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怎麼研究全球化,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

馬克思主義怎麼研究全球化,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


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是國內外國際關係理論研究的重要領域,我國國際關係學界也積累了寶貴的研究經驗,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就。但是客觀地說,自“冷戰”結束以來,我國對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研究基本上處於一種低水平的徘徊。無論是研究力量還是研究成果在整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中所佔的比重都比較有限,研究內容基本侷限於對概念的界定、對經典作家理論的梳理,而對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當代價值的揭示和研究不夠充分,在研究方法上也沒有太大的突破。

  • 研究意義非凡

國外學者關於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研究有其客觀的一面,能為國內學界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提供借鑑,同時也有不少錯誤和曲解。西方學者認為,雖然馬克思主義並沒有關於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的系統完整的理論體系,但有著豐富的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思想,並形成了自馬克思、恩格斯開始直至以其思想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際關係理論和外交思想。應該說,西方學者的研究僅僅是初步的,遺漏和失誤很多,對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歷史和時代的理論、殖民地的理論、和平共處的理論歸納得較少且不準確。在方法論方面,由於不能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哲學體系,也很少涉及。

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是當代國際關係理論的重要理論淵源之一,研究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及其當代價值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有利於推動對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研究,有利於推動對國際關係理論的深入研究,有利於推動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體系的構建,同時還有助於正確認識當前的國際形勢和國際格局,有助於正確認識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責任,有助於我國制定正確的對外戰略和正確處理國際事務,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從而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利益。

  • 理論內容豐富

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包括馬克思、恩格斯的國際關係學說,列寧、斯大林的國際關係思想,毛澤東、周恩來的國際關係思想,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的國際關係理念,以及西方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等。筆者研究的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主要是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鄧小平和習近平等在他們的革命實踐活動中關於世界歷史、殖民制度、國際共運、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問題、戰爭與和平、民族、國家、階級、政黨以及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觀點和論述,是殖民地人民擺脫殖民統治、無產階級爭取民族解放、社會主義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強大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國家利益論。馬克思主義認為,利益是物質性與社會性的統一,是共同利益與特殊利益的統一,利益隨著國家的產生而產生,隨著國家形態的更替而發展。國家利益的產生、發展根源於社會中共同利益與特殊利益對立統一關係的發展,利益具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國家利益的載體是民族和國家。國家利益是社會共同利益在存在嚴重衝突的社會中的保全和發展形式,當社會共同利益體系中的矛盾和衝突隨著私有制的消滅而消失時,國家利益作為這種共同利益的虛幻形式也將走向消亡和終結。國家利益所代表的一切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將重新迴歸社會共同利益體系,這是國家利益的最終歸宿。

全球化理論。馬克思主義認為,“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同時也“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於整個世界”。世界市場的建立無論在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不斷促進著各國間、各地區間交往的加深,而這種交往也從最初的物質間的交往轉變為更廣泛的交往。全球化的過程應該是整體性的,它不僅是經濟和文化的全球化,而且也應該是政治的全球化,但政治的全球化發生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之後,是必然的、不容置疑的,但無法與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相比擬。

世界交往理論。馬克思主義交往理論的突出特點在於它把交往與生產實踐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把人類社會交往區分為物質交往和精神交往,認為交往是指個人、社會團體、民族、國家間的物質交往和精神交流。馬克思主義的交往理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論述了交往形式與物質生產之間的關係,二是論述了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與交往的關係,三是論證了世界交往在人類社會演進和社會結構變革中的意義。世界交往主要指的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的交往,是打破了民族界限和地域限制的交往,是交往的最高層次,共產主義“是以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與此相聯繫的世界交往為前提的”,因此,只有努力擴大與外部世界的物質和精神交往,自覺納入世界交往體系,才能為消滅“地域性的共產主義”創造條件。

此外,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還有國家理論、民族理論、外交理論、戰爭與和平理論、生產力理論、世界分工理論和世界市場理論等。

  • 推動創新發展

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具有衝突的動態的世界觀、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社會分析、對社會主義的嚮往、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等五大特徵,對於當代中國維護國家利益,參與經濟全球化,處理主權、民族、宗教、邊界、領土、領海糾紛和反恐等國際事務,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指導國際共運和社會主義發展。20世紀40—50年代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社會主義國家由一國發展為多國,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成為兩個超級大國之一,中國成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在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得到了成功實踐,殖民制度瓦解,第三世界國家登上世界政治舞臺。

預測全球化趨勢和社會主義前景。進入21世紀,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頻繁遭受恐怖襲擊、爆發金融危機,整體實力相對下降,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工業國家發展迅速,逐漸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國際格局開始重組,馬克思、恩格斯當年指出的經濟全球化趨勢已成現實,國際聯合和共產主義社會也曙光初露。

指示當代國際交往途徑和國際關係發展方向。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兩極格局崩潰,為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世界範圍內的物質與精神交往不斷向深度與廣度發展,經濟交往、文化交流、互通有無、互利共贏、和諧共存,已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引領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和諧世界。中國40年來堅持改革開放,在捍衛國家利益的前提下,主動融入國際社會,努力與各國和平共處,2010年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且面臨複雜的國際環境。因此,具有與時俱進理論品質的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必將繼續引領中國努力擴大與外部世界的物質和精神交往,自覺納入世界交往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走和平發展之路,推動構建和諧世界。

總而言之,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將隨著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而繼續發展,但發展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會面臨阻力和曲折。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基本立場、方法和觀點仍然是我們理解當代國際社會、制定對外戰略、處理國際事務和建構國際關係理論中國學派的理論基礎。把對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研究同構建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體系的研究結合起來,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的建設與發展必將對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繼續發展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馬克思主義國際關係理論及其當代價值研究”(12BGJ003)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鈕菊生 劉椰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