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有能力“鎮壓”袁世凱的人,死後卻在墓碑寫:我犯了小人

自古以來官海沉浮,一旦邁入朝堂,那便有三種選擇,一是成為忠臣,官途順利,節節高升,二是庸庸碌碌,在自己的官位上恪守本分,而第三種便是最讓人所不屑的,成為奸臣,完全違背了一個官員為國為民的原則,通常奸臣的下場很慘,可往往忠臣的下場也常常是不如人所願,因為奸臣永遠站在忠臣的對立面上,機關算盡要謀害忠臣。

可有時候忠臣又是被皇帝害死的,當初是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可治天下的過程中他們卻出現了猜忌懷疑,身處高位的皇帝享受著至高權力,忘卻了曾經的情誼,甚至是擔心同生共死的忠臣會背叛他,歷史上這樣的事不在少數,“功高震主“,”兔死狗烹“。

今天要說的就是一位清朝的大臣,穆爾察·鐵良,他從普通人一步步成為朝中重臣,忠心耿耿,一心只為報效國家,可最終的結局仍然是避免不了被朝廷拋棄,甚至是晚節不保,只能鬱鬱而終。

清朝唯一有能力“鎮壓”袁世凱的人,死後卻在墓碑寫:我犯了小人

清朝是滿族人當權,雖說是有滿八旗貴族,可也同樣有普普通通的滿族百姓,無權無勢的他們在官場上同樣一步一步走得艱難,鐵良就是其中之一,出身貧窮,父親早亡,母子兩人相依為命,早期也學過書本知識,可母親一人根本供養不了他,所以鐵良放棄了讀書,選擇了“打工“,年少養家。

但他很幸運,進入了榮祿幕府,只是做著一份苦差事,閒暇之餘研究軍事類的書,“打工“的日子過得本本分分,也經常為幕府的主人榮祿分憂,使得榮祿對他高看一眼。那些後來取得成功的人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質,無論是從事什麼工作,他們總能讓自己百分百享受其中,繼而從中脫穎而出,鐵良正是這樣的人,能夠緊緊抓住擺在他面前的機遇,加以利用。

清朝唯一有能力“鎮壓”袁世凱的人,死後卻在墓碑寫:我犯了小人

時年清朝政局並不穩定,多方勢力盯上了中原王朝,都想著從清朝攫取利益,所以朝廷每天需要處理許多的外交事務,大臣們也都焦頭爛額,榮祿每天回家後,鐵良都會去他的跟前,替榮祿分憂,這讓榮祿意識到鐵良是個可造之才,現在朝廷也需要新的人才,所以榮祿舉薦了他,鐵良順利進入兵部。

從未上過學的鐵良做了官後,絲毫不露怯,朝廷任命他為襄辦,讓他協助袁世凱訓練軍隊,但他被派在袁世凱身邊,是為了監視袁世凱,足以可見朝廷開始重用他。而後他又被封為戶部尚書,被派去江南製造總局去監督遷常事務,在他臨走之前還下給他一道密旨,讓他去祕密審查該省真實財務情況,現在他已經成為了朝廷的心腹。

清朝唯一有能力“鎮壓”袁世凱的人,死後卻在墓碑寫:我犯了小人

在戶部尚書這一職位上,鐵良接受的全國錢財賬目,他做得極為認真,從自身做起,堅決不接受貪汙行為,可同時他比起有經驗的官員也顯得很為稚嫩,所以鐵良經常向人請教,學習新的知識,這使得他成為朝堂上最為優秀的官員之一。

此時朝堂上又出現了一位能力絲毫不亞於他的袁世凱,兩人實力分庭抗禮,這其實也是統治者有意為之,免得一人權傾朝野,鐵良也確實監督袁世凱和他的北洋軍隊。後來鐵良也掌管了精銳部隊,與掌管軍隊的袁世凱平分秋色,這讓袁世凱很是不滿,私底下授意大臣們上奏,大意便是若不除去鐵良,新政的實行也會受到阻撓,可這樣一番作為反而是讓他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袁世凱交出了自己的兵權,離開了政治中心。

清朝唯一有能力“鎮壓”袁世凱的人,死後卻在墓碑寫:我犯了小人

雖然鐵良勝利了,但這只是因為他背後的支持者是慈禧太后,在太后和皇帝去世後,鐵良也成為了攝政王載灃一黨的眼中釘,革去現任官職,被派去了地方當官。

清朝晚期已經沒落了,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岌岌可危,鐵良趕回京城後成立了宗社黨,與革命黨對抗,一心只為保全清朝政權,在袁世凱重新掌權後,原先的成員也紛紛退出,生怕自己被袁世凱針對。此時的鐵良為了清朝,已經是選擇和日本人合作,參與張勳復辟事件,這在現代人眼中,他是頑強抵抗,是歷史的敵人,可在當時來說,他只是為了自己的國家。

清朝唯一有能力“鎮壓”袁世凱的人,死後卻在墓碑寫:我犯了小人

他不能接受清朝滅亡的事實,哪怕只是偽滿洲統治,他也願意獻出自己的力量,甚至是性命,可一人之力終究是撼動不了歷史的潮流,只能是獨身一人在天津鬱鬱而終。

在他死後,墓碑上還寫著“噎娼者以公門牆嚴峻,妨害其營私;憎惡者以公體性忠純,不與之朋比。”簡單來說,鐵良認為自己犯了小人,可即使他不犯小人,清朝也在逐步走向滅亡,差別只是他的晚年名聲變壞了,本該是一國忠臣,卻落了個左右搖擺,立場不堅定的壞名聲。

參考資料:

【《宦海升沉錄》、《清廷忠臣鐵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