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引領全球創新?還只是個幻覺

中國引領全球創新?還只是個幻覺中國引領全球創新?還只是個幻覺

2019年6月,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發佈了題為《Is China leading in global innovation?》(中國引領全球創新?)的文章,文中詳細分析了中國在創新方面的優勢與劣勢,得出結論“中國的創新極具競爭性,但還沒有達到引領全球創新的地步”,中國需要進一步解決預防腐敗和加強法治的問題,才能引領全球創新。

創新是指創建新知識和思想的過程。創新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通過新的科學發現和技術革新來重塑現代社會,這對國家實力來說是非常主要的。經濟總量的創新依賴於多種類不同的因素,其中就包括研究和發展、勞動力的治理,以及政府機構的運轉效率。隨著中國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方面的努力,其創新優勢和弱點都會對長期的經濟競爭力和全球領導者的願景帶來影響。

全球創新指數

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是通過評估制度和政策、創新驅動、知識創造、企業創新、技術應用與知識產權等,提供企業領袖與政府決策者瞭解提升一國競爭力可能面臨的缺失與改進方向,以及人力技能來衡量一個經濟體廣泛的經濟創新能力。

全球創新指數(GII)通過使用推動創新、增加作為創新活動成果的產出等多個因素,衡量各國如何從創新中受益。GII共設五個投入參數(機構、人力、常用與ICT基礎架構、市場複雜度和業務複雜度)以及兩個產出參數(科學與創新成果、以及健康要素)。

中國引領全球創新?還只是個幻覺

中國在創新方面的優勢

(一)研發優勢

1.研發投資巨大

經過幾十年的經濟快速增長,中國在驅動創新的關鍵領域投資巨大,比如研發以及新的知識產權領域。在這方面的投入使中國的GII排名有了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和美國和瑞士等發達經濟體國家競爭。

研發是創新的關鍵,可以支持新產品和服務的開發,促進增長和提高生產率。在近幾十年,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很大,佔GDP的百分比從1991年的0.72%增長到了2017年的2.13%。雖然仍低於經合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2.37%,但由於中國經濟體量較大,目前研發方面的支出僅低於美國的4427億美元(2010年)。

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使得中國的GII排名提升到全球第9位,僅次於美國和愛爾蘭。在發達經濟體中,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資佔主要部分。比如,OECD國家企業平均在研發方面的投入約為60%。而日本、韓國這樣的國家,研發投入甚至高達75%。中國在這方面的情況與發達經濟體國家類似,2017年企業研發投入約佔國家總支出的76.5%(3388億美元)。

2.研發投資與國企

對中國企業在研發方面投入的評估被國有企業的重要性模糊了。許多國有企業管理層在政府和黨內任職,也就意味著國有企業在研發方面的計劃是與政府資源相一致的。國有企業還可以從國有銀行獲得銀行貸款的優先和優惠,與私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的借貸成本較低,因此也就有更強的經濟支撐能力。

3.研發更偏向商用

中國的研發使用情況更加趨向於商業應用,因此高等教育所使用的研發費用佔比很低。從2008到2017年,高校和科研院所使用的研發費用平均只有7.5%,這遠遠低於頂尖創新國家的平均水平,比如荷蘭(33.9%)、瑞典(26.2%)和英國(26.0%),也遠低於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17.9%)。

中國引領全球創新?還只是個幻覺

(二) 專利優勢

1.法律保障

專利這樣的知識產權保護對創新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為創新提供了法律保護,並且是服務整個國家的創新能力的有利舉措。過去幾十年,中國主要依賴於外國的知識產權。2012年,World Bank Enterprise Surveys調查顯示18%的中國公司使用了外國企業的技術,這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14.8%,是OECD國家平均水平9.3%的將近2倍。

2.政策支持

中國也應用了很多措施來改善中國的專利系統。2008年,中國政府啟動了《2008年中國保護知識產權行動計劃》,並對現行專利法進行了修訂。2010年,知識產權戰略實施部際聯席會議28個成員單位共同研究制定了《2010年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實施推進計劃》。2015年7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報請國務院審議第四次《專利法修訂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2015版送審稿”)。2019年1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修正案(草案)》(本文以下簡稱“2019版修正案”)在經過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後,在全國人大網公佈,向廣大社會公眾徵求意見。

3.專利數量可觀

政府在知產權方面的努力很有成效。中國很快稱為專利申請領域的巨頭。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的數據,中國在2007年提出約161000份專利申請,只佔全世界的8.5%。10年後的2017年,中國提出專利申請130萬份,佔全世界專利申請的約40%。這一明顯增長讓中國在GII的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Outputs這一分量上稱為世界前5位。

中國在triadic patents(同時在歐盟、美國和日本申請的專利)的數量仍然是非常可觀的。Triadic patents的申請非常困難,因此也被稱為是專利領域的黃金標準,同時也比其他專利類型轉化收入要高。2016年,中國triadic patents比例為6.9%,世界排名第四,僅次於日本(31.0%),美國(25.4 %)和德國(8.1%)。

4.專利質量堪憂,轉化率低下

儘管在專利輸出上有了明顯的增長,但中國的專利質量仍然不高,因此依然依賴於國外的專利。2008到2017年間,中國從國外公司購買知識產權的費用約為1852億美元,但中國知識產權在海外市場只收獲122億美元。而且1/3的轉化收入來自於2017年。

雖然中國的知識產權價值的不斷提高,但仍然被許多競爭者超越。美國知識產權在2017年轉化收入共1284億美元,同年日本知識產權轉化收入為417億美元。

有競爭性但非引領世界

在創新的其他領域,中國也非常有競爭力,但是仍然落後於發達經濟體。通過改善中小學教育和扶持初創企業促進了中國的創新,但高等教育、商業環境和職場文化的問題仍然存在。

(一) 教育水平 差距巨大

在大量資金的支持下,九年義務教育等舉措使中國中小學入學率和識字率接近普遍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發達地區和貧困地區的差距仍然存在,但教育水平的使其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在2017年,只有51%的適齡學生接收高等教育,這比1997年的5.5%有了大幅提高,但仍遠低於高收入國家的77%平均水平,甚至低於中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52%。而且中國高等教育質量水平也低於其他國家,只有三所大學躋身2019年世界高等教育排名前100位。

為了滿足技術工人日益增長的需求,中國已將高等職業教育放在首位。2017年,教育部在高等職業學校投入近30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10.2%。2019年2月,中國公佈了兩項新的國家教育計劃,旨在提高全國各地的就業機會和職業中心的質量。

(二)商業環境 喜憂參半

總的來說,中國的商業環境既有優點也有缺點。與過去相比,位於一線城市的初創企業吸引了更多的風險投資,但商業法規和職場文化存在的問題卻阻礙了創新的步伐。這些因素使得中國在GII的機構市場成熟度項目中表現平平,中國排名第25位,位於拉脫維亞之後,阿塞拜疆之前。

北京、上海和杭州這樣的一線城市已經開始挑戰硅谷在培育初創企業方面的主導地位。北上杭這三個城市在2010-2012年和2015-2017年期間佔據了全球風險投資增長的30%以上,還擁有中國75%的“獨角獸”以及價值至少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

然而,中國企業在運營和創新方面同樣面臨著相當大的障礙。儘管政府已經開展了一系列舉措來簡化辦事流程,其中創業的平均時間從2017年的22.9天減少到2018年的8.6天,但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從創業的便利性來看,中國在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46位。具體的影響因素包括法律障礙和信貸系統的障礙和問題。

(三)職場文化 屢被詬病

職場文化也給中國帶來了更多的挑戰。中國在2018年全球競爭力指數(GCI)排行榜中的14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77。作為創新和創業的軟驅動力,職場的多樣性可以促使企業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並佔領新的市場。

中國的科技公司因鼓勵“996”文化而被全球科技公司所不恥。京東劉強東、阿里巴巴馬雲等國際著名科技公司領導者都為996文化進行辯駁,有贊商城平臺甚至要求員工遵守996。儘管中國和美國、日本等國員工都面臨著加班的問題,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持續的加班和過度工作不僅對工作無益,反而適得其反損害員工的健康。

中國在創新領域的劣勢

(一)制度化不到位

中國在創新的一個最重要障礙是沒有制度化——缺乏有助於促進公私合作、經濟增長和創新的規則、流程和組織。雖然中國已採取措施加強組織機構建設,但從GII的數據來看,中國仍然排名全球第70位。

不健全的制度更易受到腐敗的影響,這導致了中國經濟效率低下。近年來,中國政府採取了多項措施來預防腐敗。北京在地方法院建立了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專門的破產法庭。成立破產法庭,旨在更好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積極穩妥地處置“殭屍企業”,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社會大局穩定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2014年至2017年,破產法庭的數量增加到97家,處理的破產案件增加了6倍多,多家表現不佳的國有企業宣佈破產和重組。

中國引領全球創新?還只是個幻覺

(二) 腐敗

儘管如此,腐敗仍然是中國面臨的巨大挑戰。在2018年的腐敗認知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CPI)中,中國和塞爾維亞在180個國家中的排名為87。2013年到2018年間,中國在全球腐敗認知指數CPI中的平均排名為84位。而丹麥、新西蘭和芬蘭等國在2018年榮登前三名。與金磚四國其他成員國相比,中國僅落後於南非(73位)和印度(78位),但排名優於巴西(105位)和俄羅斯(138位)。

(三) 法制建設 有待繼續加強

中國的腐敗問題嚴重與薄弱的法制有關。相比之下,受強有力的法治支持的經濟體更加穩定,能夠更好地保護知識產權這樣的關鍵創新要素。美國和歐盟長期以來呼籲中國加強法治,特別是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2019年1月,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開始審理知識產權上訴案件,旨在保護國內外創新。

類似的措施可能有助於更好地保護創新者,但中國還需要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以與發達國家的法治相匹配。世界銀行的2018年全球治理指標(WGI)對各國進行評分,得分範圍為0(最差)到100(最好)之間,中國的百分位排名為45。這遠低於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87,但與金磚國家的平均水平相當(43)。

中國在預防腐敗和加強法治方面面臨的挑戰可能需要系統的體制改革。破產和知識產權等領域的法律調整有助於加強創新,但如果與中國政府高層的推動不匹配,中國可能短期內仍然無法引領全球創新。

選自丨 國際戰略中心官網

譯者丨張濤

中國引領全球創新?還只是個幻覺

研究所簡介

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IITE)成立於1985年11月,是隸屬於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非營利性研究機構,主要職能是研究我國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政策性、戰略性、前瞻性問題,跟蹤和分析世界科技、經濟發展態勢,為中央和有關部委提供決策諮詢服務。“全球技術地圖”為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官方微信賬號,致力於向公眾傳遞前沿技術資訊和科技創新洞見。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小南莊20號樓A座

電話:010-82635247/6558

微信:iite_er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