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後的希望,曾殺得李自成剩8人,但他死後一年明朝瞬間覆滅

文/青崖

大明王朝給人的印象是:富庶,繁榮,就如它的國號一般:“既而祈天,乃得大明”。它既有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豪壯,也是唯一一個不割地、賠款、和親的王朝。這個王朝的過人之處,由此可見一斑。

明朝最後的希望,曾殺得李自成剩8人,但他死後一年明朝瞬間覆滅

不過,縱使是這麼一個鐵骨錚錚的王朝,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明朝末年,在經歷了萬曆三大徵後,國力日漸衰弱。隨後,便是闖軍的起義和滿清的南下,讓這個王朝充滿著威脅。

明朝最後的希望,曾殺得李自成剩8人,但他死後一年明朝瞬間覆滅

但不可置否,崇禎皇帝也曾想著和一群能臣想力挽狂瀾,救大明於水火之中,為此他還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而在那個冰火交融的明朝末年,袁崇煥、盧象升、熊廷弼、孫傳庭……這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亦撐起了大明最後的天空。

可嘆的是,當這些能人將才一個個戰死之後,大明王朝的輝煌也隨之埋葬在了歷史的塵埃之中。而其中,孫傳庭則成為了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

明朝最後的希望,曾殺得李自成剩8人,但他死後一年明朝瞬間覆滅

孫傳庭出生在書香門第,僅僅26歲就高中進士及第,成為了一個文官。但別看他是文人出身,性格也偏內向,他可是屬於那種“腹藏經略”的小諸葛型人才。當那些力足頂天的將才們為國獻身之後,他才被群臣推上了歷史的舞臺。而之後的故事,也正說明他確實有能力力挽狂瀾。

但在1635年之前,孫傳庭卻一直未被重用。直到這一年中原大亂,各地農民軍起義風起雲湧,再加上清軍入境,朝廷急需能將,才讓孫傳庭走到了崇禎的眼前。於是,本是文官出身的他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武將生涯。

明朝最後的希望,曾殺得李自成剩8人,但他死後一年明朝瞬間覆滅

而彼時的陝西可以說是一窮二白,當孫傳庭趕到軍營之時,手上只有朝廷給的十萬兩白銀。可要平叛,要撫民,十萬兩怎麼夠花?沒辦法,他只好在權貴身上下手,軟硬皆施,終於是湊夠了錢。隨後,孫傳庭可謂潛能大爆發,很快就打造出了一支強悍的軍隊,還憑藉著他與生俱來的軍事天分平定了叛亂。

在子午谷一戰,孫傳庭甚至活捉了闖王高迎祥,又在陝西潼關重創李自成,打得李自成只帶8人倉皇逃竄,一時聲名大噪。

明朝最後的希望,曾殺得李自成剩8人,但他死後一年明朝瞬間覆滅

可這時,崇禎帝突然聽從楊嗣昌進言,決定進行“詔安”。這位害死盧象升的人,在戰鬥快要勝利時來了這麼一出,讓孫傳庭的計劃都被打亂了,本來可以徹底殲滅敵人的機會也煙消雲散。

不過,這也不能說楊嗣昌就是一個很壞的人。畢竟此人是文臣,只談謀略,不入沙場。但或多或少,他還是提出了一個“四政六隅、十面張網”的圍剿計劃,這個計劃確實還是剿了不少匪,還詔安了劉國能,此人後來對大明王朝竭盡所忠。而崇禎更是把楊嗣昌當成忘年交與人生導師,對他的計策大加讚賞,五體投地,認為他具有力挽狂瀾之力。

明朝最後的希望,曾殺得李自成剩8人,但他死後一年明朝瞬間覆滅

只不過,也因為楊嗣昌主張和滿清講和,孫傳庭處處受到壓制。崇禎十一年,在清軍入關之際,估計是楊嗣昌宣揚自己主和觀念的同時說了些孫傳庭的壞話,讓孫傳庭受到了崇禎的猜忌,被捕入獄。

於是,孫傳庭就這樣在牢獄裡待了三年,直到李自成部隊發展壯大,楊嗣昌等人已經無法鎮壓之時,崇禎才想起了孫傳庭,將他復任。

明朝最後的希望,曾殺得李自成剩8人,但他死後一年明朝瞬間覆滅

但孫傳庭那支強悍的軍隊已經不復存在了。當孫傳庭回到了陝西潼關時,關內的軍隊已經所剩不多,而且戰鬥力低下,不堪重負。

但崇禎對當地的情況並不瞭解,只是剿賊心切,因此不斷地催他出兵開戰。結果就是:陝西軍隊兩次力戰,都在勝利的邊緣被反殺。歸根到底,還是練兵不足:第一次在打掃戰場時被起義軍反撲,居然被殺得毫無還手之力;第二次是兩軍對陣,結果一個營撐不住,居然導致了全線潰敗。

明朝最後的希望,曾殺得李自成剩8人,但他死後一年明朝瞬間覆滅

結果,李自成奪了關中,而孫傳庭則被調到河南,準備收復失地的行動。但在崇禎十六年五月,朝廷再次嚴令孫傳庭出戰。最終在潼關,明知必死的孫傳庭,用他對大明的忠誠與熱血單槍匹馬衝入敵陣,“淹沒”於李自成的大軍之中。

明朝最後的希望,曾殺得李自成剩8人,但他死後一年明朝瞬間覆滅

戰星隕落,明朝失去了最後一個可以挽救危局的人才,李自成也勢如破竹,拿下了潼關。第二年,闖軍圍城5個月,終於攻破京城,崇禎在景山自縊身死,明朝宣佈滅亡。但若崇禎不急,孫傳庭能盡全力而為之,說不定李自成早已被他剿滅。沒了內患,那麼大明則可一心對抗北方清軍,那麼也許還可續命百年。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後來,《明史》感嘆說:“傳庭死,關以內無堅城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