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佈的諜照中,這款神祕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佈的諜照中,這款神祕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偶然洩露的真機諜照,和供應鏈反饋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華為正在測試一款unibody玻璃機身,而這項技術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術的配合才能實現更高的手機機身一體性。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佈的諜照中,這款神祕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偶然洩露的真機諜照,和供應鏈反饋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華為正在測試一款unibody玻璃機身,而這項技術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術的配合才能實現更高的手機機身一體性。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按照瀑布屏的搭載是為了是為了實現更高一體化機身的目的來看,另一家手機行業巨頭vivo傳出擁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佈的諜照中,這款神祕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偶然洩露的真機諜照,和供應鏈反饋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華為正在測試一款unibody玻璃機身,而這項技術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術的配合才能實現更高的手機機身一體性。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按照瀑布屏的搭載是為了是為了實現更高一體化機身的目的來看,另一家手機行業巨頭vivo傳出擁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早在年初的時候,vivo就推出過這樣一款玻璃Unibody機身的概念手機——vivo APEX 2019。為了實現更高的一體化機身,vivo甚至直接砍掉了APEX 2019的前置攝像頭和聽筒。雖然當時這款機器並沒有搭載瀑布屏,但足以看出vivo對於一體化無孔機身的追求。

實際上就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來看,至少有5家手機廠商正在測試“瀑布屏”方案。隨著下半年秋季新品發佈週期的到來,瀑布屏極有可能會成為下半年業內旗艦手機的主流設計方案。

一切為了美學設計

本質上看,更高曲率的曲面屏,對於顯示效果提升的意義並不大。和當前主流的全面屏方案相比,其帶來的手機整體屏佔比的提升也並不明顯。“正面全是屏幕”的美好願景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升降式方案的普及下,已經初步得到實現。

而曲面屏其實也是行業內非常成熟的屏幕顯示方案了,諸如華為P30 Pro、一加7 Pro等今年上半年發佈的旗艦機型都早已搭載。所以和之前的全面屏不同,瀑布屏技術帶來的改變已經不再是為了屏幕本身某項性能指標的提升,而更多地是為了服務於機身的ID美學設計。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佈的諜照中,這款神祕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偶然洩露的真機諜照,和供應鏈反饋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華為正在測試一款unibody玻璃機身,而這項技術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術的配合才能實現更高的手機機身一體性。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按照瀑布屏的搭載是為了是為了實現更高一體化機身的目的來看,另一家手機行業巨頭vivo傳出擁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早在年初的時候,vivo就推出過這樣一款玻璃Unibody機身的概念手機——vivo APEX 2019。為了實現更高的一體化機身,vivo甚至直接砍掉了APEX 2019的前置攝像頭和聽筒。雖然當時這款機器並沒有搭載瀑布屏,但足以看出vivo對於一體化無孔機身的追求。

實際上就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來看,至少有5家手機廠商正在測試“瀑布屏”方案。隨著下半年秋季新品發佈週期的到來,瀑布屏極有可能會成為下半年業內旗艦手機的主流設計方案。

一切為了美學設計

本質上看,更高曲率的曲面屏,對於顯示效果提升的意義並不大。和當前主流的全面屏方案相比,其帶來的手機整體屏佔比的提升也並不明顯。“正面全是屏幕”的美好願景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升降式方案的普及下,已經初步得到實現。

而曲面屏其實也是行業內非常成熟的屏幕顯示方案了,諸如華為P30 Pro、一加7 Pro等今年上半年發佈的旗艦機型都早已搭載。所以和之前的全面屏不同,瀑布屏技術帶來的改變已經不再是為了屏幕本身某項性能指標的提升,而更多地是為了服務於機身的ID美學設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有的曲面屏方案,就會發現它們在顯示效果上和瀑布屏有一定的區別。拿一加7 Pro來舉例,其曲面屏的顯示區域大致剛好位於整個曲面屏向兩側邊框的過渡區域。用手指滑動屏幕,你會發現屏幕顯示的內容在邊緣位置會因為曲面玻璃對於光線折射,造成顯示內容的輕微彎曲。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佈的諜照中,這款神祕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偶然洩露的真機諜照,和供應鏈反饋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華為正在測試一款unibody玻璃機身,而這項技術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術的配合才能實現更高的手機機身一體性。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按照瀑布屏的搭載是為了是為了實現更高一體化機身的目的來看,另一家手機行業巨頭vivo傳出擁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早在年初的時候,vivo就推出過這樣一款玻璃Unibody機身的概念手機——vivo APEX 2019。為了實現更高的一體化機身,vivo甚至直接砍掉了APEX 2019的前置攝像頭和聽筒。雖然當時這款機器並沒有搭載瀑布屏,但足以看出vivo對於一體化無孔機身的追求。

實際上就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來看,至少有5家手機廠商正在測試“瀑布屏”方案。隨著下半年秋季新品發佈週期的到來,瀑布屏極有可能會成為下半年業內旗艦手機的主流設計方案。

一切為了美學設計

本質上看,更高曲率的曲面屏,對於顯示效果提升的意義並不大。和當前主流的全面屏方案相比,其帶來的手機整體屏佔比的提升也並不明顯。“正面全是屏幕”的美好願景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升降式方案的普及下,已經初步得到實現。

而曲面屏其實也是行業內非常成熟的屏幕顯示方案了,諸如華為P30 Pro、一加7 Pro等今年上半年發佈的旗艦機型都早已搭載。所以和之前的全面屏不同,瀑布屏技術帶來的改變已經不再是為了屏幕本身某項性能指標的提升,而更多地是為了服務於機身的ID美學設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有的曲面屏方案,就會發現它們在顯示效果上和瀑布屏有一定的區別。拿一加7 Pro來舉例,其曲面屏的顯示區域大致剛好位於整個曲面屏向兩側邊框的過渡區域。用手指滑動屏幕,你會發現屏幕顯示的內容在邊緣位置會因為曲面玻璃對於光線折射,造成顯示內容的輕微彎曲。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從觀感上講,這種曲面玻璃帶給了手機一種更加晶瑩圓潤的視覺熬過。相較於普通屏幕,這種方案顯然更加有利於提升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視覺觀感。同時由於屏幕玻璃延伸到兩側的邊框區域,讓手機原本的中框厚度進一步壓縮。所以曲面屏手機在同等機身厚度的情況下,相較於一般的手機在視覺上也要“薄”上不少。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佈的諜照中,這款神祕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偶然洩露的真機諜照,和供應鏈反饋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華為正在測試一款unibody玻璃機身,而這項技術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術的配合才能實現更高的手機機身一體性。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按照瀑布屏的搭載是為了是為了實現更高一體化機身的目的來看,另一家手機行業巨頭vivo傳出擁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早在年初的時候,vivo就推出過這樣一款玻璃Unibody機身的概念手機——vivo APEX 2019。為了實現更高的一體化機身,vivo甚至直接砍掉了APEX 2019的前置攝像頭和聽筒。雖然當時這款機器並沒有搭載瀑布屏,但足以看出vivo對於一體化無孔機身的追求。

實際上就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來看,至少有5家手機廠商正在測試“瀑布屏”方案。隨著下半年秋季新品發佈週期的到來,瀑布屏極有可能會成為下半年業內旗艦手機的主流設計方案。

一切為了美學設計

本質上看,更高曲率的曲面屏,對於顯示效果提升的意義並不大。和當前主流的全面屏方案相比,其帶來的手機整體屏佔比的提升也並不明顯。“正面全是屏幕”的美好願景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升降式方案的普及下,已經初步得到實現。

而曲面屏其實也是行業內非常成熟的屏幕顯示方案了,諸如華為P30 Pro、一加7 Pro等今年上半年發佈的旗艦機型都早已搭載。所以和之前的全面屏不同,瀑布屏技術帶來的改變已經不再是為了屏幕本身某項性能指標的提升,而更多地是為了服務於機身的ID美學設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有的曲面屏方案,就會發現它們在顯示效果上和瀑布屏有一定的區別。拿一加7 Pro來舉例,其曲面屏的顯示區域大致剛好位於整個曲面屏向兩側邊框的過渡區域。用手指滑動屏幕,你會發現屏幕顯示的內容在邊緣位置會因為曲面玻璃對於光線折射,造成顯示內容的輕微彎曲。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從觀感上講,這種曲面玻璃帶給了手機一種更加晶瑩圓潤的視覺熬過。相較於普通屏幕,這種方案顯然更加有利於提升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視覺觀感。同時由於屏幕玻璃延伸到兩側的邊框區域,讓手機原本的中框厚度進一步壓縮。所以曲面屏手機在同等機身厚度的情況下,相較於一般的手機在視覺上也要“薄”上不少。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瀑布屏,可以看做是曲面屏的“進化版”。它將屏幕的顯示區域直接延伸到了手機邊框兩側,這樣一來,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觀感等到進一步加強。同時由於邊緣採用了更大麴率的設計,在同樣的正面顯示面積的情況下,機身左右的寬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縮。所以相應在握持手感上,採用瀑布屏的手機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也要更加友好一些。

另外一個層面的改變,就是機身unibody的實現。

瀑布屏方案將手機屏幕自然延伸到了機身後蓋的區域,這就使得手機兩側不再可能像傳統手機一樣,有地方做實體按鍵以及開孔,這樣手機的設計就要隨之發生改變。

比如在e-sim卡尚未普及而必須開孔的情況下,sim卡的位置只能移到上下邊框的位置。而實體按鍵倒是可以利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壓感式方案代替。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佈的諜照中,這款神祕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偶然洩露的真機諜照,和供應鏈反饋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華為正在測試一款unibody玻璃機身,而這項技術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術的配合才能實現更高的手機機身一體性。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按照瀑布屏的搭載是為了是為了實現更高一體化機身的目的來看,另一家手機行業巨頭vivo傳出擁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早在年初的時候,vivo就推出過這樣一款玻璃Unibody機身的概念手機——vivo APEX 2019。為了實現更高的一體化機身,vivo甚至直接砍掉了APEX 2019的前置攝像頭和聽筒。雖然當時這款機器並沒有搭載瀑布屏,但足以看出vivo對於一體化無孔機身的追求。

實際上就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來看,至少有5家手機廠商正在測試“瀑布屏”方案。隨著下半年秋季新品發佈週期的到來,瀑布屏極有可能會成為下半年業內旗艦手機的主流設計方案。

一切為了美學設計

本質上看,更高曲率的曲面屏,對於顯示效果提升的意義並不大。和當前主流的全面屏方案相比,其帶來的手機整體屏佔比的提升也並不明顯。“正面全是屏幕”的美好願景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升降式方案的普及下,已經初步得到實現。

而曲面屏其實也是行業內非常成熟的屏幕顯示方案了,諸如華為P30 Pro、一加7 Pro等今年上半年發佈的旗艦機型都早已搭載。所以和之前的全面屏不同,瀑布屏技術帶來的改變已經不再是為了屏幕本身某項性能指標的提升,而更多地是為了服務於機身的ID美學設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有的曲面屏方案,就會發現它們在顯示效果上和瀑布屏有一定的區別。拿一加7 Pro來舉例,其曲面屏的顯示區域大致剛好位於整個曲面屏向兩側邊框的過渡區域。用手指滑動屏幕,你會發現屏幕顯示的內容在邊緣位置會因為曲面玻璃對於光線折射,造成顯示內容的輕微彎曲。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從觀感上講,這種曲面玻璃帶給了手機一種更加晶瑩圓潤的視覺熬過。相較於普通屏幕,這種方案顯然更加有利於提升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視覺觀感。同時由於屏幕玻璃延伸到兩側的邊框區域,讓手機原本的中框厚度進一步壓縮。所以曲面屏手機在同等機身厚度的情況下,相較於一般的手機在視覺上也要“薄”上不少。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瀑布屏,可以看做是曲面屏的“進化版”。它將屏幕的顯示區域直接延伸到了手機邊框兩側,這樣一來,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觀感等到進一步加強。同時由於邊緣採用了更大麴率的設計,在同樣的正面顯示面積的情況下,機身左右的寬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縮。所以相應在握持手感上,採用瀑布屏的手機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也要更加友好一些。

另外一個層面的改變,就是機身unibody的實現。

瀑布屏方案將手機屏幕自然延伸到了機身後蓋的區域,這就使得手機兩側不再可能像傳統手機一樣,有地方做實體按鍵以及開孔,這樣手機的設計就要隨之發生改變。

比如在e-sim卡尚未普及而必須開孔的情況下,sim卡的位置只能移到上下邊框的位置。而實體按鍵倒是可以利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壓感式方案代替。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可見,瀑布屏給當前智能手機帶來的改變,和之前各家手機廠商們所倡導的未來手機機身設計向高度一體化、無開孔的unibody設計演進趨勢是一致的。

瀑布屏面臨的諸多難點

那麼,瀑布屏方案真的就這麼完美嗎?當然不是。

目前來看,這套方案的普及還有幾個核心的難點需要克服:

首先就是高曲率玻璃複雜工藝所帶來的良品率問題。一塊曲面玻璃加工大致可以分為3D曲面成型、曲面拋光、曲面印刷、曲面貼合四大工藝上。拿成型來說,曲面玻璃在加工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產生受熱不均勻的問題。

此時需要全新的熱彎設備進行加工,還需要專門的工程師進行專門的模具、板材和工藝參數的設計和調校。而瀑布屏相較於一般曲面屏來說,其曲率更大,加工難度就高出了一個數量級。由此在初期這種高曲率玻璃的加工難度和良品率會是一個頭疼的問題。而由此帶來的成本問題,自然也是不可忽視。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佈的諜照中,這款神祕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偶然洩露的真機諜照,和供應鏈反饋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華為正在測試一款unibody玻璃機身,而這項技術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術的配合才能實現更高的手機機身一體性。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按照瀑布屏的搭載是為了是為了實現更高一體化機身的目的來看,另一家手機行業巨頭vivo傳出擁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早在年初的時候,vivo就推出過這樣一款玻璃Unibody機身的概念手機——vivo APEX 2019。為了實現更高的一體化機身,vivo甚至直接砍掉了APEX 2019的前置攝像頭和聽筒。雖然當時這款機器並沒有搭載瀑布屏,但足以看出vivo對於一體化無孔機身的追求。

實際上就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來看,至少有5家手機廠商正在測試“瀑布屏”方案。隨著下半年秋季新品發佈週期的到來,瀑布屏極有可能會成為下半年業內旗艦手機的主流設計方案。

一切為了美學設計

本質上看,更高曲率的曲面屏,對於顯示效果提升的意義並不大。和當前主流的全面屏方案相比,其帶來的手機整體屏佔比的提升也並不明顯。“正面全是屏幕”的美好願景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升降式方案的普及下,已經初步得到實現。

而曲面屏其實也是行業內非常成熟的屏幕顯示方案了,諸如華為P30 Pro、一加7 Pro等今年上半年發佈的旗艦機型都早已搭載。所以和之前的全面屏不同,瀑布屏技術帶來的改變已經不再是為了屏幕本身某項性能指標的提升,而更多地是為了服務於機身的ID美學設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有的曲面屏方案,就會發現它們在顯示效果上和瀑布屏有一定的區別。拿一加7 Pro來舉例,其曲面屏的顯示區域大致剛好位於整個曲面屏向兩側邊框的過渡區域。用手指滑動屏幕,你會發現屏幕顯示的內容在邊緣位置會因為曲面玻璃對於光線折射,造成顯示內容的輕微彎曲。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從觀感上講,這種曲面玻璃帶給了手機一種更加晶瑩圓潤的視覺熬過。相較於普通屏幕,這種方案顯然更加有利於提升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視覺觀感。同時由於屏幕玻璃延伸到兩側的邊框區域,讓手機原本的中框厚度進一步壓縮。所以曲面屏手機在同等機身厚度的情況下,相較於一般的手機在視覺上也要“薄”上不少。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瀑布屏,可以看做是曲面屏的“進化版”。它將屏幕的顯示區域直接延伸到了手機邊框兩側,這樣一來,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觀感等到進一步加強。同時由於邊緣採用了更大麴率的設計,在同樣的正面顯示面積的情況下,機身左右的寬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縮。所以相應在握持手感上,採用瀑布屏的手機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也要更加友好一些。

另外一個層面的改變,就是機身unibody的實現。

瀑布屏方案將手機屏幕自然延伸到了機身後蓋的區域,這就使得手機兩側不再可能像傳統手機一樣,有地方做實體按鍵以及開孔,這樣手機的設計就要隨之發生改變。

比如在e-sim卡尚未普及而必須開孔的情況下,sim卡的位置只能移到上下邊框的位置。而實體按鍵倒是可以利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壓感式方案代替。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可見,瀑布屏給當前智能手機帶來的改變,和之前各家手機廠商們所倡導的未來手機機身設計向高度一體化、無開孔的unibody設計演進趨勢是一致的。

瀑布屏面臨的諸多難點

那麼,瀑布屏方案真的就這麼完美嗎?當然不是。

目前來看,這套方案的普及還有幾個核心的難點需要克服:

首先就是高曲率玻璃複雜工藝所帶來的良品率問題。一塊曲面玻璃加工大致可以分為3D曲面成型、曲面拋光、曲面印刷、曲面貼合四大工藝上。拿成型來說,曲面玻璃在加工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產生受熱不均勻的問題。

此時需要全新的熱彎設備進行加工,還需要專門的工程師進行專門的模具、板材和工藝參數的設計和調校。而瀑布屏相較於一般曲面屏來說,其曲率更大,加工難度就高出了一個數量級。由此在初期這種高曲率玻璃的加工難度和良品率會是一個頭疼的問題。而由此帶來的成本問題,自然也是不可忽視。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曲面屏幕邊緣的誤觸優化問題。曲面屏幕的邊緣誤觸問題一直存在,甚至在非曲面屏手機上,由於握持帶來的誤觸問題也是經過了手機廠商們多年以來的優化。

在高曲率的瀑布屏上,由於手機原本的邊框區域被現在的屏幕所取代,所以手掌和屏幕之間的接觸面積將會成倍提升,由此帶來的誤觸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如何在系統上做誤觸優化,將會是考驗手機軟件工程師們的難題。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佈的諜照中,這款神祕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偶然洩露的真機諜照,和供應鏈反饋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華為正在測試一款unibody玻璃機身,而這項技術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術的配合才能實現更高的手機機身一體性。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按照瀑布屏的搭載是為了是為了實現更高一體化機身的目的來看,另一家手機行業巨頭vivo傳出擁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早在年初的時候,vivo就推出過這樣一款玻璃Unibody機身的概念手機——vivo APEX 2019。為了實現更高的一體化機身,vivo甚至直接砍掉了APEX 2019的前置攝像頭和聽筒。雖然當時這款機器並沒有搭載瀑布屏,但足以看出vivo對於一體化無孔機身的追求。

實際上就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來看,至少有5家手機廠商正在測試“瀑布屏”方案。隨著下半年秋季新品發佈週期的到來,瀑布屏極有可能會成為下半年業內旗艦手機的主流設計方案。

一切為了美學設計

本質上看,更高曲率的曲面屏,對於顯示效果提升的意義並不大。和當前主流的全面屏方案相比,其帶來的手機整體屏佔比的提升也並不明顯。“正面全是屏幕”的美好願景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升降式方案的普及下,已經初步得到實現。

而曲面屏其實也是行業內非常成熟的屏幕顯示方案了,諸如華為P30 Pro、一加7 Pro等今年上半年發佈的旗艦機型都早已搭載。所以和之前的全面屏不同,瀑布屏技術帶來的改變已經不再是為了屏幕本身某項性能指標的提升,而更多地是為了服務於機身的ID美學設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有的曲面屏方案,就會發現它們在顯示效果上和瀑布屏有一定的區別。拿一加7 Pro來舉例,其曲面屏的顯示區域大致剛好位於整個曲面屏向兩側邊框的過渡區域。用手指滑動屏幕,你會發現屏幕顯示的內容在邊緣位置會因為曲面玻璃對於光線折射,造成顯示內容的輕微彎曲。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從觀感上講,這種曲面玻璃帶給了手機一種更加晶瑩圓潤的視覺熬過。相較於普通屏幕,這種方案顯然更加有利於提升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視覺觀感。同時由於屏幕玻璃延伸到兩側的邊框區域,讓手機原本的中框厚度進一步壓縮。所以曲面屏手機在同等機身厚度的情況下,相較於一般的手機在視覺上也要“薄”上不少。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瀑布屏,可以看做是曲面屏的“進化版”。它將屏幕的顯示區域直接延伸到了手機邊框兩側,這樣一來,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觀感等到進一步加強。同時由於邊緣採用了更大麴率的設計,在同樣的正面顯示面積的情況下,機身左右的寬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縮。所以相應在握持手感上,採用瀑布屏的手機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也要更加友好一些。

另外一個層面的改變,就是機身unibody的實現。

瀑布屏方案將手機屏幕自然延伸到了機身後蓋的區域,這就使得手機兩側不再可能像傳統手機一樣,有地方做實體按鍵以及開孔,這樣手機的設計就要隨之發生改變。

比如在e-sim卡尚未普及而必須開孔的情況下,sim卡的位置只能移到上下邊框的位置。而實體按鍵倒是可以利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壓感式方案代替。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可見,瀑布屏給當前智能手機帶來的改變,和之前各家手機廠商們所倡導的未來手機機身設計向高度一體化、無開孔的unibody設計演進趨勢是一致的。

瀑布屏面臨的諸多難點

那麼,瀑布屏方案真的就這麼完美嗎?當然不是。

目前來看,這套方案的普及還有幾個核心的難點需要克服:

首先就是高曲率玻璃複雜工藝所帶來的良品率問題。一塊曲面玻璃加工大致可以分為3D曲面成型、曲面拋光、曲面印刷、曲面貼合四大工藝上。拿成型來說,曲面玻璃在加工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產生受熱不均勻的問題。

此時需要全新的熱彎設備進行加工,還需要專門的工程師進行專門的模具、板材和工藝參數的設計和調校。而瀑布屏相較於一般曲面屏來說,其曲率更大,加工難度就高出了一個數量級。由此在初期這種高曲率玻璃的加工難度和良品率會是一個頭疼的問題。而由此帶來的成本問題,自然也是不可忽視。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曲面屏幕邊緣的誤觸優化問題。曲面屏幕的邊緣誤觸問題一直存在,甚至在非曲面屏手機上,由於握持帶來的誤觸問題也是經過了手機廠商們多年以來的優化。

在高曲率的瀑布屏上,由於手機原本的邊框區域被現在的屏幕所取代,所以手掌和屏幕之間的接觸面積將會成倍提升,由此帶來的誤觸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如何在系統上做誤觸優化,將會是考驗手機軟件工程師們的難題。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側屏曲面顯示區域的利用率問題。之前的三星、vivo等手機廠商在曲面手機的邊緣顯示區域加入了一系列的側邊欄小功能。比如查天氣、記事本等等需要及時呼出喚醒的小功能。但從交互的角度而言,側邊欄的交互效率並不高,日常的應用頻次並不高。

而瀑布屏的側邊顯示區域面積更大,如果不能好好利用,著實浪費了。目前來看,壓感按鍵的加入應該是側邊顯示區域的主流應用功能。其他方面的應用和系統功能適配,還需要廠商們做進一步的探索。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佈的諜照中,這款神祕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偶然洩露的真機諜照,和供應鏈反饋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華為正在測試一款unibody玻璃機身,而這項技術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術的配合才能實現更高的手機機身一體性。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按照瀑布屏的搭載是為了是為了實現更高一體化機身的目的來看,另一家手機行業巨頭vivo傳出擁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早在年初的時候,vivo就推出過這樣一款玻璃Unibody機身的概念手機——vivo APEX 2019。為了實現更高的一體化機身,vivo甚至直接砍掉了APEX 2019的前置攝像頭和聽筒。雖然當時這款機器並沒有搭載瀑布屏,但足以看出vivo對於一體化無孔機身的追求。

實際上就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來看,至少有5家手機廠商正在測試“瀑布屏”方案。隨著下半年秋季新品發佈週期的到來,瀑布屏極有可能會成為下半年業內旗艦手機的主流設計方案。

一切為了美學設計

本質上看,更高曲率的曲面屏,對於顯示效果提升的意義並不大。和當前主流的全面屏方案相比,其帶來的手機整體屏佔比的提升也並不明顯。“正面全是屏幕”的美好願景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升降式方案的普及下,已經初步得到實現。

而曲面屏其實也是行業內非常成熟的屏幕顯示方案了,諸如華為P30 Pro、一加7 Pro等今年上半年發佈的旗艦機型都早已搭載。所以和之前的全面屏不同,瀑布屏技術帶來的改變已經不再是為了屏幕本身某項性能指標的提升,而更多地是為了服務於機身的ID美學設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有的曲面屏方案,就會發現它們在顯示效果上和瀑布屏有一定的區別。拿一加7 Pro來舉例,其曲面屏的顯示區域大致剛好位於整個曲面屏向兩側邊框的過渡區域。用手指滑動屏幕,你會發現屏幕顯示的內容在邊緣位置會因為曲面玻璃對於光線折射,造成顯示內容的輕微彎曲。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從觀感上講,這種曲面玻璃帶給了手機一種更加晶瑩圓潤的視覺熬過。相較於普通屏幕,這種方案顯然更加有利於提升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視覺觀感。同時由於屏幕玻璃延伸到兩側的邊框區域,讓手機原本的中框厚度進一步壓縮。所以曲面屏手機在同等機身厚度的情況下,相較於一般的手機在視覺上也要“薄”上不少。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瀑布屏,可以看做是曲面屏的“進化版”。它將屏幕的顯示區域直接延伸到了手機邊框兩側,這樣一來,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觀感等到進一步加強。同時由於邊緣採用了更大麴率的設計,在同樣的正面顯示面積的情況下,機身左右的寬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縮。所以相應在握持手感上,採用瀑布屏的手機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也要更加友好一些。

另外一個層面的改變,就是機身unibody的實現。

瀑布屏方案將手機屏幕自然延伸到了機身後蓋的區域,這就使得手機兩側不再可能像傳統手機一樣,有地方做實體按鍵以及開孔,這樣手機的設計就要隨之發生改變。

比如在e-sim卡尚未普及而必須開孔的情況下,sim卡的位置只能移到上下邊框的位置。而實體按鍵倒是可以利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壓感式方案代替。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可見,瀑布屏給當前智能手機帶來的改變,和之前各家手機廠商們所倡導的未來手機機身設計向高度一體化、無開孔的unibody設計演進趨勢是一致的。

瀑布屏面臨的諸多難點

那麼,瀑布屏方案真的就這麼完美嗎?當然不是。

目前來看,這套方案的普及還有幾個核心的難點需要克服:

首先就是高曲率玻璃複雜工藝所帶來的良品率問題。一塊曲面玻璃加工大致可以分為3D曲面成型、曲面拋光、曲面印刷、曲面貼合四大工藝上。拿成型來說,曲面玻璃在加工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產生受熱不均勻的問題。

此時需要全新的熱彎設備進行加工,還需要專門的工程師進行專門的模具、板材和工藝參數的設計和調校。而瀑布屏相較於一般曲面屏來說,其曲率更大,加工難度就高出了一個數量級。由此在初期這種高曲率玻璃的加工難度和良品率會是一個頭疼的問題。而由此帶來的成本問題,自然也是不可忽視。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曲面屏幕邊緣的誤觸優化問題。曲面屏幕的邊緣誤觸問題一直存在,甚至在非曲面屏手機上,由於握持帶來的誤觸問題也是經過了手機廠商們多年以來的優化。

在高曲率的瀑布屏上,由於手機原本的邊框區域被現在的屏幕所取代,所以手掌和屏幕之間的接觸面積將會成倍提升,由此帶來的誤觸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如何在系統上做誤觸優化,將會是考驗手機軟件工程師們的難題。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側屏曲面顯示區域的利用率問題。之前的三星、vivo等手機廠商在曲面手機的邊緣顯示區域加入了一系列的側邊欄小功能。比如查天氣、記事本等等需要及時呼出喚醒的小功能。但從交互的角度而言,側邊欄的交互效率並不高,日常的應用頻次並不高。

而瀑布屏的側邊顯示區域面積更大,如果不能好好利用,著實浪費了。目前來看,壓感按鍵的加入應該是側邊顯示區域的主流應用功能。其他方面的應用和系統功能適配,還需要廠商們做進一步的探索。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高曲率屏幕的日常應用問題。瀑布屏手機兩側由於沒有了邊框的保護。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如果不慎跌落,屏幕將會直接和地面產生接觸,碎裂機率更大。解決這個難題有幾個層面:精確調整機身的重量配比,儘可能讓跌落之後上下邊框接觸地面;其次就是採用更高強度,更耐摔的鋼化玻璃。

目前已經有傳聞,華為將會使用放棄康寧大猩猩玻璃,轉而採用自主研發的Air Glass,這很有可能和瀑布屏的搭載有一定程度的聯繫。最後的解決辦法,就是進一步普及碎屏險,這一點不再過多贅述。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多人忽視的問題是貼膜。曲面屏的貼膜問題一直是個難題,瀑布屏貼膜就更難了。後續瀑布屏的保護膜在貼合難度以及成本上將會比現在的普通手機高出一個數量級。

"

過去的一段相當長時間內,智能手機在功能、形態等諸多層面的演變都是圍繞“提升屏佔比”這一核心訴求去的。當劉海屏、水滴屏甚至是升降式方案普及後所帶來的“真全面屏”已經成為行業主流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下一個問題:全面屏的下一個站在哪裡?

瀑布屏的出現,似乎給我們提供了全面屏的另一種形態的參考。

什麼是“瀑布屏”?

嚴格意義上講,瀑布屏這一概念是OPPO最先提出來的。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7月底,OPPO副總裁沈義人在微博曝光了一款曲面屏手機,並稱這塊曲面屏為“瀑布屏”。明顯看出,這款手機屏幕兩側曲面的曲率更高(88度)。屏幕從手機正面延伸到後邊框,實現了更強的一體化設計。在演示視頻中,隨著手指滑動,正面屏幕的顯示內容從屏幕邊緣如水流一般順勢而下,好似瀑布一般,故因此得名“瀑布屏”。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所以瀑布屏這個包含美學意蘊的命名,實際上指的是其擁有的更高曲率的顯示效果。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僅從OPPO一家的方案就得出瀑布屏(或者說高曲率曲面屏)就是行業接下來的設計風向,當然是不嚴謹的。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包括華為、vivo等品牌在內的國內手機巨頭們也可能會在接下來跟進這個設計。

同樣也是在上個月底,一組疑似在地鐵上曝光的華為Mate30系列新機在網絡上流傳。雖然在網友公佈的諜照中,這款神祕的機型覆蓋了一層厚厚的保護殼,看不到這款新機的全部機身信息。但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款機器採用的正是和OPPO類似的“瀑布屏”方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偶然洩露的真機諜照,和供應鏈反饋的消息大致相符。之前有信息披露,華為正在測試一款unibody玻璃機身,而這項技術正是需要高曲率曲面屏技術的配合才能實現更高的手機機身一體性。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按照瀑布屏的搭載是為了是為了實現更高一體化機身的目的來看,另一家手機行業巨頭vivo傳出擁抱“瀑布屏”方案的消息就顯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早在年初的時候,vivo就推出過這樣一款玻璃Unibody機身的概念手機——vivo APEX 2019。為了實現更高的一體化機身,vivo甚至直接砍掉了APEX 2019的前置攝像頭和聽筒。雖然當時這款機器並沒有搭載瀑布屏,但足以看出vivo對於一體化無孔機身的追求。

實際上就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來看,至少有5家手機廠商正在測試“瀑布屏”方案。隨著下半年秋季新品發佈週期的到來,瀑布屏極有可能會成為下半年業內旗艦手機的主流設計方案。

一切為了美學設計

本質上看,更高曲率的曲面屏,對於顯示效果提升的意義並不大。和當前主流的全面屏方案相比,其帶來的手機整體屏佔比的提升也並不明顯。“正面全是屏幕”的美好願景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升降式方案的普及下,已經初步得到實現。

而曲面屏其實也是行業內非常成熟的屏幕顯示方案了,諸如華為P30 Pro、一加7 Pro等今年上半年發佈的旗艦機型都早已搭載。所以和之前的全面屏不同,瀑布屏技術帶來的改變已經不再是為了屏幕本身某項性能指標的提升,而更多地是為了服務於機身的ID美學設計。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有的曲面屏方案,就會發現它們在顯示效果上和瀑布屏有一定的區別。拿一加7 Pro來舉例,其曲面屏的顯示區域大致剛好位於整個曲面屏向兩側邊框的過渡區域。用手指滑動屏幕,你會發現屏幕顯示的內容在邊緣位置會因為曲面玻璃對於光線折射,造成顯示內容的輕微彎曲。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從觀感上講,這種曲面玻璃帶給了手機一種更加晶瑩圓潤的視覺熬過。相較於普通屏幕,這種方案顯然更加有利於提升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視覺觀感。同時由於屏幕玻璃延伸到兩側的邊框區域,讓手機原本的中框厚度進一步壓縮。所以曲面屏手機在同等機身厚度的情況下,相較於一般的手機在視覺上也要“薄”上不少。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瀑布屏,可以看做是曲面屏的“進化版”。它將屏幕的顯示區域直接延伸到了手機邊框兩側,這樣一來,手機正面的一體化觀感等到進一步加強。同時由於邊緣採用了更大麴率的設計,在同樣的正面顯示面積的情況下,機身左右的寬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縮。所以相應在握持手感上,採用瀑布屏的手機對於普通用戶而言也要更加友好一些。

另外一個層面的改變,就是機身unibody的實現。

瀑布屏方案將手機屏幕自然延伸到了機身後蓋的區域,這就使得手機兩側不再可能像傳統手機一樣,有地方做實體按鍵以及開孔,這樣手機的設計就要隨之發生改變。

比如在e-sim卡尚未普及而必須開孔的情況下,sim卡的位置只能移到上下邊框的位置。而實體按鍵倒是可以利用當前行業比較成熟的壓感式方案代替。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可見,瀑布屏給當前智能手機帶來的改變,和之前各家手機廠商們所倡導的未來手機機身設計向高度一體化、無開孔的unibody設計演進趨勢是一致的。

瀑布屏面臨的諸多難點

那麼,瀑布屏方案真的就這麼完美嗎?當然不是。

目前來看,這套方案的普及還有幾個核心的難點需要克服:

首先就是高曲率玻璃複雜工藝所帶來的良品率問題。一塊曲面玻璃加工大致可以分為3D曲面成型、曲面拋光、曲面印刷、曲面貼合四大工藝上。拿成型來說,曲面玻璃在加工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產生受熱不均勻的問題。

此時需要全新的熱彎設備進行加工,還需要專門的工程師進行專門的模具、板材和工藝參數的設計和調校。而瀑布屏相較於一般曲面屏來說,其曲率更大,加工難度就高出了一個數量級。由此在初期這種高曲率玻璃的加工難度和良品率會是一個頭疼的問題。而由此帶來的成本問題,自然也是不可忽視。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曲面屏幕邊緣的誤觸優化問題。曲面屏幕的邊緣誤觸問題一直存在,甚至在非曲面屏手機上,由於握持帶來的誤觸問題也是經過了手機廠商們多年以來的優化。

在高曲率的瀑布屏上,由於手機原本的邊框區域被現在的屏幕所取代,所以手掌和屏幕之間的接觸面積將會成倍提升,由此帶來的誤觸問題就更加明顯了。所以如何在系統上做誤觸優化,將會是考驗手機軟件工程師們的難題。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側屏曲面顯示區域的利用率問題。之前的三星、vivo等手機廠商在曲面手機的邊緣顯示區域加入了一系列的側邊欄小功能。比如查天氣、記事本等等需要及時呼出喚醒的小功能。但從交互的角度而言,側邊欄的交互效率並不高,日常的應用頻次並不高。

而瀑布屏的側邊顯示區域面積更大,如果不能好好利用,著實浪費了。目前來看,壓感按鍵的加入應該是側邊顯示區域的主流應用功能。其他方面的應用和系統功能適配,還需要廠商們做進一步的探索。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高曲率屏幕的日常應用問題。瀑布屏手機兩側由於沒有了邊框的保護。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如果不慎跌落,屏幕將會直接和地面產生接觸,碎裂機率更大。解決這個難題有幾個層面:精確調整機身的重量配比,儘可能讓跌落之後上下邊框接觸地面;其次就是採用更高強度,更耐摔的鋼化玻璃。

目前已經有傳聞,華為將會使用放棄康寧大猩猩玻璃,轉而採用自主研發的Air Glass,這很有可能和瀑布屏的搭載有一定程度的聯繫。最後的解決辦法,就是進一步普及碎屏險,這一點不再過多贅述。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多人忽視的問題是貼膜。曲面屏的貼膜問題一直是個難題,瀑布屏貼膜就更難了。後續瀑布屏的保護膜在貼合難度以及成本上將會比現在的普通手機高出一個數量級。

瀑布屏,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目前各家看重的,無非就是瀑布屏能夠給智能手機在ID設計層面帶來的視覺語言的改變。這一點,在當前智能手機正面“大眾臉”的現狀下,是實現自身產品設計差異化的有效途徑。但也正如上面我們提到的這些問題,基於美學層面的考慮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純粹因為美學設計而犧牲主流的應用體驗。

手機廠商們還需要從根本上解決瀑布屏特有產品形態所帶來的體驗痼疾,甚至還要考慮在此基礎之上做出創新性的功能賣點和差異化的用戶體驗。只有如此,瀑布屏才不會淪為一個單純的營銷噱頭。

瀑布屏可以看做是曲面屏幕的進一步演進形態。當前智能手機的屏幕向更高屏佔比進軍的步伐並未停止,瀑布屏將屏幕顯示區域進一步延伸到兩側,實現左右真正“無邊框”之後。

未來隨著屏下攝像頭技術的成熟以及手機屏幕封裝工藝的進步,全面屏的顯示區域將會進一步壓縮上下邊框的物理尺寸,實現更高的正面顯示比例。

從這個意義上看,瀑布屏的出現也算是開啟了智能手機的“後全面屏時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