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如果沒殺此人,明朝未必亡,中國也不會落後西方几百年

在歷史的關鍵時刻,往往會出現一些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們的命運不但跟國家的興衰息息相關,甚至還影響了歷史的進程。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明朝歷史上的關鍵人物。他的名氣並不算很大,但作用卻至關重要。此人名叫孫元化。

崇禎如果沒殺此人,明朝未必亡,中國也不會落後西方几百年

孫元化是何許人?可能很多對明史瞭解不深的朋友都沒聽說過。跟明朝那些內閣大學士、督師、總兵,甚至是大太監相比,孫元化的地位實在太過懸殊。他的最高學歷是舉人,而且是在三十多歲的時候才考上(名臣楊廷和十二歲中舉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他的最高官職是登萊巡撫。這是在明朝天啟元年特設的一個職位。其目的是為了防備後金(清朝的前身)從海路南下,特從山東巡撫管轄中,將登州和萊州二府劃撥出來,由登萊巡撫掌管。因此,跟其他各省巡撫比起來,登萊巡撫自然要矮了一截。

孫元化的學歷和官職都不算突出,那他究竟有什麼特別牛的地方呢?原來他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專長:鑄造火炮。孫元化是明朝最出色的火炮專家,他一生以炮術報效國家,還著有我國第一部炮學專著《西洋神機》。

崇禎如果沒殺此人,明朝未必亡,中國也不會落後西方几百年

天啟二年(1622),遼東戰事吃緊。時任薊遼督師的孫承宗採用了孫元化的建議,讓他負責在關寧錦防線上築臺製炮,以對付後金的八旗軍。後來,孫元化又協同袁崇煥駐守寧遠城(今遼寧興城)。天啟六年(1626年),後金大汗努爾哈赤率領大軍猛攻寧遠,守將袁崇煥下令士兵用火炮轟擊來犯之敵。結果,八旗軍傷亡慘重,努爾哈赤自己也在此戰中受傷,不得不宣佈退兵。歷史上將這次明軍的勝利稱為“寧遠大捷”。不過,史書上大多都將這場勝利的主要功績歸於袁崇煥指揮有方,卻忘了孫元化修築的火炮,才是這場大捷的首要功臣。

天啟七年(1627年),後金新任大汗皇太極率軍圍攻錦州(今屬遼寧)、寧遠。明軍的火炮又發揮了巨大作用,後金八旗軍再次遭受慘敗。事實證明,在遼東戰場上,用火炮對付後金八旗軍是最有成效的方略。

崇禎如果沒殺此人,明朝未必亡,中國也不會落後西方几百年

崇禎三年(1630年),孫元化調往山東,任登萊巡撫。一直對西方科學技術有著濃厚興趣的孫元化開始在登州網羅西學人才,並組建了一支由27名葡萄牙人組成的西洋炮隊。登州成為了當時明朝研製火器的中心。很多人認為中國古代的火器比西方國家差很多,這其實是誤解。在當時,孫元化所掌握的火器技術都是從西方人那裡學過來的,實際差距並不大。中國的火器技術真正和西方拉開距離,那是從清朝開始的,不過這已超出了本文的討論範圍,暫且不提。

如果歷史一直按這個軌跡發展下來,不出幾年,明軍必將大量裝備先進的火槍、火炮。到時候,無論是關內的農民起義軍,還是關外的滿清,都絕非明軍的對手。只要戰事平息,崇禎皇帝擁有幾年休養生息的時間,明朝或許不會就這樣走向滅亡。而且明朝受益於火器技術,自然會在這方面大加投入,中國和西方在武器方面的差距也不至於落後幾百年。可是,歷史沒有如果。所有美好的假設,終究全都破滅。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孫元化手下的一位將領——孔有德。

崇禎如果沒殺此人,明朝未必亡,中國也不會落後西方几百年

孔有德原本在明將毛文龍帳下服役。後來,毛文龍被袁崇煥矯詔所殺,孔有德帶著一群人投奔了孫元化。崇禎四年(1631年)末,孔有德在手下將領的煽動下,發動了兵變,並和另一位將領耿仲明一起裡應外合,搶佔了登州。孫元化苦心經營的西洋火炮及製造技術,全部落入了孔有德叛軍的手中。此後,孔有德憑藉火炮的強大威力,席捲了大半個山東。

在此次兵變中,孫元化不幸成了俘虜,後又被孔有德釋放。孫元化想要回京陳述兵變詳情,讓朝廷前往登州招安。可是沒等他到達京城,就被錦衣衛逮捕了。朝廷中一些官員乘機落井下石陷害孫元化。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並沒有珍惜這個國寶級的人才,他拒絕了輔臣周延儒等人讓孫元化戴罪立功,發揮一技之長的建議,以禍亂之首的名義判處孫元化死罪。崇禎的這個決定,不但冤殺了孫元化,也斷送了明朝一次絕處逢生的機會。

崇禎如果沒殺此人,明朝未必亡,中國也不會落後西方几百年

最終,孫元化在北京西市被斬首,死時年僅五十一歲。孫元化一死,明朝再沒有精通西洋火炮鑄造技術的專家,火器方面的研究戛然而止。而發動兵變的孔有德後來帶著火炮以及製造技術投降了滿清。最終,清軍利用這些威力強大的火炮,轟開了明朝一座又一座的城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