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一個縣,人口70萬,被譽為“黔中首郡·烏江明珠”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國土面積17.61萬平方公里,轄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包括15個市轄區、8個縣級市、53個縣、11個自治縣、1個特區,全省常住人口3529.5萬人(2015年)。

貴州一個縣,人口70萬,被譽為“黔中首郡·烏江明珠”

思南縣,隸屬於貴州省銅仁市,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烏江中下游,縣境東鄰印江縣、南接石阡縣、西連鳳岡縣、北靠德江縣。

思南縣境,春秋戰國時期先屬巴國後屬楚國地,秦朝屬黔中郡,漢朝屬巴郡涪陵縣轄地。東漢建安六年(201年),析涪陵縣地置永寧縣,治今思南縣境內。三國蜀漢時,改為萬寧縣。北周宣政八年(578年),以萬寧縣地置費州,亦名涪川郡。隋朝開皇五年(585年),廢費州,於費州地置涪川縣(今思南縣)。

唐朝貞觀四年(630年),分思州的涪川、扶陽2縣置費州;天寶元年(742年),改費州為涪川郡;乾元元年(758年),複名費州,州治涪川縣(今思南縣)。

貴州一個縣,人口70萬,被譽為“黔中首郡·烏江明珠”

北宋時,縣境屬思州轄境,北宋末年州廢。南宋紹興二年(1131),復置思州和務川、邛水、安夷3縣,為羈縻州,縣境屬務川縣轄地。

元至元十五年(1277年),置思州新軍萬戶府,旋改為思州新軍民安撫司,治務川,後徙都坪清江城(今岑鞏縣境內),於是稱清江城為思州,而稱故思州為思南;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思州安撫司為軍民宣撫司;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改為思南宣慰司,思州分為二,思南行政區劃之名,以此為始。

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升思南宣慰司為思南道宣慰使司;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思南道宣慰使司移治水德江(今思南縣),至此思南道宣慰使司治於此;永樂十一年(1413年),廢思州、思南宣慰司,置思南等4府。清朝時,仍為思南府,府治思南城。

民國三年(1914年),思南府改為思南縣。

建國後,思南縣先後隸屬於銅仁專區、銅仁地區;2011年11月,隸屬於銅仁市至今。

貴州一個縣,人口70萬,被譽為“黔中首郡·烏江明珠”

思南縣面積2230.5平方公里,轄17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8個民族鄉,有漢、土家、苗、蒙古等18個民族,總人口約70萬人。

思南縣歷史悠久,漢置永寧縣,元設宣慰司,明清為思南府,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有“先有思南後有貴州”之說。思南縣因得烏江航運之便,自古商賈雲集、經貿繁榮,屬貴州開發最早的縣份之一,是烏江中下游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素有“黔中首郡·烏江明珠”之美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