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三進黎平

中國近代史 周恩來 張聞天 博古 人民網 2017-05-13

第一次,紅七軍進黎平。時間是1930年冬,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十九、二十師,在總指揮李明瑞、師長張雲逸、政委鄧斌(鄧小平)的率領下,經廣西古宜、富祿等地分兩路進入黎平境內。一路由井郎、地坪、半江、龍額下寨至龍額;另一路由九良直插龍額。會合後,沿龍額河上,經六約、岑校、六甲至老虎坳,與國民黨水口分縣警察大隊發生戰鬥,紅軍槍聲一響,敵方警察隊伍即被嚇跑。紅軍前進經岑信(部分在岑信修整兩天)到達水口,並在水口建立了貴州境內第一個紅色革命政權——“懷公平鄉蘇維埃政府”,開展紅色革命活動。紅軍隊伍繼續前進,經雷洞、塘婢,進入廣西的塘朝、孟寨。

第二次,紅六軍團進黎平。時間是1934年9月19日,紅六軍團任弼時、蕭克、王震部西征,在湖南靖州縣新廠擊潰湘軍兩個團後,分兵兩路進入黎平。一路進界牌,過馬家團、貓耳塘、潭溪,在樟樹坳擊潰黔二十五軍四旅周芳仁部七團一個營,之後取道曲團、彎寨、高屯、信團、三月三、蒙村、高母、寨蘭、楊家團、歐家團、玉田灣、梧寨、三郎、三多、到達鰲魚嘴(今敖市),向錦屏的婆洞(今啟蒙)方向進發;另一路則由丘團經冷水塘、棉花地、小裡、中黃橋(今中黃)、新化、隆裡,到鰲魚嘴與前述部隊會合,向婆洞進發,9月24日進入劍河境內。

第三次,中央紅軍長征進黎平。時間是1934年12月中旬,中央紅軍主力突破國民黨封鎖線,11日佔領湖南通道縣城,12日分兵兩路向貴州黎平進發。右路的一軍團和九軍團走湖南靖縣方向,到新廠後,前衛部隊一軍團二師先頭團(六團)由平茶進入黎平的界牌,經馬家團、貓耳塘、潭溪、十萬坪、羅團、草鞋鋪、花坡、五里橋,後續部隊從官團出漂洞包抄,到五里橋會合,六團一營於14日先攻佔黎平縣城,因兵力少又退出縣城,與到來的三團會合後再次攻佔縣城,周恩來與先頭部隊同日進城。周恩來進城後,即對中央選擇在黎平開會作了安全警戒佈防,從一軍團派出一個師的兵力駐守縣城,一面驅逐城外的黔敵,紅一軍團十五師、九軍團在黎平的東面(湖南境內)、北面(貴州境內)形成一個半圓形警戒線,保衛著黎平的安全。

15日,左路的中央軍委縱隊和第三、第五、第八軍團的先頭團,先後從湖南通道的播陽進入黎平境內,途經草坪、洪州、巖寨、下溫、平甫、地青、中潮、佳所、平壩、兩路口、翻羊角巖、過汪家莊進入縣城。部分先遣隊與一軍團二師先頭團會合。中央軍委縱隊和第三、五、八軍團的一部分,也由湖南通道的播陽進發,經流團到草坪,沿著先頭團的路線,先後於16、17日進黎平縣城。其餘部分由播陽進入黎平境內的辛家、過野洞(今仁裡)、岑洞、塘扒、中塝、長田、天堂、到德順沿河上,經漂安、老魯屯、洪家屯,到轉水後分兵兩路:一路翻下所後龍山出鋪團,到三合(三寨屯);另一路走中潮、佳所、平壩、到三合,於15、16日先後進入縣城。

紅一方面軍十五師於12月14日,由湖南靖縣的平茶過界牌進入黎平境內,過馬家團、貓耳塘、潭溪、曲團、彎寨、高屯、古頓、蒙村、高母、寨蘭、楊家團、玉田灣、梧寨、三郎、界頭、到達鰲魚嘴(今敖市),向錦屏的婆洞(今啟蒙)方向進發;

第九軍團靠近一軍團主力,則由平茶進入黎平的丘團、冷水塘、小裡、中黃,然後一路直插錦屏的敦寨,另一路向新化、經隆裡到鰲魚嘴(今敖市)與十五師會合,也向婆洞方向進發。

中央政治局將紅軍總司令部設在城東二郎坡五十二號胡榮順店鋪內。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成員博古(秦邦憲)、洛甫(張聞天)、周恩來、政治局委員毛澤東、朱德、政治局後補委員王稼祥在黎平城召開了著名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史稱黎平會議),共產國際派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顧問李德出席。會議採納了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川黔邊區進軍,建立川黔革命根據地’的正確主張,從而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紅軍長征過黎平時,作了短期的休整,對部隊進行了部分整編,撤第八軍團的建制,合編第五軍團;軍委第一縱隊、第二縱隊合編為軍委縱隊。

(參考《黎平縣誌》《紅軍在黎平》)黎平

縣政府辦 徐業常(蒐集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