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監1拖12業績“失色”國泰基金老將踩雷“不含糊”

副總監1拖12業績“失色”國泰基金老將踩雷“不含糊”

Photo by Victor Freitas on Unsplash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 艾茉/研究員 蘇果 洪力/編審

在2017年以前,國泰基金始終聚焦權益類產品,權益規模連續多年佔公司總規模比例在70%以上。從2018年開始,國泰基金似乎發力固收類產品,到2018年年底,固收產品資產佔比由前一年的19%猛增到73%,但從公司的淨利潤數據看,這一“突破”卻是增收不增利。

實際上,金旭告別國泰基金後,周向勇由副“轉正”成為總經理,其與61歲的董事長陳勇勝均曾來自建行總行,其曾公開表示,未來國泰基金將更加關注怎麼去為投資者創造一種穩定的收益。不濟的是,國泰基金規模掉隊發展緩慢,近三成產品累計虧損,權益基金業績更是明顯分化,菜鳥佔“半壁江山”,而副總監一拖12業績“失色”,老將踩雷也“不含糊”。

規模掉隊發展緩慢 近三成產品累計虧損

1998年是我國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元年,這一年,國內相繼成立了10家公募基金公司,由此也被市場成為“老十家”,然而在20年之後的如今來看,這些“老十家”公司的發展卻顯示出巨大的差距。

博時基金、南方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早已突破六千億元,還有多家公司也進入到三千億元以上的規模。在公募業內,作為頭部公司的一個顯著標準便是資產規模齊身行業前十,也就是在四千億元以上,很明顯,國泰基金目前僅2262億元甚至連作為追隨者也是“苦苦掙扎”。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梳理了國泰基金歷年的發展情況,從2010年到2016年,國泰的資產規模雖然也從473億元增長到771億元,幾乎翻倍。2017年的牛市行情算是幫了國泰基金一個忙,也成為公司的分水嶺。這一年其資產規模終於突破了千億元,到年底時,達到了1005億元。

在此之前,國泰基金一直秉承著以權益產品為主的發展軌跡,數據顯示,2010年到2017年,該公司權益規模佔比除了2015年為59%以外,其餘年份均在70%以上。但在2018年裡,這一情況發生了變化,截止到2018年年底的數據顯示,這一年,國泰基金的股基、混基資產規模下降明顯,分別從2017年的251.78億元、542.77億元降到了222.30億元、310.71億元,降幅為11.7%、42.75%。和其對比明顯的是,2018年的債券和貨幣基金卻由2017年的80.72億元、111.73億元增加至436.38億元、1090.98億元,翻了幾倍。也正是如此,2018年國泰基金的固收類產品佔比大幅增加,達到了73%,一改權益產品為主的格局。

不過讓人唏噓的是,固收產品規模的暴漲並沒有為該公司帶來利潤,增收不增利的現象一覽無餘。由於沒有更早時候的淨利潤數據,所以只能參考2017年和2018年這兩年的數據來看。2017年,國泰基金實現營業收入14.36億元,實現淨利潤達4.99億元,這一年公司固收產品佔比僅為19%,而到了2018年,固收佔比猛增到73%之後,國泰基金實現營業收入15.66億元,但淨利潤卻只有4.28億元,同比下降了14%。

根據《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瞭解,這一方面是因為固收產品對於公司主要收入管理費的支撐作用並不大,因為大多數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的管理費為每年0.3%甚至更低,而權益基金的管理費高達1.5%,另一方面,也是因為2018年股票市場不景氣所致。2018年,滬指大跌24%,國泰基金的股票差價收入為-97.2億元,同時,債券差價收入為-1937.99萬元。債券利息收入和存款利息收入成為主要的利潤來源,所以綜合來看,權益與固收資產價格的雙壓力,讓其2018年盈利下降。

不過,儘管多年來始終深耕權益產品,但從業績上卻並不理想。從截止到目前的收盤情況看,國泰基金旗下有佔比在27%的產品累計收益虧損,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權益基金,從虧損幅度看,國泰國證有色金屬行業B、國泰深證TMT50B、國泰大宗商品、國泰國證有色金屬行業、國泰深證TMT50這幾隻分級基金和母基金虧損最大,累計都在40%以上。除了國泰大宗商品是在2012年成立的以外,其餘幾隻都是2015年裡成立的,但這些都是被動指數基金,並不能說明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

今年上半年,權益市場大漲,從股票基金、混合基金、QDII基金的業績來看,均超過九成實現正收益,與此同時,債券型基金也同樣普漲。但從國泰基金旗下產品的上半年業績看,國泰豐盈純債虧損-0.02%,另有13只基金半年度漲幅不足1%。

即便是從權益基金來看,諸如國泰金鼎價值精選、國泰國證新能源汽車、國泰民益C等多隻股票也僅僅錄得個位數漲幅。

更悲劇的是,以消費為主題的國泰消費優選股票,也僅上漲8.26%,這和同類產品均值26%相差甚遠。從一季報來看,雖然這是一隻於1月份新成立的股票基金,但截至3月29日,其股票資產佔比僅有19.08%,這和其他公司年初新發的權益基金火速建倉比起來,可謂“龜速”,由此錯失2月份的大漲行情,而在一季度,基金總資產的80.62%都是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

權益基金業績分化明顯 菜鳥佔“半壁江山”

去年底時,國泰基金總經理周向勇曾公開表示,未來國泰基金將更加關注怎麼去為投資者創造一種穩定的收益。

周向勇介紹,未來國泰基金要圍繞投資者在之前一段時間獲得感不太強,或者投資回報不太穩定,獲得感沒那麼好的這些問題。去制定一些發展思路,一些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做一些更適合老百姓或者投資者需求的產品規劃,圍繞他們的需求,穩定他們的投資預期,然後匹配相應的產品管理規模。

從過去的基金業績看,《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發現,國泰基金在權益產品方面業績並不穩定,雖然也有不少產品的累計收益都非常可觀,實現了50%以上的增長,但從成立時間看,這些產品中絕大多數都是在2014年以前,也就是說,近年來,國泰基金的權益產品業績表現並不理想,而且從漲跌幅來看,主動權益產品的業績分化非常嚴重。

比如,國泰金鷹增長、國泰金馬穩健回報、國泰金龍行業精選三隻基金的累計收益率都超過了300%,這三隻基金的成立時間分別是2002、2004、2003年,大部分的收益都來自於早年的A股市場,從最近三年的業績看,除國泰金馬穩健回報以外,另外兩隻都不理想,其中,國泰金龍行業精選最近三年的業績分別虧損21.56%、28.04%、16.89%。

從成立時間看,國泰金龍行業精選遠在2003年底成立,2004和2005年隨A股市場震盪下跌,2006年和2007年,A股連續大漲超過250%,該基金也因此在這兩年業績上漲230%,不過,當年的基金老將早已離任,雖然如今該基金的基金經理楊飛也有著4年的投資經驗,但其波動明顯。

楊飛從2014年10月開始和其前任王航一起管理國泰金龍行業精選,此時也是楊飛首次擔任基金經理職務,一百多天後王航離任,楊飛開始了獨自之旅。受益於前任的持股和當時的牛市行情,2015年該基金上漲81.61%,中小創股票成為上漲的主要力量。此後的2016年,楊飛成功捕捉到環保股這一市場熱點,在大盤震盪下跌主基調小實現逆襲,並堅持到了2017年的牛市。

從2017年楊飛的前十大重倉股看,上半年其還是以環保股作為重倉方向,僅在二季度時增加了格力電器、大華股份、三安光電幾隻科技股,在當時A股處於牛市的行情下,業績自然也水漲船高。但在四季度,楊飛卻偏偏高位調轉方向,買入中國平安、五糧液、伊利股份、古井貢酒等幾隻此前的熱門股,結果在市場高位震盪時,基金淨值虧損3.17%,而此時的同類均值卻上漲1.96%。對於上述幾隻大消費個股,楊飛在2018年一季度就迅速進行了減持或清倉,因為此時其前十大重倉股已經全部變成了科技股,如合力泰、京東方A、三安光電、華燦光電、亨通光電,但市場高位下跌讓其損失慘重,2018年一季度在同類基金均值僅下跌0.57%的情況下,國泰金龍行業精選的跌幅達到了4.68%。

二季度開始,楊飛逐漸買入但是表現不錯的醫藥股,可誰知二三季度正好遇到醫藥行業變盤,導致連續兩個季度跌幅都超過10%,並且在科技股持續遭遇不佳的情況下,這樣的下跌趨勢一直延續到2018年四季度,全年下跌37.29%。而到2019年一季度,國泰金龍行業精選的前十大重倉股又出現了整體更換,但基本還是以成長股為主,在行業是則分別佈局醫藥及軟件、電子,消費股則僅有五糧液一隻。在超跌反彈的一季度裡,該基金上漲了20%,不過這樣的成長股佈局也讓該基金在隨後的回調行情下,將大部分盈利回吐,到6月初,年內漲幅僅有7%左右。

不難發現,國泰金龍行業精選之所以累計業績受益,主要受益於早年A股的大漲,楊飛管理之後,該基金也定性為重倉成長股風格的基金,但這類風格具有高波動性特點,所以在最近三年裡該基金的業績表現相比此前太過令人失望,楊飛管理的另外兩隻基金也是同樣的特點。

根據《金證研》滬深金融組瞭解,目前國泰基金共有24位基金經理,但3年以下經驗的就佔到了一半,5年以上的老將僅有5人,其中還有2人是以被動指數和債券基金為主,國泰基金的權益產品投研實力明顯非常薄弱。

副總監1拖12業績“失色” 老將踩雷“不含糊”

樊利安是國泰基金研究部副總監,2010年加入國泰以前曾在上海鑫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天治基金任職,別看其擔任基金經理僅有4年多,但管理過的基金數量卻非常多,而且以主動權益產品為主,操盤經驗可謂是經驗豐富,但即便如此,業績分化也是明顯。

以國泰睿吉靈活配置混合為例,樊利安從2016年7月管理,受到前任基金經理輕視股票重債券的影響,該基金從2015年初成立在很長的時間裡淨值變化不大,不過在錯過2015年牛市的同時,也躲過了2016年股市的回調。2016年7月以後,樊利安獨掌大權,從三季度開始,股票持倉比例逐漸上升,以銀行、汽車、家電為主。2017年牛市期間,該基金股票資產倉位在52.50%,另有46.31%為債券資產,業績上漲19.76%,隨時股票資產佔比不大,但中重倉股看,基本囊括了當年的熱門股,保險、家電、白酒等行業。

樊利安在2017年年報表示,預計2018 年宏觀經濟將持續平穩,並看好一是確定性較強、具有抗通脹屬性的消費股,包括白酒、調味品等;二是基本面向好趨勢確立的保險、銀行、玻璃等行業;三是成長趨勢較為確立、估值具有安全邊際的優質地產白馬;四是前期跌幅較大、估值具有安全邊際的部分成長股。

2018年一季度,其股票資產配置比例上漲到62.72%,前十大重倉股顯示主要配置方向在醫藥、保險、消費和部分科技股,雖然當時多數板塊下跌但醫藥股的強勢上漲讓國泰睿吉靈活配置混合業績穩定。二季度,樊利安降低了股票倉位比例到43.06%,但增加了消費股的持倉,比如增加了養元飲品、格力電器、華帝股份,防守意圖明顯,不過反常的是,其三季度又大幅增加股票倉位到68.94%,而且還將天齊鋰業逐漸買成了第一大重倉股,但2018年二三季度該股連續下跌15.52%和23.31%,四季度仍然在樊利安減持的情況下下跌22.9%。

在其2018年四季度,將養元飲品由第三大重倉股買成第一大重倉股時,該股卻下跌了23.15%,連續重倉股大跌讓國泰睿吉靈活配置混合在這一年虧損了28.35%。今年一季度,在A股超跌反彈的行情下,該基金的股票資產配置比例僅為54.99%,一季度漲幅僅有10.76%,遠低於同類均值17.48%。

而成立於2016年的國泰融豐外延增長混合,即便在2017年牛市期間,竟然也是虧損的,且全年股票資產比例並不低,達到了56.02%。據《金證研》滬深金融組觀察,重倉環保、電力裝備才是樊利安業績不佳的主要原因。而且資料顯示,樊利安目前同時管理著16只基金,資產合計達12億元以上,在這樣的壓力下,不知道其能否給投資者創造業績驚喜。

研究部總監的業績“失色”,另一位老將周偉鋒也令人擔憂。這位管理經驗超過5年的基金經理從2008年7月加盟國泰基金,此前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技術員,或許正是這樣的從業經歷,其目前管理的6只基金中有2只都是以製造業為主題,分別是國泰智能汽車股票、國泰智能裝備股票。兩隻基金都成立於2017年中旬,但在管理一年多後,前者虧損27.1%,後者虧損4.7%。

2015年管理至今的國泰金鷹增長混合,4年多的回報是4.1%。看來看去,只有國泰價值經典混合從2014年3月至今業績不錯,達到了126.26%,而2014、2015和2017這三年的大牛市是其上漲的重點年度,重倉股也皆為機械製造、汽車零部件等工業方向。

去年,宏發股份發佈的半年報顯示其現金流量淨額同比下降127.29%,導致股價大跌,而周偉鋒管理的國泰價值經典混合正好踩雷。當時國泰基金旗下共有6只基金踩雷該股,一度讓市場側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