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史拾遺丨蔣介石兩到嶽麓山

文丨胡滔滔

嶽麓山作為長沙的風景名片,既是遊人如織的景區,亦是眾人膜拜的勝地。尤其山中安葬有大量辛亥革命時期的仁人志士,民國時期,大凡名人、政要到長沙,皆要登山覽勝,祭掃英靈。

蔣介石作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人物,在實際統治大陸的22年時間裡,曾七次來長沙,其中兩次登上了嶽麓山。

湘史拾遺丨蔣介石兩到嶽麓山

蔣介石第一次上嶽麓山亦是第一次來長沙,是在1926年8月,此時,正是中國現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伐戰爭時期。

北伐軍中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7軍在國民革命軍第8軍唐生智的接應下,攻入長沙,獲得長沙戰役的勝利,時任北伐軍總司令的蔣介石親臨長沙督師指導。這年的8月12日凌晨,蔣抵長沙,先後下榻於原交涉使署和省長公署。北伐軍總司令部設在藩正街省長公署(清代布政使署舊址)。在長沙,他召開了著名的長沙軍事會議,確定了第一期北伐的戰略方針和軍事部署,發表了《討吳(佩孚)宣言》,北伐大軍向吳系軍隊的總攻擊開始。8月14日,蔣介石在唐生智、李宗仁等的陪同下在協操坪(今省人民體育場)進行了閱兵典禮,時因坐騎受驚而墜馬,但並未影響蔣介石於19日興致勃勃地登上嶽麓山。這一天,他偕同蘇聯籍廣州國民革命政府總軍事顧問加倫將軍、北伐軍總參謀長白崇禧、北伐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張翼鵬、第8軍第5師師長葉琪等,由軍輪碼頭乘汽船渡河上山。在嶽麓山上,他祭拜了民國開國元勳黃興、蔡鍔、劉岜濤等人之墓,並在黃興墓廬就餐。還遊覽了雲麓宮、萬壽寺(麓山寺)、嶽麓書院,觀賞唐代麓山寺碑。

蔣介石在當天的日記中記道:“1926年8月19日,上午,遊嶽麓山,祭蔡(鬆坡)、黃(克強)、劉(岜濤)諸先生墓。以蔡為最優。在黃莊午餐,訪雲麓宮,規制甚小。嶽巔萬壽寺,殘破不堪。嶽麓書院今現為湖南大學(筆者注:1926年,湖南大學正式定名,其時嶽麓書院門柱上掛有“湖南大學第一院”校牌。3月9日曾在嶽麓書院講堂舉行湖南大學第一次開學典禮,時力主設立湖南大學的湖南省政府省長趙恆惕到場發表訓詞),李北海碑尚在。歸途遇大風,(晚)七時許,至行營,得前方戰報,知我軍己過汨羅江,正在追趕。”

《李宗仁回憶錄》等書及一些文史資料均記錄了北伐戰爭時期,蔣介石在長沙與唐生智之間的故事,遊嶽麓山的記錄,似乎僅見於《蔣介石日記》,不過,細翻民國時期湖湘舊報,1926年8月20日的湖南《通俗日報》倒是以《總司令拜奠黃蔡兩上將的墓》為題進行了簡單報道。同日的湖南《大公報》也以《蔣總司令昨日遊嶽麓》予以記錄。在登山前蔣介石固然有過不快,但在登山後,卻接獲北伐軍勝利進軍、突破汨羅江的捷報,此後,北伐軍一路高歌猛進,國民革命軍在汀泗橋、賀勝橋兩戰皆勝,不久更飲馬長江,會師武漢。

湘史拾遺丨蔣介石兩到嶽麓山

蔣介石第二次登嶽麓山的時間是1932年10月31日,為他第三次來長沙之時。

此次來長視察,聽取何鍵在湖南反共“圍剿”的情況彙報,部署對紅軍的“圍剿”。他先後視察了何鍵在長沙修築的軍事防務,何氏創辦的國術訓練所(設又一村民眾俱樂部),以及周南、明德等三湘名校,並親筆為之題詞。30日,蔣介石攜夫人宋美齡視察了剛開業不久的國貨陳列館。31日,是黃蔡焦陳四先烈逝世紀念日,省府先期委派吳昌禮、彭樹峰赴嶽麓山佈置一切。公祭籌備處原設祭堂在蔡鍔墓廬,後因參與祭奠的人多了,地方狹窄,臨時又改到萬壽寺(麓山寺)正殿,31日上午10時,在中山紀念堂出席總理紀念週訓話後,蔣介石偕同夫人宋美齡與何鍵、劉建緒、李覺、陶廣、曹伯聞、譚常愷等,以及省政府各委員會委員、省會警備部司令胡達、省會公安局局長彭灼,各機關科長、祕書,各屆代表等200多人由中山紀念堂出發,分乘汽車直到長沙關碼頭坐汽船過河,在濚灣市上岸,分乘小轎上山,至五輪塔處下轎。蔣、何等乃步行至萬壽寺(麓山寺),略事休息,即入祭堂致祭,祭堂設於萬壽寺內,上設黃蔡焦陳四先烈牌位,並懸“精神不死”花圈。11時全體與祭人員齊聚祭堂舉行公祭儀式,由蔣介石、何鍵主祭,黨政各要人各代表分列兩旁肅立,由熊士鼎、羅鉞等司儀,一時國樂騰沸,全程肅穆。先向黃蔡焦陳四先烈神位行禮,獻牲、花、果、饌後宣讀祭文: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十月三十一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立法院委員宋關齡率湖南省黨部委員王祺、張炯、朱浩懷、謝祖堯、黃家聲、彭國鈞、彭運斌、蕭逢蔚、孟慶暄、劉賓書,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委員曾繼梧、葉開鑫、宋鶴庚、曹典球、吳劍學、曾伯聞、張開璉、譚常愷、朱經農、黃士衡、陳渠珍、餘籍傳,祕書長易書竹,二十八軍軍長劉建緒,十五師師長王東原,十六師師長彭位仁,十九師師長李覺,六十二師師長陶廣,六十三師師長陳光中,湖南高等法院院長徐聲金、湖南省會警備司令胡達等,敬具牲、禮、果、饌,昭祭焦、陳、黃、蔡四公之靈曰:嗚乎,民治建極,實始辛亥。繼鄂首義,高標異彩。變起倉卒,事後永哀。麓山夜雨,魂兮歸來。顯顯善化,蹇蹇邵陽。望昭九有,勳邁一匡。出民水火,樹國紀綱。天不憨遺,思何可忘。宇內多故,兵燹屢歲。島夷猾夏。近禍尤厲,斯民託庇。國繋紫苞桑,遏寇鋤暴。白日彌光,墓碑屹立。銅像巍然,祀事孔肅。精誠萬年。尚饗。

關野貞1920年代拍攝的黃興墓

湘史拾遺丨蔣介石兩到嶽麓山

1926年,湖南大學正式定名,其時嶽麓書院門柱上掛有“湖南大學第一院”校牌

祭畢午餐。午後一時,與祭者一部分下山過河返城,因蔣及夫人慾遊覽麓山名勝。及黃、蔡等墓廬,所以仍留山中。何鍵、劉建緒、譚常愷等隨陪。先到蔡鍔墓,次到黃興墓,其時黃興先生長子黃一歐的夫人李女士預備了西樂祭品等候,蔣及何鍵率黨政軍各要人向黃興墓行三鞠躬致祭,由李女士答禮。祭畢,照了一張團體照,留以紀念。再坐轎到雲麓宮遊覽,再到劉岜濤墓,轉到焦陳二墓,再到張輝瓚墓,一一拜謁致祭,並留影紀念。之後下岜濤亭,前往湖南大學。湖南大學先己派楊阜新博士赴山歡迎。蔣至校後,該校全體學生整隊歡迎。

蔣出席大禮堂訓話約半小時之久。

在訓話中他希望全校學生本著湖南以往革命精神挽救中國,提高民族地位,做全國模範。青年學生要以“整齊嚴肅”精神求做人、救國的道理。並必須在“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個方面加以修養。鼓勵青年學生只要有真正的覺悟,殘暴日寇不難戰勝。古人云“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湘人不可妄自菲薄等等。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入侵中國東北,1932年日軍制造“一·二八”事變,第19路軍奮起抵抗,淞滬抗戰硝煙未散,正值國難當頭,青年學生激憤飛揚時,身處內外政治漩渦中的蔣介石的訓詞中不免亦表明有抗日的態度,以安撫情緒激昂的學生。

在湖大講話後,時已六時,蔣因嶽麓山為名山勝地,古人講學之區,空氣較長沙城內新鮮,故暫住張輝瓚墓廬藉以休息。何鍵、朱經農、曹典球等則住萬壽寺。其他人下山過河返城。10月31日這一天,正值蔣介石45歲生日。當天的嶽麓山之行,第二天的上海《申報》、湖南《大公報》、湖南《通俗日報》等均做了相當篇幅的報道。蔣在自己當天的日記中也予以記錄。實錄如下:“1932年10月31日,週一,提要:雪恥,人定勝天(“九一八”後的每天蔣氏必在日記前寫上此句),社會記事:立志養氣,立品修行,氣候:晴,溫度:七十五度。上午到中山紀念堂,紀念週後講演約一小時。畢,往嶽麓山,祭黃蔡焦陳各先烈後,在張石候墓廬住宿。下午由蔡墓經黃墓再至雲麓宮,眺望湘江,極一時之勝,而感今昔之情,不禁悵惘系之。到湖南大學講演,以“忠孝廉節”與“整齊嚴肅”一大學內所刊古石為題,勖勉諸生。近日屢悔致力於教育之不早,以致國事無從收拾,而不能不恨一般長衫老黨員,以教育界先輩與文人自鳴者,不及早提倡,而使近日黨國敗壞至此也。”

平心而論,民國時期時高等教育事業能夠得到發展,尤其在民族危亡之際,中華民族的文化教育得以保全併發揚光大,作為當時中國最高主政者的蔣介石及其政府是給以了足夠的重視和關注的。如“戰時教育作平時看”“貸金制度”以及與嶽麓山相關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遷,故宮文物西遷等,均顯現了蔣氏對教育、文化的關切、注重。

11月1日上午九時蔣等人始過河赴協操坪檢閱第四路軍在長沙的部隊。

這之後的1936年4月27日,1938年10月至11月,1939年的10月蔣三次來長皆因軍情危急行色匆匆,未能再上嶽麓山。

1930年代的麓山

(作者單位:嶽麓山風景區管理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