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受到詛咒的王朝:歷任帝王,無一善終

縱觀歷史上的每一個王朝,我們都不難發現它獨具風騷的一面:不可一世的卓著武功,運籌帷幄的文治韜略,富麗堂皇的盛世繁榮……,所有這些,無一不銘記著王朝昔日的輝煌;而任何一個王朝,也都有它不可開解的癥結桎梏,特別是在那外焦內困的艱難歲月,那些頻臨生死而無力掙扎的苦命王朝,留下了帝王將相多少無奈的嘆息。

王朝的最終走向,逃離不出由盛及衰、先抑後興,或是從中興到沒落的歷史必然。那些盛極一時的王朝,風光一世的帝王,往往會受到歷史的青睞,備受世人矚目;而那些在風雨飄搖的亂世中偏安的短命王朝,在惶恐不安中掙扎的倒黴帝王,卻往往被歷史忽視。主宰王朝命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些屈辱與短命的王朝皇族,或許經歷的苦難要比盛世王朝還要多得多。南北朝時期的南樑王朝,就是其中之一。

一個受到詛咒的王朝:歷任帝王,無一善終

南樑王朝,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甚或不能掀起一個大的波浪,要說它的不同之處,在路衛兵看來,大概只有兩個,一是帝王們在文學上的建樹與貢獻,他們的“尚學”精神,他們留給後人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值得稱道;另一個不同,就是歷任帝王的無一善終,創下了一個王朝皇帝非正常死亡的全記錄。縱觀歷史,翻遍史書,這種怪事也不能不說是一個特例。從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被活活餓死,到樑末帝蕭方智被陳霸先廢殺。可以說,樑朝的歷任皇帝,用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經歷,記錄下了短命樑朝的風雨滄桑。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統計:南樑共存世55年,前後稱帝的有8人,其中,被活活餓死一位(蕭衍);被強行悶死一位(蕭繹);出任傀儡皇帝而又被廢殺的兩位(蕭綱、蕭方智);在內部爭權中被殺兩位(蕭棟、蕭紀);就連北朝扶持的兩個傀儡帝(蕭淵明、蕭詧),也都被折騰的憂憤而死。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開國皇帝蕭衍本是南齊的權臣,在廢殺昏東侯蕭寶卷後,執掌大權,樹了個傀儡帝蕭寶融,旋即又逼迫蕭寶卷禪位,稱帝建樑,廢殺蕭寶卷。沒想到僅僅過了半個世紀之後,同樣的悲劇,同樣的情形,在蕭氏皇族中輪番上演,陳霸先以同樣的方式攫取南樑大權,廢殺傀儡末帝蕭方智,以陳代樑。

南樑的滅亡有其必然因素,開國皇帝蕭衍在執政初期還是頗有建樹的,史載其“少時習周孔,弱冠窮六經”,雅好書法詩詞,是位學者型幹部。並且他勤於政事、善於納諫、崇尚節儉,為南樑最初的繁榮打下了基礎。然而後期的蕭衍,篤信佛教,幾近痴迷,他曾經4次出家,又4次捨身,勞民傷財,玩的有些過火,朝政衰微,國防廢弛,終於導致兵患;要說偶然因素,就有些可笑了,蕭樑偏安江南,蕭衍也想有朝一日問鼎中原,獨霸天下,據《南史》記載,蕭衍一次做了一個夢,夢見北朝官兵舉城來降,說來也巧,這時正好東魏叛將侯景來降,蕭衍便認為這是天意,是大吉大利,於是封侯景為河南王,這下卻是引狼入室,埋下了王朝滅亡的禍根。歷時4年的侯景之亂,國家慘遭蹂躪,南樑就此一蹶不振。曾經無限風光的蕭衍,也被侯景囚禁後活活餓死。

一個受到詛咒的王朝:歷任帝王,無一善終

蕭衍死後,侯景立蕭衍的第三子蕭綱(蕭衍第3子)為傀儡,是為簡文帝。若不是趕上侯景作亂,蕭綱也許會是一個好皇帝,《南史》記載,蕭綱“自年十一,便能親庶務,歷試蕃政,所在有稱。”很有些政治上的天賦,而且酷愛詩文,“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其詩作自成一派,號為“宮體”,《梁書》評價他“天才縱逸,冠於今古”,是位後世所樂道的文學大家。蕭綱當太子時,曾經力敵侯景,所以侯景連傀儡都沒讓他當多長時間,2年後將他軟禁廢殺,死狀很慘很窩囊,“既醉寢……,俊進土囊,王修纂坐其上。”灌醉了,用土囊活活悶死。

侯景立的第二個傀儡帝是豫章王蕭棟(蕭衍曾孫),侯景的最終目的是自己當皇帝,蕭棟也只在位3個月便被轟下臺,慶幸的是這次侯景沒有殺他,只是將他降為淮陽王囚禁起來。荊州刺史蕭繹(蕭衍第7子)攻殺侯景,平定了長達4年的“侯景之亂”,於是蕭繹便自立為帝,是為梁元帝。為了消除後患,他派人請蕭棟喝酒,灌醉之後將其扔進長江溺死。蕭繹平定侯景時,坐鎮益州的刺史蕭紀(蕭衍的第8子),趁機在成都稱帝,並率大軍東進,企圖漁翁之利,結果被蕭繹殺的打敗,蕭紀本人也被蕭繹部將砍死。

蕭繹又是一位生不逢時的天才,他五歲時便“能誦《曲禮》”,長大後“博綜群書,下筆成章”,朝中上下“莫不驚歎”。蕭衍也很喜歡他,蕭繹自小患眼疾,沒能治好,“遂盲一目”,蕭衍對他更是“彌加愍愛”,而且蕭繹“性不好聲色,頗有高名”,按說可以有一番很好作為的,可惜時運不濟,樑朝氣數將盡,到他這已是無力迴天。蕭繹甚至連皇位都還沒坐穩,他的侄子,雍州刺史蕭詧便起兵反叛,聯合西魏進攻江陵,蕭繹投降後,被蕭詧用土袋悶死。

蕭繹死後,樑朝又處於喪亂之中,出現了一朝三帝並存的怪現象:一是在西魏扶持下的蕭詧,實際上是對西魏稱臣,奉西魏正朔,割據江陵一帶,是為後梁。蕭詧雖然當了皇帝,卻並不風光,獲得的封地破敗狹窄,“封疆褊隘,邑居殘毀”,轄區又多禍亂,行事還要看主子臉色,蕭詧“鬱郁不得志,疽發背而殂”,終於憂憤成疾,背生毒瘡而死;一是北齊扶持的貞陽侯蕭淵明(蕭衍的侄子)。蕭淵明與侯景之亂有著很大的淵源,當時侯景叛魏來投,蕭衍派蕭淵明去接應,結果在與東魏作戰中被俘,蕭衍又想用侯景交換蕭淵明,故此激怒了侯景,造成江南慘遭生靈塗炭的“侯景之亂”。“侯景之亂”剛剛平息,樑室內外空虛,國力疲敝,此時取代東魏的北齊便趁機將蕭淵明推上前臺,就在蕭繹被殺後,北齊帝高洋派人護送蕭淵明回國稱帝,試圖以此控制南樑,讓南樑成為北齊的附庸;

一個受到詛咒的王朝:歷任帝王,無一善終

第三個是南樑太尉王僧辯和司空陳霸先擁立的晉安王蕭方智(蕭繹之子)。北齊大軍南下,南樑無力抵抗,不得不接受蕭淵明即皇帝位,廢黜了蕭方智。蕭淵明在位不足半年,陳霸先發動兵變,廢蕭淵明為司徒、建安公,放回北齊,蕭淵明經此折騰,憋氣帶窩火,在回北齊的途中,背發疽瘡而死。陳霸先重立蕭方智為帝,是為敬帝。蕭方智當了3年的傀儡,大權全部掌握在陳霸先手裡,陳霸先於公元557年廢蕭方智為江陰王,不久又將他殺死。自此樑朝由陳朝取代,結束了它短命而苦難的歷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