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如何做到“美”家“美”戶,這個小區 80%居民已養成習慣

垃圾分類如何做到“美”家“美”戶,這個小區 80%居民已養成習慣

鄭州保利百合小區的不少居民,都已經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河南商報記者鄧萬里/攝

河南商報記者崔文劉遠懷

作為全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的鄭州,在垃圾分類方面已經做了兩年的工作,在一些領域取得了進展。

河南商報記者分別梳理了居民小區、學校的成果和做法,也許多年後再往回看,這些都是寶貴的經驗。

對於垃圾分類這項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鄭州的路還很漫長。

下一步鄭州如何突破?鄭州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改變習慣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

樣本

這個小區約80%的居民已養成習慣

桐柏路191號院,始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共有居民405戶、2000多人,80%為原住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公開資料顯示,該小區約80%的居民已經養成了自覺進行垃圾分類的習慣。

6月17日上午9點多,小區居民張阿姨和老伴準備出去遛彎,將家裡分類好的廚餘垃圾帶出來投放。“垃圾分類雖然費時費力,但是能夠保護環境,還能兌積分,挺好的。”自5月1日該小區正式試點生活垃圾分類以來,運營企業通過設置智能垃圾箱、發放垃圾分類宣傳資料、採用智能與人工督導相結合的方式,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針對老舊小區居民年齡較大、垃圾分類意識不強的情況,運營企業還採用“居民連續正確投放3天廚餘垃圾可以兌換1個雞蛋,連續正確投放6天廚餘垃圾可以兌換3個雞蛋”的做法,激勵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在鄭州保利百合小區,運營企業設置了4處智能廚餘垃圾箱。“居民辦卡後投放廚餘垃圾,可以進行積分,積分可以兌換生活用品。”該小區一督導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小區廣場上,不時有居民拿著積分卡詢問督導員是否可以領取生活用品。河南商報記者看到,督導員手中有厚厚一沓資料,資料上準確記錄了小區居民的戶號、姓名及積分情況。

居民吳阿姨抱著積攢的可回收物,到智能垃圾分類箱處進行投放。“投進去自動稱重量積分,方便,還能兌禮品,實惠。”投放完畢的吳阿姨笑著說。

鄭州十九中:希望通過學生影響更多人蔘與垃圾分類

鄭州十九中垃圾分類工作於去年4月份啟動。在校園和班級內,不僅有四分類垃圾箱,還有專門的可回收垃圾袋。“每週運營企業都會定期來回收,並對各班級進行積分獎勵。”該校一焦姓主任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焦主任表示,該學校還通過學生會等組織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同時對分類情況進行監督。

而該校運營企業提供的回收活動數據顯示,2018年9月6日,根據回收物重量計算的積分合計為12888分,而到了2019年3月15日,可回收物積分增加到18715分。

運營負責人表示,通過採取積分獎勵等措施,學生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提高了不少,“希望他們能夠影響更多的人。”

動態

鄭州市領導調研分揀中心建設,現場辦公推動工作

6月17日上午,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黃卿帶隊調研了各區分揀中心建設情況。據瞭解,鄭州市領導近年來已通過多種形式關注分揀中心建設。

河南商報記者從參會人員處瞭解到,黃卿對建設進度較快的中原區進行了肯定,當得知金水區等進展較慢時,他現場辦公,電話通知相關負責人加快建設,並強調了民生工程的重要性。

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鄭州市分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區級分揀中心建設是打通生活垃圾分類“最後一公里”的關鍵,分揀中心內佈局有大件垃圾拆解點、廢舊織物貯存點、有害垃圾貯存點、玻璃廢棄物貯存點、廚餘垃圾預處理減量設施、汙水處理系統、垃圾減量分類宣教平臺、物聯網監管系統等十個工作模塊,可對除其他垃圾外的三種垃圾集中收運、處理。

該負責人說,特別是分揀中心內佈局的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可達到每噸廚餘垃圾壓榨脫水70%的減量,大大減少生活垃圾處理量;有害垃圾的收集暫存可有效避免對土壤、環境和水體的汙染;大件垃圾、園林垃圾和廢舊織物的收集處理可提高鄭州市的資源回收利用率,為“無廢城市”創建打下堅實基礎;宣教平臺的建設,使廣大市民可以更加直觀地瞭解、知曉和參與垃圾分類,為垃圾分類的普及提供了更大的可能,“總之,分揀中心的佈局建設可以真正實現垃圾分類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目標。”

呼籲

城管局副局長:垃圾分類看著簡單做著難下一步著重改變習慣

“通過開展物業聯席會議制度、考評制度、宣傳教育,實施政府獎補,建設末端處理設施,鄭州這兩年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很大的進步。”鄭州市分類辦負責人王福深說。

王福深說,很多市民已熟知垃圾分類概念,此外鄭州也逐步建設了多種末端垃圾分揀處理設施,“這才能形成垃圾分類處理的完整閉環,防止前分後混,提高市民垃圾分類積極性。”

“目前鄭州在46個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中,排在中等偏上的水平。”王福深說,這其中暴露的問題還有很多,主要還是思想認識上,“個別政府單位沒有達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有些居民也沒有認識到如今已經不分類不行的這個迫切狀態。”

鄭州垃圾分類工作下一步該如何開展?鄭州市城管局分管垃圾處理的副局長宋長德說,“最重要的還是改變習慣。”

他說,縱觀國內先進城市和國外先進國家垃圾分類的歷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改變習慣最難,一個人的習慣只要形成了,說要改,感覺事不大,其實很難。”

為此,宋長德表示,下一步還是要在加大宣傳、教育、引導上下功夫,要讓垃圾分類理念在市民腦海裡重視起來。他也說,包括河南商報在內的一些媒體都做了很多工作,下一步各個政府部門都應該行動起來。

“宣傳、教育有作用,但督促、處罰也不能偏廢,真要有不自覺的人和單位,也要進行必要的處罰。”宋長德說,只有將這兩條結合起來,見效才會更好。

此外,他介紹,由於鄭州正處於由垃圾填埋向垃圾全面焚燒發電的過渡期,相關政府部門也在督促指導,儘快做好垃圾分類的末端處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