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明朝末年最華而不實的武器——紅夷大炮

紅夷大炮,又名紅衣大炮,這是一件在明朝末年,由歐洲傳入中國的火器,可以算得上的明清火器時代最重型的火器,其影響至少有上百年之久。

關於紅夷大炮的引進歷史,具體原因有多種說法,有說是根據西洋沉船中撈得大炮進行仿製,還有說法是明朝末年與西洋進行軍事交流時,進行買賣和引進技術,其實兩者都有,也在差不多相同的時期同時進行。總體來說就是明朝末年進入中國

「原創」明朝末年最華而不實的武器——紅夷大炮

紅夷大炮最閃耀的時刻還是來自於袁崇煥的寧遠大戰,讓紅夷大炮一舉成名,明朝隨後開始進行大批量的採購和仿製,多用於當時的遼東戰場, 明朝與清朝(後金)的作戰中,另外,明朝還裝備著一種大將軍炮,威力也僅次於紅衣大炮,鑄炮技術上也有一定程度上借鑑於紅衣大炮,當然,處於作戰方面的需要,大將軍炮也分為多個重量等級,其中一號大將軍炮的威力也不比紅衣大炮差太多。

但在遼東地區隨後的一系列戰役中,這款本來被明朝寄予希望的神器,卻再也沒有發揮出太大的威力,主要因素就是在後期的實戰中,紅夷大炮和大將軍炮的問題和實用性不斷暴露,首先,這種大炮過於笨重,幾千斤的重量不利於野戰。尤其面對清朝騎兵,大炮威力雖然巨大,面對快速的清朝騎兵,紅衣大炮一般施放不了幾炮。清朝的騎兵就衝殺而至,紅夷大炮,就難以發揮它的作用,而且大炮移動緩慢,不利於軍隊移動作戰。

「原創」明朝末年最華而不實的武器——紅夷大炮

即便清朝的史料中也很少記載在野戰中,紅夷大炮能給他們帶來阻礙,在明朝末年,明朝軍隊戰鬥力不斷下降的環境下,野戰中戰鬥力低下的明朝軍隊無法對紅夷大炮進行良好保護,因此紅夷大炮的主要作用在於放在城牆上防守,但隨著戰爭的磨練,清朝自身也找到了對付明朝紅夷大炮的方法,例如清朝自己也仿製紅夷大炮,在火力上壓制明朝,到了明清戰爭後期清朝的紅夷大炮,完全可以與明朝進行對抗,比如明朝末年的鬆錦之戰。明朝軍隊與清朝軍隊進行火力對射時,已經完全不佔優勢,清軍甚至用紅夷大炮攻破了明朝遼東多座城市

另外,在明朝軍隊野戰戰鬥力下降的情況下。清朝軍隊開始採取圍城不打的策略,在明朝把守的軍事要塞的外圍。脫離紅衣大炮射程之外,開始建立包圍圈,讓明朝的紅夷大炮徹底失去發揮的機會!將包圍的明朝軍隊困死後,紅夷大炮直接成了清朝軍隊的戰利品。

「原創」明朝末年最華而不實的武器——紅夷大炮

據史料記載,在明朝末年,大淩河圍困戰中,祖大壽投降後有三門紅夷大炮落入敵手,外圍的援軍在野戰時的解圍中,因為清朝奪走三門紅夷大炮,同一時期發生的山東登州兵變,漢奸孔有德叛逃時也帶走了十幾門紅夷大炮。鬆錦之戰洪承疇潰逃時和松山城被攻破時前後丟棄和被繳獲20餘門紅夷大炮,祖大壽在錦州再次投降時。也有多門的紅夷大炮被清軍繳獲,清朝入關前擁有紅夷大炮上百門,其中近一半的紅夷大炮。來自於明朝在戰爭中的丟棄和被繳獲。

總體上來說,明朝末年選擇引進更符時代性的紅夷大炮等火器,想法和思路很好,但在明朝末年卻並沒有給明朝軍隊帶來太大的作用,想徹底改變戰場上的劣勢,更主要在於能否提高明朝軍隊自身的戰鬥力,這才是一隻軍隊立足的根本,而不是把戰爭勝利的希望寄託在一件武器身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