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老小區這幾天冒出不少五花八門的垃圾分類相關商業設施 呃……要慎重、要尊重居民的選擇權

都市快報 記者 殷軍領 文/攝

昨天,有市民在都市快報“民意直通車”實時互動平臺上留言:一些老小區,垃圾分類還沒真正搞好,商業機構千奇百怪的設施已經佈局進來了,對推進垃圾分類是否真正有用?以前也發生過各種騙局、醜聞的,打著公益旗號的商業設施進小區,特別老人多的老小區,街道社區要非常謹慎。

垃圾分類,商業設施先行?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市民反映的下城區潮鳴街道知足弄社區。在潮鳴苑北區南門20幢前,有一臺“簇簇新”的垃圾袋發放機,外形有點像街頭飲料自助售賣機。

路過機器的居民,大多都會瞄它一眼。旁邊的長椅上坐著一個阿姨,看見記者在研究,她湊過來說:“剛剛放出來的,我們也不曉得怎麼用。”

機器上標註著“智能垃圾袋發放機”,下面印著兩個二維碼。看說明掃描二維碼,下載App,註冊成功後能使用。每個註冊成功的居民,今後每個月可免費領取一卷垃圾袋(30個)。

昨天,機器還沒有投入使用,裡面空空的。如果放滿的話,一層就能放60卷垃圾袋。

一位路過的大姐有點“不相信”:“真當以後可以每個月免費領垃圾袋啊?那也蠻好的。”

記者在小區裡逛了一圈,說實話,這個小區的垃圾分類做得不太好。小區裡一組組放著黃桶和綠桶,掀起看了八組,裡面的垃圾都是混放的,在綠桶裡明顯能看到餐巾紙、快遞盒、水筆芯等垃圾,都一股腦兒地裹在垃圾袋裡。

基本的垃圾分類還沒有做好,為什麼會有這樣新潮的機器?

潮鳴街道城管科負責人說,前段時間,有廠家主動上門聯繫,希望在小區設立這樣的機器,“我們考慮,不需要老百姓出錢,還能免費領取垃圾袋,也算是為老百姓提供了一些服務。”

目前,知足弄社區先放了兩臺,想讓老百姓試著用用看。

記者又撥打機器上的400電話,工作人員說:目前他們在杭州已投放了500多臺。想安裝這樣的機器,小區需要什麼條件?對方回答說,具體合作方式,面談。

一臺垃圾袋智能機,原理和街頭飲料售賣機一樣,少說也得五六萬一臺,免費投放,靠什麼盈利呢?潮鳴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員說,目前還看不懂。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場前景還不明朗,大家都在探索階段。其中一個途徑或許是通過大數據,收集用戶喜好,在App上推送“垃圾桶、垃圾粉碎機”等產品,做二次銷售。

這幾天,記者走訪過20多個小區

都在其中發現了智能垃圾桶

這種設備全部由第三方企業提供

這段時間,垃圾分類成了熱門話題。

同時也帶熱了一波經濟潮,和垃圾分類有關的生意超火:有一款分類垃圾桶,上個月的銷量比之前漲了32倍;一款近4000元的“粉身碎骨”廚餘垃圾粉碎機,銷量增長78%。另外,各種垃圾分類App、小程序如雨後春筍蹦了出來;垃圾分類教學紙貼、垃圾桶挎包也成為搜索詞;還催生了一門新職業,提供垃圾代收代分上門服務,號稱月入萬元。而垃圾分類概念股票,已連續多日走高。

目前,杭州的垃圾分類標準分為四類: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智能垃圾桶,主要針對的是可回收垃圾。

這些天,記者跑了20多個小區,在垃圾分類做得相對不錯的幾個小區,都看到了智能垃圾桶。

詳細瞭解了一下,這種設備全部由第三方企業提供。居民通過刷卡或掃卡片上的二維碼,分類投放垃圾。每個垃圾桶有稱重功能,根據居民投放垃圾數量,系統給居民累計積分,積分可兌換肥皂、洗髮水、垃圾袋、飲料、小零食等獎品。兌換機,類似街頭的飲料自動售賣機。

不同城區用的智能垃圾桶品牌不盡相同。比如,西湖區新金都城市花園,用的是“×口環保”;下城區天賜苑、餘杭區海珀華庭,用的是“×運環境”;蕭山區博奧城,用的是“×和集團”;下城區和樂苑,用的是“××環品”;拱墅區德勝新村南,用的則是“×魚回收”。

品牌不同就算了,問題是連分類標準和名稱也不同。“×運環境”智能垃圾桶,分為“紙張”“金屬”“塑料”“織物”四種。“×口環保”分為“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環品”則是綜合以上兩家,採取五分法。而“×魚回收”則是“紙張回收”“織物回收”“塑料瓶”“玻璃瓶”,投放塑料瓶和玻璃瓶的入口,只有一個足球大小,且入口有擋板。如此設計的主要目的,估計是想回收這兩種瓶子為主。碎玻璃碴、破塑料桶,投放起來就比較麻煩。搞笑的是,設備屏幕上的垃圾分類提醒用詞,是上海的“幹垃圾、溼垃圾”標準,而不是杭州市民熟悉的易腐垃圾、其他垃圾。

而除了智能垃圾桶外,各種新式的“垃圾分類設備”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比方說,潮鳴苑的垃圾袋發放機;天賜苑的智能感應垃圾房;另外很多小區還有“兌換禮品發放機”。

這些機器五花八門,各種品牌,各種功能,讓人眼花繚亂。

這些五花八門的智能垃圾設備

是怎麼走進小區的?

這些五花八門的智能垃圾桶走進小區,相關部門有沒有進行過考察論證,公開徵集居民意見?這些智能垃圾桶,對垃圾分類到底用處有多大?

以潮鳴街道為例,街道城管科相關負責人說,除了垃圾袋發放機外,“×運環境”在轄區內還投放了8套智能垃圾桶。這家企業名單,是由杭州市再生資源(廢舊物資)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提供的。安裝這套設備,居民和街道不需要出錢,只需提供場地即可。

“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設在市商務局,昨天相關負責人說,去年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印發了《杭州市再生資源回收指導目錄》的通知,其中明確七大類可回收垃圾的分類處置模式,選擇了8家回收模式、資質較好的企業,供各街道比選引入。在一定期限內,給予適當補貼。8家企業只是提供選擇,各地也可以自行和企業來談,購買服務。哪家企業最終能留下來,要看提供的服務能不能獲得居民認可。

據瞭解,目前補貼期限到2020年,每個標準回收網點補貼給企業2萬元。何謂一個標準網點,這位負責人解釋說,至少有三組設備,能服務1000戶到1500戶居民。

這些企業靠什麼盈利?兩萬元的補貼肯定不夠,詢問一家智能垃圾桶提供公司,一個積分兌換機售價6.8萬。

這位負責人介紹,企業主要收入,目前看還是靠可回收垃圾回收再利用。垃圾分類是大趨勢,在小區裡投放了智能垃圾桶,相當於設置一個固定的垃圾回收點,可能單次回報不大,但隨著垃圾分類措施越來越嚴,居民投放的量會越來越多。可以說是一次投入,長久收益。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子。

還有沒有其他盈利模式?比如出售設備,收取服務、諮詢費用。一位企業工作人員說,現在還在摸索。

有些前車之鑑不能忘記

為什麼我們要關注垃圾分類智能設備?因為,有些醒,必須要提;有些教訓,不能忘記。打著公益旗號,背後進行牟利,杭州有前車之鑑——

2014年開始,杭州很多小區裡出現了“大熊貓”舊衣服回收點。很多人帶著孩子一起,把家裡不用的廢舊衣物放進“大熊貓”裡,希望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可是在2016年卻曝出,大家捐贈的“愛心”,沒有像“大熊貓投放”公司負責人說的那樣,在崇賢進行分揀,然後清洗、消毒、烘乾、熨燙,捐贈給有需要的人。而是被送到了嘉興一家舊衣服回收廠。

更有甚者,有企業打著環保公益的名頭,利用環保產品,誘騙居民購買相關理財產品,進行非法集資。

在知足弄社區,記者看到了“杭州×奇”公司投放的垃圾分類箱,相距不到20米,有一個外形一模一樣的杭州“×協再生資源服務中心”的垃圾分類箱。巧合的是,它們回收的重點,都是舊衣物。“我們叫它‘知足弄第一代垃圾分類設備’吧。”小區環衛師傅說,“這兩套設備現在幾乎看不到有人用了。”

眼下,垃圾袋投放機,或許以後還會有智能垃圾桶,我們叫它“知足弄第二代垃圾分類設備”,到底對垃圾分類用處有多大,誰也不知道。

“垃圾分類引入第三方企業出發點是好的,但不能沒有考察、沒有論證、沒徵求居民意見,就拍板引入,還美其名曰為居民提供了更多服務選擇。為老百姓提供服務,相關部門要把好關,確保提供的服務沒有挖坑、老百姓確實需要。”給我們留言的市民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