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

今天我想講一講《冰汽時代》,這是一款2018年忽然爆發的生存類單機遊戲,在這個國際形勢動盪的背景下,這款遊戲的所要表述的觀點很有代表性。

《冰汽時代》的製作廠商是製作了《這是我的戰爭》的11 bit studios,11 bit studios位於波蘭華沙,就是盛產蠢驢的那個國家,11 bit studios由前CD Projekt和Metropolis Software開發人員和員工創立,囉嗦了這麼多,就是想表達製作商很靠譜,就和其他波蘭人一樣。

這部作品是在《這是我的戰爭》發行大約3年半之後面試的,由於《這是我的戰爭》通過拷問玩家對於生存和正義之間的抉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冰汽時代》顯然想要繼承成功的要素,通過另一個角度,繼續進行生存哲學的探討。

"

今天我想講一講《冰汽時代》,這是一款2018年忽然爆發的生存類單機遊戲,在這個國際形勢動盪的背景下,這款遊戲的所要表述的觀點很有代表性。

《冰汽時代》的製作廠商是製作了《這是我的戰爭》的11 bit studios,11 bit studios位於波蘭華沙,就是盛產蠢驢的那個國家,11 bit studios由前CD Projekt和Metropolis Software開發人員和員工創立,囉嗦了這麼多,就是想表達製作商很靠譜,就和其他波蘭人一樣。

這部作品是在《這是我的戰爭》發行大約3年半之後面試的,由於《這是我的戰爭》通過拷問玩家對於生存和正義之間的抉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冰汽時代》顯然想要繼承成功的要素,通過另一個角度,繼續進行生存哲學的探討。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冰汽時代》的背景設定在了一個全球降溫之後天寒地凍的冰河時期,試圖再現極端條件下的生存抉擇,然而,這款遊戲的爆發點,卻並不是對於選擇的思考,而是東西方價值觀的碰撞。無數中國玩家在玩了這款遊戲以後,對最後的評價表達了不滿,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明明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卻非要給出負面的評價。因為遊戲的劇本有多個,體現的矛盾也是各不相同,這裡就拿主線“新家”劇本作為討論案例。

"

今天我想講一講《冰汽時代》,這是一款2018年忽然爆發的生存類單機遊戲,在這個國際形勢動盪的背景下,這款遊戲的所要表述的觀點很有代表性。

《冰汽時代》的製作廠商是製作了《這是我的戰爭》的11 bit studios,11 bit studios位於波蘭華沙,就是盛產蠢驢的那個國家,11 bit studios由前CD Projekt和Metropolis Software開發人員和員工創立,囉嗦了這麼多,就是想表達製作商很靠譜,就和其他波蘭人一樣。

這部作品是在《這是我的戰爭》發行大約3年半之後面試的,由於《這是我的戰爭》通過拷問玩家對於生存和正義之間的抉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冰汽時代》顯然想要繼承成功的要素,通過另一個角度,繼續進行生存哲學的探討。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冰汽時代》的背景設定在了一個全球降溫之後天寒地凍的冰河時期,試圖再現極端條件下的生存抉擇,然而,這款遊戲的爆發點,卻並不是對於選擇的思考,而是東西方價值觀的碰撞。無數中國玩家在玩了這款遊戲以後,對最後的評價表達了不滿,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明明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卻非要給出負面的評價。因為遊戲的劇本有多個,體現的矛盾也是各不相同,這裡就拿主線“新家”劇本作為討論案例。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新家”講的是人群從倫敦逃離,到達了一個新的聚居地,在這裡物資短缺,人們要通過收集資源,發展科技,最後熬過-150°C的暴風雪,玩家扮演的是領導者的角色,可以建造建築,頒佈律法,無論是被群眾拉下馬還是全員死亡都會導致遊戲失敗。

其中最關鍵的差異點就是關於律法的運用,遊戲中可以通過各種律法可以降低生存所需要耗費的資源或者延長工作的時間來確保資源的收集,但是有些律法卻顯得不那麼人道,比如24小時加班,消滅極端異見者,專制統治等,不頒佈這些律法,幾乎很難度過突發的情況,比如-150°C的大暴雪,城裡的極端分裂主義分子,饑荒時刻。當玩家通過這些律法的頒佈,頂過了毀滅性的大暴雪,在最後的結尾會以“這一切值得嗎?”的評語收尾。

"

今天我想講一講《冰汽時代》,這是一款2018年忽然爆發的生存類單機遊戲,在這個國際形勢動盪的背景下,這款遊戲的所要表述的觀點很有代表性。

《冰汽時代》的製作廠商是製作了《這是我的戰爭》的11 bit studios,11 bit studios位於波蘭華沙,就是盛產蠢驢的那個國家,11 bit studios由前CD Projekt和Metropolis Software開發人員和員工創立,囉嗦了這麼多,就是想表達製作商很靠譜,就和其他波蘭人一樣。

這部作品是在《這是我的戰爭》發行大約3年半之後面試的,由於《這是我的戰爭》通過拷問玩家對於生存和正義之間的抉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冰汽時代》顯然想要繼承成功的要素,通過另一個角度,繼續進行生存哲學的探討。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冰汽時代》的背景設定在了一個全球降溫之後天寒地凍的冰河時期,試圖再現極端條件下的生存抉擇,然而,這款遊戲的爆發點,卻並不是對於選擇的思考,而是東西方價值觀的碰撞。無數中國玩家在玩了這款遊戲以後,對最後的評價表達了不滿,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明明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卻非要給出負面的評價。因為遊戲的劇本有多個,體現的矛盾也是各不相同,這裡就拿主線“新家”劇本作為討論案例。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新家”講的是人群從倫敦逃離,到達了一個新的聚居地,在這裡物資短缺,人們要通過收集資源,發展科技,最後熬過-150°C的暴風雪,玩家扮演的是領導者的角色,可以建造建築,頒佈律法,無論是被群眾拉下馬還是全員死亡都會導致遊戲失敗。

其中最關鍵的差異點就是關於律法的運用,遊戲中可以通過各種律法可以降低生存所需要耗費的資源或者延長工作的時間來確保資源的收集,但是有些律法卻顯得不那麼人道,比如24小時加班,消滅極端異見者,專制統治等,不頒佈這些律法,幾乎很難度過突發的情況,比如-150°C的大暴雪,城裡的極端分裂主義分子,饑荒時刻。當玩家通過這些律法的頒佈,頂過了毀滅性的大暴雪,在最後的結尾會以“這一切值得嗎?”的評語收尾。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萬惡根源

作為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玩家紛紛表達對這種評價的不滿,對於習慣了集體主義的我們來說,犧牲小我,保證集體利益已經是深入到骨髓中的價值觀,中國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追上第一梯隊的腳步也是因為這種思想引領的結果。種群生存下來了,這難道還有什麼不值得嗎?

再次,通過這些律法,可以降低因為極端惡劣天氣情況而被迫讓人民吃不飽穿不暖還得不斷加班導致而上升的不滿值,避免因此結束遊戲,在某些惡劣條件下,假如不這麼做,會因為物資短缺而直接毀滅整個城市,同樣也是結束遊戲。

"

今天我想講一講《冰汽時代》,這是一款2018年忽然爆發的生存類單機遊戲,在這個國際形勢動盪的背景下,這款遊戲的所要表述的觀點很有代表性。

《冰汽時代》的製作廠商是製作了《這是我的戰爭》的11 bit studios,11 bit studios位於波蘭華沙,就是盛產蠢驢的那個國家,11 bit studios由前CD Projekt和Metropolis Software開發人員和員工創立,囉嗦了這麼多,就是想表達製作商很靠譜,就和其他波蘭人一樣。

這部作品是在《這是我的戰爭》發行大約3年半之後面試的,由於《這是我的戰爭》通過拷問玩家對於生存和正義之間的抉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冰汽時代》顯然想要繼承成功的要素,通過另一個角度,繼續進行生存哲學的探討。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冰汽時代》的背景設定在了一個全球降溫之後天寒地凍的冰河時期,試圖再現極端條件下的生存抉擇,然而,這款遊戲的爆發點,卻並不是對於選擇的思考,而是東西方價值觀的碰撞。無數中國玩家在玩了這款遊戲以後,對最後的評價表達了不滿,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明明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卻非要給出負面的評價。因為遊戲的劇本有多個,體現的矛盾也是各不相同,這裡就拿主線“新家”劇本作為討論案例。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新家”講的是人群從倫敦逃離,到達了一個新的聚居地,在這裡物資短缺,人們要通過收集資源,發展科技,最後熬過-150°C的暴風雪,玩家扮演的是領導者的角色,可以建造建築,頒佈律法,無論是被群眾拉下馬還是全員死亡都會導致遊戲失敗。

其中最關鍵的差異點就是關於律法的運用,遊戲中可以通過各種律法可以降低生存所需要耗費的資源或者延長工作的時間來確保資源的收集,但是有些律法卻顯得不那麼人道,比如24小時加班,消滅極端異見者,專制統治等,不頒佈這些律法,幾乎很難度過突發的情況,比如-150°C的大暴雪,城裡的極端分裂主義分子,饑荒時刻。當玩家通過這些律法的頒佈,頂過了毀滅性的大暴雪,在最後的結尾會以“這一切值得嗎?”的評語收尾。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萬惡根源

作為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玩家紛紛表達對這種評價的不滿,對於習慣了集體主義的我們來說,犧牲小我,保證集體利益已經是深入到骨髓中的價值觀,中國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追上第一梯隊的腳步也是因為這種思想引領的結果。種群生存下來了,這難道還有什麼不值得嗎?

再次,通過這些律法,可以降低因為極端惡劣天氣情況而被迫讓人民吃不飽穿不暖還得不斷加班導致而上升的不滿值,避免因此結束遊戲,在某些惡劣條件下,假如不這麼做,會因為物資短缺而直接毀滅整個城市,同樣也是結束遊戲。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製作廠商矛盾之處了,假如要宣揚西方一些自由民主的價值觀,為何在不充分利用機器人的前提下,強制手段是最後挺過難關的必要條件? 假如認可在特殊條件下的專制統治,又為何要以“這一切值得嗎?”收尾?

如果說觀點上的搖擺不定是為了引發玩家的思考,那細節的設定的疑問就很難說不是製作者的問題了,為什麼建立警衛站就會提高不滿值? 難道警衛是和人民對立的存在?

"

今天我想講一講《冰汽時代》,這是一款2018年忽然爆發的生存類單機遊戲,在這個國際形勢動盪的背景下,這款遊戲的所要表述的觀點很有代表性。

《冰汽時代》的製作廠商是製作了《這是我的戰爭》的11 bit studios,11 bit studios位於波蘭華沙,就是盛產蠢驢的那個國家,11 bit studios由前CD Projekt和Metropolis Software開發人員和員工創立,囉嗦了這麼多,就是想表達製作商很靠譜,就和其他波蘭人一樣。

這部作品是在《這是我的戰爭》發行大約3年半之後面試的,由於《這是我的戰爭》通過拷問玩家對於生存和正義之間的抉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冰汽時代》顯然想要繼承成功的要素,通過另一個角度,繼續進行生存哲學的探討。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冰汽時代》的背景設定在了一個全球降溫之後天寒地凍的冰河時期,試圖再現極端條件下的生存抉擇,然而,這款遊戲的爆發點,卻並不是對於選擇的思考,而是東西方價值觀的碰撞。無數中國玩家在玩了這款遊戲以後,對最後的評價表達了不滿,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明明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卻非要給出負面的評價。因為遊戲的劇本有多個,體現的矛盾也是各不相同,這裡就拿主線“新家”劇本作為討論案例。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新家”講的是人群從倫敦逃離,到達了一個新的聚居地,在這裡物資短缺,人們要通過收集資源,發展科技,最後熬過-150°C的暴風雪,玩家扮演的是領導者的角色,可以建造建築,頒佈律法,無論是被群眾拉下馬還是全員死亡都會導致遊戲失敗。

其中最關鍵的差異點就是關於律法的運用,遊戲中可以通過各種律法可以降低生存所需要耗費的資源或者延長工作的時間來確保資源的收集,但是有些律法卻顯得不那麼人道,比如24小時加班,消滅極端異見者,專制統治等,不頒佈這些律法,幾乎很難度過突發的情況,比如-150°C的大暴雪,城裡的極端分裂主義分子,饑荒時刻。當玩家通過這些律法的頒佈,頂過了毀滅性的大暴雪,在最後的結尾會以“這一切值得嗎?”的評語收尾。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萬惡根源

作為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玩家紛紛表達對這種評價的不滿,對於習慣了集體主義的我們來說,犧牲小我,保證集體利益已經是深入到骨髓中的價值觀,中國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追上第一梯隊的腳步也是因為這種思想引領的結果。種群生存下來了,這難道還有什麼不值得嗎?

再次,通過這些律法,可以降低因為極端惡劣天氣情況而被迫讓人民吃不飽穿不暖還得不斷加班導致而上升的不滿值,避免因此結束遊戲,在某些惡劣條件下,假如不這麼做,會因為物資短缺而直接毀滅整個城市,同樣也是結束遊戲。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製作廠商矛盾之處了,假如要宣揚西方一些自由民主的價值觀,為何在不充分利用機器人的前提下,強制手段是最後挺過難關的必要條件? 假如認可在特殊條件下的專制統治,又為何要以“這一切值得嗎?”收尾?

如果說觀點上的搖擺不定是為了引發玩家的思考,那細節的設定的疑問就很難說不是製作者的問題了,為什麼建立警衛站就會提高不滿值? 難道警衛是和人民對立的存在?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為什麼角鬥場的設置會降低不滿值? 一起丟沙包不行嗎? 難道暴力是排解不滿的唯一方式?

"

今天我想講一講《冰汽時代》,這是一款2018年忽然爆發的生存類單機遊戲,在這個國際形勢動盪的背景下,這款遊戲的所要表述的觀點很有代表性。

《冰汽時代》的製作廠商是製作了《這是我的戰爭》的11 bit studios,11 bit studios位於波蘭華沙,就是盛產蠢驢的那個國家,11 bit studios由前CD Projekt和Metropolis Software開發人員和員工創立,囉嗦了這麼多,就是想表達製作商很靠譜,就和其他波蘭人一樣。

這部作品是在《這是我的戰爭》發行大約3年半之後面試的,由於《這是我的戰爭》通過拷問玩家對於生存和正義之間的抉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冰汽時代》顯然想要繼承成功的要素,通過另一個角度,繼續進行生存哲學的探討。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冰汽時代》的背景設定在了一個全球降溫之後天寒地凍的冰河時期,試圖再現極端條件下的生存抉擇,然而,這款遊戲的爆發點,卻並不是對於選擇的思考,而是東西方價值觀的碰撞。無數中國玩家在玩了這款遊戲以後,對最後的評價表達了不滿,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明明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卻非要給出負面的評價。因為遊戲的劇本有多個,體現的矛盾也是各不相同,這裡就拿主線“新家”劇本作為討論案例。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新家”講的是人群從倫敦逃離,到達了一個新的聚居地,在這裡物資短缺,人們要通過收集資源,發展科技,最後熬過-150°C的暴風雪,玩家扮演的是領導者的角色,可以建造建築,頒佈律法,無論是被群眾拉下馬還是全員死亡都會導致遊戲失敗。

其中最關鍵的差異點就是關於律法的運用,遊戲中可以通過各種律法可以降低生存所需要耗費的資源或者延長工作的時間來確保資源的收集,但是有些律法卻顯得不那麼人道,比如24小時加班,消滅極端異見者,專制統治等,不頒佈這些律法,幾乎很難度過突發的情況,比如-150°C的大暴雪,城裡的極端分裂主義分子,饑荒時刻。當玩家通過這些律法的頒佈,頂過了毀滅性的大暴雪,在最後的結尾會以“這一切值得嗎?”的評語收尾。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萬惡根源

作為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玩家紛紛表達對這種評價的不滿,對於習慣了集體主義的我們來說,犧牲小我,保證集體利益已經是深入到骨髓中的價值觀,中國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追上第一梯隊的腳步也是因為這種思想引領的結果。種群生存下來了,這難道還有什麼不值得嗎?

再次,通過這些律法,可以降低因為極端惡劣天氣情況而被迫讓人民吃不飽穿不暖還得不斷加班導致而上升的不滿值,避免因此結束遊戲,在某些惡劣條件下,假如不這麼做,會因為物資短缺而直接毀滅整個城市,同樣也是結束遊戲。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製作廠商矛盾之處了,假如要宣揚西方一些自由民主的價值觀,為何在不充分利用機器人的前提下,強制手段是最後挺過難關的必要條件? 假如認可在特殊條件下的專制統治,又為何要以“這一切值得嗎?”收尾?

如果說觀點上的搖擺不定是為了引發玩家的思考,那細節的設定的疑問就很難說不是製作者的問題了,為什麼建立警衛站就會提高不滿值? 難道警衛是和人民對立的存在?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為什麼角鬥場的設置會降低不滿值? 一起丟沙包不行嗎? 難道暴力是排解不滿的唯一方式?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把為了生存是否要吃母親屍體這一血淋淋的選擇題擺在了我們面前;一輛可能撞向5個人或者1個人的失控的火車,讓人思考功利主義的道德觀的正確性。把意識形態的東西拋卻,《冰汽時代》想要我們思考的核心觀點是什麼?在生存面前,文明要如何選擇?

人類不缺少在關鍵的時候能夠進行利他行為的個體,也存在為了自保而不惜損害其他利益的個體,站在種群的角度來看,就是有這些多樣化的選擇,才能保證人類在種種惡劣的生存條件下,能夠延續到如今。

"

今天我想講一講《冰汽時代》,這是一款2018年忽然爆發的生存類單機遊戲,在這個國際形勢動盪的背景下,這款遊戲的所要表述的觀點很有代表性。

《冰汽時代》的製作廠商是製作了《這是我的戰爭》的11 bit studios,11 bit studios位於波蘭華沙,就是盛產蠢驢的那個國家,11 bit studios由前CD Projekt和Metropolis Software開發人員和員工創立,囉嗦了這麼多,就是想表達製作商很靠譜,就和其他波蘭人一樣。

這部作品是在《這是我的戰爭》發行大約3年半之後面試的,由於《這是我的戰爭》通過拷問玩家對於生存和正義之間的抉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冰汽時代》顯然想要繼承成功的要素,通過另一個角度,繼續進行生存哲學的探討。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冰汽時代》的背景設定在了一個全球降溫之後天寒地凍的冰河時期,試圖再現極端條件下的生存抉擇,然而,這款遊戲的爆發點,卻並不是對於選擇的思考,而是東西方價值觀的碰撞。無數中國玩家在玩了這款遊戲以後,對最後的評價表達了不滿,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明明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卻非要給出負面的評價。因為遊戲的劇本有多個,體現的矛盾也是各不相同,這裡就拿主線“新家”劇本作為討論案例。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新家”講的是人群從倫敦逃離,到達了一個新的聚居地,在這裡物資短缺,人們要通過收集資源,發展科技,最後熬過-150°C的暴風雪,玩家扮演的是領導者的角色,可以建造建築,頒佈律法,無論是被群眾拉下馬還是全員死亡都會導致遊戲失敗。

其中最關鍵的差異點就是關於律法的運用,遊戲中可以通過各種律法可以降低生存所需要耗費的資源或者延長工作的時間來確保資源的收集,但是有些律法卻顯得不那麼人道,比如24小時加班,消滅極端異見者,專制統治等,不頒佈這些律法,幾乎很難度過突發的情況,比如-150°C的大暴雪,城裡的極端分裂主義分子,饑荒時刻。當玩家通過這些律法的頒佈,頂過了毀滅性的大暴雪,在最後的結尾會以“這一切值得嗎?”的評語收尾。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萬惡根源

作為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玩家紛紛表達對這種評價的不滿,對於習慣了集體主義的我們來說,犧牲小我,保證集體利益已經是深入到骨髓中的價值觀,中國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追上第一梯隊的腳步也是因為這種思想引領的結果。種群生存下來了,這難道還有什麼不值得嗎?

再次,通過這些律法,可以降低因為極端惡劣天氣情況而被迫讓人民吃不飽穿不暖還得不斷加班導致而上升的不滿值,避免因此結束遊戲,在某些惡劣條件下,假如不這麼做,會因為物資短缺而直接毀滅整個城市,同樣也是結束遊戲。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製作廠商矛盾之處了,假如要宣揚西方一些自由民主的價值觀,為何在不充分利用機器人的前提下,強制手段是最後挺過難關的必要條件? 假如認可在特殊條件下的專制統治,又為何要以“這一切值得嗎?”收尾?

如果說觀點上的搖擺不定是為了引發玩家的思考,那細節的設定的疑問就很難說不是製作者的問題了,為什麼建立警衛站就會提高不滿值? 難道警衛是和人民對立的存在?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為什麼角鬥場的設置會降低不滿值? 一起丟沙包不行嗎? 難道暴力是排解不滿的唯一方式?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把為了生存是否要吃母親屍體這一血淋淋的選擇題擺在了我們面前;一輛可能撞向5個人或者1個人的失控的火車,讓人思考功利主義的道德觀的正確性。把意識形態的東西拋卻,《冰汽時代》想要我們思考的核心觀點是什麼?在生存面前,文明要如何選擇?

人類不缺少在關鍵的時候能夠進行利他行為的個體,也存在為了自保而不惜損害其他利益的個體,站在種群的角度來看,就是有這些多樣化的選擇,才能保證人類在種種惡劣的生存條件下,能夠延續到如今。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冰汽時代》的情況中,作為領導者,保護每個人的生存權是上臺口號,在能力範圍內保證種群能延續到最後才是上臺目標。當然,我承認這是功利主義的思考方式,但是在人類的生存面前,極端條件下可能只有功利主義才能走到最後。

文明並不是枷鎖,而是工具。

單純的從遊戲的角度來說,《冰汽時代》玩法比較單一,比較容易膩味,在加入了制度方面的思考後才會引起了現象級的討論,從遊戲本身的細節來說,顯然並不符合國人的價值標準。

前段時間火爆的奧巴馬出品的紀錄片《美國工廠》,通過福耀集團老總曹德旺在美國開廠的經歷,揭示了中美企業之間的不同,通過對工會的不同態度以及最後的結果,讓相隔半個地球的兩個國家的人看到了彼此觀念的差異。不一樣的人看出了不一樣的味道,有的人嘲笑美國式的民主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有的人看出了中國式的犧牲忽視了個人的利益,更多的人對中美模式的利弊進行了反思。在中美通過貿易戰互相傷害的現在,《美國工廠》不僅是一種溝通,也是某種形式的和解。

"

今天我想講一講《冰汽時代》,這是一款2018年忽然爆發的生存類單機遊戲,在這個國際形勢動盪的背景下,這款遊戲的所要表述的觀點很有代表性。

《冰汽時代》的製作廠商是製作了《這是我的戰爭》的11 bit studios,11 bit studios位於波蘭華沙,就是盛產蠢驢的那個國家,11 bit studios由前CD Projekt和Metropolis Software開發人員和員工創立,囉嗦了這麼多,就是想表達製作商很靠譜,就和其他波蘭人一樣。

這部作品是在《這是我的戰爭》發行大約3年半之後面試的,由於《這是我的戰爭》通過拷問玩家對於生存和正義之間的抉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冰汽時代》顯然想要繼承成功的要素,通過另一個角度,繼續進行生存哲學的探討。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冰汽時代》的背景設定在了一個全球降溫之後天寒地凍的冰河時期,試圖再現極端條件下的生存抉擇,然而,這款遊戲的爆發點,卻並不是對於選擇的思考,而是東西方價值觀的碰撞。無數中國玩家在玩了這款遊戲以後,對最後的評價表達了不滿,不理解為什麼自己明明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卻非要給出負面的評價。因為遊戲的劇本有多個,體現的矛盾也是各不相同,這裡就拿主線“新家”劇本作為討論案例。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新家”講的是人群從倫敦逃離,到達了一個新的聚居地,在這裡物資短缺,人們要通過收集資源,發展科技,最後熬過-150°C的暴風雪,玩家扮演的是領導者的角色,可以建造建築,頒佈律法,無論是被群眾拉下馬還是全員死亡都會導致遊戲失敗。

其中最關鍵的差異點就是關於律法的運用,遊戲中可以通過各種律法可以降低生存所需要耗費的資源或者延長工作的時間來確保資源的收集,但是有些律法卻顯得不那麼人道,比如24小時加班,消滅極端異見者,專制統治等,不頒佈這些律法,幾乎很難度過突發的情況,比如-150°C的大暴雪,城裡的極端分裂主義分子,饑荒時刻。當玩家通過這些律法的頒佈,頂過了毀滅性的大暴雪,在最後的結尾會以“這一切值得嗎?”的評語收尾。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萬惡根源

作為擁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玩家紛紛表達對這種評價的不滿,對於習慣了集體主義的我們來說,犧牲小我,保證集體利益已經是深入到骨髓中的價值觀,中國之所以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追上第一梯隊的腳步也是因為這種思想引領的結果。種群生存下來了,這難道還有什麼不值得嗎?

再次,通過這些律法,可以降低因為極端惡劣天氣情況而被迫讓人民吃不飽穿不暖還得不斷加班導致而上升的不滿值,避免因此結束遊戲,在某些惡劣條件下,假如不這麼做,會因為物資短缺而直接毀滅整個城市,同樣也是結束遊戲。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製作廠商矛盾之處了,假如要宣揚西方一些自由民主的價值觀,為何在不充分利用機器人的前提下,強制手段是最後挺過難關的必要條件? 假如認可在特殊條件下的專制統治,又為何要以“這一切值得嗎?”收尾?

如果說觀點上的搖擺不定是為了引發玩家的思考,那細節的設定的疑問就很難說不是製作者的問題了,為什麼建立警衛站就會提高不滿值? 難道警衛是和人民對立的存在?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為什麼角鬥場的設置會降低不滿值? 一起丟沙包不行嗎? 難道暴力是排解不滿的唯一方式?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把為了生存是否要吃母親屍體這一血淋淋的選擇題擺在了我們面前;一輛可能撞向5個人或者1個人的失控的火車,讓人思考功利主義的道德觀的正確性。把意識形態的東西拋卻,《冰汽時代》想要我們思考的核心觀點是什麼?在生存面前,文明要如何選擇?

人類不缺少在關鍵的時候能夠進行利他行為的個體,也存在為了自保而不惜損害其他利益的個體,站在種群的角度來看,就是有這些多樣化的選擇,才能保證人類在種種惡劣的生存條件下,能夠延續到如今。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冰汽時代》的情況中,作為領導者,保護每個人的生存權是上臺口號,在能力範圍內保證種群能延續到最後才是上臺目標。當然,我承認這是功利主義的思考方式,但是在人類的生存面前,極端條件下可能只有功利主義才能走到最後。

文明並不是枷鎖,而是工具。

單純的從遊戲的角度來說,《冰汽時代》玩法比較單一,比較容易膩味,在加入了制度方面的思考後才會引起了現象級的討論,從遊戲本身的細節來說,顯然並不符合國人的價值標準。

前段時間火爆的奧巴馬出品的紀錄片《美國工廠》,通過福耀集團老總曹德旺在美國開廠的經歷,揭示了中美企業之間的不同,通過對工會的不同態度以及最後的結果,讓相隔半個地球的兩個國家的人看到了彼此觀念的差異。不一樣的人看出了不一樣的味道,有的人嘲笑美國式的民主阻礙了企業的發展,有的人看出了中國式的犧牲忽視了個人的利益,更多的人對中美模式的利弊進行了反思。在中美通過貿易戰互相傷害的現在,《美國工廠》不僅是一種溝通,也是某種形式的和解。

從《冰汽時代》看東西方價值觀的差異性

對於引發關於制度的思考方面,也許這種模式讓人更容易接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