調侃李楠的戰術太少。但事實上,戰術的本質是讓合適的球員去終結進攻,而不會讓球員的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是,楊學增早在3年前就告訴過我們這個樸實無華的真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在帶領四川隊拿到了隊史首座CBA總冠軍之後,楊學增表示:自己只需要3-5套戰術就行了,也不贊同那些10多套甚至20套戰術的理念,即使戰術跑出來了,打不出來又有什麼用?競技體育不是搞教學。

其實,李楠的戰術已經完全符合楊學增所設定的3-5套了。他的真正問題在哪裡?在用人策略。

二、選擇合適的配角群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屆大賽開始前,外界的普遍共識是:易建聯和郭艾倫隊內能力最強二人組。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筆者還認為:二人又是非常符合現代籃球思維的擋拆組合。

但以現代籃球的發展思維來看,擋拆是需要無球側的射手提供空間支持的。不幸的是,李楠在盃賽過程之中從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和郭艾倫首發出場的趙繼偉,完全丟失了熱身賽上小樣本的定點三分球迴應能力;首發小前鋒翟曉川,是一個頻頻空切順便把防守人帶入籃下的側翼球員;首發大前鋒周琦在熱身賽期間完全失去了三分球準星,結果到了正賽也只能到籃下去堵空間……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翟曉川空切,郭艾倫局部1對3)

如果進入銜接段,李楠又會怎麼樣佈陣呢?趙睿目前只能算是突破弱化版的郭艾倫,他的持球投能力也不如郭艾倫;方碩倒是有一定的投籃能力,但卻在銜接段卻越權打了太多的擋拆;翟曉川這個位置上最合適的空間點可蘭白克,卻因為“熱身賽期間得不到出場機會,怕他狀態不好”而被李楠雪藏;4-5號位上的主要輪換球員是王哲林,而不是投射能力更強的阿不都沙拉木……

因此,郭艾倫和易建聯的擋拆組合在攻框過程之中,會遇到一道又一道協防。球隊對陣科特迪瓦時一度陷入苦戰、對陣韓國時一直無法在進攻端給出足夠的迴應,其實就是受到了李楠這些臨場用人的影響。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球迷都能夠看出可蘭白克和阿不都沙拉木的重要性,為何李楠就是不願意做出改變呢?因為李楠的籃球思維已經落伍了美國30年……

三、落伍的理念才是根源

在暫停的時候,我們會零星地聽到李楠說的話。其中,李楠曾經說過諸如“要耐心點,再多傳幾次球”之類的話。

李楠說這段話,如果僅僅是為了給球員減壓,其實倒也無可厚非。但事實上,李楠一直在給自己的球員灌輸一種理念:多傳一次球,把球交到內線球員手中,讓他們多打低位背身。以這個為主線,我們可以引申出李楠的一系列錯誤理念。

第一、高估內線球員的低位水準

且不論低位背身本身就是不太受現代籃球推崇的方式(題外話:上個賽季席捲CBA的廣東隊,就是全CBA最不強調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單憑這幾個內線的球員能力,真的適合在這種比賽裡打大量低位背身嗎?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周琦要低位釀成苦果)

易建聯年歲已高,他上個賽季效力的廣東隊正是全CBA最不推崇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王哲林在過去幾屆大賽上(13年亞錦賽、15年亞錦賽和16年奧運會)一直不是什麼可靠的低位選項,僅以CBA作為參考系來認定他的低位能力是完全不合適的;周琦在CBA都不是低位大神,李楠居然會強調周琦多去低位要球……

第二、高估了傳控型控衛的能力

為了給這些內線喂球,李楠還給予了那些【組織能力更強的後衛】更多機會,讓他們來主導擋拆進攻。

且不論某些【組織型後衛】吊內線的能力遠不如當年的劉煒這一事實,由他來主導大量擋拆這一情況真的合適嗎?由於這種球員既不能自己突入籃下改變對方防守陣型,又不能在遠距離完成持球投,他只能在打完擋拆後原地停球,這反而讓球隊的進攻陷入了停滯。因此,當委內瑞拉祭出繞防策略時,這種類型的後衛在場上就顯得有點多餘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委內瑞拉的繞防)

一個被人遺忘的細節是:與波蘭一戰,當中國男籃在場面上握有優勢時,李楠在終場前幾分鐘再次派上了這名擋拆優先級最高的控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最後的結果。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有意思的是,當時臨危受命的孫銘徽也只能在底角充當定點射手。直到最後一場比賽。孫銘徽才被李楠放入了首發,他和方碩的組合也一度讓中國男籃看到了希望。只不過,這一次的對手很有可能是中國男籃遇到的最強對手:尼日利亞。

第三、完全搞反了現代籃球的分工

李楠對於【低位型中鋒】和【組織型控衛】的偏愛,無非反應了一個事實:李楠對於現代籃球場上的分工,完全搞反了。

在現代籃球理,後衛靠著自己的投射、突破和運控傳能力,在進攻端扮演的戲份要遠高於中鋒(約基奇這樣的中鋒是特例);中鋒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在防守方面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諷刺的是:李楠看中的【組織型控衛】,其實只會傳球一項(還做不好);他看中的【低位型】中鋒,在防守端的表現只能用“慘不忍睹”來描繪……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王哲林的護框呢?)

這裡提一點,部分球迷之所以批評李楠不帶沈梓捷的行為,是認為沈梓捷缺陣會導致內線人手不夠的現象。但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沈梓捷是符合現代籃球思維的中鋒,他的上場優先級應該是僅次於易建聯的(周琦把符合現代思維的三分球技能包丟了)。

另一個諷刺的現象是:李楠誇大了後衛的防守負面效應,直接導致吳前跌出了12人大名單,這讓球隊在面對委內瑞拉的繞防時毫無還手之力。試想一下:如果吳前的身邊是單防能力出眾且具備優秀協防意識的孫銘徽和可蘭白克,身後又有易建聯和沈梓捷掃蕩戰場,吳前被人過掉的問題,還有那麼嚴重嗎?

四、中國籃球怕的不是輸,而是永遠找不到正確的路

從2000年懵懵懂懂看球到現在,筆者已經是中國男籃19年的粉絲了。這19年裡,但凡自己有時間,再小的熱身賽筆者也會去一場場看,期間見證了中國男籃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時刻。

"

在結束了男籃世界盃的征程之後,中國男籃主帥李楠接受了相關採訪。在採訪過程之中,李楠談及了接下來的打算,他表示接下來會對本屆男籃世界盃做覆盤,總結經驗。他強調,會著重去看看那7秒鐘(周琦發邊線球失誤)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如果僅從最後的結果看,這7.2秒發生的事情的確影響到了中國男籃的最終排名,身為主帥的李楠肯定也難以釋懷。

但如果以全局的角度看,李楠過於關注這7.2秒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捨本逐末的:與同組實力最弱的科特迪瓦交手,中國男籃為何贏得如此“醜陋”?與同組實力第二強的委內瑞拉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卻輸得更多?與損失兩名主力的韓國隊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只拿到了4分的淨勝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筆者不喜歡惡意地揣測他人的具體想法,但從李楠的採訪過程看,他很有可能把這些情況歸結到諸如【經驗】、【士氣】、【壓力】、【緊張度】、【主場放不開手腳】這類的詞眼。這裡提一句,筆者並不是認為這些因素完全沒有作用,但過於強調這些主觀因素的後果是:李楠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佈陣有什麼錯誤,中國籃球從上至下也沒有搞懂自己的理念究竟有多麼落伍。

一、批評李楠戰術少的人根本沒有搞對方向

牛角、鑽石、手槍、西班牙擋拆……整個世界盃期間,大多數球迷都學到了這些戰術名詞。所以,當批評李楠的時候,人們總是會以這些詞彙來調侃李楠的戰術太少。但事實上,戰術的本質是讓合適的球員去終結進攻,而不會讓球員的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是,楊學增早在3年前就告訴過我們這個樸實無華的真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在帶領四川隊拿到了隊史首座CBA總冠軍之後,楊學增表示:自己只需要3-5套戰術就行了,也不贊同那些10多套甚至20套戰術的理念,即使戰術跑出來了,打不出來又有什麼用?競技體育不是搞教學。

其實,李楠的戰術已經完全符合楊學增所設定的3-5套了。他的真正問題在哪裡?在用人策略。

二、選擇合適的配角群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屆大賽開始前,外界的普遍共識是:易建聯和郭艾倫隊內能力最強二人組。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筆者還認為:二人又是非常符合現代籃球思維的擋拆組合。

但以現代籃球的發展思維來看,擋拆是需要無球側的射手提供空間支持的。不幸的是,李楠在盃賽過程之中從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和郭艾倫首發出場的趙繼偉,完全丟失了熱身賽上小樣本的定點三分球迴應能力;首發小前鋒翟曉川,是一個頻頻空切順便把防守人帶入籃下的側翼球員;首發大前鋒周琦在熱身賽期間完全失去了三分球準星,結果到了正賽也只能到籃下去堵空間……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翟曉川空切,郭艾倫局部1對3)

如果進入銜接段,李楠又會怎麼樣佈陣呢?趙睿目前只能算是突破弱化版的郭艾倫,他的持球投能力也不如郭艾倫;方碩倒是有一定的投籃能力,但卻在銜接段卻越權打了太多的擋拆;翟曉川這個位置上最合適的空間點可蘭白克,卻因為“熱身賽期間得不到出場機會,怕他狀態不好”而被李楠雪藏;4-5號位上的主要輪換球員是王哲林,而不是投射能力更強的阿不都沙拉木……

因此,郭艾倫和易建聯的擋拆組合在攻框過程之中,會遇到一道又一道協防。球隊對陣科特迪瓦時一度陷入苦戰、對陣韓國時一直無法在進攻端給出足夠的迴應,其實就是受到了李楠這些臨場用人的影響。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球迷都能夠看出可蘭白克和阿不都沙拉木的重要性,為何李楠就是不願意做出改變呢?因為李楠的籃球思維已經落伍了美國30年……

三、落伍的理念才是根源

在暫停的時候,我們會零星地聽到李楠說的話。其中,李楠曾經說過諸如“要耐心點,再多傳幾次球”之類的話。

李楠說這段話,如果僅僅是為了給球員減壓,其實倒也無可厚非。但事實上,李楠一直在給自己的球員灌輸一種理念:多傳一次球,把球交到內線球員手中,讓他們多打低位背身。以這個為主線,我們可以引申出李楠的一系列錯誤理念。

第一、高估內線球員的低位水準

且不論低位背身本身就是不太受現代籃球推崇的方式(題外話:上個賽季席捲CBA的廣東隊,就是全CBA最不強調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單憑這幾個內線的球員能力,真的適合在這種比賽裡打大量低位背身嗎?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周琦要低位釀成苦果)

易建聯年歲已高,他上個賽季效力的廣東隊正是全CBA最不推崇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王哲林在過去幾屆大賽上(13年亞錦賽、15年亞錦賽和16年奧運會)一直不是什麼可靠的低位選項,僅以CBA作為參考系來認定他的低位能力是完全不合適的;周琦在CBA都不是低位大神,李楠居然會強調周琦多去低位要球……

第二、高估了傳控型控衛的能力

為了給這些內線喂球,李楠還給予了那些【組織能力更強的後衛】更多機會,讓他們來主導擋拆進攻。

且不論某些【組織型後衛】吊內線的能力遠不如當年的劉煒這一事實,由他來主導大量擋拆這一情況真的合適嗎?由於這種球員既不能自己突入籃下改變對方防守陣型,又不能在遠距離完成持球投,他只能在打完擋拆後原地停球,這反而讓球隊的進攻陷入了停滯。因此,當委內瑞拉祭出繞防策略時,這種類型的後衛在場上就顯得有點多餘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委內瑞拉的繞防)

一個被人遺忘的細節是:與波蘭一戰,當中國男籃在場面上握有優勢時,李楠在終場前幾分鐘再次派上了這名擋拆優先級最高的控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最後的結果。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有意思的是,當時臨危受命的孫銘徽也只能在底角充當定點射手。直到最後一場比賽。孫銘徽才被李楠放入了首發,他和方碩的組合也一度讓中國男籃看到了希望。只不過,這一次的對手很有可能是中國男籃遇到的最強對手:尼日利亞。

第三、完全搞反了現代籃球的分工

李楠對於【低位型中鋒】和【組織型控衛】的偏愛,無非反應了一個事實:李楠對於現代籃球場上的分工,完全搞反了。

在現代籃球理,後衛靠著自己的投射、突破和運控傳能力,在進攻端扮演的戲份要遠高於中鋒(約基奇這樣的中鋒是特例);中鋒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在防守方面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諷刺的是:李楠看中的【組織型控衛】,其實只會傳球一項(還做不好);他看中的【低位型】中鋒,在防守端的表現只能用“慘不忍睹”來描繪……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王哲林的護框呢?)

這裡提一點,部分球迷之所以批評李楠不帶沈梓捷的行為,是認為沈梓捷缺陣會導致內線人手不夠的現象。但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沈梓捷是符合現代籃球思維的中鋒,他的上場優先級應該是僅次於易建聯的(周琦把符合現代思維的三分球技能包丟了)。

另一個諷刺的現象是:李楠誇大了後衛的防守負面效應,直接導致吳前跌出了12人大名單,這讓球隊在面對委內瑞拉的繞防時毫無還手之力。試想一下:如果吳前的身邊是單防能力出眾且具備優秀協防意識的孫銘徽和可蘭白克,身後又有易建聯和沈梓捷掃蕩戰場,吳前被人過掉的問題,還有那麼嚴重嗎?

四、中國籃球怕的不是輸,而是永遠找不到正確的路

從2000年懵懵懂懂看球到現在,筆者已經是中國男籃19年的粉絲了。這19年裡,但凡自己有時間,再小的熱身賽筆者也會去一場場看,期間見證了中國男籃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時刻。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2003年的焦健)

2003年的哈爾濱,拯救中國男籃的是範斌和焦健;2006年的日本,力挽狂瀾的是王仕鵬,;2008年的北京,為中國隊鎖定勝局的是易建聯;2011年的武漢,中國男籃的取勝之匙卻變成了運氣;2015年的長沙,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到最後時刻才完成了對韓國隊的大逆轉……

從前的我,無論中國男籃以何種方式拿下比賽,我都會振臂高呼;而現在的我,即便中國男籃真的在那7.2秒裡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我也不會有一絲笑意——因為,最終的結果就像一塊遮羞布,把李楠的所有理念錯誤都掩蓋住。當然,李楠本人依然倔強地認為是【經驗】、【心態】這類的詞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在結束了男籃世界盃的征程之後,中國男籃主帥李楠接受了相關採訪。在採訪過程之中,李楠談及了接下來的打算,他表示接下來會對本屆男籃世界盃做覆盤,總結經驗。他強調,會著重去看看那7秒鐘(周琦發邊線球失誤)究竟發生了什麼。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如果僅從最後的結果看,這7.2秒發生的事情的確影響到了中國男籃的最終排名,身為主帥的李楠肯定也難以釋懷。

但如果以全局的角度看,李楠過於關注這7.2秒發生的事情其實是捨本逐末的:與同組實力最弱的科特迪瓦交手,中國男籃為何贏得如此“醜陋”?與同組實力第二強的委內瑞拉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卻輸得更多?與損失兩名主力的韓國隊交手,中國男籃為何只拿到了4分的淨勝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筆者不喜歡惡意地揣測他人的具體想法,但從李楠的採訪過程看,他很有可能把這些情況歸結到諸如【經驗】、【士氣】、【壓力】、【緊張度】、【主場放不開手腳】這類的詞眼。這裡提一句,筆者並不是認為這些因素完全沒有作用,但過於強調這些主觀因素的後果是:李楠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具體佈陣有什麼錯誤,中國籃球從上至下也沒有搞懂自己的理念究竟有多麼落伍。

一、批評李楠戰術少的人根本沒有搞對方向

牛角、鑽石、手槍、西班牙擋拆……整個世界盃期間,大多數球迷都學到了這些戰術名詞。所以,當批評李楠的時候,人們總是會以這些詞彙來調侃李楠的戰術太少。但事實上,戰術的本質是讓合適的球員去終結進攻,而不會讓球員的能力得到質的飛躍。

一個被人遺忘的故事是,楊學增早在3年前就告訴過我們這個樸實無華的真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在帶領四川隊拿到了隊史首座CBA總冠軍之後,楊學增表示:自己只需要3-5套戰術就行了,也不贊同那些10多套甚至20套戰術的理念,即使戰術跑出來了,打不出來又有什麼用?競技體育不是搞教學。

其實,李楠的戰術已經完全符合楊學增所設定的3-5套了。他的真正問題在哪裡?在用人策略。

二、選擇合適的配角群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屆大賽開始前,外界的普遍共識是:易建聯和郭艾倫隊內能力最強二人組。從個人的角度出發,筆者還認為:二人又是非常符合現代籃球思維的擋拆組合。

但以現代籃球的發展思維來看,擋拆是需要無球側的射手提供空間支持的。不幸的是,李楠在盃賽過程之中從始至終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和郭艾倫首發出場的趙繼偉,完全丟失了熱身賽上小樣本的定點三分球迴應能力;首發小前鋒翟曉川,是一個頻頻空切順便把防守人帶入籃下的側翼球員;首發大前鋒周琦在熱身賽期間完全失去了三分球準星,結果到了正賽也只能到籃下去堵空間……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翟曉川空切,郭艾倫局部1對3)

如果進入銜接段,李楠又會怎麼樣佈陣呢?趙睿目前只能算是突破弱化版的郭艾倫,他的持球投能力也不如郭艾倫;方碩倒是有一定的投籃能力,但卻在銜接段卻越權打了太多的擋拆;翟曉川這個位置上最合適的空間點可蘭白克,卻因為“熱身賽期間得不到出場機會,怕他狀態不好”而被李楠雪藏;4-5號位上的主要輪換球員是王哲林,而不是投射能力更強的阿不都沙拉木……

因此,郭艾倫和易建聯的擋拆組合在攻框過程之中,會遇到一道又一道協防。球隊對陣科特迪瓦時一度陷入苦戰、對陣韓國時一直無法在進攻端給出足夠的迴應,其實就是受到了李楠這些臨場用人的影響。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球迷都能夠看出可蘭白克和阿不都沙拉木的重要性,為何李楠就是不願意做出改變呢?因為李楠的籃球思維已經落伍了美國30年……

三、落伍的理念才是根源

在暫停的時候,我們會零星地聽到李楠說的話。其中,李楠曾經說過諸如“要耐心點,再多傳幾次球”之類的話。

李楠說這段話,如果僅僅是為了給球員減壓,其實倒也無可厚非。但事實上,李楠一直在給自己的球員灌輸一種理念:多傳一次球,把球交到內線球員手中,讓他們多打低位背身。以這個為主線,我們可以引申出李楠的一系列錯誤理念。

第一、高估內線球員的低位水準

且不論低位背身本身就是不太受現代籃球推崇的方式(題外話:上個賽季席捲CBA的廣東隊,就是全CBA最不強調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單憑這幾個內線的球員能力,真的適合在這種比賽裡打大量低位背身嗎?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周琦要低位釀成苦果)

易建聯年歲已高,他上個賽季效力的廣東隊正是全CBA最不推崇低位背身的球隊之一;王哲林在過去幾屆大賽上(13年亞錦賽、15年亞錦賽和16年奧運會)一直不是什麼可靠的低位選項,僅以CBA作為參考系來認定他的低位能力是完全不合適的;周琦在CBA都不是低位大神,李楠居然會強調周琦多去低位要球……

第二、高估了傳控型控衛的能力

為了給這些內線喂球,李楠還給予了那些【組織能力更強的後衛】更多機會,讓他們來主導擋拆進攻。

且不論某些【組織型後衛】吊內線的能力遠不如當年的劉煒這一事實,由他來主導大量擋拆這一情況真的合適嗎?由於這種球員既不能自己突入籃下改變對方防守陣型,又不能在遠距離完成持球投,他只能在打完擋拆後原地停球,這反而讓球隊的進攻陷入了停滯。因此,當委內瑞拉祭出繞防策略時,這種類型的後衛在場上就顯得有點多餘了: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委內瑞拉的繞防)

一個被人遺忘的細節是:與波蘭一戰,當中國男籃在場面上握有優勢時,李楠在終場前幾分鐘再次派上了這名擋拆優先級最高的控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最後的結果。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有意思的是,當時臨危受命的孫銘徽也只能在底角充當定點射手。直到最後一場比賽。孫銘徽才被李楠放入了首發,他和方碩的組合也一度讓中國男籃看到了希望。只不過,這一次的對手很有可能是中國男籃遇到的最強對手:尼日利亞。

第三、完全搞反了現代籃球的分工

李楠對於【低位型中鋒】和【組織型控衛】的偏愛,無非反應了一個事實:李楠對於現代籃球場上的分工,完全搞反了。

在現代籃球理,後衛靠著自己的投射、突破和運控傳能力,在進攻端扮演的戲份要遠高於中鋒(約基奇這樣的中鋒是特例);中鋒靠著自己的體型優勢,在防守方面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諷刺的是:李楠看中的【組織型控衛】,其實只會傳球一項(還做不好);他看中的【低位型】中鋒,在防守端的表現只能用“慘不忍睹”來描繪……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王哲林的護框呢?)

這裡提一點,部分球迷之所以批評李楠不帶沈梓捷的行為,是認為沈梓捷缺陣會導致內線人手不夠的現象。但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沈梓捷是符合現代籃球思維的中鋒,他的上場優先級應該是僅次於易建聯的(周琦把符合現代思維的三分球技能包丟了)。

另一個諷刺的現象是:李楠誇大了後衛的防守負面效應,直接導致吳前跌出了12人大名單,這讓球隊在面對委內瑞拉的繞防時毫無還手之力。試想一下:如果吳前的身邊是單防能力出眾且具備優秀協防意識的孫銘徽和可蘭白克,身後又有易建聯和沈梓捷掃蕩戰場,吳前被人過掉的問題,還有那麼嚴重嗎?

四、中國籃球怕的不是輸,而是永遠找不到正確的路

從2000年懵懵懂懂看球到現在,筆者已經是中國男籃19年的粉絲了。這19年裡,但凡自己有時間,再小的熱身賽筆者也會去一場場看,期間見證了中國男籃一次次驚心動魄的時刻。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2003年的焦健)

2003年的哈爾濱,拯救中國男籃的是範斌和焦健;2006年的日本,力挽狂瀾的是王仕鵬,;2008年的北京,為中國隊鎖定勝局的是易建聯;2011年的武漢,中國男籃的取勝之匙卻變成了運氣;2015年的長沙,主場作戰的中國男籃到最後時刻才完成了對韓國隊的大逆轉……

從前的我,無論中國男籃以何種方式拿下比賽,我都會振臂高呼;而現在的我,即便中國男籃真的在那7.2秒裡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我也不會有一絲笑意——因為,最終的結果就像一塊遮羞布,把李楠的所有理念錯誤都掩蓋住。當然,李楠本人依然倔強地認為是【經驗】、【心態】這類的詞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籃球要進步,就不能再糾結那7.2秒了

腐朽導致愚昧,愚昧又加劇了腐朽。中國男籃的主帥尚且如此,基層的青訓又能夠好到哪裡去?為了一時的勝利,又有多少青訓小將被迫修改年齡,靠著身高的優勢去“欺負”其他同齡人呢?

在那個輸給尼日利亞的夜晚裡,我只是閉著雙眼留著眼淚聽完了最後一分鐘的比賽。這樣痛徹心扉的經歷,真的是最後一次了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