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是嶽不群的原型?堪稱中國歷史上天字第一號偽君子!

之前寫了一篇文章,講的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譚嗣同在戊戌變法失敗後,並沒有像康有為和梁啟超一樣,通過日本使領館遠遁海外。而是抱著“不成功,就成仁”的慷慨捨身就義。而當年也鼓吹變法的康有為和梁啟超卻在之後的人生中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今天咱們先不說梁啟超,專門來談一談康有為。

康有為是嶽不群的原型?堪稱中國歷史上天字第一號偽君子!

講譚嗣同的文章發表後,有熱心的讀者在底下留言評論說:“康有為和嶽不群一樣,都是歷史上最虛偽的偽君子!”坦白講,把康有為這個歷史人物和嶽不群這個武俠人物拿來比較,確實有點“驚世駭俗”了。但是金庸先生也說過,他的武俠小說其實寫的是歷史。要這麼解讀的話,那今天筆者也來一回“關公戰秦瓊”吧。

我們先來看一看康有為的生平。康有為,字廣廈,號長素,是廣東南海縣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晚清時期的廣東因為鴉片戰爭的原因,很早就打開了國門,也成了當時中國進步思想和革命火種的發源地。不管是康有為還是梁啟超,以及之後的孫中山都出身於廣東。但和其他人不同,康有為出生於封建官僚家庭。他的父親、祖父以及叔父都在清朝做過不小的官。

康有為十一歲時父親去世,跟隨祖父接受了嚴格的封建正統教育,攻讀經史。這時,太平天國失敗不久,他開始“頻閱邸報,覽知朝事,知曾文正、駱文忠、左文襄之業,而慷慨有遠志矣”但後來由於科舉不順,康有為將興趣轉向了西方文化,開始“購地球圖,漸收西學之書,為講西學之基矣”。可以說青年時期的康有為是一個“學貫中西”的人物。

康有為是嶽不群的原型?堪稱中國歷史上天字第一號偽君子!

光緒二十一年,也就是1895年,清政府在與日本的甲午海戰中失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這一年康有為正好進京參加科舉考試,於是在一腔愛國熱忱的鼓動下,他聯合各省應試舉人1300餘人,開展了聯名請願,發動“公車上書”。在“公車上書”中,康有為請求拒和、遷都、練兵、變法,提出“下詔鼓天下之氣”、“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等改良派的救國綱領。

此時的康有為堪稱一腔熱血的愛國青年。但是“公車上書”被拒絕代呈,光緒帝沒有看到。之後康有為也高中進士,開始步入仕途。光緒二十四年,也就是1898年,光緒帝親自召見了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準其專摺奏事,籌備變法事宜,史稱戊戌變法。雖然在戊戌變法中有很多精兵強將,但是真正在幕後策劃的還是康有為,他堪稱戊戌變法的主謀人物。

戊戌變法只施行了103天就被頑固的慈禧給廢除了,她還軟禁了光緒帝,殘忍殺害了包括譚嗣同在內的“戊戌六君子”。但是慈禧最痛恨的康有為卻逃走了。在逃跑途中,康有為說自己是“奉詔出外求救”——“過承知遇,毗贊維新,屢奉溫室之言,密受衣帶之詔”。當慈禧聽說後,更是怒不可遏,遂向日本交涉,不準康有為留日。之後,慈禧更是命令李鴻章將康有為在廣東本籍的祖上墳墓盡皆剷平,以儆凶邪。

康有為是嶽不群的原型?堪稱中國歷史上天字第一號偽君子!

在康有為的流亡途中,他數次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論戰。面對孫中山提出的請他“改弦易轍,共同實行革命大業”。康有為卻駁斥說:“今上聖明,必有復辟之一日。餘受恩深重,無論如何不能忘記,惟有鞠躬盡瘁,力謀起兵勤王,脫其禁錮瀛臺之厄,其他非餘所知”。所以康有為被視為保皇黨。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終於回國,此時距離他流亡海外已經有十五年了。但是此時的康有為已經從進步的維新運動領袖,變成了一個保守的頑固派。他移居上海創《不忍》雜誌,主張“以孔子為國教,配享天壇”,說是“若今不尊孔,則何從焉,將為逸居無教之民歟?暴戾恣睢,以快嗜慾,而近於禽獸乎,則非待烹滅絕種而何?”

此時雖然已經是民國,但康有為依然對清廷忠心不二。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軍閥張勳發動復辟,擁立溥儀登基,不久即在當時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討伐下宣告失敗。康有為遭通緝,再次潛逃上海。

康有為是嶽不群的原型?堪稱中國歷史上天字第一號偽君子!

1927年3月29日,康有為去一位廣東同鄉家中作客。回家飲了一杯檸檬紅茶,腹痛如絞,20個小時後於清晨5時逝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