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把產能過剩歸咎於中國不客觀不公平,應各方共擔

中國鋼鐵 容克 經濟 歐洲 澎湃新聞 2017-06-07

當地時間6月2日上午,在布魯塞爾舉行的第12屆中歐工商峰會上,李克強發表了題為《共同奏響高水平互利合作新樂章》的演講。李克強在演講中表示,產能過剩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週期性現象,是結構性問題,也是全球性問題。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下行導致需求萎縮,是造成鋼鐵等行業全球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

歐盟此前多次對中國鋼鐵產業發難。在2016年5月的七國集團(G7)峰會前夕,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稱,“如果有人要扭曲市場,歐洲不能毫無防備”。容克將歐盟的就業問題歸咎於中國鋼鐵,稱中國的過剩產能相當於歐盟年鋼產量的兩倍,促成了2008年以來成千上萬工作崗位的流失。

針對和歐盟之間的鋼鐵貿易,李克強提到,中國86%的鋼鐵產量滿足內需,去年出口歐盟的鋼鐵只有647萬噸,還從歐盟進口122萬噸的鋼材。

李克強強調,中國去產能的力度在世界上更是絕無僅有。在前幾年淘汰落後鋼鐵產能9000多萬噸的基礎上,2016年又退出鋼鐵產能超過6500萬噸,2017年中國還將壓減5000萬噸左右。中國鋼鐵去產能涉及約50萬職工分流安置,比歐盟鋼鐵工人總數還多17萬人。

李克強認為,把產能過剩歸咎於中國是不客觀的,也是不公平的。去產能的責任需要各方共擔,最重要的不是相互指責而是共同行動。中方願在全球鋼鐵論壇框架下加強分享削減產能的經驗做法,建立中歐鋼鐵貿易機制,促進全球鋼鐵產業健康發展。

另外,中國鋼材出口補貼也是歐美等國家指責焦點之一。李克強在第12屆中歐工商峰會的演講中指出,中方對鋼鐵出口不僅沒有補貼,相反10年前就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出口,包括加徵出口關稅,目前最高稅率仍達20%。

事實上,自2016年以來,中國鋼鐵出口就已經開始下降。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7年4月,中國鋼材出口649萬噸,較上月減少107萬噸,同比下降28.5%,這也是中國鋼材出口量連續第9個月呈下降趨勢。1-4月,中國鋼材累計出口2721萬噸,同比下降25.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