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中國近代史 鄧世昌 海軍 沈葆楨 京博國學 2017-05-03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2017年4月26日,是億萬中國人應該牢記的日子。

這一天,國人翹首企盼已久的中國首艘國產航母,終於下水了!結束了中國百年來不能建造航母的歷史。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我國航母事業付出艱辛努力的人們。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致遠”艦撞向日艦“吉野”

一百多年前,傾注國人夢想的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折戟沉沙。

日艦瘋了,包圍過來!戰艦上的炮彈打光,冒著彈雨,鄧世昌親自掌舵“致遠”艦撞向日艦“吉野”……

鄧世昌和200餘官兵殉國,這段悲壯的故事,成了一個民族記憶深處的傷痛。

清光緒帝曾評:“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正是有了無數像鄧世昌這樣的中國人,我們才能最終結束近代史以來的屈辱,才有了今天航母的下水。

01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鄧世昌

鄧世昌1849年生於福建,就在鴉片戰爭過後沒幾年。

那時候的中國已經被迫開放了幾個通商口岸。

鄧世昌小時候跟著父親去上海做生意,看到黃浦江上的外國商船來來往往,就憂慮地說:

中國和西方通商這麼久,外國人把我們的地理條件、軍事佈防都摸清楚了,如果我們不用西方兵法來訓練海軍,一旦和他們開戰,這仗沒法打啊。

小小年紀就如此憂國憂民,將來不成就一番事業都難。

機會終於來了,在鄧世昌17歲的時候。清朝有個負責建設軍艦的船政大臣,叫沈葆楨,為培養海事人才,就成立了幾家教育機構,專門傳授海事知識。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沈葆楨

沈葆楨何許人也?

你可能對他很陌生,可他的岳父你一定耳熟能詳,就是林則徐。

林則徐一生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為座右銘,這是何等的大氣磅礴,讓人景仰和效仿。

沈葆楨作為林則徐的外甥、女婿,亦具民族氣節,這也直接影響了鄧世昌一生。

沈葆楨開的學堂要招生,那時招生可不像現在亂七八糟的教育培訓機構,只認錢不認人,沈葆楨要求招的學生必須懂英語。

因為鄧世昌家是開茶葉店的,與老外有許多生意往來,不懂英語怎麼經商呢?所以鄧世昌在很小的時候英語就說得很麻溜了。總之鄧世昌符合招生要求,就考上了。

學些什麼科目呢?

造船、修船、開船,這是不用說了。

天文、地理,得學到這樣的程度:白天看太陽,晚上看星星,就知道辨認東南西北,指得出船正在地圖的哪個點上;大海有時候一望無際,就不能像沒頭蒼蠅似的亂闖,有時候暗礁密佈,就得閉著眼睛都能把船開過去。

還有算術、幾何、代數、三角、平面和球面……等等,方方面面的數學。

思想政治也不能放鬆,中國古代流行的《聖諭廣訓》、《孝經》和八股還是要學的。

總之就是打造中西合璧、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新時代複合型人才。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試想17歲時的你學的都是些什麼呢?

當民族英雄,光有一腔熱血是遠遠不夠的。

學霸鄧世昌應付學習那是綽綽有餘,在實習時也表現出色,面對颱風毫無懼色,鎮定自若,手腳照樣那麼麻利。

沈葆楨太喜歡這個學生了。給鄧世昌報了好幾次軍功,相當於現在榮獲三等功二等功這樣的,還給他升職,級別升到了千總啊都司啊這樣的中級職稱,職務當上了大副。

那時候,鄧世昌也就二十四五歲,在海軍系統就嶄露頭角了。

02

三十歲之後,鄧世昌進入北洋水師,大領導換成了另一位比沈葆楨還要著名的大人物——李鴻章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老闆換了,但鄧世昌仍然受到賞識和重用。

日本打朝鮮,他被派去支援,臺灣叛亂,他也被派去平定,都圓滿完成了任務。

最長臉的一次行動,是在1881年。

清朝政府向英國訂購了兩艘軍艦,一艘叫超勇號,一艘叫揚威號(兩艘軍艦也在甲午海戰中壯烈殉國),在英國本土造好了,準備交接給北洋水師。向外國買軍火,這事不是第一次,以前買的軍艦都是跟英國海軍僱一批人,由他們把船開到中國。

這一回,不知道李鴻章受了什麼刺激,突然覺得明明是我們大清的軍艦,可從英國開到中國千里迢迢,一路掛的都是大英帝國的米字旗,面子上不好看。不行,要掛我們自己的旗,由我們自己人開回來!

任務交給了鄧世昌的頂頭上司丁汝昌。這麼重要的任務,鄧世昌必須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鄧世昌充當丁汝昌的副手,率領兩百多名官兵,浩浩蕩蕩開往倫敦,等驗收了超勇號和揚威號,就撤下米字旗,升起了清朝的國旗——龍旗。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清朝海軍龍旗圖樣

那時候擔任駐英大使的是曾紀澤——這又是一個拼爹名人,你猜他爹是誰?

曾國藩

七月初九,曾紀澤親自升起龍旗,歡送兩艘軍艦回國。

艦隊經過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新加坡、南海,用了兩個多月,九月二十六到達天津大沽。

這是一次成功的航程。首先,依靠清朝自己培養的海軍官兵,軍艦安全順利地開回來了,這本身就體現了一支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

其次,通過這次行動,北洋水師得到了很好的鍛鍊,萬里遠航,途中各種狀況都得到妥善解決,對實戰是一次難得的模擬機會。

第三,用現在的套話說,展現了我們的風采,宣示了我們的國力,擴大了我們的影響。沒有這次行動,外國人都不知道中國還有海軍呢。

難怪李鴻章得意地說:

實為中國前所未有之事。

通過這次路程,讓鄧世昌真切地體會到清朝全方位的落後。他在英國參觀了港口、海軍基地、工廠,見識到了最強盛的資本主義國家、最強大的海軍力量、最成熟的軍事制度是什麼樣的。

差距,都是差距啊。

知恥而後勇。鄧世昌之可貴,就在於他率先開眼看世界,認識到中國的落後,不再以天朝上國自居,而是開始虛心向西方先進的生產力和制度學習。

可惜,僅僅依靠獨立個體的覺醒,是延緩不了整個帝國的衰落的。

1887年,清朝又派丁汝昌和鄧世昌他們去英國接受新買的四艘軍艦,分別是致遠、靖遠、經遠、來遠。

是的,鄧世昌終於遇見了他生命中的那艘船,致遠號

03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試航中的致遠號

鄧世昌親自駕駛,把致遠號迎接回國。從那時候起,他的生命就和致遠號緊緊聯繫在一起,船在人在,船亡人亡。這是每個海軍將領的使命和歸宿。

只是他應該沒有想到那一天會來得那麼快——就在七年後。

1894年,日本侵略朝鮮。作為朝鮮的宗主國,清朝必須出手援助。包括致遠號在內的北洋艦隊護送五艘運兵船到鴨綠江口,順利完成任務,準備返航。

9月17日上午11點多,北洋艦隊和日本聯合艦隊的12艘軍艦遭遇。一場震驚世界的海戰打響了,這就是黃海海戰

你們在中學歷史課本上都學過了黃海海戰的經過。北洋水師從上到下都是士氣高昂,所有軍艦一接到準備戰鬥的號令,就把救生用的舢板全部解開放走。

為什麼?這就是表示決一死戰的決心,打勝仗,就可以活下來,打敗了,軍艦被擊沉了,那就和軍艦一起沉沒,絕不棄艦偷生。

但戰場上起決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實力,而非士氣。

敵我實力對比是什麼樣的?

比數量:中國參戰軍艦10艘,日本參戰軍艦12艘——中方輸;

比噸位:中國軍艦總噸位31366噸,日本軍艦總噸位40849噸——中方輸;

比速度:中國軍艦平均航速每小時15.5海里,日本軍艦平均航速每小時16.4海里——中方輸;

比人數:中國軍艦總兵力2054人,日本軍艦總兵力3630人——中方輸;

比火力:中國軍艦速射炮數量為0,日本軍艦速射炮數量為97門——我方輸;

……

這意味著什麼?這些冷冰冰的數據後面又代表了什麼樣的國力強弱?

歷史的進程證明了數據的對比。北洋水師的官兵再勇猛,也扭轉不了整場戰役的結局。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黃海海戰的歷史圖片。

丁汝昌所在的旗艦定遠號被炮彈打中,船上起了大火,日軍第一遊擊隊(速度在日軍戰艦中排第一位,每小時19.4海里)趁機向定遠號撲來。致遠號管帶(也就是艦長)鄧世昌看到情況危急,馬上命令開足馬力,開到定遠號前面,為它擋住炮火。

他激勵將士說:

我們從軍是為了保衛祖國,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今天這局面,只有死這條路了。雖然會死,但北洋水師的聲威壯大了,這就算我們報國了。

這種奮不顧身的舉動讓自己暴露在密集的炮火之下。致遠號中彈累累,從整場戰役的角度來看,致遠號難逃厄運了。

這時候,日軍的吉野號正好在致遠號的前方。

鄧世昌在瞬息之間就做好了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決定。

他對大副陳金揆說:小鬼子就靠吉野號壯膽子,如果我們把它撞沉,咱們的艦隊就可以一鼓作氣了。

陳金揆大受感動,遵照鄧世昌的命令,把致遠號開到最大馬力,一邊開著炮,向吉野號衝去。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致遠號衝向吉野號。

如果致遠號撞上了吉野號……黃海海戰、甚至甲午戰爭,中國的近代史,會不會有所改變?

歷史沒有假設。

致遠號倒在終點線前。好幾艘日本軍艦看到致遠號來勢洶洶,慌忙一起開炮,終於打中了致遠號,引起致遠號上的魚雷爆炸,再也無力衝鋒,迅速沉沒。

船頭先沉,推進器抬了起來,暴露在水面上,還在不停地轉動。

艦上的官兵幾乎都犧牲了。遇救的只有七名水兵。

本來,鄧世昌有太多機會可以不死的——

他的僕人劉忠把救生圈讓給他,他拒絕了;

一艘魚雷艇趕來要救他,他置之不理;

他的愛犬游到他身邊,叼住他的手臂,他把狗趕走;

狗又叼住他的辮子,他抱住了狗,把它按進水裡……

他以前就說過:

人誰不死,但願死得其所耳!

他還說過:

設有不測,誓與日艦同沉!

北洋水師致遠號管帶鄧世昌以身殉國。年僅45歲。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一百多年後,致遠號仍然靜靜地躺在海底,沒被打撈上來。

是的,甲午戰爭是一場屈辱的敗仗,中國近代史也是一部屈辱的歷史,這是否定不了的。

但即使在如此令人痛心的屈辱之中,仍然有像鄧世昌這樣的國民站出來,煥發出奪目的光輝,贏得了永遠的尊敬。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想一想,是什麼讓我們成為中國人

一個民族能不能得到他國的敬意,唯一的標準是看它有沒有為歷史做出貢獻的英雄。只要中國還有鄧世昌這樣的人物,全世界都不敢輕視它。

當首艘國產航母下水的那一刻,鄧世昌以及殉國的海軍英靈們,你們可以瞑目了!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強勢來襲!

“中國航母第一人”陳紹寬,你可以瞑目了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陳紹寬(資料圖)

中國人對航空母艦的愛戀,早在航母自身還在蹣跚學步之時,便已萌發。

早在1928年,時任民國海軍署署長的陳紹寬,向國民政府呈文,首次提出要花2000萬元建造一艘航母。但是,這個提議在1929年1月的全國編遣會議上被否決。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陳紹寬親臨江陰,指揮了抗戰期間唯一一次海軍戰役。

這場中國海軍在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犧牲最多的戰役,卻長期鮮為人知。

為了抵抗日軍,因實力懸殊巨大,只能作出封鎖長江、保衛南京決定,防禦焦點就選在江陰要塞,而方法則是自沉艦船堵塞航道。

這是名副其實的破釜沉舟,江陰建起了一道“水上防線”!其後,日軍僱傭1000餘人打撈沉船、清除障礙,用了7天7夜挖出一條很窄的航道,僅能容小型艦船通過。

“海軍之父”張愛萍,你可以瞑目了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張愛萍,被稱為“新中國海軍之父”

當年組建海軍張愛萍費了很大心血,一沒船,二沒人,帶著幾名幹部和警衛員,加上自己13個人白手起家。

站在小渡輪狹窄的甲板上,張愛萍說:“同志們,這是我們華東軍區海軍的先頭部隊,5名幹部加8名戰士,一共13人——這可以稱之為全世界最小的一支海軍了!”片刻,張愛萍又激情滿懷地補充道:“13個人,13萬兵馬啊!”

如今,中國海軍已經不再是那個13個人海軍,而是擁有國產航母技術的海軍,張愛萍將軍和那些為創建海軍窮盡一生的前輩們,你們可以瞑目了。

“海軍司令”劉華清,你可以瞑目了

最讓人觸動的還是這張照片。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照片上的老將軍是劉華清

那年,他穿著簡單布料縫製的舊軍裝,領章上沒有將星,怕技術露底,美國不允許近距離觀看自己的航母,劉華清將軍就踮著腳尖看!

他說,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2011年,劉華清走了,今天,我們有了第二艘航母,有了第一艘國產航母,他的航母夢也圓了。

世上哪有那麼多的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為你負重前行。為什麼我們的眼裡常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百年滄桑,終是換了人間。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吾輩自強!

只要有他這樣的人在,全世界就絕不敢輕視中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