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
"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作者:葵柒 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 (ID:hyzibenlun)

一款日均交易超過10億次的支付工具也會焦慮嗎?

是的。

糟糕的情緒正在困擾微信支付團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耿志軍在上週道出壓力:當數據增長空間觸頂,支付團隊都在焦慮往哪走。

支付寶團隊更早地品嚐過這種滋味。

支付寶公共出行事業部總經理格言說,2017年支付寶剛開始做掃碼出行,面對突然出現的龐大數據體量,團隊一度陷入焦慮。

如何才能進一步幫助合作伙伴?在他們看來,掃碼乘車只是淺層次的合作關係。如果止步於此,相當於挖到礦藏卻無所作為。

如今看來,這些焦慮正是移動支付下半場的必然產物。

與上半場攻城拔寨的快感不同,下半場里巷戰成為主流,比拼重點也變成了精細作戰能力、後方綜合實力。當類似補貼大戰那種流量時代高舉高打的戰術成為過去,身處其中之人更需要耐力和信心,去接受時間的考驗。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曾經是闖入金融領域的外來物種,它們的出現一度倒逼銀聯等傳統玩家迭代進化,也讓中國成為全球移動支付最便捷的國家。在抖音短視頻裡,國外人對著鏡頭讚美在中國使用手機支付的方便,已經成為新的流行之一。

成長的煩惱總是難以避免。

一個共識是:在移動支付下半場,戰火始於支付,卻已經遠遠超出支付。

1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功能有什麼不同?

如果在街頭採訪中拋出這個問題,你得到的答案可能不會很豐富。

從 C 端體驗來看,這兩款佔據市場份額最多的移動支付工具相差不大。一個直觀的感受是,在使用頻次最高的線下門店、攤販處,你總能看到兩家的付款二維碼躺在一起,而商超的收銀員總會親切地問你:“微信還是支付寶?”

他們用戶規模目前也基本持平,都在10億左右。

區別在於,支付寶的10億用戶中,有2億來自它在海外投資的9個本地錢包,結合另一個數據來看——2019年3月,下沉用戶全國 APP MAU 同比增量,支付寶排名第三,僅次於抖音和快手——這意味著,相比流量觸頂的微信支付,支付寶在用戶體量上的增長空間或許更大。

"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作者:葵柒 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 (ID:hyzibenlun)

一款日均交易超過10億次的支付工具也會焦慮嗎?

是的。

糟糕的情緒正在困擾微信支付團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耿志軍在上週道出壓力:當數據增長空間觸頂,支付團隊都在焦慮往哪走。

支付寶團隊更早地品嚐過這種滋味。

支付寶公共出行事業部總經理格言說,2017年支付寶剛開始做掃碼出行,面對突然出現的龐大數據體量,團隊一度陷入焦慮。

如何才能進一步幫助合作伙伴?在他們看來,掃碼乘車只是淺層次的合作關係。如果止步於此,相當於挖到礦藏卻無所作為。

如今看來,這些焦慮正是移動支付下半場的必然產物。

與上半場攻城拔寨的快感不同,下半場里巷戰成為主流,比拼重點也變成了精細作戰能力、後方綜合實力。當類似補貼大戰那種流量時代高舉高打的戰術成為過去,身處其中之人更需要耐力和信心,去接受時間的考驗。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曾經是闖入金融領域的外來物種,它們的出現一度倒逼銀聯等傳統玩家迭代進化,也讓中國成為全球移動支付最便捷的國家。在抖音短視頻裡,國外人對著鏡頭讚美在中國使用手機支付的方便,已經成為新的流行之一。

成長的煩惱總是難以避免。

一個共識是:在移動支付下半場,戰火始於支付,卻已經遠遠超出支付。

1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功能有什麼不同?

如果在街頭採訪中拋出這個問題,你得到的答案可能不會很豐富。

從 C 端體驗來看,這兩款佔據市場份額最多的移動支付工具相差不大。一個直觀的感受是,在使用頻次最高的線下門店、攤販處,你總能看到兩家的付款二維碼躺在一起,而商超的收銀員總會親切地問你:“微信還是支付寶?”

他們用戶規模目前也基本持平,都在10億左右。

區別在於,支付寶的10億用戶中,有2億來自它在海外投資的9個本地錢包,結合另一個數據來看——2019年3月,下沉用戶全國 APP MAU 同比增量,支付寶排名第三,僅次於抖音和快手——這意味著,相比流量觸頂的微信支付,支付寶在用戶體量上的增長空間或許更大。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而兩家產品大有“長得像”趨勢,從今年的“88活動”中也可見一斑。

如果說每年的11月、6月是線上消費狂歡節,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正在把每年8月變成線下消費的節日,通過發放優惠券、免單等手段,讓用戶體驗薅羊毛的快感。

具體來看,微信支付今年主推的是支付分、刷臉的青蛙Pro、親屬卡等,而支付寶的重點是花唄支付、IoT 刷臉支付、與餓了麼的雙關聯動。隱藏於內核中的共同點是:兩家都在試圖利用技術能力和生態系統賦能商業

這一直是阿里擅長的領域。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口號已經廣為人知,今年1月,阿里還提出“商業操作系統”概念,讓各個事業部協同,把對產業的觸角從零售端延伸到供應鏈、組織架構等更加深入的層面。

主導今年88掃貨節的支付寶IoT事業部總經理鍾繇也表示,他們在調研中發現,線下商家流量並不少,比如一個大賣場的到店人數能做到每年幾十萬,但關於他們是誰、如何吸引他們回來,商家們一無所知。把線上與線下融合,即 OMO ,幫助商家更懂客戶,提升效率和服務能力,更好地做生意,就成為今年的活動主題。

微信支付顯然也想扮演這樣的角色。

C 端疲態漸顯之後,騰訊已經毫不掩飾自己在 B 端的野心。作為整個騰訊生態中與商業關係最直接的細胞,微信支付自然成為騰訊搶奪陣地的武器。

於是,微信支付團隊會花上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線下蹲點,挖掘並解決商戶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目前,使用微信支付的商家數量已經達到5000萬。

而在一些新玩法和技術方面,他們也秉承“你有的,我也要有”原則,跟進支付寶的信用分、刷臉等玩法,一個都不能少。

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商業佈局的平衡,也是行業進入成熟期的穩定。

但平靜之下,暗流湧動。

2

2018年數據顯示,支付寶增速穩定在30%,高峰期達到過50%,而同期的微信支付已經增長放緩,增速保持在10%以下。

當然,規模和速度已經不再是移動支付下半場最重要的關鍵詞,深度才是

如果說移動支付上半場比拼的是覆蓋和場景,誰補貼狠、下手快,誰就能佔得先機,那麼,下半場比拼的就是基礎能力、技術水平和生態價值。

這並非微信支付擅長的領域。當社交流量失靈,增長見頂,此前紅包大戰等砸錢的粗獷戰術就顯得落伍了,焦慮自然也隨之而來。

不進則退的簡單道理在商業世界始終有效。

相比之下,支付寶面臨的局面卻似乎明朗了。

它在上半場已經交過了學費。2016年試水社交的操作,讓這支團隊“收穫”了批評,也因此反思。那場失敗了的小戰役之後,支付寶放下焦慮,成立班委制,優化決策流程,放棄社交,忘記高頻、社交這些時下流行的關鍵詞,迴歸金融和商業。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換來了它在下半場的淡定。目標明確,加上此前幾年裡積累的基礎能力、技術佈局和生態體系,支付寶具備了更強的深入作戰能力。

當然,兩家籌碼各有千秋

支付寶的優勢重點體現在基礎能力和生態價值方面。

過去幾年,支付寶圍繞信用、理財、保險等領域搭建起多維服務體系,以信用為例,芝麻信用分已經成為判斷用戶信用指數的行業標準之一,它讓很多行業得以“輕裝上陣”,擺脫傳統的押金租賃模式,啟用信用免押模式。

哈羅單車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得以從摩拜和 ofo 都倒下的戰場突圍而出,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免押。

更多數據顯示,免押是互聯網時代租賃行業的重要助力。艾瑞《汽車租賃行業用戶洞察》數據顯示,在18-35歲的主流租車用戶中,70.6%的用戶首選支付寶。

"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作者:葵柒 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 (ID:hyzibenlun)

一款日均交易超過10億次的支付工具也會焦慮嗎?

是的。

糟糕的情緒正在困擾微信支付團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耿志軍在上週道出壓力:當數據增長空間觸頂,支付團隊都在焦慮往哪走。

支付寶團隊更早地品嚐過這種滋味。

支付寶公共出行事業部總經理格言說,2017年支付寶剛開始做掃碼出行,面對突然出現的龐大數據體量,團隊一度陷入焦慮。

如何才能進一步幫助合作伙伴?在他們看來,掃碼乘車只是淺層次的合作關係。如果止步於此,相當於挖到礦藏卻無所作為。

如今看來,這些焦慮正是移動支付下半場的必然產物。

與上半場攻城拔寨的快感不同,下半場里巷戰成為主流,比拼重點也變成了精細作戰能力、後方綜合實力。當類似補貼大戰那種流量時代高舉高打的戰術成為過去,身處其中之人更需要耐力和信心,去接受時間的考驗。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曾經是闖入金融領域的外來物種,它們的出現一度倒逼銀聯等傳統玩家迭代進化,也讓中國成為全球移動支付最便捷的國家。在抖音短視頻裡,國外人對著鏡頭讚美在中國使用手機支付的方便,已經成為新的流行之一。

成長的煩惱總是難以避免。

一個共識是:在移動支付下半場,戰火始於支付,卻已經遠遠超出支付。

1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功能有什麼不同?

如果在街頭採訪中拋出這個問題,你得到的答案可能不會很豐富。

從 C 端體驗來看,這兩款佔據市場份額最多的移動支付工具相差不大。一個直觀的感受是,在使用頻次最高的線下門店、攤販處,你總能看到兩家的付款二維碼躺在一起,而商超的收銀員總會親切地問你:“微信還是支付寶?”

他們用戶規模目前也基本持平,都在10億左右。

區別在於,支付寶的10億用戶中,有2億來自它在海外投資的9個本地錢包,結合另一個數據來看——2019年3月,下沉用戶全國 APP MAU 同比增量,支付寶排名第三,僅次於抖音和快手——這意味著,相比流量觸頂的微信支付,支付寶在用戶體量上的增長空間或許更大。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而兩家產品大有“長得像”趨勢,從今年的“88活動”中也可見一斑。

如果說每年的11月、6月是線上消費狂歡節,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正在把每年8月變成線下消費的節日,通過發放優惠券、免單等手段,讓用戶體驗薅羊毛的快感。

具體來看,微信支付今年主推的是支付分、刷臉的青蛙Pro、親屬卡等,而支付寶的重點是花唄支付、IoT 刷臉支付、與餓了麼的雙關聯動。隱藏於內核中的共同點是:兩家都在試圖利用技術能力和生態系統賦能商業

這一直是阿里擅長的領域。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口號已經廣為人知,今年1月,阿里還提出“商業操作系統”概念,讓各個事業部協同,把對產業的觸角從零售端延伸到供應鏈、組織架構等更加深入的層面。

主導今年88掃貨節的支付寶IoT事業部總經理鍾繇也表示,他們在調研中發現,線下商家流量並不少,比如一個大賣場的到店人數能做到每年幾十萬,但關於他們是誰、如何吸引他們回來,商家們一無所知。把線上與線下融合,即 OMO ,幫助商家更懂客戶,提升效率和服務能力,更好地做生意,就成為今年的活動主題。

微信支付顯然也想扮演這樣的角色。

C 端疲態漸顯之後,騰訊已經毫不掩飾自己在 B 端的野心。作為整個騰訊生態中與商業關係最直接的細胞,微信支付自然成為騰訊搶奪陣地的武器。

於是,微信支付團隊會花上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線下蹲點,挖掘並解決商戶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目前,使用微信支付的商家數量已經達到5000萬。

而在一些新玩法和技術方面,他們也秉承“你有的,我也要有”原則,跟進支付寶的信用分、刷臉等玩法,一個都不能少。

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商業佈局的平衡,也是行業進入成熟期的穩定。

但平靜之下,暗流湧動。

2

2018年數據顯示,支付寶增速穩定在30%,高峰期達到過50%,而同期的微信支付已經增長放緩,增速保持在10%以下。

當然,規模和速度已經不再是移動支付下半場最重要的關鍵詞,深度才是

如果說移動支付上半場比拼的是覆蓋和場景,誰補貼狠、下手快,誰就能佔得先機,那麼,下半場比拼的就是基礎能力、技術水平和生態價值。

這並非微信支付擅長的領域。當社交流量失靈,增長見頂,此前紅包大戰等砸錢的粗獷戰術就顯得落伍了,焦慮自然也隨之而來。

不進則退的簡單道理在商業世界始終有效。

相比之下,支付寶面臨的局面卻似乎明朗了。

它在上半場已經交過了學費。2016年試水社交的操作,讓這支團隊“收穫”了批評,也因此反思。那場失敗了的小戰役之後,支付寶放下焦慮,成立班委制,優化決策流程,放棄社交,忘記高頻、社交這些時下流行的關鍵詞,迴歸金融和商業。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換來了它在下半場的淡定。目標明確,加上此前幾年裡積累的基礎能力、技術佈局和生態體系,支付寶具備了更強的深入作戰能力。

當然,兩家籌碼各有千秋

支付寶的優勢重點體現在基礎能力和生態價值方面。

過去幾年,支付寶圍繞信用、理財、保險等領域搭建起多維服務體系,以信用為例,芝麻信用分已經成為判斷用戶信用指數的行業標準之一,它讓很多行業得以“輕裝上陣”,擺脫傳統的押金租賃模式,啟用信用免押模式。

哈羅單車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得以從摩拜和 ofo 都倒下的戰場突圍而出,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免押。

更多數據顯示,免押是互聯網時代租賃行業的重要助力。艾瑞《汽車租賃行業用戶洞察》數據顯示,在18-35歲的主流租車用戶中,70.6%的用戶首選支付寶。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共享充電寶領域。Trustdata數據顯示,在2018年,免押訂單佔比達到95.4%,而通過支付寶和微信使用充電寶的用戶分別是66.8%、33.2%——多數用戶已經形成消費習慣:免押?用支付寶。

"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作者:葵柒 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 (ID:hyzibenlun)

一款日均交易超過10億次的支付工具也會焦慮嗎?

是的。

糟糕的情緒正在困擾微信支付團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耿志軍在上週道出壓力:當數據增長空間觸頂,支付團隊都在焦慮往哪走。

支付寶團隊更早地品嚐過這種滋味。

支付寶公共出行事業部總經理格言說,2017年支付寶剛開始做掃碼出行,面對突然出現的龐大數據體量,團隊一度陷入焦慮。

如何才能進一步幫助合作伙伴?在他們看來,掃碼乘車只是淺層次的合作關係。如果止步於此,相當於挖到礦藏卻無所作為。

如今看來,這些焦慮正是移動支付下半場的必然產物。

與上半場攻城拔寨的快感不同,下半場里巷戰成為主流,比拼重點也變成了精細作戰能力、後方綜合實力。當類似補貼大戰那種流量時代高舉高打的戰術成為過去,身處其中之人更需要耐力和信心,去接受時間的考驗。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曾經是闖入金融領域的外來物種,它們的出現一度倒逼銀聯等傳統玩家迭代進化,也讓中國成為全球移動支付最便捷的國家。在抖音短視頻裡,國外人對著鏡頭讚美在中國使用手機支付的方便,已經成為新的流行之一。

成長的煩惱總是難以避免。

一個共識是:在移動支付下半場,戰火始於支付,卻已經遠遠超出支付。

1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功能有什麼不同?

如果在街頭採訪中拋出這個問題,你得到的答案可能不會很豐富。

從 C 端體驗來看,這兩款佔據市場份額最多的移動支付工具相差不大。一個直觀的感受是,在使用頻次最高的線下門店、攤販處,你總能看到兩家的付款二維碼躺在一起,而商超的收銀員總會親切地問你:“微信還是支付寶?”

他們用戶規模目前也基本持平,都在10億左右。

區別在於,支付寶的10億用戶中,有2億來自它在海外投資的9個本地錢包,結合另一個數據來看——2019年3月,下沉用戶全國 APP MAU 同比增量,支付寶排名第三,僅次於抖音和快手——這意味著,相比流量觸頂的微信支付,支付寶在用戶體量上的增長空間或許更大。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而兩家產品大有“長得像”趨勢,從今年的“88活動”中也可見一斑。

如果說每年的11月、6月是線上消費狂歡節,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正在把每年8月變成線下消費的節日,通過發放優惠券、免單等手段,讓用戶體驗薅羊毛的快感。

具體來看,微信支付今年主推的是支付分、刷臉的青蛙Pro、親屬卡等,而支付寶的重點是花唄支付、IoT 刷臉支付、與餓了麼的雙關聯動。隱藏於內核中的共同點是:兩家都在試圖利用技術能力和生態系統賦能商業

這一直是阿里擅長的領域。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口號已經廣為人知,今年1月,阿里還提出“商業操作系統”概念,讓各個事業部協同,把對產業的觸角從零售端延伸到供應鏈、組織架構等更加深入的層面。

主導今年88掃貨節的支付寶IoT事業部總經理鍾繇也表示,他們在調研中發現,線下商家流量並不少,比如一個大賣場的到店人數能做到每年幾十萬,但關於他們是誰、如何吸引他們回來,商家們一無所知。把線上與線下融合,即 OMO ,幫助商家更懂客戶,提升效率和服務能力,更好地做生意,就成為今年的活動主題。

微信支付顯然也想扮演這樣的角色。

C 端疲態漸顯之後,騰訊已經毫不掩飾自己在 B 端的野心。作為整個騰訊生態中與商業關係最直接的細胞,微信支付自然成為騰訊搶奪陣地的武器。

於是,微信支付團隊會花上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線下蹲點,挖掘並解決商戶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目前,使用微信支付的商家數量已經達到5000萬。

而在一些新玩法和技術方面,他們也秉承“你有的,我也要有”原則,跟進支付寶的信用分、刷臉等玩法,一個都不能少。

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商業佈局的平衡,也是行業進入成熟期的穩定。

但平靜之下,暗流湧動。

2

2018年數據顯示,支付寶增速穩定在30%,高峰期達到過50%,而同期的微信支付已經增長放緩,增速保持在10%以下。

當然,規模和速度已經不再是移動支付下半場最重要的關鍵詞,深度才是

如果說移動支付上半場比拼的是覆蓋和場景,誰補貼狠、下手快,誰就能佔得先機,那麼,下半場比拼的就是基礎能力、技術水平和生態價值。

這並非微信支付擅長的領域。當社交流量失靈,增長見頂,此前紅包大戰等砸錢的粗獷戰術就顯得落伍了,焦慮自然也隨之而來。

不進則退的簡單道理在商業世界始終有效。

相比之下,支付寶面臨的局面卻似乎明朗了。

它在上半場已經交過了學費。2016年試水社交的操作,讓這支團隊“收穫”了批評,也因此反思。那場失敗了的小戰役之後,支付寶放下焦慮,成立班委制,優化決策流程,放棄社交,忘記高頻、社交這些時下流行的關鍵詞,迴歸金融和商業。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換來了它在下半場的淡定。目標明確,加上此前幾年裡積累的基礎能力、技術佈局和生態體系,支付寶具備了更強的深入作戰能力。

當然,兩家籌碼各有千秋

支付寶的優勢重點體現在基礎能力和生態價值方面。

過去幾年,支付寶圍繞信用、理財、保險等領域搭建起多維服務體系,以信用為例,芝麻信用分已經成為判斷用戶信用指數的行業標準之一,它讓很多行業得以“輕裝上陣”,擺脫傳統的押金租賃模式,啟用信用免押模式。

哈羅單車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得以從摩拜和 ofo 都倒下的戰場突圍而出,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免押。

更多數據顯示,免押是互聯網時代租賃行業的重要助力。艾瑞《汽車租賃行業用戶洞察》數據顯示,在18-35歲的主流租車用戶中,70.6%的用戶首選支付寶。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共享充電寶領域。Trustdata數據顯示,在2018年,免押訂單佔比達到95.4%,而通過支付寶和微信使用充電寶的用戶分別是66.8%、33.2%——多數用戶已經形成消費習慣:免押?用支付寶。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微信顯然也意識到了自身信用能力缺失的影響。租賃和共享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高頻場景,但用戶體量更大的微信始終佔得優勢——這只是一個信號,昭示著微信支付在類似場景的必然失利。

於是,騰訊在2018年1月也上線了個人信用分公測,但僅僅一天後就下線,直到一年後才重新上線,但始終沒有真正形成影響力。

支付寶讓微信支付焦慮的另一項能力是生態體系。

微信支付的社交流量變現顯然輸給了支付寶的組團作戰玩法,“敗走”星巴克最能體現。

這家全球咖啡王牌企業在2016年開始與微信合作,並在最初的半年裡對支付寶“排他”。在短期內,微信支付改變了用戶支付方式,提升了用戶體驗和效率,但未能給星巴克的中國市場業績和業態帶來明顯提升,它的2017財年業績整體低於預期,股價陷入頹勢。

數字化和新零售升級是星巴克當時想發力的方向,顯然,這是單憑一款支付工具難以助力的小目標。

支付寶坐擁“靠山”的優勢得以體現

2018年8月,星巴克與阿里達成戰略合作,涉及天貓、支付寶、餓了嗎、盒馬等多支體系。

當時星巴克的股價是51.68美元;等到餓了麼在9月推出“專星送”時,它的股價已經漲到55.43美元;10月,盒馬開通外送星廚,星巴克股價是58.64美元;12月,新零售智慧門店上線時,股價是65.3美元。

截至美國本地時間8月8日,星巴克股價已經漲到96.27美元。

當然,我們無法由此簡單判斷,阿里在星巴克股價上漲的路徑中發揮了多大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兩者是正向相關的聯繫。至少在資本市場,投資人對這筆合作表現出了較高期待。而馬雲的好朋友、舒爾茨也在離任星巴克董事長前感慨:

“毫無疑問,世界任何地方的線下零售商,都不可能不融合移動電商應用而作為一個獨立業務存在,更不用說在中國。”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裡,圍繞基礎能力和生態體系,微信支付也在持續發力。

耿志軍在多個場合強調過,微信支付要深挖行業消費鏈條,提供更好的行業應用體驗。雖然很多動作起步略晚,但以微信的體量和決心,這位跟隨者依然不可小覷。

尤其在技術層面。

事實上,作為行業先行者,支付寶一直髮揮著技術引領作用。以刷臉為例,早在2014年,支付寶就已經開始研究刷臉工具,以實現“人不需要證明我是我”的目標,到今年88掃貨節中,生物識別支付已經佔比80%以上。

而微信支付直到今年3月才推出刷臉支付設備“青蛙”,對標支付寶在去年年底推出的“蜻蜓”。

不過,這樣的滯後可能是受限於趨勢判斷和技術能力,也可能只是安全策略——相比搶佔先機,它更願意沉住氣,觀察市場反應,確認無虞後再跟進。

你可以說它平庸、保守甚至雞賊,但這確實符合騰訊的行事風格。畢竟,在金融領域,技術突破的方向不僅僅是快捷。

3

很多時候,焦慮源於對敵人的過分關注。

對於人和組織而言,一定時期內的精力總是有限的。當注意力被過度集中在某個點上,就有可能在其他領域發生失焦。

把注意力從競爭對手轉移回自身之後,螞蟻金服 CEO 井賢棟找到了更多樂趣。他在最近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談到:

“有人說競爭讓我們焦慮變形,但競爭為什麼要焦慮?那應該是樂趣!相比之下,創新會讓我焦慮,當然做好也更興奮,給未來帶來的改變,比競爭跑贏別人更令人興奮。”

"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作者:葵柒 微信公眾號:略大參考 (ID:hyzibenlun)

一款日均交易超過10億次的支付工具也會焦慮嗎?

是的。

糟糕的情緒正在困擾微信支付團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耿志軍在上週道出壓力:當數據增長空間觸頂,支付團隊都在焦慮往哪走。

支付寶團隊更早地品嚐過這種滋味。

支付寶公共出行事業部總經理格言說,2017年支付寶剛開始做掃碼出行,面對突然出現的龐大數據體量,團隊一度陷入焦慮。

如何才能進一步幫助合作伙伴?在他們看來,掃碼乘車只是淺層次的合作關係。如果止步於此,相當於挖到礦藏卻無所作為。

如今看來,這些焦慮正是移動支付下半場的必然產物。

與上半場攻城拔寨的快感不同,下半場里巷戰成為主流,比拼重點也變成了精細作戰能力、後方綜合實力。當類似補貼大戰那種流量時代高舉高打的戰術成為過去,身處其中之人更需要耐力和信心,去接受時間的考驗。

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曾經是闖入金融領域的外來物種,它們的出現一度倒逼銀聯等傳統玩家迭代進化,也讓中國成為全球移動支付最便捷的國家。在抖音短視頻裡,國外人對著鏡頭讚美在中國使用手機支付的方便,已經成為新的流行之一。

成長的煩惱總是難以避免。

一個共識是:在移動支付下半場,戰火始於支付,卻已經遠遠超出支付。

1

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功能有什麼不同?

如果在街頭採訪中拋出這個問題,你得到的答案可能不會很豐富。

從 C 端體驗來看,這兩款佔據市場份額最多的移動支付工具相差不大。一個直觀的感受是,在使用頻次最高的線下門店、攤販處,你總能看到兩家的付款二維碼躺在一起,而商超的收銀員總會親切地問你:“微信還是支付寶?”

他們用戶規模目前也基本持平,都在10億左右。

區別在於,支付寶的10億用戶中,有2億來自它在海外投資的9個本地錢包,結合另一個數據來看——2019年3月,下沉用戶全國 APP MAU 同比增量,支付寶排名第三,僅次於抖音和快手——這意味著,相比流量觸頂的微信支付,支付寶在用戶體量上的增長空間或許更大。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而兩家產品大有“長得像”趨勢,從今年的“88活動”中也可見一斑。

如果說每年的11月、6月是線上消費狂歡節,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正在把每年8月變成線下消費的節日,通過發放優惠券、免單等手段,讓用戶體驗薅羊毛的快感。

具體來看,微信支付今年主推的是支付分、刷臉的青蛙Pro、親屬卡等,而支付寶的重點是花唄支付、IoT 刷臉支付、與餓了麼的雙關聯動。隱藏於內核中的共同點是:兩家都在試圖利用技術能力和生態系統賦能商業

這一直是阿里擅長的領域。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句口號已經廣為人知,今年1月,阿里還提出“商業操作系統”概念,讓各個事業部協同,把對產業的觸角從零售端延伸到供應鏈、組織架構等更加深入的層面。

主導今年88掃貨節的支付寶IoT事業部總經理鍾繇也表示,他們在調研中發現,線下商家流量並不少,比如一個大賣場的到店人數能做到每年幾十萬,但關於他們是誰、如何吸引他們回來,商家們一無所知。把線上與線下融合,即 OMO ,幫助商家更懂客戶,提升效率和服務能力,更好地做生意,就成為今年的活動主題。

微信支付顯然也想扮演這樣的角色。

C 端疲態漸顯之後,騰訊已經毫不掩飾自己在 B 端的野心。作為整個騰訊生態中與商業關係最直接的細胞,微信支付自然成為騰訊搶奪陣地的武器。

於是,微信支付團隊會花上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線下蹲點,挖掘並解決商戶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目前,使用微信支付的商家數量已經達到5000萬。

而在一些新玩法和技術方面,他們也秉承“你有的,我也要有”原則,跟進支付寶的信用分、刷臉等玩法,一個都不能少。

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商業佈局的平衡,也是行業進入成熟期的穩定。

但平靜之下,暗流湧動。

2

2018年數據顯示,支付寶增速穩定在30%,高峰期達到過50%,而同期的微信支付已經增長放緩,增速保持在10%以下。

當然,規模和速度已經不再是移動支付下半場最重要的關鍵詞,深度才是

如果說移動支付上半場比拼的是覆蓋和場景,誰補貼狠、下手快,誰就能佔得先機,那麼,下半場比拼的就是基礎能力、技術水平和生態價值。

這並非微信支付擅長的領域。當社交流量失靈,增長見頂,此前紅包大戰等砸錢的粗獷戰術就顯得落伍了,焦慮自然也隨之而來。

不進則退的簡單道理在商業世界始終有效。

相比之下,支付寶面臨的局面卻似乎明朗了。

它在上半場已經交過了學費。2016年試水社交的操作,讓這支團隊“收穫”了批評,也因此反思。那場失敗了的小戰役之後,支付寶放下焦慮,成立班委制,優化決策流程,放棄社交,忘記高頻、社交這些時下流行的關鍵詞,迴歸金融和商業。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換來了它在下半場的淡定。目標明確,加上此前幾年裡積累的基礎能力、技術佈局和生態體系,支付寶具備了更強的深入作戰能力。

當然,兩家籌碼各有千秋

支付寶的優勢重點體現在基礎能力和生態價值方面。

過去幾年,支付寶圍繞信用、理財、保險等領域搭建起多維服務體系,以信用為例,芝麻信用分已經成為判斷用戶信用指數的行業標準之一,它讓很多行業得以“輕裝上陣”,擺脫傳統的押金租賃模式,啟用信用免押模式。

哈羅單車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得以從摩拜和 ofo 都倒下的戰場突圍而出,很大程度要歸功於免押。

更多數據顯示,免押是互聯網時代租賃行業的重要助力。艾瑞《汽車租賃行業用戶洞察》數據顯示,在18-35歲的主流租車用戶中,70.6%的用戶首選支付寶。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共享充電寶領域。Trustdata數據顯示,在2018年,免押訂單佔比達到95.4%,而通過支付寶和微信使用充電寶的用戶分別是66.8%、33.2%——多數用戶已經形成消費習慣:免押?用支付寶。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微信顯然也意識到了自身信用能力缺失的影響。租賃和共享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高頻場景,但用戶體量更大的微信始終佔得優勢——這只是一個信號,昭示著微信支付在類似場景的必然失利。

於是,騰訊在2018年1月也上線了個人信用分公測,但僅僅一天後就下線,直到一年後才重新上線,但始終沒有真正形成影響力。

支付寶讓微信支付焦慮的另一項能力是生態體系。

微信支付的社交流量變現顯然輸給了支付寶的組團作戰玩法,“敗走”星巴克最能體現。

這家全球咖啡王牌企業在2016年開始與微信合作,並在最初的半年裡對支付寶“排他”。在短期內,微信支付改變了用戶支付方式,提升了用戶體驗和效率,但未能給星巴克的中國市場業績和業態帶來明顯提升,它的2017財年業績整體低於預期,股價陷入頹勢。

數字化和新零售升級是星巴克當時想發力的方向,顯然,這是單憑一款支付工具難以助力的小目標。

支付寶坐擁“靠山”的優勢得以體現

2018年8月,星巴克與阿里達成戰略合作,涉及天貓、支付寶、餓了嗎、盒馬等多支體系。

當時星巴克的股價是51.68美元;等到餓了麼在9月推出“專星送”時,它的股價已經漲到55.43美元;10月,盒馬開通外送星廚,星巴克股價是58.64美元;12月,新零售智慧門店上線時,股價是65.3美元。

截至美國本地時間8月8日,星巴克股價已經漲到96.27美元。

當然,我們無法由此簡單判斷,阿里在星巴克股價上漲的路徑中發揮了多大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兩者是正向相關的聯繫。至少在資本市場,投資人對這筆合作表現出了較高期待。而馬雲的好朋友、舒爾茨也在離任星巴克董事長前感慨:

“毫無疑問,世界任何地方的線下零售商,都不可能不融合移動電商應用而作為一個獨立業務存在,更不用說在中國。”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裡,圍繞基礎能力和生態體系,微信支付也在持續發力。

耿志軍在多個場合強調過,微信支付要深挖行業消費鏈條,提供更好的行業應用體驗。雖然很多動作起步略晚,但以微信的體量和決心,這位跟隨者依然不可小覷。

尤其在技術層面。

事實上,作為行業先行者,支付寶一直髮揮著技術引領作用。以刷臉為例,早在2014年,支付寶就已經開始研究刷臉工具,以實現“人不需要證明我是我”的目標,到今年88掃貨節中,生物識別支付已經佔比80%以上。

而微信支付直到今年3月才推出刷臉支付設備“青蛙”,對標支付寶在去年年底推出的“蜻蜓”。

不過,這樣的滯後可能是受限於趨勢判斷和技術能力,也可能只是安全策略——相比搶佔先機,它更願意沉住氣,觀察市場反應,確認無虞後再跟進。

你可以說它平庸、保守甚至雞賊,但這確實符合騰訊的行事風格。畢竟,在金融領域,技術突破的方向不僅僅是快捷。

3

很多時候,焦慮源於對敵人的過分關注。

對於人和組織而言,一定時期內的精力總是有限的。當注意力被過度集中在某個點上,就有可能在其他領域發生失焦。

把注意力從競爭對手轉移回自身之後,螞蟻金服 CEO 井賢棟找到了更多樂趣。他在最近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談到:

“有人說競爭讓我們焦慮變形,但競爭為什麼要焦慮?那應該是樂趣!相比之下,創新會讓我焦慮,當然做好也更興奮,給未來帶來的改變,比競爭跑贏別人更令人興奮。”

移動支付的焦慮與野望

圖:螞蟻金服 CEO 井賢棟

鍾繇也在本週告訴略大參考,他目前最大的焦慮是時間不夠用。市場上的機會層出不窮,考驗在於誰能更早看到,並全身心投入把它做好?

焦慮的微信支付團隊不再提數字目標。

在上週的媒體開放日中,耿志軍提到,在目前的體量之下,微信支付不再只為追求 KPI,而是應該做出有溫度的產品,傳遞科技向善。於是,微信支付在去年推出的親屬卡功能,被列為今年88活動的推介重點。

不過,溫情脈脈永遠不是商業世界裡的永恆主題。

很多人大概還記得移動支付上半場的熊熊戰火:微信支付在那個春節發起“奇襲珍珠港”,用一場紅包大戰讓馬雲提前結束春節假期,回國召開高層會議;打車大戰中,兩家瘋狂撒錢補貼,讓很多人一度習慣不花錢坐車……

當時他們的目標簡單又明確:流量。

當戰事進入下半場,流量變得不那麼重要,這場戰爭也迴歸到商業的本質:誰能讓交易成本降低,誰就能贏得戰爭。

羅納德·科斯曾經在《企業的性質》中指出,所有的市場交易都是存在交易成本的,這種成本包括交易雙方搜尋和匹配的成本,也包括交易雙方簽訂合約的成本。不管對於B端還是C端,能真正降低交易成本的工具才是具備價值的。

“降低交易成本”,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命題,不同時期、不同玩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

這注定是場持久戰。

身處其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不敢鬆懈。

作為第一名的支付寶,它面臨的危險是:更容易顛覆第一名的永遠不是第二名,而是野心勃勃的闖入者——它可能來自任何方向,出現在任何時刻。

對於位居第二的微信支付,危險同樣存在:相比第一名,更容易被闖入者打倒的肯定是第二名。

戰事不休,焦慮不止。這是戰爭中的常態,卻也是商業進化的動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