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29年5月,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紅五軍在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後,接著就攻佔了仁化縣城口鎮,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餘發,籌款3萬元。

歷史背景:中央紅軍奔襲城口

1934年10月底,城口是國民黨軍堵截中央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南端的中心據點,其南面有嚴陣以待的粵軍,北面則是無路的群山,鎮的四面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

城口是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通道。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通過敵設在粵境城口至湘境汝城、桂東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擔任奔襲城口任務的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營,營長曾保堂去軍團部直接領受任務。他到達軍團部時,看見軍團長林彪神情有點憂鬱,在鋪蓋上半靠著不說話。參謀長左權交代:一營必須按時到達城口,不然湘軍先到就麻煩了。聶榮臻政委說:“保堂,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它!幾萬紅軍戰士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回去一定要向戰士們講清楚!現在,把參謀長交代的任務給我重複一遍。”臨走時,曾保堂向軍團長林彪請示,林彪只說了一句話:“按照命令執行吧。”年僅23歲的營長曾保堂面臨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城口鎮內的敵人雖並不強大,但要求他的一營一晝夜間奔襲220裡(僅次於紅軍後來搶渡大渡河的奔襲記錄)!紅軍就是紅軍,一營趕到了城口鎮外。城口鎮城東臨東河,城西臨西河,東、西兩河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城北依託羊牯坳,四面群山環抱,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鎮的四面是高山,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扼守著狹谷、道口。六團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分析敵情後,認為城口設防堅固,敵方有精良武器和充足彈藥,若正面進攻,我方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耽誤時間,影響軍團部戰略部署的完成。為此,他們決定突襲奪取城口。11月2日夜,一營潛伏到距水東橋頭近百米處,當敵哨兵喝令時,營長機警地答道:“中央軍!叫你們當官的出來說話!”即率部闊步過橋。敵哨兵一眨眼工夫就成了紅軍的俘虜。紅軍進入城口鎮內,切斷電話線,包圍了敵軍連部、公安分局、保安隊部、民團部,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敵軍自知插翅難逃,紛紛舉手投降。據守在山上碉堡、碉樓、哨所的敵軍,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紛紛棄堡、棄崗倉皇逃竄。此戰俘國民黨軍一百多人,繳槍幾百支,子彈一萬多發,煤油幾千箱。與此同時,在三江口地域的紅四團相繼進入城口鎮。

戰鬥結束,中革軍委通電全軍:“我一軍團前鋒於二日經過戰鬥已佔領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上重鎮城口,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第二天,抓到的敵便衣偵探說,國民黨軍一個師昨晚就在距離城口鎮20里路的地方,聽到鎮裡槍響,遇上從鎮裡跑出去的團丁說紅軍進鎮了,立即後退了40裡。曾保堂真有些後怕,如果一營行軍速度慢那麼一點,結果對付的就不是保安隊、民團了,而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師!紅四團、紅一軍團軍團部隨之移駐城口。

我們在鎮頭打聽當年紅軍進入城口的路線,老鄉們熱情地指點我們左轉,往河邊走。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29年5月,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紅五軍在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後,接著就攻佔了仁化縣城口鎮,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餘發,籌款3萬元。

歷史背景:中央紅軍奔襲城口

1934年10月底,城口是國民黨軍堵截中央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南端的中心據點,其南面有嚴陣以待的粵軍,北面則是無路的群山,鎮的四面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

城口是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通道。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通過敵設在粵境城口至湘境汝城、桂東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擔任奔襲城口任務的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營,營長曾保堂去軍團部直接領受任務。他到達軍團部時,看見軍團長林彪神情有點憂鬱,在鋪蓋上半靠著不說話。參謀長左權交代:一營必須按時到達城口,不然湘軍先到就麻煩了。聶榮臻政委說:“保堂,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它!幾萬紅軍戰士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回去一定要向戰士們講清楚!現在,把參謀長交代的任務給我重複一遍。”臨走時,曾保堂向軍團長林彪請示,林彪只說了一句話:“按照命令執行吧。”年僅23歲的營長曾保堂面臨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城口鎮內的敵人雖並不強大,但要求他的一營一晝夜間奔襲220裡(僅次於紅軍後來搶渡大渡河的奔襲記錄)!紅軍就是紅軍,一營趕到了城口鎮外。城口鎮城東臨東河,城西臨西河,東、西兩河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城北依託羊牯坳,四面群山環抱,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鎮的四面是高山,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扼守著狹谷、道口。六團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分析敵情後,認為城口設防堅固,敵方有精良武器和充足彈藥,若正面進攻,我方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耽誤時間,影響軍團部戰略部署的完成。為此,他們決定突襲奪取城口。11月2日夜,一營潛伏到距水東橋頭近百米處,當敵哨兵喝令時,營長機警地答道:“中央軍!叫你們當官的出來說話!”即率部闊步過橋。敵哨兵一眨眼工夫就成了紅軍的俘虜。紅軍進入城口鎮內,切斷電話線,包圍了敵軍連部、公安分局、保安隊部、民團部,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敵軍自知插翅難逃,紛紛舉手投降。據守在山上碉堡、碉樓、哨所的敵軍,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紛紛棄堡、棄崗倉皇逃竄。此戰俘國民黨軍一百多人,繳槍幾百支,子彈一萬多發,煤油幾千箱。與此同時,在三江口地域的紅四團相繼進入城口鎮。

戰鬥結束,中革軍委通電全軍:“我一軍團前鋒於二日經過戰鬥已佔領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上重鎮城口,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第二天,抓到的敵便衣偵探說,國民黨軍一個師昨晚就在距離城口鎮20里路的地方,聽到鎮裡槍響,遇上從鎮裡跑出去的團丁說紅軍進鎮了,立即後退了40裡。曾保堂真有些後怕,如果一營行軍速度慢那麼一點,結果對付的就不是保安隊、民團了,而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師!紅四團、紅一軍團軍團部隨之移駐城口。

我們在鎮頭打聽當年紅軍進入城口的路線,老鄉們熱情地指點我們左轉,往河邊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走過去不遠,就看見了河流,沿著河邊再走不遠,就看見一座小橋。事先我知道城口鎮有一座橋是當年紅軍長征隊伍走過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這座橋進行重新修整,並命名為“五星橋”。不過眼前的小橋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紅六團智取的那座橋、紅軍大部隊走過的那座橋。紅軍走過的那座橋應該是水東橋。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29年5月,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紅五軍在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後,接著就攻佔了仁化縣城口鎮,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餘發,籌款3萬元。

歷史背景:中央紅軍奔襲城口

1934年10月底,城口是國民黨軍堵截中央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南端的中心據點,其南面有嚴陣以待的粵軍,北面則是無路的群山,鎮的四面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

城口是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通道。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通過敵設在粵境城口至湘境汝城、桂東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擔任奔襲城口任務的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營,營長曾保堂去軍團部直接領受任務。他到達軍團部時,看見軍團長林彪神情有點憂鬱,在鋪蓋上半靠著不說話。參謀長左權交代:一營必須按時到達城口,不然湘軍先到就麻煩了。聶榮臻政委說:“保堂,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它!幾萬紅軍戰士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回去一定要向戰士們講清楚!現在,把參謀長交代的任務給我重複一遍。”臨走時,曾保堂向軍團長林彪請示,林彪只說了一句話:“按照命令執行吧。”年僅23歲的營長曾保堂面臨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城口鎮內的敵人雖並不強大,但要求他的一營一晝夜間奔襲220裡(僅次於紅軍後來搶渡大渡河的奔襲記錄)!紅軍就是紅軍,一營趕到了城口鎮外。城口鎮城東臨東河,城西臨西河,東、西兩河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城北依託羊牯坳,四面群山環抱,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鎮的四面是高山,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扼守著狹谷、道口。六團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分析敵情後,認為城口設防堅固,敵方有精良武器和充足彈藥,若正面進攻,我方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耽誤時間,影響軍團部戰略部署的完成。為此,他們決定突襲奪取城口。11月2日夜,一營潛伏到距水東橋頭近百米處,當敵哨兵喝令時,營長機警地答道:“中央軍!叫你們當官的出來說話!”即率部闊步過橋。敵哨兵一眨眼工夫就成了紅軍的俘虜。紅軍進入城口鎮內,切斷電話線,包圍了敵軍連部、公安分局、保安隊部、民團部,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敵軍自知插翅難逃,紛紛舉手投降。據守在山上碉堡、碉樓、哨所的敵軍,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紛紛棄堡、棄崗倉皇逃竄。此戰俘國民黨軍一百多人,繳槍幾百支,子彈一萬多發,煤油幾千箱。與此同時,在三江口地域的紅四團相繼進入城口鎮。

戰鬥結束,中革軍委通電全軍:“我一軍團前鋒於二日經過戰鬥已佔領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上重鎮城口,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第二天,抓到的敵便衣偵探說,國民黨軍一個師昨晚就在距離城口鎮20里路的地方,聽到鎮裡槍響,遇上從鎮裡跑出去的團丁說紅軍進鎮了,立即後退了40裡。曾保堂真有些後怕,如果一營行軍速度慢那麼一點,結果對付的就不是保安隊、民團了,而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師!紅四團、紅一軍團軍團部隨之移駐城口。

我們在鎮頭打聽當年紅軍進入城口的路線,老鄉們熱情地指點我們左轉,往河邊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走過去不遠,就看見了河流,沿著河邊再走不遠,就看見一座小橋。事先我知道城口鎮有一座橋是當年紅軍長征隊伍走過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這座橋進行重新修整,並命名為“五星橋”。不過眼前的小橋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紅六團智取的那座橋、紅軍大部隊走過的那座橋。紅軍走過的那座橋應該是水東橋。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過小橋剛進入鎮子,在河邊街就有一個紅軍長征露宿地。牆上釘了一塊紅色牌子,上面寫著“紅軍長征露宿地”,牌子上全文是:“1934年11月初,長征紅軍佔領城口後,對群眾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寧在此露宿街頭,也不佔民居。”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29年5月,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紅五軍在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後,接著就攻佔了仁化縣城口鎮,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餘發,籌款3萬元。

歷史背景:中央紅軍奔襲城口

1934年10月底,城口是國民黨軍堵截中央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南端的中心據點,其南面有嚴陣以待的粵軍,北面則是無路的群山,鎮的四面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

城口是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通道。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通過敵設在粵境城口至湘境汝城、桂東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擔任奔襲城口任務的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營,營長曾保堂去軍團部直接領受任務。他到達軍團部時,看見軍團長林彪神情有點憂鬱,在鋪蓋上半靠著不說話。參謀長左權交代:一營必須按時到達城口,不然湘軍先到就麻煩了。聶榮臻政委說:“保堂,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它!幾萬紅軍戰士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回去一定要向戰士們講清楚!現在,把參謀長交代的任務給我重複一遍。”臨走時,曾保堂向軍團長林彪請示,林彪只說了一句話:“按照命令執行吧。”年僅23歲的營長曾保堂面臨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城口鎮內的敵人雖並不強大,但要求他的一營一晝夜間奔襲220裡(僅次於紅軍後來搶渡大渡河的奔襲記錄)!紅軍就是紅軍,一營趕到了城口鎮外。城口鎮城東臨東河,城西臨西河,東、西兩河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城北依託羊牯坳,四面群山環抱,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鎮的四面是高山,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扼守著狹谷、道口。六團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分析敵情後,認為城口設防堅固,敵方有精良武器和充足彈藥,若正面進攻,我方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耽誤時間,影響軍團部戰略部署的完成。為此,他們決定突襲奪取城口。11月2日夜,一營潛伏到距水東橋頭近百米處,當敵哨兵喝令時,營長機警地答道:“中央軍!叫你們當官的出來說話!”即率部闊步過橋。敵哨兵一眨眼工夫就成了紅軍的俘虜。紅軍進入城口鎮內,切斷電話線,包圍了敵軍連部、公安分局、保安隊部、民團部,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敵軍自知插翅難逃,紛紛舉手投降。據守在山上碉堡、碉樓、哨所的敵軍,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紛紛棄堡、棄崗倉皇逃竄。此戰俘國民黨軍一百多人,繳槍幾百支,子彈一萬多發,煤油幾千箱。與此同時,在三江口地域的紅四團相繼進入城口鎮。

戰鬥結束,中革軍委通電全軍:“我一軍團前鋒於二日經過戰鬥已佔領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上重鎮城口,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第二天,抓到的敵便衣偵探說,國民黨軍一個師昨晚就在距離城口鎮20里路的地方,聽到鎮裡槍響,遇上從鎮裡跑出去的團丁說紅軍進鎮了,立即後退了40裡。曾保堂真有些後怕,如果一營行軍速度慢那麼一點,結果對付的就不是保安隊、民團了,而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師!紅四團、紅一軍團軍團部隨之移駐城口。

我們在鎮頭打聽當年紅軍進入城口的路線,老鄉們熱情地指點我們左轉,往河邊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走過去不遠,就看見了河流,沿著河邊再走不遠,就看見一座小橋。事先我知道城口鎮有一座橋是當年紅軍長征隊伍走過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這座橋進行重新修整,並命名為“五星橋”。不過眼前的小橋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紅六團智取的那座橋、紅軍大部隊走過的那座橋。紅軍走過的那座橋應該是水東橋。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過小橋剛進入鎮子,在河邊街就有一個紅軍長征露宿地。牆上釘了一塊紅色牌子,上面寫著“紅軍長征露宿地”,牌子上全文是:“1934年11月初,長征紅軍佔領城口後,對群眾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寧在此露宿街頭,也不佔民居。”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29年5月,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紅五軍在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後,接著就攻佔了仁化縣城口鎮,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餘發,籌款3萬元。

歷史背景:中央紅軍奔襲城口

1934年10月底,城口是國民黨軍堵截中央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南端的中心據點,其南面有嚴陣以待的粵軍,北面則是無路的群山,鎮的四面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

城口是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通道。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通過敵設在粵境城口至湘境汝城、桂東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擔任奔襲城口任務的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營,營長曾保堂去軍團部直接領受任務。他到達軍團部時,看見軍團長林彪神情有點憂鬱,在鋪蓋上半靠著不說話。參謀長左權交代:一營必須按時到達城口,不然湘軍先到就麻煩了。聶榮臻政委說:“保堂,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它!幾萬紅軍戰士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回去一定要向戰士們講清楚!現在,把參謀長交代的任務給我重複一遍。”臨走時,曾保堂向軍團長林彪請示,林彪只說了一句話:“按照命令執行吧。”年僅23歲的營長曾保堂面臨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城口鎮內的敵人雖並不強大,但要求他的一營一晝夜間奔襲220裡(僅次於紅軍後來搶渡大渡河的奔襲記錄)!紅軍就是紅軍,一營趕到了城口鎮外。城口鎮城東臨東河,城西臨西河,東、西兩河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城北依託羊牯坳,四面群山環抱,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鎮的四面是高山,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扼守著狹谷、道口。六團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分析敵情後,認為城口設防堅固,敵方有精良武器和充足彈藥,若正面進攻,我方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耽誤時間,影響軍團部戰略部署的完成。為此,他們決定突襲奪取城口。11月2日夜,一營潛伏到距水東橋頭近百米處,當敵哨兵喝令時,營長機警地答道:“中央軍!叫你們當官的出來說話!”即率部闊步過橋。敵哨兵一眨眼工夫就成了紅軍的俘虜。紅軍進入城口鎮內,切斷電話線,包圍了敵軍連部、公安分局、保安隊部、民團部,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敵軍自知插翅難逃,紛紛舉手投降。據守在山上碉堡、碉樓、哨所的敵軍,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紛紛棄堡、棄崗倉皇逃竄。此戰俘國民黨軍一百多人,繳槍幾百支,子彈一萬多發,煤油幾千箱。與此同時,在三江口地域的紅四團相繼進入城口鎮。

戰鬥結束,中革軍委通電全軍:“我一軍團前鋒於二日經過戰鬥已佔領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上重鎮城口,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第二天,抓到的敵便衣偵探說,國民黨軍一個師昨晚就在距離城口鎮20里路的地方,聽到鎮裡槍響,遇上從鎮裡跑出去的團丁說紅軍進鎮了,立即後退了40裡。曾保堂真有些後怕,如果一營行軍速度慢那麼一點,結果對付的就不是保安隊、民團了,而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師!紅四團、紅一軍團軍團部隨之移駐城口。

我們在鎮頭打聽當年紅軍進入城口的路線,老鄉們熱情地指點我們左轉,往河邊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走過去不遠,就看見了河流,沿著河邊再走不遠,就看見一座小橋。事先我知道城口鎮有一座橋是當年紅軍長征隊伍走過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這座橋進行重新修整,並命名為“五星橋”。不過眼前的小橋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紅六團智取的那座橋、紅軍大部隊走過的那座橋。紅軍走過的那座橋應該是水東橋。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過小橋剛進入鎮子,在河邊街就有一個紅軍長征露宿地。牆上釘了一塊紅色牌子,上面寫著“紅軍長征露宿地”,牌子上全文是:“1934年11月初,長征紅軍佔領城口後,對群眾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寧在此露宿街頭,也不佔民居。”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往鎮裡走,正龍街也是當年紅軍露宿地。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29年5月,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紅五軍在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後,接著就攻佔了仁化縣城口鎮,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餘發,籌款3萬元。

歷史背景:中央紅軍奔襲城口

1934年10月底,城口是國民黨軍堵截中央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南端的中心據點,其南面有嚴陣以待的粵軍,北面則是無路的群山,鎮的四面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

城口是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通道。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通過敵設在粵境城口至湘境汝城、桂東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擔任奔襲城口任務的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營,營長曾保堂去軍團部直接領受任務。他到達軍團部時,看見軍團長林彪神情有點憂鬱,在鋪蓋上半靠著不說話。參謀長左權交代:一營必須按時到達城口,不然湘軍先到就麻煩了。聶榮臻政委說:“保堂,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它!幾萬紅軍戰士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回去一定要向戰士們講清楚!現在,把參謀長交代的任務給我重複一遍。”臨走時,曾保堂向軍團長林彪請示,林彪只說了一句話:“按照命令執行吧。”年僅23歲的營長曾保堂面臨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城口鎮內的敵人雖並不強大,但要求他的一營一晝夜間奔襲220裡(僅次於紅軍後來搶渡大渡河的奔襲記錄)!紅軍就是紅軍,一營趕到了城口鎮外。城口鎮城東臨東河,城西臨西河,東、西兩河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城北依託羊牯坳,四面群山環抱,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鎮的四面是高山,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扼守著狹谷、道口。六團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分析敵情後,認為城口設防堅固,敵方有精良武器和充足彈藥,若正面進攻,我方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耽誤時間,影響軍團部戰略部署的完成。為此,他們決定突襲奪取城口。11月2日夜,一營潛伏到距水東橋頭近百米處,當敵哨兵喝令時,營長機警地答道:“中央軍!叫你們當官的出來說話!”即率部闊步過橋。敵哨兵一眨眼工夫就成了紅軍的俘虜。紅軍進入城口鎮內,切斷電話線,包圍了敵軍連部、公安分局、保安隊部、民團部,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敵軍自知插翅難逃,紛紛舉手投降。據守在山上碉堡、碉樓、哨所的敵軍,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紛紛棄堡、棄崗倉皇逃竄。此戰俘國民黨軍一百多人,繳槍幾百支,子彈一萬多發,煤油幾千箱。與此同時,在三江口地域的紅四團相繼進入城口鎮。

戰鬥結束,中革軍委通電全軍:“我一軍團前鋒於二日經過戰鬥已佔領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上重鎮城口,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第二天,抓到的敵便衣偵探說,國民黨軍一個師昨晚就在距離城口鎮20里路的地方,聽到鎮裡槍響,遇上從鎮裡跑出去的團丁說紅軍進鎮了,立即後退了40裡。曾保堂真有些後怕,如果一營行軍速度慢那麼一點,結果對付的就不是保安隊、民團了,而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師!紅四團、紅一軍團軍團部隨之移駐城口。

我們在鎮頭打聽當年紅軍進入城口的路線,老鄉們熱情地指點我們左轉,往河邊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走過去不遠,就看見了河流,沿著河邊再走不遠,就看見一座小橋。事先我知道城口鎮有一座橋是當年紅軍長征隊伍走過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這座橋進行重新修整,並命名為“五星橋”。不過眼前的小橋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紅六團智取的那座橋、紅軍大部隊走過的那座橋。紅軍走過的那座橋應該是水東橋。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過小橋剛進入鎮子,在河邊街就有一個紅軍長征露宿地。牆上釘了一塊紅色牌子,上面寫著“紅軍長征露宿地”,牌子上全文是:“1934年11月初,長征紅軍佔領城口後,對群眾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寧在此露宿街頭,也不佔民居。”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往鎮裡走,正龍街也是當年紅軍露宿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29年5月,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紅五軍在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後,接著就攻佔了仁化縣城口鎮,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餘發,籌款3萬元。

歷史背景:中央紅軍奔襲城口

1934年10月底,城口是國民黨軍堵截中央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南端的中心據點,其南面有嚴陣以待的粵軍,北面則是無路的群山,鎮的四面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

城口是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通道。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通過敵設在粵境城口至湘境汝城、桂東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擔任奔襲城口任務的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營,營長曾保堂去軍團部直接領受任務。他到達軍團部時,看見軍團長林彪神情有點憂鬱,在鋪蓋上半靠著不說話。參謀長左權交代:一營必須按時到達城口,不然湘軍先到就麻煩了。聶榮臻政委說:“保堂,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它!幾萬紅軍戰士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回去一定要向戰士們講清楚!現在,把參謀長交代的任務給我重複一遍。”臨走時,曾保堂向軍團長林彪請示,林彪只說了一句話:“按照命令執行吧。”年僅23歲的營長曾保堂面臨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城口鎮內的敵人雖並不強大,但要求他的一營一晝夜間奔襲220裡(僅次於紅軍後來搶渡大渡河的奔襲記錄)!紅軍就是紅軍,一營趕到了城口鎮外。城口鎮城東臨東河,城西臨西河,東、西兩河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城北依託羊牯坳,四面群山環抱,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鎮的四面是高山,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扼守著狹谷、道口。六團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分析敵情後,認為城口設防堅固,敵方有精良武器和充足彈藥,若正面進攻,我方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耽誤時間,影響軍團部戰略部署的完成。為此,他們決定突襲奪取城口。11月2日夜,一營潛伏到距水東橋頭近百米處,當敵哨兵喝令時,營長機警地答道:“中央軍!叫你們當官的出來說話!”即率部闊步過橋。敵哨兵一眨眼工夫就成了紅軍的俘虜。紅軍進入城口鎮內,切斷電話線,包圍了敵軍連部、公安分局、保安隊部、民團部,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敵軍自知插翅難逃,紛紛舉手投降。據守在山上碉堡、碉樓、哨所的敵軍,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紛紛棄堡、棄崗倉皇逃竄。此戰俘國民黨軍一百多人,繳槍幾百支,子彈一萬多發,煤油幾千箱。與此同時,在三江口地域的紅四團相繼進入城口鎮。

戰鬥結束,中革軍委通電全軍:“我一軍團前鋒於二日經過戰鬥已佔領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上重鎮城口,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第二天,抓到的敵便衣偵探說,國民黨軍一個師昨晚就在距離城口鎮20里路的地方,聽到鎮裡槍響,遇上從鎮裡跑出去的團丁說紅軍進鎮了,立即後退了40裡。曾保堂真有些後怕,如果一營行軍速度慢那麼一點,結果對付的就不是保安隊、民團了,而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師!紅四團、紅一軍團軍團部隨之移駐城口。

我們在鎮頭打聽當年紅軍進入城口的路線,老鄉們熱情地指點我們左轉,往河邊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走過去不遠,就看見了河流,沿著河邊再走不遠,就看見一座小橋。事先我知道城口鎮有一座橋是當年紅軍長征隊伍走過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這座橋進行重新修整,並命名為“五星橋”。不過眼前的小橋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紅六團智取的那座橋、紅軍大部隊走過的那座橋。紅軍走過的那座橋應該是水東橋。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過小橋剛進入鎮子,在河邊街就有一個紅軍長征露宿地。牆上釘了一塊紅色牌子,上面寫著“紅軍長征露宿地”,牌子上全文是:“1934年11月初,長征紅軍佔領城口後,對群眾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寧在此露宿街頭,也不佔民居。”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往鎮裡走,正龍街也是當年紅軍露宿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紅軍佔領城口鎮後,部隊得到了短暫休整,準備繼續西進。當時是初冬季節,寒氣襲人,紅軍戰士衣服單薄,行軍勞頓,但把所露宿的街道村旁都打掃得乾乾淨淨。紅軍吃了群眾的糧、菜,燒了群眾的柴草,用了群眾的物品,都以高於市價的價錢付了銀元或蘇維埃紙幣。有時主人不在,紅軍就把款放在主人的菜地上、稻草堆旁或屋裡。

城口鎮裡有一處硫磺溫泉。紅軍曾經在溫泉裡洗浴,朱德總司令曾經在溫泉療瘡。但現今這個“錦城溫泉”已經歇業,似乎被廢棄了。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29年5月,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紅五軍在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後,接著就攻佔了仁化縣城口鎮,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餘發,籌款3萬元。

歷史背景:中央紅軍奔襲城口

1934年10月底,城口是國民黨軍堵截中央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南端的中心據點,其南面有嚴陣以待的粵軍,北面則是無路的群山,鎮的四面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

城口是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通道。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通過敵設在粵境城口至湘境汝城、桂東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擔任奔襲城口任務的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營,營長曾保堂去軍團部直接領受任務。他到達軍團部時,看見軍團長林彪神情有點憂鬱,在鋪蓋上半靠著不說話。參謀長左權交代:一營必須按時到達城口,不然湘軍先到就麻煩了。聶榮臻政委說:“保堂,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它!幾萬紅軍戰士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回去一定要向戰士們講清楚!現在,把參謀長交代的任務給我重複一遍。”臨走時,曾保堂向軍團長林彪請示,林彪只說了一句話:“按照命令執行吧。”年僅23歲的營長曾保堂面臨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城口鎮內的敵人雖並不強大,但要求他的一營一晝夜間奔襲220裡(僅次於紅軍後來搶渡大渡河的奔襲記錄)!紅軍就是紅軍,一營趕到了城口鎮外。城口鎮城東臨東河,城西臨西河,東、西兩河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城北依託羊牯坳,四面群山環抱,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鎮的四面是高山,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扼守著狹谷、道口。六團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分析敵情後,認為城口設防堅固,敵方有精良武器和充足彈藥,若正面進攻,我方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耽誤時間,影響軍團部戰略部署的完成。為此,他們決定突襲奪取城口。11月2日夜,一營潛伏到距水東橋頭近百米處,當敵哨兵喝令時,營長機警地答道:“中央軍!叫你們當官的出來說話!”即率部闊步過橋。敵哨兵一眨眼工夫就成了紅軍的俘虜。紅軍進入城口鎮內,切斷電話線,包圍了敵軍連部、公安分局、保安隊部、民團部,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敵軍自知插翅難逃,紛紛舉手投降。據守在山上碉堡、碉樓、哨所的敵軍,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紛紛棄堡、棄崗倉皇逃竄。此戰俘國民黨軍一百多人,繳槍幾百支,子彈一萬多發,煤油幾千箱。與此同時,在三江口地域的紅四團相繼進入城口鎮。

戰鬥結束,中革軍委通電全軍:“我一軍團前鋒於二日經過戰鬥已佔領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上重鎮城口,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第二天,抓到的敵便衣偵探說,國民黨軍一個師昨晚就在距離城口鎮20里路的地方,聽到鎮裡槍響,遇上從鎮裡跑出去的團丁說紅軍進鎮了,立即後退了40裡。曾保堂真有些後怕,如果一營行軍速度慢那麼一點,結果對付的就不是保安隊、民團了,而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師!紅四團、紅一軍團軍團部隨之移駐城口。

我們在鎮頭打聽當年紅軍進入城口的路線,老鄉們熱情地指點我們左轉,往河邊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走過去不遠,就看見了河流,沿著河邊再走不遠,就看見一座小橋。事先我知道城口鎮有一座橋是當年紅軍長征隊伍走過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這座橋進行重新修整,並命名為“五星橋”。不過眼前的小橋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紅六團智取的那座橋、紅軍大部隊走過的那座橋。紅軍走過的那座橋應該是水東橋。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過小橋剛進入鎮子,在河邊街就有一個紅軍長征露宿地。牆上釘了一塊紅色牌子,上面寫著“紅軍長征露宿地”,牌子上全文是:“1934年11月初,長征紅軍佔領城口後,對群眾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寧在此露宿街頭,也不佔民居。”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往鎮裡走,正龍街也是當年紅軍露宿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紅軍佔領城口鎮後,部隊得到了短暫休整,準備繼續西進。當時是初冬季節,寒氣襲人,紅軍戰士衣服單薄,行軍勞頓,但把所露宿的街道村旁都打掃得乾乾淨淨。紅軍吃了群眾的糧、菜,燒了群眾的柴草,用了群眾的物品,都以高於市價的價錢付了銀元或蘇維埃紙幣。有時主人不在,紅軍就把款放在主人的菜地上、稻草堆旁或屋裡。

城口鎮裡有一處硫磺溫泉。紅軍曾經在溫泉裡洗浴,朱德總司令曾經在溫泉療瘡。但現今這個“錦城溫泉”已經歇業,似乎被廢棄了。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29年5月,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紅五軍在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後,接著就攻佔了仁化縣城口鎮,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餘發,籌款3萬元。

歷史背景:中央紅軍奔襲城口

1934年10月底,城口是國民黨軍堵截中央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南端的中心據點,其南面有嚴陣以待的粵軍,北面則是無路的群山,鎮的四面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

城口是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通道。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通過敵設在粵境城口至湘境汝城、桂東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擔任奔襲城口任務的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營,營長曾保堂去軍團部直接領受任務。他到達軍團部時,看見軍團長林彪神情有點憂鬱,在鋪蓋上半靠著不說話。參謀長左權交代:一營必須按時到達城口,不然湘軍先到就麻煩了。聶榮臻政委說:“保堂,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它!幾萬紅軍戰士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回去一定要向戰士們講清楚!現在,把參謀長交代的任務給我重複一遍。”臨走時,曾保堂向軍團長林彪請示,林彪只說了一句話:“按照命令執行吧。”年僅23歲的營長曾保堂面臨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城口鎮內的敵人雖並不強大,但要求他的一營一晝夜間奔襲220裡(僅次於紅軍後來搶渡大渡河的奔襲記錄)!紅軍就是紅軍,一營趕到了城口鎮外。城口鎮城東臨東河,城西臨西河,東、西兩河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城北依託羊牯坳,四面群山環抱,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鎮的四面是高山,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扼守著狹谷、道口。六團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分析敵情後,認為城口設防堅固,敵方有精良武器和充足彈藥,若正面進攻,我方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耽誤時間,影響軍團部戰略部署的完成。為此,他們決定突襲奪取城口。11月2日夜,一營潛伏到距水東橋頭近百米處,當敵哨兵喝令時,營長機警地答道:“中央軍!叫你們當官的出來說話!”即率部闊步過橋。敵哨兵一眨眼工夫就成了紅軍的俘虜。紅軍進入城口鎮內,切斷電話線,包圍了敵軍連部、公安分局、保安隊部、民團部,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敵軍自知插翅難逃,紛紛舉手投降。據守在山上碉堡、碉樓、哨所的敵軍,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紛紛棄堡、棄崗倉皇逃竄。此戰俘國民黨軍一百多人,繳槍幾百支,子彈一萬多發,煤油幾千箱。與此同時,在三江口地域的紅四團相繼進入城口鎮。

戰鬥結束,中革軍委通電全軍:“我一軍團前鋒於二日經過戰鬥已佔領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上重鎮城口,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第二天,抓到的敵便衣偵探說,國民黨軍一個師昨晚就在距離城口鎮20里路的地方,聽到鎮裡槍響,遇上從鎮裡跑出去的團丁說紅軍進鎮了,立即後退了40裡。曾保堂真有些後怕,如果一營行軍速度慢那麼一點,結果對付的就不是保安隊、民團了,而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師!紅四團、紅一軍團軍團部隨之移駐城口。

我們在鎮頭打聽當年紅軍進入城口的路線,老鄉們熱情地指點我們左轉,往河邊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走過去不遠,就看見了河流,沿著河邊再走不遠,就看見一座小橋。事先我知道城口鎮有一座橋是當年紅軍長征隊伍走過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這座橋進行重新修整,並命名為“五星橋”。不過眼前的小橋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紅六團智取的那座橋、紅軍大部隊走過的那座橋。紅軍走過的那座橋應該是水東橋。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過小橋剛進入鎮子,在河邊街就有一個紅軍長征露宿地。牆上釘了一塊紅色牌子,上面寫著“紅軍長征露宿地”,牌子上全文是:“1934年11月初,長征紅軍佔領城口後,對群眾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寧在此露宿街頭,也不佔民居。”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往鎮裡走,正龍街也是當年紅軍露宿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紅軍佔領城口鎮後,部隊得到了短暫休整,準備繼續西進。當時是初冬季節,寒氣襲人,紅軍戰士衣服單薄,行軍勞頓,但把所露宿的街道村旁都打掃得乾乾淨淨。紅軍吃了群眾的糧、菜,燒了群眾的柴草,用了群眾的物品,都以高於市價的價錢付了銀元或蘇維埃紙幣。有時主人不在,紅軍就把款放在主人的菜地上、稻草堆旁或屋裡。

城口鎮裡有一處硫磺溫泉。紅軍曾經在溫泉裡洗浴,朱德總司令曾經在溫泉療瘡。但現今這個“錦城溫泉”已經歇業,似乎被廢棄了。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城口鎮裡的古秦城局部完好,“古秦城”的城門還掛著“城口鎮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牌子。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29年5月,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紅五軍在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後,接著就攻佔了仁化縣城口鎮,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餘發,籌款3萬元。

歷史背景:中央紅軍奔襲城口

1934年10月底,城口是國民黨軍堵截中央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南端的中心據點,其南面有嚴陣以待的粵軍,北面則是無路的群山,鎮的四面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

城口是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通道。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通過敵設在粵境城口至湘境汝城、桂東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擔任奔襲城口任務的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營,營長曾保堂去軍團部直接領受任務。他到達軍團部時,看見軍團長林彪神情有點憂鬱,在鋪蓋上半靠著不說話。參謀長左權交代:一營必須按時到達城口,不然湘軍先到就麻煩了。聶榮臻政委說:“保堂,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它!幾萬紅軍戰士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回去一定要向戰士們講清楚!現在,把參謀長交代的任務給我重複一遍。”臨走時,曾保堂向軍團長林彪請示,林彪只說了一句話:“按照命令執行吧。”年僅23歲的營長曾保堂面臨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城口鎮內的敵人雖並不強大,但要求他的一營一晝夜間奔襲220裡(僅次於紅軍後來搶渡大渡河的奔襲記錄)!紅軍就是紅軍,一營趕到了城口鎮外。城口鎮城東臨東河,城西臨西河,東、西兩河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城北依託羊牯坳,四面群山環抱,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鎮的四面是高山,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扼守著狹谷、道口。六團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分析敵情後,認為城口設防堅固,敵方有精良武器和充足彈藥,若正面進攻,我方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耽誤時間,影響軍團部戰略部署的完成。為此,他們決定突襲奪取城口。11月2日夜,一營潛伏到距水東橋頭近百米處,當敵哨兵喝令時,營長機警地答道:“中央軍!叫你們當官的出來說話!”即率部闊步過橋。敵哨兵一眨眼工夫就成了紅軍的俘虜。紅軍進入城口鎮內,切斷電話線,包圍了敵軍連部、公安分局、保安隊部、民團部,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敵軍自知插翅難逃,紛紛舉手投降。據守在山上碉堡、碉樓、哨所的敵軍,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紛紛棄堡、棄崗倉皇逃竄。此戰俘國民黨軍一百多人,繳槍幾百支,子彈一萬多發,煤油幾千箱。與此同時,在三江口地域的紅四團相繼進入城口鎮。

戰鬥結束,中革軍委通電全軍:“我一軍團前鋒於二日經過戰鬥已佔領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上重鎮城口,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第二天,抓到的敵便衣偵探說,國民黨軍一個師昨晚就在距離城口鎮20里路的地方,聽到鎮裡槍響,遇上從鎮裡跑出去的團丁說紅軍進鎮了,立即後退了40裡。曾保堂真有些後怕,如果一營行軍速度慢那麼一點,結果對付的就不是保安隊、民團了,而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師!紅四團、紅一軍團軍團部隨之移駐城口。

我們在鎮頭打聽當年紅軍進入城口的路線,老鄉們熱情地指點我們左轉,往河邊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走過去不遠,就看見了河流,沿著河邊再走不遠,就看見一座小橋。事先我知道城口鎮有一座橋是當年紅軍長征隊伍走過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這座橋進行重新修整,並命名為“五星橋”。不過眼前的小橋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紅六團智取的那座橋、紅軍大部隊走過的那座橋。紅軍走過的那座橋應該是水東橋。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過小橋剛進入鎮子,在河邊街就有一個紅軍長征露宿地。牆上釘了一塊紅色牌子,上面寫著“紅軍長征露宿地”,牌子上全文是:“1934年11月初,長征紅軍佔領城口後,對群眾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寧在此露宿街頭,也不佔民居。”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往鎮裡走,正龍街也是當年紅軍露宿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紅軍佔領城口鎮後,部隊得到了短暫休整,準備繼續西進。當時是初冬季節,寒氣襲人,紅軍戰士衣服單薄,行軍勞頓,但把所露宿的街道村旁都打掃得乾乾淨淨。紅軍吃了群眾的糧、菜,燒了群眾的柴草,用了群眾的物品,都以高於市價的價錢付了銀元或蘇維埃紙幣。有時主人不在,紅軍就把款放在主人的菜地上、稻草堆旁或屋裡。

城口鎮裡有一處硫磺溫泉。紅軍曾經在溫泉裡洗浴,朱德總司令曾經在溫泉療瘡。但現今這個“錦城溫泉”已經歇業,似乎被廢棄了。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城口鎮裡的古秦城局部完好,“古秦城”的城門還掛著“城口鎮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牌子。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紅軍在這裡留下了標語,有1932年紅三軍團第三師第四團佔領城口鎮時,書寫在恩村(村委會)一扇大門內牆上的,高1.84米,寬1.56米,字徑5×8釐米、12×9釐米,墨汁書寫;有1934年10月11日紅一方面第三軍團第十一團三連書寫在地方坪村的一農戶牆壁上的,墨汁書寫;另有一條1935年6月時寫下的標語署名“紅五×××”,據查,此時紅軍主力早已北上,分析此標語是留下堅持游擊戰的紅軍所書。

城口學校原是城口廣州會館舊址(掛的有牌)。1934年11月4日至7日,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部直屬隊、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何長工,中央代表何克全,參謀長郭天民,政治部主任李濤)部直屬隊先後駐此。

城口鎮城口學校北面的五里山上,還有國民黨軍當年挖掘的戰壕和修築的碉堡。五里山上的戰壕與碉堡沿聳起的崎嶇山脊而設,戰壕坐西北朝東南,平均寬約1米餘,全長約500米。沿戰壕上到山頂,可以看到殘存於芒草叢裡的碉堡,碉堡外形呈正六邊形,邊長約4米,以青磚作基礎,泥磚築牆體,開有射擊孔,頂上覆蓋本土燒製青瓦。紅軍佔領城口鎮後,據守戰壕與碉堡的敵人聞風而逃,紅軍佔據了戰壕與碉堡。11月4日,得悉城口鎮失守的蔣介石令衡陽航空隊派出2架飛機飛抵城口鎮上空偵察紅軍動向。敵機在五里山上空俯衝時,守在山上戰壕裡的紅軍戰士開槍驅趕。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29年5月,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紅五軍在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後,接著就攻佔了仁化縣城口鎮,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餘發,籌款3萬元。

歷史背景:中央紅軍奔襲城口

1934年10月底,城口是國民黨軍堵截中央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南端的中心據點,其南面有嚴陣以待的粵軍,北面則是無路的群山,鎮的四面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

城口是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通道。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通過敵設在粵境城口至湘境汝城、桂東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擔任奔襲城口任務的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營,營長曾保堂去軍團部直接領受任務。他到達軍團部時,看見軍團長林彪神情有點憂鬱,在鋪蓋上半靠著不說話。參謀長左權交代:一營必須按時到達城口,不然湘軍先到就麻煩了。聶榮臻政委說:“保堂,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它!幾萬紅軍戰士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回去一定要向戰士們講清楚!現在,把參謀長交代的任務給我重複一遍。”臨走時,曾保堂向軍團長林彪請示,林彪只說了一句話:“按照命令執行吧。”年僅23歲的營長曾保堂面臨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城口鎮內的敵人雖並不強大,但要求他的一營一晝夜間奔襲220裡(僅次於紅軍後來搶渡大渡河的奔襲記錄)!紅軍就是紅軍,一營趕到了城口鎮外。城口鎮城東臨東河,城西臨西河,東、西兩河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城北依託羊牯坳,四面群山環抱,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鎮的四面是高山,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扼守著狹谷、道口。六團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分析敵情後,認為城口設防堅固,敵方有精良武器和充足彈藥,若正面進攻,我方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耽誤時間,影響軍團部戰略部署的完成。為此,他們決定突襲奪取城口。11月2日夜,一營潛伏到距水東橋頭近百米處,當敵哨兵喝令時,營長機警地答道:“中央軍!叫你們當官的出來說話!”即率部闊步過橋。敵哨兵一眨眼工夫就成了紅軍的俘虜。紅軍進入城口鎮內,切斷電話線,包圍了敵軍連部、公安分局、保安隊部、民團部,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敵軍自知插翅難逃,紛紛舉手投降。據守在山上碉堡、碉樓、哨所的敵軍,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紛紛棄堡、棄崗倉皇逃竄。此戰俘國民黨軍一百多人,繳槍幾百支,子彈一萬多發,煤油幾千箱。與此同時,在三江口地域的紅四團相繼進入城口鎮。

戰鬥結束,中革軍委通電全軍:“我一軍團前鋒於二日經過戰鬥已佔領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上重鎮城口,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第二天,抓到的敵便衣偵探說,國民黨軍一個師昨晚就在距離城口鎮20里路的地方,聽到鎮裡槍響,遇上從鎮裡跑出去的團丁說紅軍進鎮了,立即後退了40裡。曾保堂真有些後怕,如果一營行軍速度慢那麼一點,結果對付的就不是保安隊、民團了,而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師!紅四團、紅一軍團軍團部隨之移駐城口。

我們在鎮頭打聽當年紅軍進入城口的路線,老鄉們熱情地指點我們左轉,往河邊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走過去不遠,就看見了河流,沿著河邊再走不遠,就看見一座小橋。事先我知道城口鎮有一座橋是當年紅軍長征隊伍走過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這座橋進行重新修整,並命名為“五星橋”。不過眼前的小橋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紅六團智取的那座橋、紅軍大部隊走過的那座橋。紅軍走過的那座橋應該是水東橋。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過小橋剛進入鎮子,在河邊街就有一個紅軍長征露宿地。牆上釘了一塊紅色牌子,上面寫著“紅軍長征露宿地”,牌子上全文是:“1934年11月初,長征紅軍佔領城口後,對群眾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寧在此露宿街頭,也不佔民居。”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往鎮裡走,正龍街也是當年紅軍露宿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紅軍佔領城口鎮後,部隊得到了短暫休整,準備繼續西進。當時是初冬季節,寒氣襲人,紅軍戰士衣服單薄,行軍勞頓,但把所露宿的街道村旁都打掃得乾乾淨淨。紅軍吃了群眾的糧、菜,燒了群眾的柴草,用了群眾的物品,都以高於市價的價錢付了銀元或蘇維埃紙幣。有時主人不在,紅軍就把款放在主人的菜地上、稻草堆旁或屋裡。

城口鎮裡有一處硫磺溫泉。紅軍曾經在溫泉裡洗浴,朱德總司令曾經在溫泉療瘡。但現今這個“錦城溫泉”已經歇業,似乎被廢棄了。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城口鎮裡的古秦城局部完好,“古秦城”的城門還掛著“城口鎮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牌子。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紅軍在這裡留下了標語,有1932年紅三軍團第三師第四團佔領城口鎮時,書寫在恩村(村委會)一扇大門內牆上的,高1.84米,寬1.56米,字徑5×8釐米、12×9釐米,墨汁書寫;有1934年10月11日紅一方面第三軍團第十一團三連書寫在地方坪村的一農戶牆壁上的,墨汁書寫;另有一條1935年6月時寫下的標語署名“紅五×××”,據查,此時紅軍主力早已北上,分析此標語是留下堅持游擊戰的紅軍所書。

城口學校原是城口廣州會館舊址(掛的有牌)。1934年11月4日至7日,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部直屬隊、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何長工,中央代表何克全,參謀長郭天民,政治部主任李濤)部直屬隊先後駐此。

城口鎮城口學校北面的五里山上,還有國民黨軍當年挖掘的戰壕和修築的碉堡。五里山上的戰壕與碉堡沿聳起的崎嶇山脊而設,戰壕坐西北朝東南,平均寬約1米餘,全長約500米。沿戰壕上到山頂,可以看到殘存於芒草叢裡的碉堡,碉堡外形呈正六邊形,邊長約4米,以青磚作基礎,泥磚築牆體,開有射擊孔,頂上覆蓋本土燒製青瓦。紅軍佔領城口鎮後,據守戰壕與碉堡的敵人聞風而逃,紅軍佔據了戰壕與碉堡。11月4日,得悉城口鎮失守的蔣介石令衡陽航空隊派出2架飛機飛抵城口鎮上空偵察紅軍動向。敵機在五里山上空俯衝時,守在山上戰壕裡的紅軍戰士開槍驅趕。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紅軍在城口鎮停留後繼續北上,過河後,從城口鎮的西北方向的山中小道撤離。


"

特稿: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9)——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組圖)

我們從紅軍入粵長征第一仗所在地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出發,沿著當年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腳印繼續西行,向湖南進發。

行駛路線:離開廣東南雄市烏逕鎮新田村,我們回到S342省道繼續西行。參考路線如下(中括號內是公路編號,下畫槓數字是行駛的大約公里數):新田村2km→回到[S342]9km→黃坑鎮11km→湖口鎮10km→靠左上[G323]4km→南雄市(雄州)4km→上[S10高速路]60km→丹霞出口轉[G106]15km→岔路口靠右24km→銅鼓嶺([G106]的K2172處)16km→城口鎮

注: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所在地)。

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佈防在湖南桂東-湖南汝城-廣東城口-廣東仁化之間200餘里戰線上)

當時,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將步蕭克紅六軍團後塵,從贛南經贛粵湘邊與賀龍紅二軍團會合,隨即命令中央軍薛嶽部從贛南興國並行追擊;另電粵軍陳濟棠、湘軍何鍵火速在湘南汝城、粵北仁化間阻截,利用構築的碉堡群在湘粵邊境組成第二道封鎖線。第二道封鎖線主要由粵軍和湘軍共同構成,湘南主要由湘軍何鍵的部隊防守,粵北則由粵軍陳濟棠的部隊防守。湘軍第六十二師陶广部於10月26日返回桂東、汝城駐防,其中湘軍第一八六旅王育芳部駐桂東縣城至沙田60餘里碉堡線;補充第五團鍾滌鬆部防沙田至汝城濠頭40餘里碉堡線;湘軍第一八四旅鍾光仁部守桂東查坪經汝城縣城至大坪新橋100餘里碉堡線。汝(城)桂(東)寧(崗)遂(川)邊區“剿匪”保安團胡鳳璋部、汝城“鏟共義勇隊”副總隊長朱鳳鳴部分別駐守汝城各地要道隘口。汝城南的廣東仁化地區僅粵軍1個旅,因陳濟棠執行與紅軍的祕密軍事(借道)協議,只派了李漢魂部一個連駐守城口。這道封鎖線也有碉堡密佈的防線,碉堡和碉堡之間溝壕相通、火力相接。因為紅軍通過第一道封鎖線速度過快,在第二道封鎖線上常常把當地的保安隊推到前面,國民黨正規軍則居內線。其時,有的保安部隊還從未見過紅軍正規大部隊。

1934年10月29日7時,我野戰軍司令部發布命令:“我軍將進入湘南地區,粵敵現集結於南雄、新田地域,湘敵主力正向贛西及湘贛邊境集結,六十二師主力正向汝城開動,周渾元縱隊之四個師,正向遂川集結,似有在我軍未到湘南時,從兩翼夾擊我軍企圖。我野戰軍為取得先機之利,應於11月1日進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長江圩地域”,以突破敵人的封鎖。

紅軍長征足跡:左、右路紅軍分別從廣東、江西進入湖南

1934年10月25日,紅軍突破了國民黨軍第一道封鎖線後,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乘敵軍尚未弄清紅軍意圖之際,沿贛粵和湘粵邊界,迅速向湖南的汝城和廣東邊境的城口方向前進。當晚,中央紅軍在博古、李德的指揮下,仍以兩個軍團在左、兩個軍團在右,軍委兩個縱隊居中;一個軍團在後的“甬道式”的部署西進。幾個主力兵團主要起保衛軍委兩個縱隊的作用,用主力來保衛“大搬家”、抬“轎子”。

同樣是在1934年10月25日,聞報中央紅軍突破第一道封鎖線後,蔣介石召集軍事會議,發佈了把中央紅軍

消滅在第二道封鎖線的作戰命令。同時,在全國的各大報紙上發佈了懸賞佈告:“生擒毛澤東朱德者,賞洋二十五萬元。”有好奇的外國記者就此順著世界史線索調查了一番,找尋了能夠找到的所有有據可查的懸賞公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這是迄今為止以政府的名義針對某一個人的“最昂貴、最誘人的懸賞”。

1934年10月28日,紅一軍團大部經廣東南雄縣烏逕、大塘、夾河口、平田坳一線出江西省大餘縣蘭村。紅一軍團另一部由江西信豐縣的下坑,經廣東南雄縣的黃地、大蘭到達大餘縣蘭村會合,經大餘縣的南部向贛、粵、湘邊開進。紅九軍團跟著急行軍,隨紅一軍團路線經南雄縣的界址疾進至平田坳、蘭村一帶。

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從湖南汝城、廣東城口鎮之間通過國民黨軍第二道封鎖線。紅軍主力分三路縱隊:紅三、紅八軍團為右縱隊,由汝城至大坪間通過,向百丈嶺、文明圩前進;紅一軍團一師和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及紅五軍團為中縱隊,由新橋經界頭、九峰山向九峰圩前進;紅一軍團二師和紅九軍團等部為左縱隊,由城口、思村向嶺子頭前進,紅一軍團二師一團率先進入汝城境內,於東嶺大管塘一帶宿營。紅一軍團到達崇義縣鉛(讀“鹽”)廠、義安地域。

10月30日,右路前鋒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經江西崇義關田、文英進入湖南汝城熱水鎮境內,途中在距熱水鎮10餘里的狐狸集小山與汝城縣保安團100餘人遭遇,敵不戰自潰。右路主力隨後抵熱水鎮、黃石、星火一帶宿營,在熱水鎮召開了群眾大會;左路紅一軍團二師一團和紅五軍團一部則由江西崇義聶都沿湘粵邊境向廣東城口方向挺進;中路大軍同日從江西崇義樂洞出發,經芭蕉壠、清水洞抵熱水鎮東江水、魚王村一帶宿營,沿途燒燬敵碉堡10餘座,到達熱水鎮附近的平頭腦後,召開周邊村莊群眾大會。其時,毛澤東大病初癒,身體欠佳,被擔架抬著隨中路前行。

10月31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為避敵正規軍的堵截,折向佛坳、恙子坳、壘嶺、矮牆背、甘溪嶺、石橋頭(日頭河)、陳奢一線的羊腸小道開進。二師前鋒別動隊為前衛,第六團、第四團為後衛,由江西崇義縣聶都經五洞進入廣東仁化長江鎮的冷飯坑、犁壁嶺、佛坳一線(2日,紅十五師跟進)。同日,右路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約200餘人於當日凌晨從湖南熱水鎮出發,急行軍60餘里,於清晨6時許到達距汝城縣城3華里的蘇仙嶺,立即搶佔該嶺制高點,鉗制縣城守敵以掩護大軍過境。其餘大部隊則兵分兩路向汝城縣城進發:一路經鄧家洞,過大水山,越蓑衣嶺,至益將鎮流溪;另一路經五里牌,過穿風坳、茅店、馬絲嶺至益將鎮,再轉至流溪。兩路紅軍於流溪會合後,經黃牌抵土橋圩,在土橋附近的東坑、坳口、青龍、黃家、坳背等村宿營。並在此召開群眾大會,沒收土豪劣紳稻穀衣物。同日,右路紅軍另一部經江西崇義之古亭、豐洲抵湖南汝城集龍圩,在集龍圩附近村莊宿營,並開倉放糧。中路紅軍抵東江水、魚王村後,於高橋水分兩路向西南方向推進:一路經輪子坳進入東嶺,於八丘田、三江口一帶宿營;另一路經翻山坳,穿過九龍江原始次森林,進入大坪圩、山口、堆上、南村(新南、東漚)等地宿營。

11月1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在聶榮臻率領下抵犁壁嶺村宿營。二師六團、四團進入歐奢地域。抵集龍的右路紅軍翻過臺望嶺,經益將上、下洞,攻佔臘嶺芭蕉壠、木欄隘,國民黨守軍一個排棄關而逃,紅軍進入永豐破石界、山口等地宿營,其中一部經銅坑進入土橋圩。抵土橋的紅軍經蘇仙嶺東麓的南嶺背到達附城道南、向東、磨刀、江頭等地宿營,先頭部隊則抵泰來圩附近一帶。先頭部隊在蘇仙嶺擊退了敵湘軍陶柳團和胡鳳璋部共三四百人的圍攻,殲敵一部。

11月2日,左路紅一軍團部、直屬隊從犁壁嶺出發,經壘嶺,移駐陳奢。紅四團與六團在歐奢分道,四團折向陳歐,進入湘境東嶺,經八丘田,集結於三江口地域,截斷敵湘軍主力六十二師陶广部與粵軍間的聯繫,從北面警戒,遏制城口;六團折往樟洞,向城口方向進軍。右路紅軍一部從江西崇義之上堡出發,於當日下午抵濠頭黃家土、樟溪、白袍、上河、下河、濠頭圩等地宿營。湘軍陶柳部一個連於先一天匆匆從田莊趕來堵截。紅軍首先攻佔廟下店碉堡,後攻五里牌、廟背嶺碉堡時,因該兩碉堡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紅軍採用了“圍而不打”戰術,把敵人死死困於碉堡之內。同時,另派兩支隊伍前往濠頭圩北向阻敵。一支佔領五花洛,一支智取險隘石壁山,以阻截桂東方向援敵,掩護大部隊過境濠頭。大部隊則經遊家、埠頭、社溪、永豐坳、澗布、土橋到達附城南嶺背。至此,中央紅軍8萬餘人全部進入湖南汝城境內。

同日,左路與中路一部於三江口鎮會合,然後向廣東城口鎮挺進。其中,紅一軍團二師四團從陳歐進入湖南東嶺,集結於三江口鎮附近,從北面遏制城口,二師六團從滸鬆鄉進入城口地區,形成對廣東城口鎮的鉗形包圍之勢。擔任奔襲城口鎮任務的是二師六團一營。當日夜,二師六團在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率領下以奇襲方式奪取了城口。攻克城口後,一部在城口宿營,另一部則經新橋折向大坪。右路紅三軍團一部抵土橋圩、汝城縣城周圍,攻打縣城東北的鴨屎片(土橋逕口)一帶碉堡,原計劃攻打汝城縣城並打開土橋至馬橋、延壽通道,後瞭解到縣城及縣城西北有敵重兵把守,防堵甚為嚴密,因而電告總部:“汝城碉堡堅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業又無時間,因此決定放棄進攻城(縣城),以一部監視汝城(縣城)之敵。”

11月3日,紅軍總部同意紅三軍團放棄攻城意見並指示:“打開官路下經店圩(三店坳)到百丈嶺道路。”為此,部隊改道南行,經大坪鎮、泉水再西轉文明鎮方向。紅三軍團四師十一團在團長鄧國清、政委張愛萍的指揮下,一面鉗制縣城之敵,一面強攻汝城南的泰來圩至臘嶺一帶敵軍守備較弱的碉堡線。在攻打泰來圩之黃家寨碉堡時,屢次被敵軍密集的火力所擊退。恰好彭德懷軍團長來到前沿陣地,見此情況,便指揮炮兵作了調整,親自發炮,只一發便打掉了黃家寨碉堡。當國民黨軍飛機輪番轟炸時,戰士們就隱匿在草叢中;飛機一走,戰士們則繼續發炮猛轟敵碉堡。其餘紅軍各路隊伍全線推進,在湖南汝城縣城至廣東城口鎮60餘里戰線不時與國民黨守軍發生戰鬥。紅軍總部則進駐熱水鎮,設立指揮部。

3日至5日,左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部在廣東仁化縣城與城口鎮之間的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阻擊從仁化增援城口的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保證了紅軍主力在城口的安全。由於敵在仁化、樂昌地區的南北部都派重兵圍追堵截,致使紅軍大部隊集中由樂昌的九峰鎮和大王山區通過。

11月4日,右路紅三軍團相繼攻下泰來圩、城頭寨(天馬山)、擔鹽坳、黃家寨、米篩嶺、伍桂嶺、朱家嶺、臘嶺坳等幾處主要碉堡據點,搗毀沿線碉堡30餘座,殲敵數百,斃敵副連長1人,順利打通了官路下至文明圩山田鋪的道路。與此同時,紅三軍團二十師一部自江西上堡進入濠頭,搶佔了汝桂交界的要隘石壁山,扼阻了桂東守敵向濠頭增援,並乘勝佔領了濠頭圩附近的廟下店碉堡,圍困了五里牌炮樓守敵三天三夜,沿途摧毀敵碉堡10餘座,掩護大部隊向南折西前進。另一路圍攻濠頭的紅三、八軍團一部阻敵兩晝夜、掩護大軍過境濠頭後主動撤離,向土橋圩方面進發。

至此,汝城至城口一帶國民黨碉堡防線全部突破,紅軍各路從大坪鎮、附城折轉西向挺進。

我們從烏逕鎮新田村出發,走[S342省道]再在“南雄”入口上[S10高速路]。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南雄市,“中央蘇區縣”。1928年2月13日晚,南雄舉行全縣武裝大暴動,18日即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1929年5月,根據“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率紅五軍和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6月1日下午,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鬚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軍沒有經過大的戰鬥,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繳獲槍械約300支。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裡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紅五軍在南雄住了5天,籌款3萬多元,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藥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1930年4月1日下午,毛澤東、朱德率領的紅四軍攻佔南雄城,停留一個星期。在南雄召開的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風趣地問大家: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在群眾大會上,毛澤東還提出了“萬富準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吊錢”的口號。在南雄博物館,有紅軍戰鬥場面的繪畫、掛圖以及當年紅軍使用過的槍支、文件、衣物、飯鍋等實物,還展示有通過技術手法保存的當年留下的紅軍標語。

出[S10高速路]後轉入[G106國道]向北,在途中經過中國丹霞(廣東丹霞山),這是“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人誇讚:“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也許有些過譽,卻也說明此丹霞抓眼球。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經過仁化縣城,這是當年國民黨軍設置第二道封鎖線的重鎮。

繼續向北,在[G106國道]的路碑2172km處,我們停下車來,到路邊的一座紅軍烈士紀念碑前,悼念長征途中在銅鼓嶺戰役中犧牲的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先烈們。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2008年由中共仁化縣委員會、仁化縣人民政府重修的,豎立在國道邊的平臺上,周圍綠化的很好。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歷史背景:銅鼓嶺阻擊戰

銅鼓嶺距離北面的城口鎮約15km。1934年11月2日,紅一軍團二師六團奇襲佔領城口鎮後,為阻擊從廣州增援的敵人北上威脅進入湖南的紅軍,4日,六團一部在從城口南下,在銅鼓嶺(位於厚坑村南面)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粵軍獨立警衛旅彭智芳第三團相遇,敵依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和火力優勢,在密集火力掩護下,跨出工事向紅軍陣地撲殺過來。紅六團沉著應戰,待敵人衝至陣前再躍起衝殺,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戰鬥持續了兩天,紅軍雖然犧牲100多名指戰員,但阻擊了從廣州增援的敵軍,保障了軍委縱隊和主力紅軍順利通過城口。5日,紅六團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從午後起分批悄悄地撤出戰鬥,向主力所在方向轉移,迂迴到厚坑至恩村之間的岔口分為兩路:一路在瑤和塘山腰折向帶頭村,經官奢村向左坑進軍;一路在馬嶺橋經馬奢向新洞進軍。

看得出來,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是修建不久的,底座的兩面是碑文和重修碑記。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銅鼓嶺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1934年10月,紅軍撤離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進行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紅一方面軍第一、三、五、八軍團各一部和第九軍團有贛南挺進粵北,於月底進入仁化境內的長江、城口、紅山,行軍、作戰、休整達十天之久。10月31日,紅一方面軍二師前鋒部隊,由江西崇義的聶都進入仁化的長江。11月2日,紅二師六團第一營襲佔敵軍第二道封鎖線上的城口,六團另一部到城口東坑後,奉命經恩村到銅鼓嶺阻擊從廣州增援城口的敵人,與先期佔領銅鼓嶺的敵獨立警衛旅第三團相遇。11月4日,敵軍倚仗有利地勢和輕重武器,向紅軍發起瘋狂進攻。紅軍奮起還擊,並與敵人召開白刃戰。激烈戰鬥持續兩天,敵我雙方傷亡慘重。第二天傍晚,六團完成阻擊任務後,一邊警戒,一邊分批在黑夜××轉移,經厚坑至恩村間的岔口,分兩路進入樂昌縣麻坑和××××××,匯入紅軍長征主力部隊。銅鼓嶺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慘烈代價,粉碎了敵軍企圖在城口消滅紅軍的陰謀,在紅軍長征的戰史中譜寫了×××××,為勞苦大眾的翻身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為有犧牲多壯志,英雄碧血鑄新天。銅鼓嶺阻擊戰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文中有幾處字跡不清,而且,竟然把中央蘇區寫成“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該打板子!)

重修碑記:“仁化城口銅鼓嶺阻擊戰,是紅軍入粵後的一次慘烈戰鬥,紅軍以犧牲一百多名指戰員的代價,突破敵人設置在城口的第二道封鎖線,為紅軍西進創作了條件。解放後,為紀念這詞戰鬥,緬懷犧牲的紅軍烈士,人民政府曾修建紀念碑,供後人瞻仰。紅軍長征沿線市(州)政協聯誼會第六次會議在韶關舉行。政協韶關市委員會確定安排與會人員瞻仰銅鼓嶺戰鬥遺址及參觀城口古鎮。我縣決定在106國道旁銅鼓嶺戰鬥遺址重建紅軍烈士紀念碑。從2007年12月起規劃與建設,至2008年8月竣工。紀念碑佔地面積3300多平方米,高11.99米。碑的重建,對於後輩緬懷英雄豐功偉績,告慰先烈英靈,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共仁化縣委員會 仁化縣人民政府 2008年8月1日”

我們幾名隊友一起立正,向紅一軍團二師六團靜臥在此的先烈們致軍禮!

追隨紅軍腳步,我們繼續向北,往湖南汝城方向。

不久,我們到達仁化縣的城口鎮。廣東仁化縣城口通常被作為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的地點之一。

城口鎮位於粵湘邊境,是個隘口。鎮東臨東河,鎮西臨西河,東、西兩河(都是錦江支流)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鎮的四面群山環抱,鎮北依託羊牯坳,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因此,此鎮在軍事上有著重要戰略地位,扼守著狹谷、道口,既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湘粵邊境古道的交通咽喉。秦未漢初,南越王趙佗在這裡構築“古秦城”城關,成為南越通荊楚之隘口,城口鎮由此而得名。鎮內居住著漢族、瑤族、壯族、畲族四個民族。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1929年5月,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紅五軍在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後,接著就攻佔了仁化縣城口鎮,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餘發,籌款3萬元。

歷史背景:中央紅軍奔襲城口

1934年10月底,城口是國民黨軍堵截中央紅軍的第二道封鎖線南端的中心據點,其南面有嚴陣以待的粵軍,北面則是無路的群山,鎮的四面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

城口是中央紅軍西進的唯一通道。10月29日,中革軍委決定通過敵設在粵境城口至湘境汝城、桂東的第二道封鎖線。11月2日,擔任奔襲城口任務的是紅一軍團二師六團一營,營長曾保堂去軍團部直接領受任務。他到達軍團部時,看見軍團長林彪神情有點憂鬱,在鋪蓋上半靠著不說話。參謀長左權交代:一營必須按時到達城口,不然湘軍先到就麻煩了。聶榮臻政委說:“保堂,那是紅軍突出去的唯一的口子,要不惜一切代價佔領它!幾萬紅軍戰士的生命就託付給你們營了。回去一定要向戰士們講清楚!現在,把參謀長交代的任務給我重複一遍。”臨走時,曾保堂向軍團長林彪請示,林彪只說了一句話:“按照命令執行吧。”年僅23歲的營長曾保堂面臨的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城口鎮內的敵人雖並不強大,但要求他的一營一晝夜間奔襲220裡(僅次於紅軍後來搶渡大渡河的奔襲記錄)!紅軍就是紅軍,一營趕到了城口鎮外。城口鎮城東臨東河,城西臨西河,東、西兩河匯合於城南,形成半島;城北依託羊牯坳,四面群山環抱,山峰陡峻,谷狹路隘,地勢險要;鎮的四面是高山,築有碉堡、碉樓20餘座,密佈成網,扼守著狹谷、道口。六團團長朱水秋、代政委王集成分析敵情後,認為城口設防堅固,敵方有精良武器和充足彈藥,若正面進攻,我方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會耽誤時間,影響軍團部戰略部署的完成。為此,他們決定突襲奪取城口。11月2日夜,一營潛伏到距水東橋頭近百米處,當敵哨兵喝令時,營長機警地答道:“中央軍!叫你們當官的出來說話!”即率部闊步過橋。敵哨兵一眨眼工夫就成了紅軍的俘虜。紅軍進入城口鎮內,切斷電話線,包圍了敵軍連部、公安分局、保安隊部、民團部,向敵軍展開政治攻勢。在一片“繳槍不殺”聲中,敵軍自知插翅難逃,紛紛舉手投降。據守在山上碉堡、碉樓、哨所的敵軍,懾於紅軍的強大威力,紛紛棄堡、棄崗倉皇逃竄。此戰俘國民黨軍一百多人,繳槍幾百支,子彈一萬多發,煤油幾千箱。與此同時,在三江口地域的紅四團相繼進入城口鎮。

戰鬥結束,中革軍委通電全軍:“我一軍團前鋒於二日經過戰鬥已佔領敵人第二道封鎖線上重鎮城口,突破了敵人的封鎖。”第二天,抓到的敵便衣偵探說,國民黨軍一個師昨晚就在距離城口鎮20里路的地方,聽到鎮裡槍響,遇上從鎮裡跑出去的團丁說紅軍進鎮了,立即後退了40裡。曾保堂真有些後怕,如果一營行軍速度慢那麼一點,結果對付的就不是保安隊、民團了,而是國民黨正規軍一個師!紅四團、紅一軍團軍團部隨之移駐城口。

我們在鎮頭打聽當年紅軍進入城口的路線,老鄉們熱情地指點我們左轉,往河邊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走過去不遠,就看見了河流,沿著河邊再走不遠,就看見一座小橋。事先我知道城口鎮有一座橋是當年紅軍長征隊伍走過的,解放後,人民政府對這座橋進行重新修整,並命名為“五星橋”。不過眼前的小橋不知道是不是當年紅六團智取的那座橋、紅軍大部隊走過的那座橋。紅軍走過的那座橋應該是水東橋。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過小橋剛進入鎮子,在河邊街就有一個紅軍長征露宿地。牆上釘了一塊紅色牌子,上面寫著“紅軍長征露宿地”,牌子上全文是:“1934年11月初,長征紅軍佔領城口後,對群眾秋毫無犯,紀律嚴明,寧在此露宿街頭,也不佔民居。”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往鎮裡走,正龍街也是當年紅軍露宿地。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紅軍佔領城口鎮後,部隊得到了短暫休整,準備繼續西進。當時是初冬季節,寒氣襲人,紅軍戰士衣服單薄,行軍勞頓,但把所露宿的街道村旁都打掃得乾乾淨淨。紅軍吃了群眾的糧、菜,燒了群眾的柴草,用了群眾的物品,都以高於市價的價錢付了銀元或蘇維埃紙幣。有時主人不在,紅軍就把款放在主人的菜地上、稻草堆旁或屋裡。

城口鎮裡有一處硫磺溫泉。紅軍曾經在溫泉裡洗浴,朱德總司令曾經在溫泉療瘡。但現今這個“錦城溫泉”已經歇業,似乎被廢棄了。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城口鎮裡的古秦城局部完好,“古秦城”的城門還掛著“城口鎮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牌子。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紅軍在這裡留下了標語,有1932年紅三軍團第三師第四團佔領城口鎮時,書寫在恩村(村委會)一扇大門內牆上的,高1.84米,寬1.56米,字徑5×8釐米、12×9釐米,墨汁書寫;有1934年10月11日紅一方面第三軍團第十一團三連書寫在地方坪村的一農戶牆壁上的,墨汁書寫;另有一條1935年6月時寫下的標語署名“紅五×××”,據查,此時紅軍主力早已北上,分析此標語是留下堅持游擊戰的紅軍所書。

城口學校原是城口廣州會館舊址(掛的有牌)。1934年11月4日至7日,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政治委員聶榮臻,參謀長左權,政治部主任朱瑞)部直屬隊、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政治委員何長工,中央代表何克全,參謀長郭天民,政治部主任李濤)部直屬隊先後駐此。

城口鎮城口學校北面的五里山上,還有國民黨軍當年挖掘的戰壕和修築的碉堡。五里山上的戰壕與碉堡沿聳起的崎嶇山脊而設,戰壕坐西北朝東南,平均寬約1米餘,全長約500米。沿戰壕上到山頂,可以看到殘存於芒草叢裡的碉堡,碉堡外形呈正六邊形,邊長約4米,以青磚作基礎,泥磚築牆體,開有射擊孔,頂上覆蓋本土燒製青瓦。紅軍佔領城口鎮後,據守戰壕與碉堡的敵人聞風而逃,紅軍佔據了戰壕與碉堡。11月4日,得悉城口鎮失守的蔣介石令衡陽航空隊派出2架飛機飛抵城口鎮上空偵察紅軍動向。敵機在五里山上空俯衝時,守在山上戰壕裡的紅軍戰士開槍驅趕。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紅軍在城口鎮停留後繼續北上,過河後,從城口鎮的西北方向的山中小道撤離。


自駕重走長征路尋訪專集——城口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


當紅軍主力撤離仁化後,敵人對紅軍經過和留有紅軍傷病員的地方駐入了重兵,實行瘋狂“清剿”。仁化縣的保安隊、警察、民團封鎖了山區。地方的鄉、里長,地主、豪紳也齊起呼應,協同反動武裝日夜搜捕掉隊的紅軍傷病員和為紅軍做過事的群眾。據記載:僅在長江區、城口區、紅山區等處犧牲的紅軍傷病員就有74人;在深山密林中缺乏醫藥和得不到護理而病死的有7人。

1934年11月6日,中央紅軍到達城口鎮後,毛澤東提議部隊不能再往西走,而應北上,尋機殲滅尾追的敵人;但他的建議沒有被採納,“三人團”的決心依然是:沿著紅六軍團轉移的路線,沿著湘桂邊界向西再向北,與賀龍、蕭克部隊會合。這也就是說,紅軍必須過湘江。最終紅軍強渡湘江遭受巨大損失!

再有,我在事後才知道,城口鎮是譚甫仁中將的故地。譚甫仁,原名譚正古,1955授銜中將。他1910年4月1日生於城口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毛澤東曾說過,譚甫仁是一棵紅色的苗子,要留在革命隊裡。解放後,他於1959年任武漢軍區第二政委,發現和宣傳了“硬骨頭六連”這個聞名全軍的先進典型。1970年,譚甫仁任昆明軍區政委、雲南省革委會主任等職,12月17日凌晨,被身邊的人槍殺。為了紀念譚甫仁將軍,城口鎮政府對譚甫仁舊居進行了保護。

附記:“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

從黃坑鎮、湖口鎮左轉上鄉道都可以到水口鎮。

水口鎮,紅一軍團與國民黨粵軍血戰的地方。1932年7月,紅一軍團與粵軍進行了一場惡戰,史稱“水口戰役”(又稱南雄戰役),舊址在水口大部橋(又叫永安橋)。

1932年7月初,紅一軍團一部控制了梅嶺關要隘後,國民黨粵軍即由韶關、信豐兼程趕赴南雄,企圖與北面國民黨湘軍合擊紅軍。這時,毛澤東與紅一方面軍首長決定集中一、三、五軍團,同時消滅由南雄出動和進抵烏逕之粵軍。

1932年7月8日凌晨,紅五軍團向水口方向出擊,與敵接觸,擊潰了敵軍兩個團。9日,粵軍援軍8個團進抵水口戰場。紅五軍團總指揮董振棠親自指揮數千名大刀手,分四路衝向粵軍第四師陣地,展開白刃戰,戰鬥達到白熱化程度。戰至10日,敵軍陡增至10個團,被紅軍奮力擊退,向南雄城方向潰退。

當年參加指揮這次戰役的聶榮臻回憶說:水口戰役是著名的惡仗,雙方傷亡之大,戰場景象之慘烈,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所罕見,在紅五軍團陣地前,光是被紅軍砍死的敵人屍首就有900多具,倒下的紅軍戰士和敵軍的屍體互相枕藉,滔滔的湞江河水也被染成了淡紅色。

此役,紅軍先後參戰的有紅五軍團十三師、六師,陳毅率領的江西獨立三師、六師,另外加上在外圍作戰的紅一軍團、紅三軍團七軍,兵力超過2萬人;粵軍參戰的有陸軍第二軍張枚新第四師的蔣、羅、孔、巫4個團,張達第五師的張、吳、駱3個團,李漢魂獨立第三師的陳、廖2個團和陳章旅的杜、樑2個團,共11個團,加上各師旅的直屬部隊,另外在水口外線池江、大路坳、梅嶺被擊潰的5個團,合計共16個團約2萬人。後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指出:水口戰役“吃了兵力不集中的虧,如象水口圩……這類的仗,本來一般算作勝仗,而且還算作大勝仗,然而我們歷來就不歡迎這種勝仗,在某種意義上簡直還可以說它是敗仗”,“因為沒有繳獲或繳獲不超過消耗。”

此役敵我雙方的傷亡大約都在三千人左右,紅軍未獲重要繳獲。但此役穩定了中央蘇區南翼,為紅軍爾後在北線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南雄地方黨組織當時組織了900多副擔架、2000多名壯勞力支援了紅軍戰鬥。

現有水口戰役紀念公園,公園內的一座紅軍塑像基座上有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題字“水口戰役英勇犧牲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

我們自駕已經重走了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六軍團(紅二方面軍)的長征路,敬請關注微信公共號《重走長征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