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稱其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被捕後,坐紅毯從容就義

沿著長沙嶽麓山羊腸小道拾級而上,至麓山寺正門附近,一座漢白玉方形碑塔立於眼前,青松翠柏掩映下的“蔣公翊武之墓”六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孫中山稱其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被捕後,坐紅毯從容就義

蔣翊武, 1884年12月21日生於湖南澧州。原名蔣保勷,從小立志,銳意從軍,改名“翊武”。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漢文學社社長,主辦《大江報》等報刊。1913年9月9日,蔣翊武在廣西進行反對袁世凱的活動時,被親袁的廣西軍閥逮捕並殺害。蔣翊武是中國近代傑出的民主革命活動家、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孫中山高度評價蔣翊武為“辛亥武昌發難,以公功為冠”,並稱蔣翊武為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勳”。

“中國欲圖自強,首當傾覆清廷”

1884年12月21日,蔣翊武出生在澧州府一個城市平民家庭。父親蔣皋南年輕時到城內丁公橋一家小油坊裡學制豆油皮。老店主沒有子女,去世後,蔣皋南接受了他們的微薄產業。蔣翊武是長子,父親為培養他成長,便節衣縮食送他讀私塾,四個弟弟則先後出去當學徒。

蔣翊武少時勤奮好學,天資聰穎,“為人豪爽,灑脫不拘,關心國事,抱負非凡”。14歲時,從師蔣作霖,開始接觸維新時事政治。當時,民間流傳《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紀略》等描寫滿人入關後血腥屠殺漢人的紀實之作。蔣翊武讀後憤然斥責清朝推行的民族壓迫政策,說“滿人待我漢族殘暴,無復人理”,感嘆“自古夷狄入主諸夏,歲不滿百,今神州陸沉二百餘年矣,胡尚無興弔民伐罪之師者耶?”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蔣翊武為多災多難的國家命運深感苦悶,在公開場合毫不畏懼地聲言:“中國欲圖自強,首當傾覆清廷,建立新政府。”當時革命風氣未開,人們聽到此話,都嚇得敬而遠之。1902年,適逢滿清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族兄蔣念堂考取秀才,蔣翊武卻拒不參加,斥曰:“奴隸功名,要它何用?”這是蔣翊武關注國家與民族命運的思想萌芽,讓少時的他萌生了推翻朝廷、反清報國的偉大理想。

孫中山稱其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被捕後,坐紅毯從容就義

1903年,蔣翊武以第一的成績考入設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公立師範學堂學習。在這裡,他結識了宋教仁、劉復基、林伯渠等人,並積極參與革命活動。1904年2月,黃興領導的湖南革命團體“華興會”在長沙成立。做為常德學界的活躍分子,蔣翊武在城內祗園寺設立祕密據點,以謀響應。11月,華興會起義事洩,黃興、宋教仁流亡日本,蔣翊武被學校開除,從此走上職業革命家的道路。這一年,蔣翊武才20歲。

“卻強敵,守危城”

組織辛亥武昌起義,是蔣翊武革命一生最突出的貢獻。

1909年,蔣翊武投入湖北新軍後,發起組建文學社,在新軍中發展會員,聚結力量,完成宣傳、組織、軍事準備。1911年3月15日,文學社在武昌小東門內同文學舍召開正式的成立大會,蔣翊武被推為社長。文學社成立後,他積極擴大組織,開展活動,在新軍中積極發展會員。不久,新軍各標營都有了文學社的成員和組織。當時,武漢的新軍有一鎮、一混成協,兵額共計1.5萬人,文學社成員竟佔1/5以上。

孫中山稱其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被捕後,坐紅毯從容就義

1911年9月24日,文學社與湖北另一個革命團體共進會的領導骨幹在武昌胭脂巷舉行聯席會議。會上推舉共進會領導人劉公任軍政府總理,蔣翊武任革命軍臨時總指揮,共進會另一領導人孫武任參謀長,起義準備工作由這兩個團體組成的指揮機關抓緊進行。10月9日,漢口機關部失事,黨人名冊、印信被查抄,起義計劃暴露,形勢十分危急。是日,蔣翊武恰好趕回武昌,毅然決定當晚起義。此時軍警四出搜捕黨人,起義總指揮部被破獲,劉復基、彭楚藩等被捕,蔣翊武乘間逃逸,潛匿新溝(今監利)以待。10日,武昌起義,全城光復。12日,蔣翊武趕回武昌,任湖北軍政府軍事顧問兼聯絡使,奔走於武昌、漢口之間。提議擴充軍隊,組建兩支義勇軍,保衛漢口、漢陽。後補任為湖北軍政府軍務部副部長。11月27日,漢陽失守,黃興離漢,蔣翊武被推為戰時總司令部監軍,後接任護理總司令,負責指揮。在武昌保衛戰中,他“卻強敵,守危城”,牽制了北洋軍閥的精銳兵力,有力支持了其他地區的革命鬥爭。

孫中山稱其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被捕後,坐紅毯從容就義

1911年12月6日,因清政府與革命軍停戰,蔣辭去總司令,仍以招撫使名義駐漢口。

“揚孫黃,抑袁黎”

1912年2月後,袁世凱竊取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他使用調虎離山計,於6月間電邀蔣翊武去北京當臨時大總統府高等軍事顧問。臨行前,蔣翊武召開了文學社的最後一次社員大會,在蔣翊武的倡導下,會上一致決定全體加入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

蔣翊武在北京是閒職,他對袁世凱採取了不合作態度,袁世凱授予他勳二位,又授予陸軍中將,加上將銜,他一概婉辭不受。

1912年8月25日,同盟會聯合其他四個政團組成國民黨,孫中山在湖廣會館主持國民黨成立大會,他出席並與閻錫山、張繼、李烈鈞等一起被推舉為參議,兼任漢口交通部部長,負責兩湖及陝西三省黨務。10月回鄂,設立漢口交通部各級機構。他贊成革命派宋教仁的政治主張,認為這樣就可以限制袁世凱的權力,避免出現獨裁政權。12月,蔣翊武主辦《民心報》,“揚孫黃,抑袁黎”,與《中華民國公報》相對抗。

坐紅毯從容就義

1913年2月,奉宋教仁之命,蔣翊武也前往上海、武漢一帶遊說,爭取人民對國民黨的支持。遊歷長江上下游各埠,與新選議員磋商建國大計。

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被袁世凱派人刺死,蔣翊武感到靠議會和政黨內閣是不能阻止袁世凱獨裁統治的。他從上海趕回湖北,擁護孫中山武力討袁主張,旋迴湖南。7月,國民黨發動了二次革命。7月25日,湖南宣佈獨立,蔣翊武被任命為鄂豫招撫使,派往岳陽佈置軍隊,欲取荊襄,搗武漢,進窺河南。湖南都督譚延闓雖然也加入了國民黨,但並不真正反袁;雖然宣佈獨立,卻沒有在軍事上積極準備。江蘇、江西等地的討袁軍遭受失敗後,8月6日,遭袁世凱通緝,湖南於8月12日宣佈取消獨立。蔣翊武回到長沙,事情已無可挽回,只好與其他革命黨人逃離湖南,經廣西去了香港。

1913年8月29日,南行至廣西全州所屬興安縣唐家衝,為駐軍統領秦步衢的部下所捕,由全州押解至桂林。秦步衢電告廣西都督陸榮廷,陸榮廷致電袁世凱和黎元洪,建議儘快殺掉蔣翊武以絕後患。9月1日,蔣翊武被押至桂林。在獄中,他歷數袁世凱罪惡,並作遺書數千言,先傳至黃貞元,再傳至其夫人。

9月9日4時,蔣翊武被押至麗澤門外刑場。他向圍觀群眾講演革命大義,坐紅毯從容就義,時年28歲。

孫中山稱其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被捕後,坐紅毯從容就義

和許多革命志士一樣,蔣翊武的一生可謂短暫,但這短暫的一生卻為中國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堅持輿論造勢,積極宣揚民主革命的思想,曾先後參與或主辦過《競業旬報》、《商務報》、《大江報》、《民心報》等,反映出強烈的民主革命思想,藉以公開鼓吹“大亂”,大掀革命狂瀾;他積極運動新軍,走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他在主持振武學社和文學社時,便把運動新軍作為主要工作,為革命高潮的到來積蓄力量,作好充分的組織準備;他加強團結,尋求聯合,壯大革命同盟,始終把尋求革命團體的聯合作為壯大革命隊伍,取得革命成功的必要途徑;他緊緊追隨孫中山,誓死捍衛民主共和,始終以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為宗旨,奉孫中山三民主義相號召。蔣翊武先生以他短暫的一生書寫著中國的革命事業,他不愧於中華民國“開國元勳”的偉大稱號。

孫中山稱其為中華民國“開國元勳”,被捕後,坐紅毯從容就義

1916年7月,蔣翊武的靈柩歸葬湖南嶽麓山之“蔣公亭”。1921年12月,孫中山北伐督師桂林時,又下令在麗澤門外樹立蔣翊武紀念碑,並親筆題寫“開國元勳蔣翊武先生就義處”碑文,署“孫文敬題”小楷和印章,以示敬重。碑的兩側及背面鐫鑿孫中山囑胡漢民撰寫的翊武先生革命事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