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讓我拿到了錢,可我公司卻死了……股權眾籌到底該何去何從

- 華一學堂開講 -

“創業失敗是我的鍋,是我讓一群‘魔鬼’幫了我。”

股權眾籌猶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如何規避其風險?股權眾籌究竟應該怎麼做?

眾籌讓我拿到了錢,可我公司卻死了……股權眾籌到底該何去何從

「股權眾籌

是天使也是魔鬼

眾籌讓我拿到了錢,可我公司卻死了……股權眾籌到底該何去何從

1

佔了天時地利人和,公司還是倒閉了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期,光鮮的背後,是一個個不為人知的創業心酸史。

A早在2014年就看到了智能硬件的風口,力邀兩位摯友一起投身於空氣淨化器項目,並早早能研發出能利用APP操控的智能淨化產品,領先於還在摸索的其他企業。

紮實的技術底子+搶佔行業先機+市場剛性需求

可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每年虧損300萬以上,各項管理一步步崩塌,項目黯然解散。

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

1

錢,非常重要

因為資金問題導致項目失敗,這應該是50%以上的小微企業會面臨的困境。所以錢這個概念,在A內心根深蒂固,沒錢萬萬不能。

在創業之初,除了自身產品項目的研發及團隊的組建,A更多的心力會投入到開拓人脈資源,積累啟動資金的事務上。

“沒錢”對於每一個老闆來說,無疑是個恐怖的詞。

沒錢,量產、訂單、鋪貨都是泡影。

【股權眾籌】門檻低,週期短,能快速融到資金,也就成了很多小微企業的首選。

“那個時候一聽智能空氣淨化器,很多人的眼睛都亮了。”A的項目股權眾籌非常順利,在短短的兩週內,就獲得了十多位“天使”的投資意向。

A出讓了項目的24%股權,共籌得資金800萬,吸收了8名投資人成為項目新股東。企業的現金流沒問題了,新進來的股東還有一些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可以支持,量產以及後續的鋪貨問題得到了順利的解決。

第一批量產的智能淨化器上架,憑藉優質的技術及產品性能,作為一個新品牌,一個月就賣出1000+臺的銷量,A跟創始團隊被打上了一劑強心劑,覺得未來一片光明。

一切看起來非常的“完美”,這彷彿又是股權眾籌所創造的又一個小微企業走向發展壯大之路的案例。

可事實,卻並非這樣一帆風順。

2

不是每個股東都是好股東

股東A:首月的銷量不夠高,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信息爆發,產品接下來的生命力十分堪憂。

股東B:現在的產品功能已經能滿足市場需求了,研發費需要減少,投入到渠道開發跟宣傳上去。

股東C:智能化電器已經很常見了,功能也大同小異,需要從外觀設計上改良,吸引中高端客戶的青睞。

A及創始團隊:日益增加的銷量證明產品本身的功能與設計沒有任何的問題,應該抓緊時間,擴大線上的推廣力度,快速打入全國的市場。

對於股東所提出來的改進要求,創始團隊是接受還是拒絕?

結果是A的設想被股東無情地駁回,原因是股權眾籌進來的部分股東手中掌握的是線下渠道的優勢資源,如果團隊發力線上,那麼這些股東的利益會變少。

但是,A認為自己是整個項目的CEO,必須要對整個項目未來的發展方向負責,並不應該只侷限於部分股東利益去思考問題。最終,在大量反對聲中,還是在某知名電商平臺設立了品牌旗艦店,以求最大程度的拓展全國市場。

同時,又陸續吸收了幾名具有其他優勢資源的新股東參與到項目中,整個項目眾籌股東數量最終達到了15位之多。

但是A沒有意識到的是:如此粗放式的股權眾籌,帶來大量發展資金的同時,越來越少的股權也預示著A的控制權岌岌可危,想法各異的股東正虎視眈眈的想吃掉這塊“肉”,為接下來公司的未來埋下了定時炸彈。

3

公司控制權之爭

2015年中,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空氣淨化器誕生,這種新興的智能家居硬件產品逐漸走入千家萬戶,智能淨化器也成為部分消費者提升生活質量的標配品。

這樣的紅利期待已久,可A跟團隊在迎來春天之前,卻不告知“產品下架。”

因為之前的一些過節,加上他推動線上渠道的銷售計劃,得罪了部分股東。所以這部分股東聯合起來,在電商渠道還沒站穩,線下渠道亟待發力的節骨眼上,採用了一些手段將產品從很多實體店下架了。

一個強勢的創業者遇上了心思各異的眾籌股東,手中還沒有足夠的股權去保證對公司的控制權。結局可想而知。

無奈之下A只好召集了全體股東開會,希望通過示好緩解與部分股東之間的緊張關係。可這場股東大會卻成了他的批鬥會。

這一次的忍讓卻沒有換來這部分股東與團隊之間的共識,反而是另一部分股東認為創始人過於軟弱,容易“被牽著鼻子走”。他們覺得這會導致項目失敗,提出了退股。

在線上尚未打開局面,線下“缺席”半年之後,這款智能淨化器產品再次重回實體渠道。銷售團隊去做市場推廣時,發現無論是技術還是知名度,都已經被其他同類產品趕超了,即便是上架也只是被擺放在商超或者專櫃的角落裡無人問津。

顯然,他們錯過了市場紅利期。

再後來,解散,便是這家公司的結局。

眾籌讓我拿到了錢,可我公司卻死了……股權眾籌到底該何去何從

2

股權眾籌是魔鬼嗎?

本來在這個人人皆天使的創業時代,股權眾籌能夠幫助項目快速成長,沒想到眾籌股東卻將公司推向失敗。

2011年股權眾籌在國內出現,最早是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的一種融資模式,逐步轉化下變成多種形式,在民間,非正式且融資額度小的股權融資方式,都被稱作為股權眾籌,還有一些人將其混為一談。

可事實上,股權眾籌只是股權融資的補充,同時還有一系列的風險:

1

眾籌股東的身份及權益並不會在工商登記中顯現,多以委託持股方式進入,甚至沒有具有法律效益的書面文件,一旦雙方關係破裂,“股東”身份的證明,成為難點。

2

參與公司經營權的程度。無論何種方式的股權眾籌,最終都繞不開混亂的問題,因為人多不好決策。如上文的案例中的A一樣,股東插手A的項目事務,導致了

3

管理眾籌股東難度大。創始人稀釋股權後,控制權不穩,遇到想法各異的多位眾籌股東,互相扯皮、干擾,不利於企業發展。

本來創業就是一場倖存者的遊戲,但在創業熱潮裡它卻被偽裝成了人人唾手可得的財富故事。追逐風口,讓創業者熱血上頭,也讓投資環境呈現了非理性狀態。

當資本逐漸迴歸理性之後,號稱要取代風險投資遊戲規則的股權眾籌,卻因為“眾口難調”走入困局。

或許,錯不在股權眾籌,也不在缺錢的老闆們,而是人性的貪婪。

作為老闆,在選擇股權眾籌之前,應該先了解現階段稀缺怎樣的資源,再根據稀缺的資源吸收有相應優勢的股東,而不是為了金錢的誘惑,讓股東全部進入。

而作為一種有效的融資方式,如何科學的進行股權眾籌?老闆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具體怎麼操作?

一定要了解

1、股權眾籌是什麼?與股權融資有何區別?

2、如何避免非法集資的風險?

3、如果眾籌公司不承認眾籌股東的存在怎麼辦?

4、上百個眾籌股東如何管理?

5、公司盈利卻拒絕分紅怎麼辦?

6、如何科學地進行股權眾籌?

作為一個企業的老闆或者合夥人你有沒有想過:

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僅7-8年。不僅企業的生命週期短,能做強做大的企業更是廖廖無幾。企業做不長、做不大的根源當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卻只有一個——企業的股權出了問題!


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於將一輩子的聰明都耗費在戰術上。當你抬頭一看,卻發現你精益求精的事情,所在的行業己經衰落,戰略大方向也錯了。

中國有句老話,生意好做,夥計難擱。

企業的死亡不是死於外部的競爭,而是死於企業內耗

股權既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

現實中,許多企業不知道應該按照可持續貢獻來分配股權,或者不知道該如何操作。公司的股權究竟應該怎麼分?分給哪些股東?

所以作為老闆,當下最重要的一件事: 學懂股權,學會分權,學會分錢 才能保證自己的公司長治久安,反之莫名其妙的白打工,丟失自己的控制權!

●因為只要你公司有兩個以上的合夥人,

就會涉及到股權機制分配設計的問題:

只要你公司有員工,高管,

就會涉及到股權激勵的問題,

只要你公司後期有項目需要運作,上市,

就會涉及到股權投融資的問題…

所以為了幫助更多企業家朋友在經營企業過程中少走彎路,解決中小微企業人才管理。

人才流失等問題;傳授企業新思維與新方法!

歡迎轉發加關注,也可私信回覆0627 獲取專業股權資料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