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母親外出打工,由父親在家照顧的秀秀;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母親外出打工,由父親在家照顧的秀秀;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到深圳打工,娶回外地媳婦的文才。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母親外出打工,由父親在家照顧的秀秀;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到深圳打工,娶回外地媳婦的文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可能是導演拍電視劇出身的關係,劇情的重點其實不在易明堂開設幼兒園有什麼困難險阻,矛盾衝突是像劇集一樣分開的,第一集是李響入職,第二集是砣砣失蹤,第三集是秀秀家變。

通過這些角色的遭遇,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呈現了出來。

最後迴歸到主線,因為開設了幼兒園,易明堂與這些孩子的命運結合在了一起。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的問題被提了出來,是寄望,也是警醒。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母親外出打工,由父親在家照顧的秀秀;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到深圳打工,娶回外地媳婦的文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可能是導演拍電視劇出身的關係,劇情的重點其實不在易明堂開設幼兒園有什麼困難險阻,矛盾衝突是像劇集一樣分開的,第一集是李響入職,第二集是砣砣失蹤,第三集是秀秀家變。

通過這些角色的遭遇,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呈現了出來。

最後迴歸到主線,因為開設了幼兒園,易明堂與這些孩子的命運結合在了一起。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的問題被提了出來,是寄望,也是警醒。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再者,是導演備受讚許的調度能力。

和業餘演員一起拍戲是困難的,導演需要具備一定的指導能力,能夠幫助演員進入狀態。

鏡頭的擺放也需要講究,善於使用業餘演員的侯孝賢就說,如果鏡頭放得太近,業餘演員沒法演。

《遙望南方的童年》中有不少的群戲,導演易寒也沒有把鏡頭放太近,一些固定長鏡頭還拍出了侯孝賢電影的感覺。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母親外出打工,由父親在家照顧的秀秀;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到深圳打工,娶回外地媳婦的文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可能是導演拍電視劇出身的關係,劇情的重點其實不在易明堂開設幼兒園有什麼困難險阻,矛盾衝突是像劇集一樣分開的,第一集是李響入職,第二集是砣砣失蹤,第三集是秀秀家變。

通過這些角色的遭遇,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呈現了出來。

最後迴歸到主線,因為開設了幼兒園,易明堂與這些孩子的命運結合在了一起。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的問題被提了出來,是寄望,也是警醒。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再者,是導演備受讚許的調度能力。

和業餘演員一起拍戲是困難的,導演需要具備一定的指導能力,能夠幫助演員進入狀態。

鏡頭的擺放也需要講究,善於使用業餘演員的侯孝賢就說,如果鏡頭放得太近,業餘演員沒法演。

《遙望南方的童年》中有不少的群戲,導演易寒也沒有把鏡頭放太近,一些固定長鏡頭還拍出了侯孝賢電影的感覺。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沒有拍戲經驗的小孩子就更難處理了,導演需要引導他們在鏡頭前做出特定的動作。

顯然易寒找到了和這幫留守兒童相處的方法,他甚至還給了近景鏡頭描寫孩子上課的情況,那些天真無邪的眼神就這樣真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很多新聞報道都把留守兒童描述成沉默寡言或調皮搗蛋,以此來突顯這種社會問題。

但這部電影告訴了觀眾,其實留守兒童也有著天真活潑的一面。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母親外出打工,由父親在家照顧的秀秀;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到深圳打工,娶回外地媳婦的文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可能是導演拍電視劇出身的關係,劇情的重點其實不在易明堂開設幼兒園有什麼困難險阻,矛盾衝突是像劇集一樣分開的,第一集是李響入職,第二集是砣砣失蹤,第三集是秀秀家變。

通過這些角色的遭遇,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呈現了出來。

最後迴歸到主線,因為開設了幼兒園,易明堂與這些孩子的命運結合在了一起。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的問題被提了出來,是寄望,也是警醒。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再者,是導演備受讚許的調度能力。

和業餘演員一起拍戲是困難的,導演需要具備一定的指導能力,能夠幫助演員進入狀態。

鏡頭的擺放也需要講究,善於使用業餘演員的侯孝賢就說,如果鏡頭放得太近,業餘演員沒法演。

《遙望南方的童年》中有不少的群戲,導演易寒也沒有把鏡頭放太近,一些固定長鏡頭還拍出了侯孝賢電影的感覺。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沒有拍戲經驗的小孩子就更難處理了,導演需要引導他們在鏡頭前做出特定的動作。

顯然易寒找到了和這幫留守兒童相處的方法,他甚至還給了近景鏡頭描寫孩子上課的情況,那些天真無邪的眼神就這樣真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很多新聞報道都把留守兒童描述成沉默寡言或調皮搗蛋,以此來突顯這種社會問題。

但這部電影告訴了觀眾,其實留守兒童也有著天真活潑的一面。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遙望南方的童年》只是簡單有效地做了呈現,並沒有探尋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方法。

現實中,留守兒童問題則是愈發加重。

2013年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超過了6000萬人次,是2000年的三倍之多。

這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痛點。

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留守兒童遭到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很大一部分孩子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孤僻的傾向,有的甚至還變成了脾氣暴躁、衝動易怒的“熊孩子”。

“上學路上”公益組織發佈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更讓是觸目驚心,

在“最近一個月內,你家裡的父親或母親有沒有去世的情況?”這個問題中,有10%的孩子填了“是”。

也就是說,有一部分留守兒童認為自己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不管是孩子的“玩笑”還是確有其事,這個數據都是異常的。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母親外出打工,由父親在家照顧的秀秀;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到深圳打工,娶回外地媳婦的文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可能是導演拍電視劇出身的關係,劇情的重點其實不在易明堂開設幼兒園有什麼困難險阻,矛盾衝突是像劇集一樣分開的,第一集是李響入職,第二集是砣砣失蹤,第三集是秀秀家變。

通過這些角色的遭遇,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呈現了出來。

最後迴歸到主線,因為開設了幼兒園,易明堂與這些孩子的命運結合在了一起。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的問題被提了出來,是寄望,也是警醒。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再者,是導演備受讚許的調度能力。

和業餘演員一起拍戲是困難的,導演需要具備一定的指導能力,能夠幫助演員進入狀態。

鏡頭的擺放也需要講究,善於使用業餘演員的侯孝賢就說,如果鏡頭放得太近,業餘演員沒法演。

《遙望南方的童年》中有不少的群戲,導演易寒也沒有把鏡頭放太近,一些固定長鏡頭還拍出了侯孝賢電影的感覺。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沒有拍戲經驗的小孩子就更難處理了,導演需要引導他們在鏡頭前做出特定的動作。

顯然易寒找到了和這幫留守兒童相處的方法,他甚至還給了近景鏡頭描寫孩子上課的情況,那些天真無邪的眼神就這樣真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很多新聞報道都把留守兒童描述成沉默寡言或調皮搗蛋,以此來突顯這種社會問題。

但這部電影告訴了觀眾,其實留守兒童也有著天真活潑的一面。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遙望南方的童年》只是簡單有效地做了呈現,並沒有探尋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方法。

現實中,留守兒童問題則是愈發加重。

2013年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超過了6000萬人次,是2000年的三倍之多。

這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痛點。

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留守兒童遭到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很大一部分孩子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孤僻的傾向,有的甚至還變成了脾氣暴躁、衝動易怒的“熊孩子”。

“上學路上”公益組織發佈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更讓是觸目驚心,

在“最近一個月內,你家裡的父親或母親有沒有去世的情況?”這個問題中,有10%的孩子填了“是”。

也就是說,有一部分留守兒童認為自己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不管是孩子的“玩笑”還是確有其事,這個數據都是異常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從砣砣和秀秀的故事中就能大致知道留守兒童為什麼比普通小孩更需要社會的關愛了。

沒有父母陪伴的砣砣一個人在街上亂晃也沒人管,親戚聽說村裡有幼兒園,就馬上把他“扔”給了易老師。

從小缺乏關愛的砣砣不知道什麼是錯對,他本能地用暴力宣洩自己的情緒,年幼的老師李響並不能給予良好的引導,導致了後面更大的麻煩。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母親外出打工,由父親在家照顧的秀秀;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到深圳打工,娶回外地媳婦的文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可能是導演拍電視劇出身的關係,劇情的重點其實不在易明堂開設幼兒園有什麼困難險阻,矛盾衝突是像劇集一樣分開的,第一集是李響入職,第二集是砣砣失蹤,第三集是秀秀家變。

通過這些角色的遭遇,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呈現了出來。

最後迴歸到主線,因為開設了幼兒園,易明堂與這些孩子的命運結合在了一起。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的問題被提了出來,是寄望,也是警醒。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再者,是導演備受讚許的調度能力。

和業餘演員一起拍戲是困難的,導演需要具備一定的指導能力,能夠幫助演員進入狀態。

鏡頭的擺放也需要講究,善於使用業餘演員的侯孝賢就說,如果鏡頭放得太近,業餘演員沒法演。

《遙望南方的童年》中有不少的群戲,導演易寒也沒有把鏡頭放太近,一些固定長鏡頭還拍出了侯孝賢電影的感覺。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沒有拍戲經驗的小孩子就更難處理了,導演需要引導他們在鏡頭前做出特定的動作。

顯然易寒找到了和這幫留守兒童相處的方法,他甚至還給了近景鏡頭描寫孩子上課的情況,那些天真無邪的眼神就這樣真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很多新聞報道都把留守兒童描述成沉默寡言或調皮搗蛋,以此來突顯這種社會問題。

但這部電影告訴了觀眾,其實留守兒童也有著天真活潑的一面。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遙望南方的童年》只是簡單有效地做了呈現,並沒有探尋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方法。

現實中,留守兒童問題則是愈發加重。

2013年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超過了6000萬人次,是2000年的三倍之多。

這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痛點。

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留守兒童遭到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很大一部分孩子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孤僻的傾向,有的甚至還變成了脾氣暴躁、衝動易怒的“熊孩子”。

“上學路上”公益組織發佈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更讓是觸目驚心,

在“最近一個月內,你家裡的父親或母親有沒有去世的情況?”這個問題中,有10%的孩子填了“是”。

也就是說,有一部分留守兒童認為自己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不管是孩子的“玩笑”還是確有其事,這個數據都是異常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從砣砣和秀秀的故事中就能大致知道留守兒童為什麼比普通小孩更需要社會的關愛了。

沒有父母陪伴的砣砣一個人在街上亂晃也沒人管,親戚聽說村裡有幼兒園,就馬上把他“扔”給了易老師。

從小缺乏關愛的砣砣不知道什麼是錯對,他本能地用暴力宣洩自己的情緒,年幼的老師李響並不能給予良好的引導,導致了後面更大的麻煩。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家境稍微好一點的秀秀,比其他孩子更幸福的是,她有著父親的陪伴。

然而由於母親長期在外打工,家庭的感情日益疏離。在冷淡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秀秀逐漸變得寡言少語。

不認得親生媽媽的情節有些誇張,但如果在孩子剛出生就外出打工,每年到過年才回來的話,這種事也不是全無可能。

飾演秀秀的小演員並不是在演戲,她茫然的小眼神是真實的,就是那麼令人感到同情而心疼。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母親外出打工,由父親在家照顧的秀秀;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到深圳打工,娶回外地媳婦的文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可能是導演拍電視劇出身的關係,劇情的重點其實不在易明堂開設幼兒園有什麼困難險阻,矛盾衝突是像劇集一樣分開的,第一集是李響入職,第二集是砣砣失蹤,第三集是秀秀家變。

通過這些角色的遭遇,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呈現了出來。

最後迴歸到主線,因為開設了幼兒園,易明堂與這些孩子的命運結合在了一起。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的問題被提了出來,是寄望,也是警醒。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再者,是導演備受讚許的調度能力。

和業餘演員一起拍戲是困難的,導演需要具備一定的指導能力,能夠幫助演員進入狀態。

鏡頭的擺放也需要講究,善於使用業餘演員的侯孝賢就說,如果鏡頭放得太近,業餘演員沒法演。

《遙望南方的童年》中有不少的群戲,導演易寒也沒有把鏡頭放太近,一些固定長鏡頭還拍出了侯孝賢電影的感覺。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沒有拍戲經驗的小孩子就更難處理了,導演需要引導他們在鏡頭前做出特定的動作。

顯然易寒找到了和這幫留守兒童相處的方法,他甚至還給了近景鏡頭描寫孩子上課的情況,那些天真無邪的眼神就這樣真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很多新聞報道都把留守兒童描述成沉默寡言或調皮搗蛋,以此來突顯這種社會問題。

但這部電影告訴了觀眾,其實留守兒童也有著天真活潑的一面。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遙望南方的童年》只是簡單有效地做了呈現,並沒有探尋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方法。

現實中,留守兒童問題則是愈發加重。

2013年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超過了6000萬人次,是2000年的三倍之多。

這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痛點。

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留守兒童遭到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很大一部分孩子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孤僻的傾向,有的甚至還變成了脾氣暴躁、衝動易怒的“熊孩子”。

“上學路上”公益組織發佈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更讓是觸目驚心,

在“最近一個月內,你家裡的父親或母親有沒有去世的情況?”這個問題中,有10%的孩子填了“是”。

也就是說,有一部分留守兒童認為自己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不管是孩子的“玩笑”還是確有其事,這個數據都是異常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從砣砣和秀秀的故事中就能大致知道留守兒童為什麼比普通小孩更需要社會的關愛了。

沒有父母陪伴的砣砣一個人在街上亂晃也沒人管,親戚聽說村裡有幼兒園,就馬上把他“扔”給了易老師。

從小缺乏關愛的砣砣不知道什麼是錯對,他本能地用暴力宣洩自己的情緒,年幼的老師李響並不能給予良好的引導,導致了後面更大的麻煩。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家境稍微好一點的秀秀,比其他孩子更幸福的是,她有著父親的陪伴。

然而由於母親長期在外打工,家庭的感情日益疏離。在冷淡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秀秀逐漸變得寡言少語。

不認得親生媽媽的情節有些誇張,但如果在孩子剛出生就外出打工,每年到過年才回來的話,這種事也不是全無可能。

飾演秀秀的小演員並不是在演戲,她茫然的小眼神是真實的,就是那麼令人感到同情而心疼。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為什麼要在孩子剛出生就外出打工?難道那些父母不懂得去關愛自己的孩子?

可能還真不懂。

一則新聞報道《我和我的11個孩子》中,一個母親在20年間生了11個孩子,她根本沒有辦法給每一個孩子足夠的關愛。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母親外出打工,由父親在家照顧的秀秀;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到深圳打工,娶回外地媳婦的文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可能是導演拍電視劇出身的關係,劇情的重點其實不在易明堂開設幼兒園有什麼困難險阻,矛盾衝突是像劇集一樣分開的,第一集是李響入職,第二集是砣砣失蹤,第三集是秀秀家變。

通過這些角色的遭遇,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呈現了出來。

最後迴歸到主線,因為開設了幼兒園,易明堂與這些孩子的命運結合在了一起。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的問題被提了出來,是寄望,也是警醒。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再者,是導演備受讚許的調度能力。

和業餘演員一起拍戲是困難的,導演需要具備一定的指導能力,能夠幫助演員進入狀態。

鏡頭的擺放也需要講究,善於使用業餘演員的侯孝賢就說,如果鏡頭放得太近,業餘演員沒法演。

《遙望南方的童年》中有不少的群戲,導演易寒也沒有把鏡頭放太近,一些固定長鏡頭還拍出了侯孝賢電影的感覺。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沒有拍戲經驗的小孩子就更難處理了,導演需要引導他們在鏡頭前做出特定的動作。

顯然易寒找到了和這幫留守兒童相處的方法,他甚至還給了近景鏡頭描寫孩子上課的情況,那些天真無邪的眼神就這樣真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很多新聞報道都把留守兒童描述成沉默寡言或調皮搗蛋,以此來突顯這種社會問題。

但這部電影告訴了觀眾,其實留守兒童也有著天真活潑的一面。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遙望南方的童年》只是簡單有效地做了呈現,並沒有探尋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方法。

現實中,留守兒童問題則是愈發加重。

2013年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超過了6000萬人次,是2000年的三倍之多。

這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痛點。

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留守兒童遭到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很大一部分孩子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孤僻的傾向,有的甚至還變成了脾氣暴躁、衝動易怒的“熊孩子”。

“上學路上”公益組織發佈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更讓是觸目驚心,

在“最近一個月內,你家裡的父親或母親有沒有去世的情況?”這個問題中,有10%的孩子填了“是”。

也就是說,有一部分留守兒童認為自己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不管是孩子的“玩笑”還是確有其事,這個數據都是異常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從砣砣和秀秀的故事中就能大致知道留守兒童為什麼比普通小孩更需要社會的關愛了。

沒有父母陪伴的砣砣一個人在街上亂晃也沒人管,親戚聽說村裡有幼兒園,就馬上把他“扔”給了易老師。

從小缺乏關愛的砣砣不知道什麼是錯對,他本能地用暴力宣洩自己的情緒,年幼的老師李響並不能給予良好的引導,導致了後面更大的麻煩。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家境稍微好一點的秀秀,比其他孩子更幸福的是,她有著父親的陪伴。

然而由於母親長期在外打工,家庭的感情日益疏離。在冷淡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秀秀逐漸變得寡言少語。

不認得親生媽媽的情節有些誇張,但如果在孩子剛出生就外出打工,每年到過年才回來的話,這種事也不是全無可能。

飾演秀秀的小演員並不是在演戲,她茫然的小眼神是真實的,就是那麼令人感到同情而心疼。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為什麼要在孩子剛出生就外出打工?難道那些父母不懂得去關愛自己的孩子?

可能還真不懂。

一則新聞報道《我和我的11個孩子》中,一個母親在20年間生了11個孩子,她根本沒有辦法給每一個孩子足夠的關愛。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農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另外又受到舊時封建思想的影響,男人娶妻生育是“任務”,電影開頭村民說自己娶了老婆孩子,就不用掙大錢了,便是“農村觀念”的一種體現。

再加上重男輕女的舊觀念,一些家庭不顧一切要一直生到有男孩為止。那農村小孩數量就增大,小孩一多家庭支出就增大,支出增大,父母就要外出打工幫補家用。

孩子,就變成了留守兒童。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母親外出打工,由父親在家照顧的秀秀;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到深圳打工,娶回外地媳婦的文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可能是導演拍電視劇出身的關係,劇情的重點其實不在易明堂開設幼兒園有什麼困難險阻,矛盾衝突是像劇集一樣分開的,第一集是李響入職,第二集是砣砣失蹤,第三集是秀秀家變。

通過這些角色的遭遇,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呈現了出來。

最後迴歸到主線,因為開設了幼兒園,易明堂與這些孩子的命運結合在了一起。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的問題被提了出來,是寄望,也是警醒。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再者,是導演備受讚許的調度能力。

和業餘演員一起拍戲是困難的,導演需要具備一定的指導能力,能夠幫助演員進入狀態。

鏡頭的擺放也需要講究,善於使用業餘演員的侯孝賢就說,如果鏡頭放得太近,業餘演員沒法演。

《遙望南方的童年》中有不少的群戲,導演易寒也沒有把鏡頭放太近,一些固定長鏡頭還拍出了侯孝賢電影的感覺。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沒有拍戲經驗的小孩子就更難處理了,導演需要引導他們在鏡頭前做出特定的動作。

顯然易寒找到了和這幫留守兒童相處的方法,他甚至還給了近景鏡頭描寫孩子上課的情況,那些天真無邪的眼神就這樣真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很多新聞報道都把留守兒童描述成沉默寡言或調皮搗蛋,以此來突顯這種社會問題。

但這部電影告訴了觀眾,其實留守兒童也有著天真活潑的一面。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遙望南方的童年》只是簡單有效地做了呈現,並沒有探尋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方法。

現實中,留守兒童問題則是愈發加重。

2013年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超過了6000萬人次,是2000年的三倍之多。

這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痛點。

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留守兒童遭到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很大一部分孩子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孤僻的傾向,有的甚至還變成了脾氣暴躁、衝動易怒的“熊孩子”。

“上學路上”公益組織發佈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更讓是觸目驚心,

在“最近一個月內,你家裡的父親或母親有沒有去世的情況?”這個問題中,有10%的孩子填了“是”。

也就是說,有一部分留守兒童認為自己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不管是孩子的“玩笑”還是確有其事,這個數據都是異常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從砣砣和秀秀的故事中就能大致知道留守兒童為什麼比普通小孩更需要社會的關愛了。

沒有父母陪伴的砣砣一個人在街上亂晃也沒人管,親戚聽說村裡有幼兒園,就馬上把他“扔”給了易老師。

從小缺乏關愛的砣砣不知道什麼是錯對,他本能地用暴力宣洩自己的情緒,年幼的老師李響並不能給予良好的引導,導致了後面更大的麻煩。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家境稍微好一點的秀秀,比其他孩子更幸福的是,她有著父親的陪伴。

然而由於母親長期在外打工,家庭的感情日益疏離。在冷淡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秀秀逐漸變得寡言少語。

不認得親生媽媽的情節有些誇張,但如果在孩子剛出生就外出打工,每年到過年才回來的話,這種事也不是全無可能。

飾演秀秀的小演員並不是在演戲,她茫然的小眼神是真實的,就是那麼令人感到同情而心疼。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為什麼要在孩子剛出生就外出打工?難道那些父母不懂得去關愛自己的孩子?

可能還真不懂。

一則新聞報道《我和我的11個孩子》中,一個母親在20年間生了11個孩子,她根本沒有辦法給每一個孩子足夠的關愛。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農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另外又受到舊時封建思想的影響,男人娶妻生育是“任務”,電影開頭村民說自己娶了老婆孩子,就不用掙大錢了,便是“農村觀念”的一種體現。

再加上重男輕女的舊觀念,一些家庭不顧一切要一直生到有男孩為止。那農村小孩數量就增大,小孩一多家庭支出就增大,支出增大,父母就要外出打工幫補家用。

孩子,就變成了留守兒童。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總之,造成留守兒童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只是因為農村家庭的“生活所迫”,還與傳統觀念等因素有著一定關係。

就算現在通訊更加方面,父母沒有對孩子關心和教育的觀念,問題也不會得到有效的緩解。

讓孩子去上學,在學校裡得到老師同學的關愛是一個好方法,電影中易老師大概就是這麼想。可是要辦一所學校需要大量的資金,還有一堆證件手續,易老師那所幼兒園的難處,正是當下農村辦教育的難處。

想起古天樂辦的上百所小學,不管他的實際目的是什麼,所帶來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原來孩子得到了教育是其次,得到陪伴和關心,是更加重要的一點。

"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中國強大了。

越來越多的大城市,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人民幣。

城鄉道路開始四通八達,高鐵動車開始無限延伸,農村人口前往大城市,變得輕而易舉。

他們離開了自己的家鄉,卻留下了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留守兒童成了中國最突出的社會問題之一。

1999年,張藝謀的威尼斯金獅獎作品《一個都不能少》讓全國觀眾看到了山區孩子的生活狀況。而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那時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有近2000萬人。

2007年,一個叫易寒的導演拍了一部與《一個都不能少》風格極其相似的電影,也是農村題材,故事有關教育,全業餘演員。

不同的是,電影的故事並不是改編自小說,而是卻取材自真人真事,視角更專注於留守兒童。

只可惜,這部《遙望南方的童年》並沒有引起什麼反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就是這麼一部當年幾乎零票房的電影,如今在豆瓣竟然有9.4的高分,好於99%的劇情片。

有評論說,這個片子,我想打一萬分。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高分的原因並不是易寒真的比張藝謀拍得要好,而是因為評價人數只有五千多人。受眾面更廣泛的話,分數就免不了會下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那是什麼征服了這少部分的觀眾,讓影片獲得瞭如此之高的好評率呢?

很重要的一點是,情節過於真實。

開場第一個場景就描繪出身在農村是一個怎樣的處境。要麼就在村裡耕田娶老婆,平時沒事打撲克,要麼就出去打工掙大錢。

如果去深圳打工,一個月能掙個三四千塊錢。而小孩在村裡上個幼兒園,只需要每個月60塊。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幾乎所有演員都是本色演出,除開一些虛構的劇情,他們生活中是什麼樣子,電影中就是什麼樣子。

特別是一群年少無知的孩子,他們基本都是村裡的留守兒童。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所以影像中孩子們的眼神,都是留守兒童最為真實的狀態。

破舊的房子,簡陋的道路,樸素的田園風光,把農村的生活環境原原本本地還原了出來。

對於從農村走出來的觀眾來說,看這部電影,彷彿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觀眾能夠在作品中找到共鳴點,給出好評就是自然而然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其次,導演在敘事上做到了簡明而流暢。他的藝術水準不如張藝謀,但至少故事是講得非常清楚。

故事開始,男主角易明堂就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開設一家幼兒園。

他能否成功,是電影的一個大懸念。有了懸念,觀眾就有了看下去的慾望。

沿著易老師開設幼兒園的故事線,更多的角色相繼登場。

夢想是當歌星,一心想要外出打工的花季少女李響;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被交給親戚託管的砣砣;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母親外出打工,由父親在家照顧的秀秀;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到深圳打工,娶回外地媳婦的文才。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可能是導演拍電視劇出身的關係,劇情的重點其實不在易明堂開設幼兒園有什麼困難險阻,矛盾衝突是像劇集一樣分開的,第一集是李響入職,第二集是砣砣失蹤,第三集是秀秀家變。

通過這些角色的遭遇,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呈現了出來。

最後迴歸到主線,因為開設了幼兒園,易明堂與這些孩子的命運結合在了一起。留守兒童缺乏父母關愛的問題被提了出來,是寄望,也是警醒。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再者,是導演備受讚許的調度能力。

和業餘演員一起拍戲是困難的,導演需要具備一定的指導能力,能夠幫助演員進入狀態。

鏡頭的擺放也需要講究,善於使用業餘演員的侯孝賢就說,如果鏡頭放得太近,業餘演員沒法演。

《遙望南方的童年》中有不少的群戲,導演易寒也沒有把鏡頭放太近,一些固定長鏡頭還拍出了侯孝賢電影的感覺。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沒有拍戲經驗的小孩子就更難處理了,導演需要引導他們在鏡頭前做出特定的動作。

顯然易寒找到了和這幫留守兒童相處的方法,他甚至還給了近景鏡頭描寫孩子上課的情況,那些天真無邪的眼神就這樣真實地呈現在觀眾眼前。

很多新聞報道都把留守兒童描述成沉默寡言或調皮搗蛋,以此來突顯這種社會問題。

但這部電影告訴了觀眾,其實留守兒童也有著天真活潑的一面。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遙望南方的童年》只是簡單有效地做了呈現,並沒有探尋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方法。

現實中,留守兒童問題則是愈發加重。

2013年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超過了6000萬人次,是2000年的三倍之多。

這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痛點。

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留守兒童遭到親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很大一部分孩子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自卑孤僻的傾向,有的甚至還變成了脾氣暴躁、衝動易怒的“熊孩子”。

“上學路上”公益組織發佈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更讓是觸目驚心,

在“最近一個月內,你家裡的父親或母親有沒有去世的情況?”這個問題中,有10%的孩子填了“是”。

也就是說,有一部分留守兒童認為自己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不管是孩子的“玩笑”還是確有其事,這個數據都是異常的。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從砣砣和秀秀的故事中就能大致知道留守兒童為什麼比普通小孩更需要社會的關愛了。

沒有父母陪伴的砣砣一個人在街上亂晃也沒人管,親戚聽說村裡有幼兒園,就馬上把他“扔”給了易老師。

從小缺乏關愛的砣砣不知道什麼是錯對,他本能地用暴力宣洩自己的情緒,年幼的老師李響並不能給予良好的引導,導致了後面更大的麻煩。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家境稍微好一點的秀秀,比其他孩子更幸福的是,她有著父親的陪伴。

然而由於母親長期在外打工,家庭的感情日益疏離。在冷淡的家庭環境中成長,秀秀逐漸變得寡言少語。

不認得親生媽媽的情節有些誇張,但如果在孩子剛出生就外出打工,每年到過年才回來的話,這種事也不是全無可能。

飾演秀秀的小演員並不是在演戲,她茫然的小眼神是真實的,就是那麼令人感到同情而心疼。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為什麼要在孩子剛出生就外出打工?難道那些父母不懂得去關愛自己的孩子?

可能還真不懂。

一則新聞報道《我和我的11個孩子》中,一個母親在20年間生了11個孩子,她根本沒有辦法給每一個孩子足夠的關愛。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農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另外又受到舊時封建思想的影響,男人娶妻生育是“任務”,電影開頭村民說自己娶了老婆孩子,就不用掙大錢了,便是“農村觀念”的一種體現。

再加上重男輕女的舊觀念,一些家庭不顧一切要一直生到有男孩為止。那農村小孩數量就增大,小孩一多家庭支出就增大,支出增大,父母就要外出打工幫補家用。

孩子,就變成了留守兒童。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總之,造成留守兒童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只是因為農村家庭的“生活所迫”,還與傳統觀念等因素有著一定關係。

就算現在通訊更加方面,父母沒有對孩子關心和教育的觀念,問題也不會得到有效的緩解。

讓孩子去上學,在學校裡得到老師同學的關愛是一個好方法,電影中易老師大概就是這麼想。可是要辦一所學校需要大量的資金,還有一堆證件手續,易老師那所幼兒園的難處,正是當下農村辦教育的難處。

想起古天樂辦的上百所小學,不管他的實際目的是什麼,所帶來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原來孩子得到了教育是其次,得到陪伴和關心,是更加重要的一點。

豆瓣9.4,直面社會痛點,如此國產片卻被冷落了12年

當歌星沒有膽量是不行的。——《遙望南方的童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