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故事之狼牙山五壯士中的胡氏叔侄

“狼牙山五壯士”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鬥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在戰鬥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

其中,胡德林和胡福才是容城縣郭村人,是叔侄兩個。1940年,八路軍攻打容城縣城,他們踴躍支前。縣城打開,他們又自告奮勇幫助部隊運送戰利品。當部隊領導誇獎他們任務完成得好,要他們回家時,他們卻不肯回去,一再要求留下,跟著部隊上前線打鬼子。就這樣,胡德林、胡福才一起參了軍,也被分配到六班,班長是共產黨員馬寶玉。

1941年秋,日軍集中大批兵力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9月24日,2000多名日軍從四面八方向狼牙山根據地撲來,當時一團主力已撤離狼牙山,留下七連和民兵堅守在狼牙山地區。為了掩護政府機關和群眾安全轉移,七連與敵人展開了激戰,頑強地阻擊敵人。六班把守的地方叫棋盤陀,地勢非常險要,通往棋盤陀的山谷上有一個突出部位,被當地人稱為“閻王鼻子”。班長馬寶玉帶領戰友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學義埋伏在這裡隱蔽待敵。

9月25日天剛亮,約500名敵軍端著刺刀沿山谷向上發起了衝鋒,班長馬寶玉命令:“準備戰鬥!”話音剛落,山腳下的地雷就被敵人踩響了,趁著敵軍混亂之際,他們將一顆顆手榴彈甩向敵群,敵軍的第一次衝鋒被打下去,這時敵軍集中了幾十門山炮向棋盤陀轟擊,陣地上頓時濃煙滾滾、鐵石橫飛。六班戰士憑險扼守,接連打退敵軍4次衝鋒,擊斃敵人50餘名。中午時分,按照上級指示,他們勝利完成阻擊任務,開始後撤。沒走出多遠,來到一個三叉路口,一條路橫過山樑向北伸去,這是機關和群眾轉移的方向,走這條路他們可以很快回到同志們身邊,可是敵人跟在他們身後,這樣將會給人民群眾帶來危險;另一條路向西南通向棋盤陀頂峰,這是一條絕路,三面都是懸崖。就在這個緊要關頭,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把敵人引向絕路。

雄安故事之狼牙山五壯士中的胡氏叔侄

狼牙山五戰士

他們居高臨下向敵軍射擊,敵人一個一個滾進了山溝。當子彈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剩下一顆手榴彈時,他要將這顆手榴彈投向敵人,馬寶玉一把奪過來插在腰間,隨即搬起一塊大石頭砸向敵群。胡德林、胡福才等也搬起石頭砸向敵人。能搬動的石頭也都砸完了,馬寶玉從容地掏出腰間的那顆手榴彈,擰開蓋子,高高地舉過頭頂,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一齊向馬寶玉靠攏,他們激昂地說:“班長,拉吧!咱們死也不當俘虜!”就在這時敵人更逼近了,馬寶玉和四位戰友一同向崖邊撤去。崖上傳來日軍的嚎叫,五位英勇的戰士,像五棵青松屹立在棋盤陀頂峰上。他們面對凶狠的敵人,面對深不見底的峽谷,毫不畏懼,從容自若,高呼:“八路軍誓死不當俘虜!”向敵人甩出了最後一顆手榴彈,相繼跳下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5位戰士的壯舉,表現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