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家旅遊局原局長 邵琪偉談郵輪本土建造

中船集團 滑雪 旅遊 中國船舶報 2017-04-15

記者 張弘弢

包括大型海洋郵輪在內的旅遊裝備製造業,是旅遊業與製造業的有機融合,是社會進步、市場需求和科技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目前需求潛力大、技術含量高、帶動作用強,可以成為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和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新領域。

——國家旅遊局原局長、黨組書記邵琪偉

「專訪」國家旅遊局原局長 邵琪偉談郵輪本土建造

國家旅遊局原局長、黨組書記邵琪偉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應鼓勵國內有實力的造船企業通過合資、控股、共同研發等方式,先與國外郵輪設計、建造企業開展技術和商務合作,實現我國郵輪建造儘快起步,而後再加快實現郵輪自主設計和建造。未來,中國一定有能力建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世界一流的國產郵輪。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郵輪出境遊客首次突破200萬人次,達到212.26萬人次,同比增長91%;入境遊客13.87萬人次,同比增加8%,我國已成為全球郵輪市場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目前,大連、天津、煙臺、青島、上海、舟山、廈門、廣州、海口、三亞十大港口城市的郵輪旅遊已具備一定基礎,2016年上述10個港口城市共接待郵輪996航次,同比增長58%。上海寶山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天津濱海新區國際郵輪母港、深圳蛇口工業區太子灣區域、青島國際郵輪港已先後獲批設立“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國家層面的郵輪旅遊發展規劃也正在制定之中。

“隨著我國旅遊市場的不斷髮展、海洋旅遊休閒度假產品的不斷豐富、郵輪旅遊發展政策的日益完善,郵輪旅遊的發展潛力將持續釋放。”邵琪偉表示,我國海岸線長,港灣分佈密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東南沿海、西南沿海都有一定規模和數量的港口群,具備發展郵輪旅遊的天然優勢。

「專訪」國家旅遊局原局長 邵琪偉談郵輪本土建造

吳淞口國際郵輪港

據有關機構測算,到2020年,我國郵輪旅遊人數將達500萬人次,到2030年將達到1000萬人次,中國將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郵輪市場,其前景非常可觀。

然而,一個迴避不了的問題也擺在了中國郵輪產業人士的面前。中方與國際郵輪公司的合作,主要採取購買其旗下老舊船舶運營的方式,並未涉及造船乃至整個郵輪產業鏈。目前,所有在中國運營的大型郵輪均由外國企業建造。據瞭解,郵輪建造在整個郵輪經濟中的貢獻率約佔1/3,歐洲正是憑藉其在郵輪建造領域的強勁實力力壓美國一頭。

有分析機構預測,到2030年,我國年均新增郵輪需求為5艘,佔全球郵輪年均新增需求的1/3。而從供給能力來看,全球大型郵輪產能約為年均9艘,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德國邁爾集團、法國大西洋船廠佔據全球90%以上的份額。不過,他們的訂單已經基本排到了2025年。這意味著,大型郵輪市場的供給能力難以滿足市場需求,中國船企以中國和亞太郵輪市場增量需求為依託,實現大型郵輪本土建造的機遇,就在眼前。

“從國際製造業和郵輪發展階段來看,建造郵輪特別是大型郵輪,代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水平和綜合科技實力。”邵琪偉表示,一艘大型郵輪就是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微型移動城市,涉及造船、機電、建築、裝飾、餐飲、住宿、物流、文化、藝術、休閒、娛樂等現代工業、建設和消費的系統工程,精密度、智能化、附加值都很高。

邵琪偉認為:“儘管近年來我國造船業自主研發和製造能力都在不斷增強,但在大型郵輪製造領域目前幾乎還是空白。但這沒有關係,每個新興行業、產業都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都會經歷學習借鑑、自我提高、不斷完善的過程。”

「專訪」國家旅遊局原局長 邵琪偉談郵輪本土建造

經過數年艱苦談判和努力,目前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已經與美國嘉年華集團、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團正式簽署2+4艘大型郵輪建造備忘錄協議,同時,中船集團還聯合中國旅遊集團公司準備打造國產中小型郵輪,並積極籌建上海中船國際郵輪產業園,推動國產郵輪產業鏈發展。

“旅遊裝備製造業,是為旅遊業各部門、各環節提供生產技術裝備的製造業。”邵琪偉指出,旅遊裝備製造業有三個層次:一是大型旅遊設施和裝備製造,包括郵輪、遊艇、江輪、房車、旅遊飛行器、景區索道和各類大型遊樂設施、數字導覽設施等;二是旅遊用品業,包括賓館飯店用品、景區景點用品、旅遊者可攜帶裝備(帳篷、睡袋、潛水設備、滑雪設備、救援器具、攀巖器具等)和可穿戴用品;三是旅遊工藝品、紀念品和伴手禮。

邵琪偉認為,除了積極推進本土郵輪設計建造外,許多旅遊裝備製造都大有可為。比如發展小型、專用飛機等低空旅遊裝備製造業;製造大型國產化遊樂設施;自主設計製造旅遊房車;開發一批特色鮮明的旅遊紀念品等。特別是抓住舉辦2022年冬奧會契機,加快發展冬季旅遊設施和產品,大力發展冰雪、登山、探險等旅遊休閒用品都是進一步衍生和擴大旅遊裝備製造業外延的重要方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