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本有最後一線生機,卻因洪秀全一個荒唐藉口而將其斷送

太平天國運動起源於1851年的金田村起義,是19世紀中葉中國爆發的最大一場反清運動,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場有著試圖完成新舊兩個封建王朝更迭性質的農民起義。這場運動的最高潮是1856年前後,翼王石達開大破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最後的威脅,至此太平天國實力達到頂峰,雄踞東南半壁江山,據點遍佈江西,湖北,安徽等地。但是最戲劇性的事,僅僅兩個多月後便爆發了天京事變,主要領導人之間內訌,清軍乘機反撲,太平天國由盛轉衰,開始走下坡路。

太平天國本有最後一線生機,卻因洪秀全一個荒唐藉口而將其斷送

天京事變後,太平軍能征善戰的將領基本上被肅清,精銳盡失,鬥爭形勢直轉而下,雖然後期有陳玉成和李秀成負責軍事,洪仁玕主持朝政,但是天國已經沒有了繼續復甦的跡象,只能在湘軍的重兵壓力之下靠著拆東牆補西牆的方式求得暫時生存。

1861年9月,湘軍攻陷了太平天國南線第一重鎮安慶,這座古城的陷落無疑是斬斷了太平天國的一條臂膀,致使天京失去了南邊屏障,暴露於湘軍兵鋒之下。此戰讓太平軍軍心大挫,至此節節敗退,完全失去了抗衡湘軍的能力。

太平天國本有最後一線生機,卻因洪秀全一個荒唐藉口而將其斷送

1862年(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 清同治元年)3月下旬,湘軍水陸師2萬餘人從安慶沿江東進,5月底直抵天京城下,布政使曾國荃率陸營扎於城南雨花臺一線,兵部侍郎彭玉麟率水師進抵護城河口。署江蘇巡撫李鴻章則率淮軍6500人於4、5月間分批船運上海 ,勾結英、法侵略軍與常勝軍阻擋太平軍進攻上海,並作西攻蘇州、無錫、常州的準備。浙江巡撫左宗棠率軍萬餘由江西入浙,步步東逼。天京已處於湘、淮軍的戰略包圍之中。

太平天國本有最後一線生機,卻因洪秀全一個荒唐藉口而將其斷送

天京的形勢已經是火燒眉毛了,但是偏偏在這時,發生了苗沛霖叛變,用計誘騙了陳玉成,致使陳玉成被清軍俘虜,被處以極刑,太平軍失去了一大支柱。

1862年12月4日,蘇州城陷。20日,李秀成自丹陽前線返回天京,向洪秀全面稟軍情,並提出讓城別走,放棄天京,另作他圖。

這在當時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天京並非是太平天國最後的據點,太平軍活動區域遍佈湖北,安徽,浙江,江蘇,江西,雖然自天京事變後太平軍戰略上已經步步緊縮,但是一直到天京被圍,太平軍尚有數十萬部眾活動在天京戰場之外。相對於孤懸湘軍包圍之中的天京,主動放棄,轉戰別處還可以保存精銳,獲得喘息之機,絕對是大有可為。當然,如果固守天京,那等於就是自尋死路,湘軍水陸並進,單靠天京守軍據著這一孤城又能守多久?一旦城破,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整個政權的覆滅。

太平天國本有最後一線生機,卻因洪秀全一個荒唐藉口而將其斷送

但是在這個歷史關鍵的轉折點,李秀成本以為自己的合理建議會被採納,誰知卻等來天王這樣一句話。

“朕奉上帝聖旨、天兄耶穌聖旨下凡,做天下萬國獨一真主,何懼之有!不用爾奏,政事不用爾理,爾欲出外去,欲在京,任由於爾。朕鐵桶江山,爾不扶,有人扶。爾說無兵,朕之天兵多過於水,何懼曾妖者乎!”

已經到了這個時候,洪秀全還沉浸在自己意淫出的世界中,對於一個剛定都天京便開始鑽進深宮不問國事,只醉心研究基督的人,說出這般話似乎也不奇怪,太平天國從來都不是洪秀全治國,初期是東王楊秀清,天京事變後是北王韋昌輝,然後迅速轉為翼王石達開,但是這些人都沒能走多遠,後期依靠的是幹王洪仁玕和忠王李秀成,洪秀全很滿意去當一個禮儀上的“元首”。天京已經危在旦夕,這位禮儀上的元首估計連天國面臨的情況都不是很瞭解,又何談去做出一個正確的決策?

太平天國本有最後一線生機,卻因洪秀全一個荒唐藉口而將其斷送

洪秀全

李秀成黯然退下,這一刻他忽然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也知道了自己和天國的命運。

天京保衛戰前後歷時近3年,雙方動用數十萬軍隊展開激烈的拉鋸戰,後期太平軍在糧道被斷,兵源不足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抵抗,湘軍也付出極其慘重的傷亡。1864年6月1日,天王洪秀全病逝(一說自殺),終年51歲。此後,天京人心愈加不 穩。幼天王洪天貴福即位,一切軍政事務統歸忠王李秀成執掌。李秀成深知大勢已去,多次試圖突圍均以失敗告終,只能將希望寄託於城破之後乘亂突圍護送幼天王收攏舊部再圖大事。

但是上天已經註定了天國命數已盡,1864年7月19日,天京各個城門相繼被攻破,太平軍與湘軍展開激烈巷戰,李秀成趁夜護送幼天王出逃,卻被亂軍衝散,幼天王不知所蹤,李秀成不久被認出隨即被俘,幼天王洪天貴福也被湘軍擒獲。

太平天國本有最後一線生機,卻因洪秀全一個荒唐藉口而將其斷送

太平天國最終的結局便是這樣徹底失敗,領導核心在天京戰場上損失殆盡,剩餘舊部失去了領導迅速失去了凝聚力很快便被湘軍各個擊破。上天曾給天國一個機會,如果在天京被全面包圍之前洪秀全及時放棄天京,率眾撤離,堅壁清野,那結局又會如何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