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缺愛的人,現在都過得怎麼樣?

知乎 張韶涵 情感 冷知識趣聞雜談 2019-02-11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小時候缺愛是一種怎樣的經歷?”。關注和回答的人都很多,點贊最高的大概有幾個:

“會自然而然的習慣和人保持距離,不會索取也不敢給予。”

“恐懼跟人一桌吃飯,所有飯局能推則推,為此失掉很多機會。”

“戀愛會很沒有安全感、多疑、猜忌,很容易把愛我的人推開。”

“自卑、敏感,許多精力用於內耗。”

“羞於表達感情,無法與人真正的親密靠近。”

小時候缺愛的人,現在都過得怎麼樣?

滿屏的負能量,卻又是如此的扎心。

敏銳的人其實更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但我們總會去找各種理由、雞湯,試圖麻醉自己,結果是問題依舊,不快樂常有。歸根結底,是沒找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你覺得自己缺愛了,更本質的其實是你的心靈在警示你,它缺乏營養!

比如,小時候得不到父母的重視,沒有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人,大都是會去找愛人、配偶來補足這個需求。

小時候缺愛的人,現在都過得怎麼樣?

他們希望得到的愛情,就是來自對方的無條件接納。他們期望的是一個對自己的任性、衝動等各種“作鬧”的行為非常包容的、溫柔的、對自己無微不至關心的、趕不走的、能為自己付出一切的人。

而這樣的完美對象在現實中是很難存在的。

所以這類人的伴侶通常很難滿足他們的期望,一些細微的矛盾就可能引發一場大戰,這也是很多缺乏心理營養的人婚戀關係很難和諧的原因。

東野圭吾曾在《時生》一書中對家庭做過這樣的註解:“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承認自己缺乏心理營養,承認自己的父母並不完美之後,才能更好地接納自己。

就像是靠《歌手》翻紅的張韶涵,她在最紅的時候被父母汙衊不孝、吸毒,就此沉入低谷。對於這個15歲就出來努力打拼賺錢養家的女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命運給她最差的牌面了。但她還是靠自己努力博出了更好的局面。

小時候缺愛的人,現在都過得怎麼樣?

如果撫養人沒有給你足夠的愛,那就自己給自己更多的愛;

如果童年讓你充滿匱乏感,那就努力賺錢去充盈自己;

如果家庭讓你變得自卑,那就一點點學著變得自信。

所謂成長,本來就是用自己的好,彌補之前的不好,用自己的愛,去彌補那些缺失的愛。不管發給你什麼牌,努力打好它,就等於做對了人生大部分事情。

你要相信,25歲之後的我們,是有能力做自己的父母,幫助自己補足心理營養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