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與樑思成

林徽因與樑思成

與林徽因終成眷屬的是樑思成,梁啟超長子。思成之前樑家先有過一個夭折的男孩,因此平輩或晚輩都稱呼思成二哥或二叔、二舅。

樑思成個子瘦小,卻白淨秀氣,妹妹思莊眼裡的二哥,怎麼看他怎麼瀟灑,叫他“Handsome boy(漂亮小夥子)”。樑思成進入清華學校便是校園裡異常活躍的少年。喜愛繪畫,任《清華年報》美術編輯;喜愛音樂,當管絃樂隊隊長,吹第一小號;喜愛體育,獲得過校體育運動會跳高冠軍。他的外語也好,翻譯了王爾德作品《摯友》,發表於《晨報副鐫》;還與人合作譯了一本威爾司的《世界史綱》,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出乎意料,這麼活躍的大學生,留給同學們的強烈印象竟是“具有冷靜而敏捷的政治頭腦”。“五四”運動爆發,“他是清華學生中的小領袖之一,是‘愛國十人團’和‘義勇軍’中的中堅分子”(黃延復:《有政治頭腦的藝術家》)。

眾多兄弟姐妹裡,梁啟超最寄厚望于思成,從學業、婚姻到謀職,無不一一給予入微的關懷、照顧。思成結婚前夕梁啟超致信說:“你們若在教堂行禮,思成便用我的全名,用外國習慣叫做‘思成梁啟超’,表示你以長子資格繼承我全部的人格和名譽。”(梁啟超手書)然而,梁啟超畢竟是開明的父親。對具備多方面發展潛能的樑思成,他沒有規定兒子一定走哪條人生道路,唯有不希望他再做政治家。最終影響樑思成獻身於建築科學的是戀人林徽因,談到此事樑思成曾說:

當我第一次去拜訪林徽因時,她剛從英國回來,在交談中,她談到以後要學建築。我當時連建築是什麼還不知道,徽因告訴我,那是包括藝術和工程技術為一體的一門學科。因為我喜愛繪畫,所以我也選擇了建築這個專業。

(見林洙:《困惑的大匠樑思成》)

有幾種傳記根據這話,把林徽因、樑思成相識時間定在林徽因從英國歸來的一九二一年,將樑思成初次拜訪林徽因和他倆的相識時間混為了一談。應該說,在這次拜訪之前林徽因已經認識了樑思成。林、樑兩家世交,往來頻頻,林徽因出國前便有很多結識樑思成的機會。女兒樑再冰關於林徽因尚未出國時與樑思成見過面的記述是可信的:

父親大約十七歲時,有一天,祖父要父親到他的老朋友林長民家裡去見見他的女兒林徽因(當時名林徽音)。父親明白祖父的用意,雖然他還很年輕,並不急於談戀愛,但他仍從南長街的樑家來到景山附近的林家。在“林叔”的書房裡,父親暗自猜想,按照當時的時尚,這位林小姐的打扮大概是:綢緞衫褲,梳一條油光光的大辮子。不知怎的,他感到有些不自在。

門開了,年僅十四歲的林徽因走進房來。父親看到的是一個亭亭玉立卻仍帶稚氣的小姑娘,梳兩條小辮,雙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緻有雕琢之美,左頰有笑靨;淺色半袖短衫罩在長僅及膝的黑色綢裙上;她翩然轉身告辭時,飄逸如一個小仙子,給父親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回憶我的父親》)

正如樑再冰所說,梁啟超早已有了與林家聯姻的想法,林長民也很樂意有此通家之好。不過,梁啟超僅僅止於想法,未進而干預子女婚事。他對兒女婚姻的態度相當民主,事後他說:“我對於你們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覺得我的方法好極了,由我留心觀察看定一個人,給你們介紹,最後的決定在你們自己,我想這真是理想的婚姻制度。”(《致樑思順等信》)儘管林長民至遲在農曆一九二二年底就提出為這對年輕人訂婚,但是梁啟超仍以為不必,覺得行此大禮可在四五年後。事實上,在此期間樑思成和林徽因都沒有失去再選擇的自由,他倆確又經歷了不短的戀愛過程,一個不再選擇的選擇過程。中國留學生中不乏愛慕、追求林徽因的同胞,無不是門第不凡、本人優秀的俊彥。但林徽因依舊情感獨鍾於樑思成,未曾有過絲毫旁騖之心。同在美國留學的顧毓琇回憶:“思成能贏得她的芳心,連我們這些同學都為之自豪,要知道她的慕求者之多有如過江之鯽,競爭可謂激烈異常。”(顧毓琇:《一個家庭兩個世界》)

樑、林真正戀愛開始在林徽因旅居英倫回國以後,並且排除了徐志摩無趣的干擾。樑思成常常選在環境優美的北海公園與林徽因幽會,那裡坐落著新建的鬆坡圖書館,父親正是館長,做了樑思成的近水樓臺。禮拜天圖書館不開門,而思成衣袋裡有鑰匙。林徽因又跟隨樑思成去過郊外的清華學堂,觀看他參加的音樂演出;和他一起逛太廟,剛進廟門樑思成就失了蹤影,她正詫異,小夥子已爬上大樹喊她名字。那段時光於林徽因來說何其溫暖燦爛。

沒想到,加速他倆戀愛進程的竟是一場意外的車禍。一九二三年五月七日的國恥日,樑思成騎摩托和弟弟思永上街要參加示威遊行,摩托行到長安街被國務院裡權貴金永炎的汽車撞倒,思成滿身是血,思永帶傷回家報信。樑家慌成一團,當天幾房大大小小正在輪流為梁啟超的二弟請壽酒,不幸消息衝散了酒席。赴席的林長民全家也跟著捱餓。林徽因更是著急慌神,她還是頭一次遇著親人遭受如此災禍。樑家兩弟兄住院治療,思永傷輕不幾日出院,思成卻大傷了筋骨,落下殘疾,左腿比右腿短了小小一截。林徽因每天往醫院服侍,恰值初夏時節,樑思成汗水淋淋,她顧不得避諱,揩面擦身,無微不至。兩人戀愛以來從未如此頻繁親密地接近,戀情經受驚嚇、焦慮過後倒愈發顯得甜蜜。

因為車禍,樑思成本來計劃一九二三年赴美留學的日期只得推遲一年。這一遲,正等到林徽因中學畢業,她也考取了半官費留學資格。車禍又玉成了一件美事,兩人比翼齊飛地漂洋過海。越洋航船上年輕人雙雙敞開胸襟,迎向撲面的勁風,他們憧憬的前程頗似腳下的海面、頭上的天空,愈往前行,愈加遼闊、愈加湛藍。

林徽因與樑思成

1925年前後,林徽因與樑思成、樑思莊在明十三陵

到了大洋彼岸,身處異國他鄉,雙方家人都遠在萬里之外,樑思成對林徽因愈發關愛體貼。朝夕相伴,感情彌篤,日益依戀。一九二五年林長民身亡,失怙的孤女依賴樑家已成必然。梁啟超隨即致信兒子,囑他轉告林徽因:

我和林叔的關係,他(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何況更加以你們兩個的關係。我從今以後,把他(她)和思莊(梁啟超二女兒)一樣的看待,在無可慰藉之中,我願意他領受我這種十二分的同情,度過他目前的苦境。他(她)要鼓起勇氣,發揮他(她)的天才,完成他(她)的學問,將來和你共同努力,替中國藝術界有點貢獻,才不愧林叔叔的好孩子。

(《與思成書》)

林徽因斷了自家的經濟後援,想不等完成學業就回國獨自謀生,因而梁啟超又說:“徽音留學總要以和你同時歸國為度。學費不成問題,只算我多一個女兒在外留學便了。”(《與思成書》)幾天後梁啟超就著手兌現承諾,致信問樑思成:林徽因留學費用還能支撐多長時間,囑他立刻回告,以便籌款及時寄到。當時樑家的經濟也很拮据,梁啟超準備動用股票利息解難,甚至說了這樣的話:只好對付一天是一天,明年再說明年的話。由此可見,梁啟超早把林徽因提前納入家庭的一員,對徽因多了一份舐犢之情。在給海外子女的信中他牽掛著孩子們:“思成、徽音性情皆近狷急,我深怕他們受此刺激後,於身體上精神上皆生不良的影響。他們總要努力鎮攝自己,免令老人耽(擔)心才好。”(《給孩子們書》)

捨去梁啟超所說的狷急,林徽因與樑思成性格差異實在很大。樑思莊的女兒吳荔明做過比較:“徽因舅媽非常美麗、聰明、活潑,善於和周圍人搞好關係,但又常常鋒芒畢露表現為自我中心。她放得開,使許多男孩子陶醉。思成舅舅相對起來比較刻板穩重,嚴肅而用功,但也有幽默感。”(吳荔明:《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或許樑思成認定他對林徽因負有特殊責任,林徽因卻又覺得自己應當享受更加充分的自由。她是那麼受同學歡迎,常常陶醉在眾人的殷勤裡。兩人間的齟齬不可避免,大學第一年尤為激烈,梁啟超曾說,“思成和徽音,去年便有好幾個月在刀山劍樹上過活”(《給孩子們書》)!這是他倆必須經歷但必定安然度過的磨合期,他們的愛情基礎非常牢固,矛盾衝突一旦過去,不同性格反倒取長補短了。費慰梅描述:

在大學生時代,他們性格上差異就在工作作風上表現出來。滿腦子創造性的徽因常常先畫出一張草圖或建築圖樣,隨著工作的進展,就會提出並採納各種修正或改進的建議,它們自己又由於更好的意見的提出而被丟棄。當交圖的最後的期限快到的時候,就是在畫圖板前加班加點拼命趕工也交不上所要求的齊齊整整的設計圖定稿了。這時候思成就參加進來,以他那準確而漂亮的繪圖功夫,把那亂七八糟的草圖變成一張清楚整齊能夠交卷的成品。

(《樑思成與林徽因》)

畢竟志同道合,哪怕眼下沒有訂婚,終成眷屬的結局乃水到渠成。樑思成每去女生宿舍約會,等在樓下心情急切;愛打扮的林徽因,面容、髮式、衣襪,哪處都不肯草率,遲遲下不得樓來,經常叫樑思成等個二三十分鐘。弟弟思永寫了一副對子調侃他們:“林小姐千裝萬扮始出來;樑公子一等再等終成配。”橫批是“誠心誠意”。

林徽因與樑思成

1925年前後,林徽因與梁啟超、樑思莊在北京遊覽長城

令人擔憂的不是兩個戀愛者本人,憂在樑家兩個重要成員,首要一個是梁啟超夫人李蕙仙。李夫人為前清禮部尚書堂妹,由尚書大人做主、操辦,嫁給了梁啟超。這位大家閨秀年長夫君四歲,遇事果斷,意志堅決,支持梁啟超事業,不失閨中賢內助。老夫人在樑家說話舉足輕重,當家不怠。可是她的性情有點乖戾,對未進門的林徽因那樣不避諱男女大防、無所顧忌地服侍醫院裡的兒子,非常看不順眼,由此她成了這門親事的一大阻力。

不久李夫人病故,樑、林心理上剛剛釋下重負,不料李夫人長女樑思順又給他們帶來煩惱。梁啟超二十歲得頭生子女思順,隔八年才有思成。他對這個女兒自然寵愛無比,叫她“大寶貝”,為她的書房起名“藝蘅館”。藝蘅館主人不負其館名,果然頗具文才,編成了傳誦一時的《藝蘅館詞選》。李夫人病故,二夫人王桂荃老實厚道,遇事不拿什麼主意。已經成人的樑思順幹練精明,既是父親的助手,年齡又比弟妹們大出許多,是他們的長姐,在家庭事務中的意見,分量不比李夫人輕去多少。她雖與樑、林同輩,但反對他倆婚姻的態度有如思成的生母。樑、林留學美國,思順恰隨駐外使節的丈夫周國賢任職駐加拿大使館,愈加自覺負有就近看護弟弟的責任,便與林徽因發生了正面衝突。思永也在美國留學,偏袒未來嫂子,不斷寫信回國,求助梁啟超勸說思順,父親夾在其中十分為難。幸而數月後衝突化解,梁啟超欣喜不已,作數千言長信給海外子女們,重點是大談樑、林二人:“思順對於徽音感情完全恢復,我聽見真高興極了。這是思成一生幸福關鍵所在,我幾個月很怕思成因此生出精神異動,毀掉了這孩子,現在我完全放心了。”(《給孩子們書》)

一九二七年底,梁啟超在國內為身處海外的樑思成、林徽因舉行了隆重訂婚儀式。梁啟超二夫人王桂荃又請人選定陽曆十二月十八日為吉日。遵照梁啟超吩咐,三個月後林徽因和樑思成的結婚大禮舉辦於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婚期選定三月二十一日,為的是紀念宋代建築家李誡。史籍記載李誡生平極少,這天是宋代碑刻上留存的相關日期,也是關於李誡資料中唯一的日期。幾年後他們的新生男孩又取名“從誡”。

林徽因與樑思成

1928年3月,林徽因身著自己設計的民族服飾與樑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拍攝的結婚照

曾經阻撓婚姻的樑思順倒成了婚禮操辦人,她丈夫正擔任中國駐加拿大總領事,有了諸多方便。他們沒有遵照梁啟超的意思在教堂行儀,將婚禮改到了總領事館。縱然林徽因受了近四年美國文明的薰陶,看上去似乎相當洋氣,可骨子裡仍存有中國傳統理念,婚事上特別在意祖傳習俗。婚禮是人生一重大時刻,她的思緒飄至遙遠的故國。她不願像西方那樣穿一身白紗,接受牧師祝福。東方的新娘應該穿戴鮮紅的鳳冠霞帔,渥太華哪裡能找到這樣的婚服,她自行設計、縫製了一套別具色樣的穿戴,頭戴飾有嵌珠的頭飾,左右垂下兩條綵緞,也算有冠有帔了。領口袖口都配上寬條彩邊,比素淨潔白的西式婚紗來得喜慶。參加婚禮的記者把樑林結婚照登上報紙,引起了當地民眾的轟動。

林徽因與樑思成

1928年,林徽因、樑思成自美經歐洲返國途中

梁啟超寫信給新婚夫婦:“你們結婚後,我有兩件新希望:頭一件你們倆體質都不甚好,希望因生理變化作用,在將來健康上開一新紀元。第二件你們倆從前都有小孩子脾氣,愛吵嘴,現在完全成人了,希望全變成大人樣子,處處互相體貼,造成終身和睦安樂的基礎。”慈父的可憐之心很是感人,而這番叮囑並非多慮。儘管樑思成善於隱忍林徽因急躁性子,親戚戲稱思成是一柱出氣的“煙囪”,但是煙囪偶爾堵塞,便起了爭執。如有用人在旁邊,則兩人用英語交鋒。一九三六年初發生過一次爭吵,異乎尋常的激烈。樑思成隨即乘火車南下上海辦事,林徽因在家傷心不止,痛哭了二十四小時,中間只睡過三四個鐘頭。樑思成到底很快後悔,在火車上即連發兩個電報,同時還寄來了一封和解信,如往常一樣,家庭戰爭煙消雲散了。

樑思成在林徽因心目中終究是位溫和的君子,他對林徽因關愛無比,兩人精神上亦息息相通。民國時期文人中流行著一句俏皮話:“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樑思成改成“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這話也在朋友中流傳。誠然,兩人結伴一生難免齟齬,也起過波折,但不論一帆風順還是困頓顛躓,哪怕落在極度艱苦的境地,樑、林夫婦都始終相扶相攜,相濡以沫。林徽因自嘲兩人是一對“難夫難婦”。最後,“難夫”把“難婦”送到了她的人生終點,留下了國人稱頌不已的佳話。

本文選自陳學勇《蓮燈詩夢:林徽因》,人民文學出版社

關閱讀點擊下方標題即可閱讀

林徽因與樑思成

林徽因珍貴原版照片、手稿首次曝光

大量珍貴歷史文獻首次披露

林洙、樑從誡、方晶、吳荔明傾情支持

此書是嚴肅完備的林徽因傳記,作者此次又做了大量的修正和增訂。本書打破了以往林徽因傳記單純以時間順序記述的套路,採取新穎的切入角度為讀者展現了林徽因動人的一生。它不但糾正了以往林傳的謬誤,而且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書中基本收入了林徽因一生全部的照片,並輔以手稿、畫作,是集趣味性、學術性與可讀性於一體的好讀本。

掃上方二維碼即為京東購書頁面

點下方“閱讀原文”,跳轉到噹噹購書頁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