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今何在

公元前689年,卞和獻了一塊玉給楚王,楚王將此玉雕成玉璧,起名“和氏璧”,300多年後,“和氏璧”落入趙國手中,秦趙之間還為此璧上演了一出鬥智鬥勇的完璧歸趙的故事。

傳國玉璽今何在

公元前220年,秦國一統天下後,“和氏璧”落入秦國手中,並用“和氏璧”製成方四寸的玉璽,璽文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自此,和氏璧成為傳國璽。

傳國玉璽今何在

“歲星之精,墜於荊山,化而為玉,側而視之色碧,正而視之色白,卞和得之獻楚王,後入趙獻秦。始皇一統,琢為受命之璽,李斯小篆其文,歷世傳之。”

秦亡後,傳國璽落入漢室手中,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曾派人向自己的姑姑漢孝元太后王政君索要傳國玉璽,當時王政君大怒將玉璽砸在地上,致使傳國玉璽還崩碎了一角,後以金補之,從此留下瑕痕。

王莽垮臺後,傳國璽一度落入赤眉軍手中,直到東漢初年,傳國璽重回宮中。

東漢末年,傳國璽先後經手多人,到曹操挾持漢帝時,重歸漢室。

傳國玉璽今何在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禪讓,曹丕讓人在傳國璽肩部刻下隸書“大魏受漢傳國璽”。

在西晉以後至少出現好幾方“傳國玉璽”:

  1. 西晉的傳國璽字跡為“受(昊)天之命,皇帝壽昌”的玉璽,後於五胡處流傳[2],東晉時從五胡處奪回並流傳於南朝,直至統一後為隋朝所承襲。

  2. 北魏太武帝時於泥像中找到二方玉璽,字跡皆為“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其中一方旁邊還加註“魏所受漢傳國璽”。

  3. 北齊在侯景敗亡後輾轉得到他在南朝梁所奪取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玉璽。

公元618年,隋亡。蕭後攜皇孫政道攜傳國璽遁入漠北突厥。

唐貞觀四年,李靖率軍討伐突厥,同年,蕭後突然與皇孫政道返歸中原,傳國璽歸於李唐。

唐末,天下大亂,公元907年,朱全忠廢唐哀帝,奪傳國璽,建後梁。公元923年,李存勗滅後梁,建後唐,傳國璽也隨著到了後唐。

最後一個掌握“和氏璧”的皇帝是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公元936年後晉石敬瑭攻陷洛陽前,他和后妃在宮裡自焚,所有御用之物也同時投入火中。從此,“和氏璧”神祕失蹤,關於它的下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關玉璽的失蹤,現時有幾種說法:

  1. 前秦苻堅被姚萇所殺時玉璽被苻堅所埋藏

  2. 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之時,玉璽便失蹤。

  3. 公元946年後晉出帝被遼太宗俘虜之時丟失。

  4. 元順帝逃回漠北時失蹤的,元朝皇室曾有玉璽之記錄,但元編《遼史》並不支持此說法。

  5. 遼天祚帝天祚保大二年1122年,遺失傳國璽於桑乾河。

明代雖然出現過傳國璽,但真假未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