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被稱為 “太極宗師” 晚清的著名拳師,死後受眾多名人拜祭

中國近代史 楊氏太極拳 楊露禪 中國歷史 流星雨的願望 2017-03-26

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又名福同,字露禪,“禪”亦作“蟬”,別號祿纏。河北省永年縣人。幼時家貧,約10歲到河南溫縣陳家溝陳德瑚家為僮,著名武師陳長興每晚至陳德瑚家前廳教授族中弟子,楊露禪殷勤伺候,窺習拳藝,功力大進。一次,陳家師兄弟多人與之較量,皆敗於他的手下。長興喜其敏慧,正式收其為徒,盡傳己術。後經人舉薦到北京教拳,清代王公、貝勒從學者頗多,後任旗營武術教師。因為武功高強,故有“楊無敵”之稱。所傳拳術有“凌得起筋,萬全其骨,全得其皮”以及“風格勻緩、柔和、舒展大方”,精髓為“鬆”與“沉”。

此人被稱為 “太極宗師” 晚清的著名拳師,死後受眾多名人拜祭

楊露禪正式拜師後。十八年中三下陳家溝,深得陳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長興先生所傳精髓。藝成時,他已是四十歲左右的人了。為了生活,他先在家鄉永年教授太極拳,後被人推薦去北京授徒。因武藝高強,號稱"楊無敵"。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自己所學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功架簡化,使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後經其子、孫修改,定型而成楊式太極拳,並發展成大小兩種套路。其特點是:柔和緩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深藏不露、輕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帶影響很大,學者日眾,而這時陳家的太極拳卻仍在陳姓內部傳遞,所以當時的武術傳人楊季子寫的詩中,有"誰料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 的句子。

此人被稱為 “太極宗師” 晚清的著名拳師,死後受眾多名人拜祭

時值民國初年,袁世凱執政時期,習楊式太極拳者;如許禹生、宋書銘輩皆為政要,所以得以廣傳。他們著書並創作所謂之武當派歷史,稱明張三丰為祖師,甚至說楊式太極卅七勢由唐朝江南道人許宣平所傳三世七(沒有佐證)衍生而成,而宋書銘更存有先祖宋遠橋抄錄。

楊露禪能夠在全國首善之北京授徒的因緣,是由於在一場宴會,無意中被人挑戰得勝開始的。

此人被稱為 “太極宗師” 晚清的著名拳師,死後受眾多名人拜祭

永年的武氏,在京城裡擔任官職,因此是北京某富豪張家的貴賓。武氏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將同鄉人楊露禪推薦給張姓富豪認識。張氏因販賣煤炭而致富。每至夜晚,張氏的家就成了官僚豪紳們尋歡作樂的場所,並僱有武術教師多人。此外,還有一些想考上武術科舉、為光宗耀祖的子弟們,在這裡練習武藝,準備應試。為了給一班學藝的子弟們輔導,武氏在一場宴會中介紹了楊露禪。

此人被稱為 “太極宗師” 晚清的著名拳師,死後受眾多名人拜祭

楊露禪在張家比武一事傳開後,許多武術名家都遠道來和楊露禪比武,華北各省的名家無論各門各派,皆非敵手,因此威震京城,世稱"楊無敵"。

此人被稱為 “太極宗師” 晚清的著名拳師,死後受眾多名人拜祭

楊露禪過世後,太極拳傳子楊班侯、楊健侯,後由其孫楊澄甫(1883年-1936年)修定而成。楊氏太極拳由於從學者眾,影響後世甚巨。因而也衍生了許多楊氏的支派,最為著名的有王氏太極(王壯弘)、鄭子太極拳(鄭曼青)、熊式太極拳(熊養和)、董氏太極(董英傑)、田式太極(田兆麟)、李氏太極拳(李瑞東)、府內派、老六路等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