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曾當面批評曾國藩辦事太“懦緩”,到底誰是誰非?

李鴻章曾當面批評曾國藩辦事太“懦緩”,到底誰是誰非?

李鴻章

李鴻章曾當面批評自己的老師曾國藩,說他辦事太“懦緩”,就是說他太小心,太笨拙了。但若干年後,所有批評過曾國藩的人都不得不打心眼裡稱讚他。為什麼呢?因為所有學曾國藩的人都一帆風順,飛黃騰達,看不起曾國藩的,最終免不了失寵身敗。到這時,李鴻章才知道,原來“懦緩”恰恰是自己所缺乏的一種必備素質。

曾國藩飽受失敗的痛苦,但從這些失敗中,他也得出了一系列防止失敗的辦法。

在政壇上,他雖有過坎坷,卻都能化險為夷,長期不倒,被人稱為居官“不倒翁”。原因是他對古代處高位者失敗規律進行了分析,總結昏、傲、貪、詐為居官四敗。說“昏惰任下者敗,傲狠妄為者敗,貪鄙無忌者敗,反覆多詐者敗”。針對歷史上無數名門大族幾乎無不敗落,“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他又提出了居家四敗,分別是:婦女奢淫之家敗,子弟驕怠之家敗,兄弟不和之家敗,侮師慢客之家敗。他將居官四敗和居家四敗統稱為“八敗”,曾將此“八敗”寫於日記中,以警誡自我。後來又寫在家書中,告誡兄弟子女。

防止官敗、家敗和兵敗的辦法,就是依據這些規律,反向而行,既然驕傲會導致失敗,就以謙虛防之;貪婪可以導致失敗,則以自制防之;奢侈可以致敗,則以節儉防之;懶惰可以致敗,則以勤奮防之;昏憒可以致敗,則以明決防之……針對每一項致敗因素,均提出相應的防止之法。縱觀曾國藩一生,謙虛、節儉、勤奮和明強,確實是他的特點,這正是他在總結失敗教訓後履踐其防敗之法的結果。

李鴻章曾當面批評曾國藩辦事太“懦緩”,到底誰是誰非?

曾國藩

曾國藩飽經世變,經受了大大小小的失敗,許多失敗都給了他很大打擊。如靖港之敗和湖口之敗,使他幾乎自殺,倘若不是被部下救起,和他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歷史上就沒有他的名字了。三河鎮之敗,湘軍精銳盡喪,曾國華陣亡,他也第一次嚐到了喪親的痛楚。其他的無數次失敗,輕則使士氣受挫,重則招致皇上斥罵,朝野譁然。如鎮壓捻軍失敗,處理“天津教案”失敗,使他幾乎成為千夫所指,眾叛親離,他自己都覺得失去了“生趣”。經過這無數次失敗,他對失敗的破壞性有了深刻的認識,因此也使他養成了穩重謹慎的作風。在為人上,他堅持以勤儉、忠誠處世,居官以不貪財、不怕死為戒條,用兵以不輕進蠻攻為方針。他認為這樣做才是“正道”,才是保持不敗的方法。

曾國藩的謹慎,並非一味怕事不敢前進,失敗使他學會了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何時該守,何時應攻,把握有利時機,相機而動。雖然軍情萬變,應對之策也全不相同,但充分利用有利條件,把握有利時機,則從來是相同的,而這正是“立於不敗”的真正內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