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沒有”到“好不好”: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三個新”

新華社北京7月4日電 題:從“有沒有”到“好不好”: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三個新”

新華社記者胡喆

快舟飛天、虹雲組網,“東風”勁吹、“紅旗”招展……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軍工央企,近年來以創新驅動推進高質量發展,努力做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製造強國建設的生力軍,開展了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的生動實踐,始終把圓滿完成航天防務裝備建設任務放在首位,瞄準“實現性能不變成本降低50%以上;成本不變性能提升50%以上”的創新目標。

掌握新技術:快舟飛天、虹雲組網

炎炎夏日,位於武漢陽邏的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產業園火箭總裝車間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航天科工火箭公司產業園是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首個入駐項目,項目建成後將形成20發火箭總裝總調能力。

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主力軍之一,航天科工近年來主動為建設航天強國立柱架樑,取得一系列開創性成果:

2018年9月,快舟一號甲火箭圓滿完成第2次商業航天發射任務;2018年底,虹雲工程技術驗證衛星成功發射並開展在軌試驗;2019年,航天科工自主研製的500噸級推力商業航天固體運載火箭(一級,減裝藥狀態)地面試車取得成功……

在航天科工,快舟火箭正成為商業發射的新名片,而創新正是推動快舟系列運載火箭快速發展的第一動力。航天科工運用“三移動”設計思想,實現了液體運載向固體運載、固定塔架發射向車載機動發射、常態發射嚮應急發射的三大拓展,實現了產品50%以上關鍵技術成果的轉移轉化。

據瞭解,“快舟模式”能有效提高我國航天領域的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研發組織效率,綜合成本降低50%,生產週期縮短70%,提供強勁的高質量航天發射供給。

厚植新沃土:“將雙創作為一項事業”

像“鋼鐵俠”一樣增強人體的力量,像“阿凡達”一樣延伸大腦的能力。在航天科工二院206所“腦機一體化”青年創新工作室,一群年輕人白天干型號、晚上搞創新,探索生物交叉領域中人效增強和腦機結合方面的奧祕。

這個工作室既是航天科工首批示範青年創新工作室,也是二院五星級青年創新工作室。研究團隊成員掌握了“腦控外骨骼”研究核心技術。先後研製多款外骨骼,並將外骨骼技術向實用領域轉化。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紅衛介紹,航天科工近年來將雙創作為一項事業,探索形成了培育期、孵化期、加速期,創意池、種子池、產品池的“三期三池”內部雙創推進模式,先後培育了航天雲網公司等一批具有創新活力的企業平臺,推出了設備精靈等一系列市場前景廣、附加值高的新產品、新項目,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吸納一流創新團隊,多項產品形成產業化。

以206所為例,在這裡“人人都是項目經理”。除了外骨骼,還有“生命衛士”應急逃生面罩、高層樓宇滅火系統等一大批創新成果,通過創新創造帶動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腳步更加輕快,“創新之花”開遍航天科工。

在航天科工三院,剛剛落幕的全國首屆“天鷹杯”無人飛行器創意設計大賽上,一批青年無人飛行器設計愛好者匯聚一堂,放飛空天創意與夢想,共同描繪無人飛行器的發展藍圖。

“打造新賽道、培育新動能。”海鷹航空通用裝備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馬洪忠認為,競賽是為了讓年輕人才能夠展示他們的創造力和創意,同時也鼓勵他們在科技領域的探索,為我國無人機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打造新業態:構築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盤

工業互聯網通過工業生產大數據互聯互通,實現工業生產的雲端感應、計算、分析及處理,是智能製造的主要場景之一,也是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法寶。

在四川成都舉行的2019年世界工業互聯網大會上,航天雲網系統級工業應用“一腦一艙兩室兩站一淘金”正式發佈,為未來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了新參考樣本。

“未來,工業互聯網將進一步加快製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驅動實體經濟生產技術更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產品供給革新。”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石泉介紹,航天科工傾力打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航天雲網。航天雲網以INDICS+CMSS雲製造支持系統為基礎,在國內首創了包括企業決策支持系統、企業運行支持系統、企業交易流程支持系統、企業製造過程支持系統、企業網絡接入服務系統、企業管理外包服務系統、數據價值挖掘服務系統在內的多個系統級工業應用。

劉石泉表示,各系統形成有機生態,將助力面向製造業的核心軟硬件、工業雲、智能服務等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發展,實現“賦能企業發展、智享雲端資源”的發展目標。

近年來,航天科工還基於航天雲網平臺打造了雲端營銷平臺,率先引領營銷模式創新。“工業互聯網上的每個企業,哪怕只是小微企業,只要擁有超一流的創意,都有可能通過智能製造、協同製造、雲製造的方式生產超一流的產品,構築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底盤。”高紅衛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