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死後,身後留下近百萬軍隊,後來都分裂成了哪些派系?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李鴻章病死。十月,袁世凱接替李鴻章成為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至此以後“北洋派”這個稱呼開始出現。對於袁世凱而言,他毫不避諱地稱自己是李鴻章政治衣缽的繼承人,甚至以此為榮。

袁世凱死後,身後留下近百萬軍隊,後來都分裂成了哪些派系?

袁世凱是李鴻章的繼承人,同樣北洋派的根基也是傳承於李鴻章的淮系。清朝滅亡後,北洋系成為了中國軍閥勢力的總稱,以袁世凱為核心,其骨幹主要來自小站練兵時期北洋新軍的將領們。在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後,北洋軍閥的勢力遍及全國,因此當時的北京政府又稱為北洋政府。

1916年,袁世凱復闢帝制失敗後鬱鬱而終,北洋系中無人有足夠的威望來統領整個北洋軍閥集團,內部開始出現紛爭,結果分裂成了以段祺瑞為首的皖系、馮國璋為首的直系和以張作霖為首的奉系。

袁世凱死後,身後留下近百萬軍隊,後來都分裂成了哪些派系?

談起北洋系就不得不說說北洋軍,我們知道李鴻章時代有北洋水師,但卻沒有北洋軍的說法。真正的北洋軍是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將定武軍擴編為新建陸軍時才出現的。這支新式部隊採用近代德國的陸軍制度,並全部採購了新式武器。

1899年,袁世凱在鎮壓義和團時趁機擴大實力。1901年,張之洞在南京編練的自強軍又被袁世凱收入囊中,成為了後來北洋軍的一部分,到了1905年,袁世凱編練出了六鎮北洋新軍,這是清政府精銳中的精銳,其人數為7萬餘人,這些人成為了後來北洋軍的基礎。

袁世凱死後,身後留下近百萬軍隊,後來都分裂成了哪些派系?

1912年,袁世凱整編全國軍隊,全國共三十多個師及五十多個旅,加上雜牌部隊,人數為120萬人,而袁世凱嫡系的北洋軍約佔總兵力的一半以上。

民國成立後,袁世凱對北洋系混亂的軍制進行了調整,這也是北洋軍閥對近代中國軍事制度的一個貢獻。當時,全國各地的軍閥編制混亂,有新軍、舊軍之分。袁世凱以大總統的名義發佈命令,調整全國軍隊編制,鎮原來的“鎮”為“師”,隨後又調整了師一級的編制。

袁世凱死後,身後留下近百萬軍隊,後來都分裂成了哪些派系?

此後,陸軍以師為戰略單位,每個師轄步兵旅二個,騎兵、炮兵各一個團,工兵和輜重兵各一個營。步兵旅下轄二個團,每團又分三個營和一個機槍連;騎兵團比較特殊,分為四連制的甲種團和三連制的乙種團;炮兵團由三個營(三個連,每個連六門炮)組成;工兵營和輜重營均為三連制。

與此同時,袁世凱還率先在陸軍中實行了軍銜制,將軍官分為了3等9級,和現在的軍餉制度基本相似。軍隊的編制制度和軍銜制度的實施標誌著中國軍隊走向近代化,此後,全國各地的武裝編制都以此為樣本,直到袁世凱死後,各地軍閥又再次陷入了混亂。

袁世凱死後,身後留下近百萬軍隊,後來都分裂成了哪些派系?

民國政府成立後,政治統治方面,北洋系在獨裁上的道路一直保持著強勢,袁世凱病死後,北洋系分裂,從中分化出來的各派軍閥你方唱罷我登場,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1928年發生的“東北易幟”,標誌著北洋軍閥時代的終結。但軍閥混戰時代依然沒有結束,但名字變了,我們稱為國民黨軍閥時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