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故事之兩位開國將軍的生死之約

一個是河北蠡縣走出來的知識青年,一個是江西永新的山裡漢子。一個參加過左聯、考入北京大學,抗日戰爭開始後投筆從戎,一個是裁縫學徒出身的老紅軍,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徵。1955年,劉秉彥被授予少將軍銜,曠伏兆被授予中將軍銜,兩人都成為開國將軍。一個是軍分區司令員,一個是軍分區政委。一個後來擔任過河北省委書記、河北省省長,一個出任過國家地質部副部長、鐵道兵第二政委。

雄安故事之兩位開國將軍的生死之約

曠伏兆、劉秉彥兩位將軍

劉秉彥(1915~1998)別名李立元、張章,筆名冰言、兵言。蠡縣潘營村人。早年在保定育德中學讀書,1931年冬在進步思想影響下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參加了30年代學生救亡運動。1934年在北京大學數學系學習,參加了“一二·九”運動,並根據黨的安排投身抗日戰爭。1937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冀中人民自衛軍獨立第一團特派員,冀中軍區第五軍分區組織科長、政治部主任、團長,九分區三十三團團長、司令部副參謀長,十分區參謀長、司令員。參加了百團大戰,組織了大清河北戰役。與軍分區政委曠伏兆一起在北平(今北京)、天津、保定地區領導冀中軍民開展平原游擊戰、地道戰、地雷戰,打擊日本侵略軍。

曠伏兆(1914~1996)江西永新人。1929年參加革命,曾任文雅鄉工會委員,縣模範團大隊長。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3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八軍第七十團班長、紅六軍團第十八師衛生部政治指導員、第十七師新兵營營長、龍桑獨立團政委、紅六軍團第十六師四十六團副政委。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作戰和長征。

抗日戰爭初期,任中共山西省方山縣委書記,山西戰動總會第二支隊副支隊長。1939年1月任八路軍冀中軍區第一軍分區政委、冀中軍區警備旅政委,參加了百團大戰等戰役戰鬥。1943年2月任晉察冀軍區第十軍分區政委兼中共地委書記,與軍分區司令員劉秉彥一起在北平(今北京)、天津、保定地區領導冀中軍民開展平原游擊戰、地道戰、地雷戰,打擊日本侵略軍。

十分區地處北平、天津、保定三大城市之間的三角地區,是抗戰時期的一塊戰略要地。十分區屬平原地形,不像山區那樣容易隱蔽,雖然有蘆葦塘,但是一過夏秋兩季就無法利用了。在這裡,游擊戰怎麼打?這成了當時最困擾十分區的問題。

這時,一個“蛤蟆蹲”激發了劉、曠兩人的靈感。

一天,曠伏兆到楊莊與地委副書記楊英交接工作,正談話的時候,敵人突然來了。來不及轉移,曠伏兆就被當地人藏到一個雞窩下面的小地洞裡。這種洞在當地俗稱“蛤蟆蹲”,只能容納一個人,有敵情時可以暫時在裡面躲一躲。曠伏兆就縮在裡面,連警衛員都被安排在別的地方。敵人在到處搜索,聽著外面叮叮咣咣、翻箱倒櫃的動靜,曠伏兆在“蛤蟆蹲”裡提心吊膽地躲了三個小時。他拿著短槍,隨時準備被發現後與敵人同歸於盡。

這次經歷,使曠伏兆萌生出一個想法:這種消極被動的躲藏方式太危險了。要化被動為主動,把多個“蛤蟆蹲”連接起來,讓它成為有多口出入、能走能打的地道。

當曠伏兆把這個想法告訴劉秉彥後,劉秉彥非常支持,兩人一同完善了“地道戰”這個天才的軍事構想。很快,十分區派作戰參謀任子木和熟悉本地狀況的高榮到米南莊,試點挖掘大型地道,還在地道了修築了防煙、防火、防毒和防水的“四防設施”。

在後來冀中地區敵後地道戰的三名著名領導者—曠伏兆、劉秉彥和魏洪亮(曾任冀中第九軍分區司令員)聯合署名的《冀中的地道鬥爭和地道戰》一文中也證實,這種俗稱“蛤蟆蹲”的隱蔽洞,就是地道的雛形。

米家務以米北莊為中心,包括米北莊、米南莊、米黃莊、米西莊、米寧莊、東大村、西大村等7個村莊。這些村子的名稱大多是米字打頭,當時俗稱“一溜兒米”。

米家務戰鬥的戰況十分激烈,就是後來著名的“米家務反包圍”。當時,日偽軍從廊坊、霸縣、新城、雄縣分四路向米家務進行報復性的“大掃蕩”,意在消滅十分區的領導機關,並摧毀中心地區的地道網。敵軍先包圍了米家務的四個村莊,白天進攻,夜間就躲藏在東大村東北角的一個大染坊裡,一連七天都是如此。在摸到敵軍規律後,當夜晚來臨,我軍就從地道把炸藥放到染坊地下,並從外進攻。經過半個小時的戰鬥,殲滅了治安軍第十八團的大部。此戰斃傷敵115人,俘94人,繳獲輕機槍6挺、步槍300餘支,更增強了大家利用地道戰勝敵人的信心。

1946年10月,在一次北寧鐵路炸火車的作戰中,十分區平南支隊參謀長任子木腹部中彈。這位任子木,就是曾在米南莊探索地道戰的那位作戰參謀,他作戰英勇,頭腦靈活,是劉、曠二人十分信賴的戰友。最後犧牲在劉、曠身邊。

打仗死人的事是很多的,但是一個老戰友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離開了,劉秉彥和曠伏兆的心情都十分沉重。在掩埋任子木之後,兩人約定:死後一定要葬到冀中平原,陪伴犧牲在這片土地上的戰友,永遠為這裡的人民“站崗”。

1996年,82歲的曠伏兆因心臟病突發離世。驚聞噩耗,81歲的劉秉彥從石家莊匆匆趕到北京,告訴老戰友的家人:“把老曠的骨灰送回冀中吧,我們早有約定。”曠伏兆的家人尊重兩位老戰友的生前約定和曠伏兆的遺願,把逝者的骨灰撒埋到了原冀中十分區司令部所在地的河北雄縣米家務——即現在的雄縣米家務烈士陵園。兩年後,劉秉彥逝世,他的家人也如約將他的骨灰與曠伏兆安葬到一起。自此,兩位開國將軍實現了他們的生死之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