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進行的一系列海上遠航活動,有史可考且被公認的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均有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即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現被印尼、馬來、文萊三國共同劃分)以西洋麵,因此而得名。

"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進行的一系列海上遠航活動,有史可考且被公認的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均有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即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現被印尼、馬來、文萊三國共同劃分)以西洋麵,因此而得名。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永樂大帝時期開始的這場遠航行動即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長久的航行,也是歐洲在地理大發現展開一系列海上探險之前,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航行。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究竟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還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評判和爭議。遠洋航行活動的中斷,又對明朝乃至後世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吧!

建立南洋政治秩序

永樂大帝朱棣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的,而按照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遺詔,皇位理應屬於身為皇孫的建文帝朱允炆。由於自身皇位存在法理層面的問題,朱棣即位之後迫切希望通過一系列大型政績工程予以彌補。為此明成祖朱棣發詔,先後組織編纂了《永樂大典》、召開“永樂大閱兵”和策劃了鄭和下西洋等活動。而這其中,尤其以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最為深遠。

"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進行的一系列海上遠航活動,有史可考且被公認的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均有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即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現被印尼、馬來、文萊三國共同劃分)以西洋麵,因此而得名。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永樂大帝時期開始的這場遠航行動即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長久的航行,也是歐洲在地理大發現展開一系列海上探險之前,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航行。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究竟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還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評判和爭議。遠洋航行活動的中斷,又對明朝乃至後世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吧!

建立南洋政治秩序

永樂大帝朱棣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的,而按照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遺詔,皇位理應屬於身為皇孫的建文帝朱允炆。由於自身皇位存在法理層面的問題,朱棣即位之後迫切希望通過一系列大型政績工程予以彌補。為此明成祖朱棣發詔,先後組織編纂了《永樂大典》、召開“永樂大閱兵”和策劃了鄭和下西洋等活動。而這其中,尤其以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最為深遠。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鄭和下西洋雖然總體保持著和平的基調,然而在遭遇冒犯和權利侵犯之時亦曾使用武力予以打擊,並先後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權臣亞烈苦奈兒的勢力、消滅了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幹剌、懲治了禍亂南洋的海盜陳祖義,並扶植了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在整個東南亞、南亞地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南洋政治秩序。藉助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明朝實質上已經在東南亞全面建立了一整套的華夷政治體系。秉承“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鄭和船隊,總體上是非侵略的,因此也獲得了絕大部分南洋地區國家的歡迎,明朝的聲望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進行的一系列海上遠航活動,有史可考且被公認的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均有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即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現被印尼、馬來、文萊三國共同劃分)以西洋麵,因此而得名。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永樂大帝時期開始的這場遠航行動即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長久的航行,也是歐洲在地理大發現展開一系列海上探險之前,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航行。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究竟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還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評判和爭議。遠洋航行活動的中斷,又對明朝乃至後世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吧!

建立南洋政治秩序

永樂大帝朱棣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的,而按照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遺詔,皇位理應屬於身為皇孫的建文帝朱允炆。由於自身皇位存在法理層面的問題,朱棣即位之後迫切希望通過一系列大型政績工程予以彌補。為此明成祖朱棣發詔,先後組織編纂了《永樂大典》、召開“永樂大閱兵”和策劃了鄭和下西洋等活動。而這其中,尤其以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最為深遠。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鄭和下西洋雖然總體保持著和平的基調,然而在遭遇冒犯和權利侵犯之時亦曾使用武力予以打擊,並先後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權臣亞烈苦奈兒的勢力、消滅了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幹剌、懲治了禍亂南洋的海盜陳祖義,並扶植了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在整個東南亞、南亞地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南洋政治秩序。藉助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明朝實質上已經在東南亞全面建立了一整套的華夷政治體系。秉承“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鄭和船隊,總體上是非侵略的,因此也獲得了絕大部分南洋地區國家的歡迎,明朝的聲望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拓展朝貢體系

自蒙古崩裂、元朝北遁之後,明朝在亞歐大陸腹地始終面臨著巨大的政治阻力。不同於漢朝開拓西域、北擊匈奴,也不比唐朝翻越蔥嶺、稱雄漠北,14、15世紀誕生的明朝所面臨的敵對勢力要遠勝漢唐。正因如此,明朝建立中央帝國傳統朝貢體系的難度也非常巨大。經過數十年的拓展,鄭和船隊一方面在南洋地區建立了完善的政治秩序,一方面又將諸多國家納入到明朝的朝貢體系之中,穩固了新生不久的大明王朝。

"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進行的一系列海上遠航活動,有史可考且被公認的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均有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即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現被印尼、馬來、文萊三國共同劃分)以西洋麵,因此而得名。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永樂大帝時期開始的這場遠航行動即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長久的航行,也是歐洲在地理大發現展開一系列海上探險之前,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航行。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究竟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還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評判和爭議。遠洋航行活動的中斷,又對明朝乃至後世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吧!

建立南洋政治秩序

永樂大帝朱棣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的,而按照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遺詔,皇位理應屬於身為皇孫的建文帝朱允炆。由於自身皇位存在法理層面的問題,朱棣即位之後迫切希望通過一系列大型政績工程予以彌補。為此明成祖朱棣發詔,先後組織編纂了《永樂大典》、召開“永樂大閱兵”和策劃了鄭和下西洋等活動。而這其中,尤其以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最為深遠。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鄭和下西洋雖然總體保持著和平的基調,然而在遭遇冒犯和權利侵犯之時亦曾使用武力予以打擊,並先後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權臣亞烈苦奈兒的勢力、消滅了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幹剌、懲治了禍亂南洋的海盜陳祖義,並扶植了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在整個東南亞、南亞地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南洋政治秩序。藉助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明朝實質上已經在東南亞全面建立了一整套的華夷政治體系。秉承“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鄭和船隊,總體上是非侵略的,因此也獲得了絕大部分南洋地區國家的歡迎,明朝的聲望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拓展朝貢體系

自蒙古崩裂、元朝北遁之後,明朝在亞歐大陸腹地始終面臨著巨大的政治阻力。不同於漢朝開拓西域、北擊匈奴,也不比唐朝翻越蔥嶺、稱雄漠北,14、15世紀誕生的明朝所面臨的敵對勢力要遠勝漢唐。正因如此,明朝建立中央帝國傳統朝貢體系的難度也非常巨大。經過數十年的拓展,鄭和船隊一方面在南洋地區建立了完善的政治秩序,一方面又將諸多國家納入到明朝的朝貢體系之中,穩固了新生不久的大明王朝。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公元1370年,西察合臺汗國權臣帖木兒發動政變,推翻西察合臺汗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當明朝使者郭驥前來催收貢稅之時,帖木兒將其扣押,並於8年之後在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之後,當著埃及使者的面羞辱於他。自詡為王中王的帖木兒旋即開啟了遠征明朝的準備,並在撒馬爾罕召開“蒙古人大會”。此事被蒙古本部的韃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告知明朝,只是明朝雖在河西以及哈密等地嚴陣以待,帖木兒20萬大軍(號稱百萬)卻因其本人喪命而陷入內戰。正因如此,繼續推進鄭和船隊下西洋的活動,有利於宣揚明朝天威,鞏固和拓展朝貢體系。

"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進行的一系列海上遠航活動,有史可考且被公認的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均有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即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現被印尼、馬來、文萊三國共同劃分)以西洋麵,因此而得名。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永樂大帝時期開始的這場遠航行動即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長久的航行,也是歐洲在地理大發現展開一系列海上探險之前,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航行。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究竟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還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評判和爭議。遠洋航行活動的中斷,又對明朝乃至後世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吧!

建立南洋政治秩序

永樂大帝朱棣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的,而按照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遺詔,皇位理應屬於身為皇孫的建文帝朱允炆。由於自身皇位存在法理層面的問題,朱棣即位之後迫切希望通過一系列大型政績工程予以彌補。為此明成祖朱棣發詔,先後組織編纂了《永樂大典》、召開“永樂大閱兵”和策劃了鄭和下西洋等活動。而這其中,尤其以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最為深遠。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鄭和下西洋雖然總體保持著和平的基調,然而在遭遇冒犯和權利侵犯之時亦曾使用武力予以打擊,並先後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權臣亞烈苦奈兒的勢力、消滅了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幹剌、懲治了禍亂南洋的海盜陳祖義,並扶植了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在整個東南亞、南亞地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南洋政治秩序。藉助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明朝實質上已經在東南亞全面建立了一整套的華夷政治體系。秉承“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鄭和船隊,總體上是非侵略的,因此也獲得了絕大部分南洋地區國家的歡迎,明朝的聲望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拓展朝貢體系

自蒙古崩裂、元朝北遁之後,明朝在亞歐大陸腹地始終面臨著巨大的政治阻力。不同於漢朝開拓西域、北擊匈奴,也不比唐朝翻越蔥嶺、稱雄漠北,14、15世紀誕生的明朝所面臨的敵對勢力要遠勝漢唐。正因如此,明朝建立中央帝國傳統朝貢體系的難度也非常巨大。經過數十年的拓展,鄭和船隊一方面在南洋地區建立了完善的政治秩序,一方面又將諸多國家納入到明朝的朝貢體系之中,穩固了新生不久的大明王朝。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公元1370年,西察合臺汗國權臣帖木兒發動政變,推翻西察合臺汗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當明朝使者郭驥前來催收貢稅之時,帖木兒將其扣押,並於8年之後在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之後,當著埃及使者的面羞辱於他。自詡為王中王的帖木兒旋即開啟了遠征明朝的準備,並在撒馬爾罕召開“蒙古人大會”。此事被蒙古本部的韃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告知明朝,只是明朝雖在河西以及哈密等地嚴陣以待,帖木兒20萬大軍(號稱百萬)卻因其本人喪命而陷入內戰。正因如此,繼續推進鄭和船隊下西洋的活動,有利於宣揚明朝天威,鞏固和拓展朝貢體系。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開拓海外貿易

明朝初年,由於東南沿海並不太平,以方國珍等人為代表的反明勢力盤踞在沿海島嶼,對明朝初期政權(尤其是前期明朝都城設置在南京)構成重大威脅。另外元明之交的日本正處於室町-南北朝向戰國時代演變的混亂時期,大量日本浪人成為騷擾明朝沿海各地的倭寇,甚至明朝本身亦有大量百姓下南洋成為海盜。故而朱元璋推行了禁海政策。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開拓了明朝的海外貿易。

"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進行的一系列海上遠航活動,有史可考且被公認的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均有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即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現被印尼、馬來、文萊三國共同劃分)以西洋麵,因此而得名。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永樂大帝時期開始的這場遠航行動即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長久的航行,也是歐洲在地理大發現展開一系列海上探險之前,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航行。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究竟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還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評判和爭議。遠洋航行活動的中斷,又對明朝乃至後世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吧!

建立南洋政治秩序

永樂大帝朱棣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的,而按照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遺詔,皇位理應屬於身為皇孫的建文帝朱允炆。由於自身皇位存在法理層面的問題,朱棣即位之後迫切希望通過一系列大型政績工程予以彌補。為此明成祖朱棣發詔,先後組織編纂了《永樂大典》、召開“永樂大閱兵”和策劃了鄭和下西洋等活動。而這其中,尤其以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最為深遠。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鄭和下西洋雖然總體保持著和平的基調,然而在遭遇冒犯和權利侵犯之時亦曾使用武力予以打擊,並先後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權臣亞烈苦奈兒的勢力、消滅了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幹剌、懲治了禍亂南洋的海盜陳祖義,並扶植了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在整個東南亞、南亞地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南洋政治秩序。藉助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明朝實質上已經在東南亞全面建立了一整套的華夷政治體系。秉承“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鄭和船隊,總體上是非侵略的,因此也獲得了絕大部分南洋地區國家的歡迎,明朝的聲望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拓展朝貢體系

自蒙古崩裂、元朝北遁之後,明朝在亞歐大陸腹地始終面臨著巨大的政治阻力。不同於漢朝開拓西域、北擊匈奴,也不比唐朝翻越蔥嶺、稱雄漠北,14、15世紀誕生的明朝所面臨的敵對勢力要遠勝漢唐。正因如此,明朝建立中央帝國傳統朝貢體系的難度也非常巨大。經過數十年的拓展,鄭和船隊一方面在南洋地區建立了完善的政治秩序,一方面又將諸多國家納入到明朝的朝貢體系之中,穩固了新生不久的大明王朝。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公元1370年,西察合臺汗國權臣帖木兒發動政變,推翻西察合臺汗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當明朝使者郭驥前來催收貢稅之時,帖木兒將其扣押,並於8年之後在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之後,當著埃及使者的面羞辱於他。自詡為王中王的帖木兒旋即開啟了遠征明朝的準備,並在撒馬爾罕召開“蒙古人大會”。此事被蒙古本部的韃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告知明朝,只是明朝雖在河西以及哈密等地嚴陣以待,帖木兒20萬大軍(號稱百萬)卻因其本人喪命而陷入內戰。正因如此,繼續推進鄭和船隊下西洋的活動,有利於宣揚明朝天威,鞏固和拓展朝貢體系。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開拓海外貿易

明朝初年,由於東南沿海並不太平,以方國珍等人為代表的反明勢力盤踞在沿海島嶼,對明朝初期政權(尤其是前期明朝都城設置在南京)構成重大威脅。另外元明之交的日本正處於室町-南北朝向戰國時代演變的混亂時期,大量日本浪人成為騷擾明朝沿海各地的倭寇,甚至明朝本身亦有大量百姓下南洋成為海盜。故而朱元璋推行了禁海政策。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開拓了明朝的海外貿易。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當時鄭和船隊以朝貢貿易為主,輔之以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其中朝貢貿易以獲取香料等奢飾品為主。官方貿易則在官方主持之下展開,遵循平等自願、市場等價交換的原則。而民間貿易則自由發展。海外貿易的拓展不僅增加了海關稅收,並且也為明朝引進了不少心的工藝品、原料和技術,從而深遠影響了中國國內的手工業發展。

形成軍事威懾力

為了支撐如此規模的遠洋航行和數萬人的官兵補給維持,鄭和的船隊實質上被鑄就成為了明朝的海上軍事力量核心。在鄭和下西洋期間,明初就已經興起的倭寇曾累計侵犯中國東南沿海50餘次,卻屢屢被明朝依靠海戰的方式抵禦住的,被成百上千的殲滅。戰績最為豐滿的一次,明朝海上軍事力量甚至一次性殲滅敵人七千餘人,擊毀和繳獲上百艘船。

"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進行的一系列海上遠航活動,有史可考且被公認的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均有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即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現被印尼、馬來、文萊三國共同劃分)以西洋麵,因此而得名。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永樂大帝時期開始的這場遠航行動即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長久的航行,也是歐洲在地理大發現展開一系列海上探險之前,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航行。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究竟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還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評判和爭議。遠洋航行活動的中斷,又對明朝乃至後世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吧!

建立南洋政治秩序

永樂大帝朱棣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的,而按照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遺詔,皇位理應屬於身為皇孫的建文帝朱允炆。由於自身皇位存在法理層面的問題,朱棣即位之後迫切希望通過一系列大型政績工程予以彌補。為此明成祖朱棣發詔,先後組織編纂了《永樂大典》、召開“永樂大閱兵”和策劃了鄭和下西洋等活動。而這其中,尤其以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最為深遠。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鄭和下西洋雖然總體保持著和平的基調,然而在遭遇冒犯和權利侵犯之時亦曾使用武力予以打擊,並先後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權臣亞烈苦奈兒的勢力、消滅了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幹剌、懲治了禍亂南洋的海盜陳祖義,並扶植了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在整個東南亞、南亞地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南洋政治秩序。藉助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明朝實質上已經在東南亞全面建立了一整套的華夷政治體系。秉承“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鄭和船隊,總體上是非侵略的,因此也獲得了絕大部分南洋地區國家的歡迎,明朝的聲望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拓展朝貢體系

自蒙古崩裂、元朝北遁之後,明朝在亞歐大陸腹地始終面臨著巨大的政治阻力。不同於漢朝開拓西域、北擊匈奴,也不比唐朝翻越蔥嶺、稱雄漠北,14、15世紀誕生的明朝所面臨的敵對勢力要遠勝漢唐。正因如此,明朝建立中央帝國傳統朝貢體系的難度也非常巨大。經過數十年的拓展,鄭和船隊一方面在南洋地區建立了完善的政治秩序,一方面又將諸多國家納入到明朝的朝貢體系之中,穩固了新生不久的大明王朝。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公元1370年,西察合臺汗國權臣帖木兒發動政變,推翻西察合臺汗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當明朝使者郭驥前來催收貢稅之時,帖木兒將其扣押,並於8年之後在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之後,當著埃及使者的面羞辱於他。自詡為王中王的帖木兒旋即開啟了遠征明朝的準備,並在撒馬爾罕召開“蒙古人大會”。此事被蒙古本部的韃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告知明朝,只是明朝雖在河西以及哈密等地嚴陣以待,帖木兒20萬大軍(號稱百萬)卻因其本人喪命而陷入內戰。正因如此,繼續推進鄭和船隊下西洋的活動,有利於宣揚明朝天威,鞏固和拓展朝貢體系。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開拓海外貿易

明朝初年,由於東南沿海並不太平,以方國珍等人為代表的反明勢力盤踞在沿海島嶼,對明朝初期政權(尤其是前期明朝都城設置在南京)構成重大威脅。另外元明之交的日本正處於室町-南北朝向戰國時代演變的混亂時期,大量日本浪人成為騷擾明朝沿海各地的倭寇,甚至明朝本身亦有大量百姓下南洋成為海盜。故而朱元璋推行了禁海政策。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開拓了明朝的海外貿易。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當時鄭和船隊以朝貢貿易為主,輔之以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其中朝貢貿易以獲取香料等奢飾品為主。官方貿易則在官方主持之下展開,遵循平等自願、市場等價交換的原則。而民間貿易則自由發展。海外貿易的拓展不僅增加了海關稅收,並且也為明朝引進了不少心的工藝品、原料和技術,從而深遠影響了中國國內的手工業發展。

形成軍事威懾力

為了支撐如此規模的遠洋航行和數萬人的官兵補給維持,鄭和的船隊實質上被鑄就成為了明朝的海上軍事力量核心。在鄭和下西洋期間,明初就已經興起的倭寇曾累計侵犯中國東南沿海50餘次,卻屢屢被明朝依靠海戰的方式抵禦住的,被成百上千的殲滅。戰績最為豐滿的一次,明朝海上軍事力量甚至一次性殲滅敵人七千餘人,擊毀和繳獲上百艘船。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此明朝的威望遠播東洋,此後日本在數十年中始終秉承與明朝修好的姿態,甚至將部分侵犯明朝的倭寇頭子扭送到中國任憑處置。正是因為鄭和下西洋的幾十年裡對東洋、南洋海患的清剿,才使得明朝前期的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四朝,明朝周邊海盜倭寇活動幾乎絕跡。強大的軍事威懾力,才是維護朝貢體系和秩序的有力保證。

遠洋活動引發財政危機

然而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因其維繫機制的缺陷而存在不可持續性。明朝當時下西洋主要以朝貢貿易為主,這種忽視經濟實利卻過分在意名義的做法有厚往薄來之嫌,對中央財政造成巨大負擔。鄭和下西洋和明成祖朱棣接見外邦朝貢者進行的大量賞賜,使得明朝貨幣外流嚴重,國內錢幣出現大規模貶值。

"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進行的一系列海上遠航活動,有史可考且被公認的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均有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即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現被印尼、馬來、文萊三國共同劃分)以西洋麵,因此而得名。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永樂大帝時期開始的這場遠航行動即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長久的航行,也是歐洲在地理大發現展開一系列海上探險之前,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航行。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究竟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還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評判和爭議。遠洋航行活動的中斷,又對明朝乃至後世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吧!

建立南洋政治秩序

永樂大帝朱棣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的,而按照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遺詔,皇位理應屬於身為皇孫的建文帝朱允炆。由於自身皇位存在法理層面的問題,朱棣即位之後迫切希望通過一系列大型政績工程予以彌補。為此明成祖朱棣發詔,先後組織編纂了《永樂大典》、召開“永樂大閱兵”和策劃了鄭和下西洋等活動。而這其中,尤其以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最為深遠。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鄭和下西洋雖然總體保持著和平的基調,然而在遭遇冒犯和權利侵犯之時亦曾使用武力予以打擊,並先後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權臣亞烈苦奈兒的勢力、消滅了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幹剌、懲治了禍亂南洋的海盜陳祖義,並扶植了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在整個東南亞、南亞地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南洋政治秩序。藉助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明朝實質上已經在東南亞全面建立了一整套的華夷政治體系。秉承“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鄭和船隊,總體上是非侵略的,因此也獲得了絕大部分南洋地區國家的歡迎,明朝的聲望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拓展朝貢體系

自蒙古崩裂、元朝北遁之後,明朝在亞歐大陸腹地始終面臨著巨大的政治阻力。不同於漢朝開拓西域、北擊匈奴,也不比唐朝翻越蔥嶺、稱雄漠北,14、15世紀誕生的明朝所面臨的敵對勢力要遠勝漢唐。正因如此,明朝建立中央帝國傳統朝貢體系的難度也非常巨大。經過數十年的拓展,鄭和船隊一方面在南洋地區建立了完善的政治秩序,一方面又將諸多國家納入到明朝的朝貢體系之中,穩固了新生不久的大明王朝。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公元1370年,西察合臺汗國權臣帖木兒發動政變,推翻西察合臺汗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當明朝使者郭驥前來催收貢稅之時,帖木兒將其扣押,並於8年之後在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之後,當著埃及使者的面羞辱於他。自詡為王中王的帖木兒旋即開啟了遠征明朝的準備,並在撒馬爾罕召開“蒙古人大會”。此事被蒙古本部的韃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告知明朝,只是明朝雖在河西以及哈密等地嚴陣以待,帖木兒20萬大軍(號稱百萬)卻因其本人喪命而陷入內戰。正因如此,繼續推進鄭和船隊下西洋的活動,有利於宣揚明朝天威,鞏固和拓展朝貢體系。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開拓海外貿易

明朝初年,由於東南沿海並不太平,以方國珍等人為代表的反明勢力盤踞在沿海島嶼,對明朝初期政權(尤其是前期明朝都城設置在南京)構成重大威脅。另外元明之交的日本正處於室町-南北朝向戰國時代演變的混亂時期,大量日本浪人成為騷擾明朝沿海各地的倭寇,甚至明朝本身亦有大量百姓下南洋成為海盜。故而朱元璋推行了禁海政策。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開拓了明朝的海外貿易。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當時鄭和船隊以朝貢貿易為主,輔之以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其中朝貢貿易以獲取香料等奢飾品為主。官方貿易則在官方主持之下展開,遵循平等自願、市場等價交換的原則。而民間貿易則自由發展。海外貿易的拓展不僅增加了海關稅收,並且也為明朝引進了不少心的工藝品、原料和技術,從而深遠影響了中國國內的手工業發展。

形成軍事威懾力

為了支撐如此規模的遠洋航行和數萬人的官兵補給維持,鄭和的船隊實質上被鑄就成為了明朝的海上軍事力量核心。在鄭和下西洋期間,明初就已經興起的倭寇曾累計侵犯中國東南沿海50餘次,卻屢屢被明朝依靠海戰的方式抵禦住的,被成百上千的殲滅。戰績最為豐滿的一次,明朝海上軍事力量甚至一次性殲滅敵人七千餘人,擊毀和繳獲上百艘船。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此明朝的威望遠播東洋,此後日本在數十年中始終秉承與明朝修好的姿態,甚至將部分侵犯明朝的倭寇頭子扭送到中國任憑處置。正是因為鄭和下西洋的幾十年裡對東洋、南洋海患的清剿,才使得明朝前期的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四朝,明朝周邊海盜倭寇活動幾乎絕跡。強大的軍事威懾力,才是維護朝貢體系和秩序的有力保證。

遠洋活動引發財政危機

然而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因其維繫機制的缺陷而存在不可持續性。明朝當時下西洋主要以朝貢貿易為主,這種忽視經濟實利卻過分在意名義的做法有厚往薄來之嫌,對中央財政造成巨大負擔。鄭和下西洋和明成祖朱棣接見外邦朝貢者進行的大量賞賜,使得明朝貨幣外流嚴重,國內錢幣出現大規模貶值。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不僅如此,單純對海員官兵的恩賞和建造寶船就已經耗費巨大了。據統計,永樂年間,新建和改建的約兩千多艘海船,平均每艘造價大約在五六千兩白銀的樣子,加上船隻轉載的各種物品,花費十分巨大。為了在保證造船質量精良(確保能夠支撐遠洋航行)的同時展現出一種“巍如山丘,浮動波上”的既視感,明成祖甚至挪用了十幾個省份的錢糧以支援此鄭和遠洋船隊。“支費浩繁,庫藏為虛”使得這項規模宏大的遠洋活動在朝中引起了越來越大的反對意見,最終被皇帝下令廢止。

停止下西洋的後遺症

明朝後來廢止遠洋航行活動的初衷,是為了給朝廷府庫開源節流。然而等到朝廷真的禁止大規模遠洋活動之後,明朝的財政卻愈發捉襟見肘,難以為繼了。原來雖然明朝朝廷官方不再進行海外貿易活動,可是民間甚至官員個人卻紛紛投入到走私貿易中去了。宋、元時期曾收益頗豐的海關稅收,到了明朝就不存在了。這些原本屬於明朝所有的貿易利潤,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流入個人的腰包中去了。由於許多朝廷大員都成為走私暴利活動的利益關聯者,甚至明朝內閣首輔都會親自安排指揮海上走私活動,因而沿海邊防面對走私行為的時候顯得無能為力。“守臣不敢問,戍哨不能阻,一向矇蔽公法,相沿數十百年”說的就是這一現象。

"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進行的一系列海上遠航活動,有史可考且被公認的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均有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即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現被印尼、馬來、文萊三國共同劃分)以西洋麵,因此而得名。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永樂大帝時期開始的這場遠航行動即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長久的航行,也是歐洲在地理大發現展開一系列海上探險之前,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航行。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究竟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還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評判和爭議。遠洋航行活動的中斷,又對明朝乃至後世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吧!

建立南洋政治秩序

永樂大帝朱棣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的,而按照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遺詔,皇位理應屬於身為皇孫的建文帝朱允炆。由於自身皇位存在法理層面的問題,朱棣即位之後迫切希望通過一系列大型政績工程予以彌補。為此明成祖朱棣發詔,先後組織編纂了《永樂大典》、召開“永樂大閱兵”和策劃了鄭和下西洋等活動。而這其中,尤其以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最為深遠。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鄭和下西洋雖然總體保持著和平的基調,然而在遭遇冒犯和權利侵犯之時亦曾使用武力予以打擊,並先後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權臣亞烈苦奈兒的勢力、消滅了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幹剌、懲治了禍亂南洋的海盜陳祖義,並扶植了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在整個東南亞、南亞地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南洋政治秩序。藉助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明朝實質上已經在東南亞全面建立了一整套的華夷政治體系。秉承“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鄭和船隊,總體上是非侵略的,因此也獲得了絕大部分南洋地區國家的歡迎,明朝的聲望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拓展朝貢體系

自蒙古崩裂、元朝北遁之後,明朝在亞歐大陸腹地始終面臨著巨大的政治阻力。不同於漢朝開拓西域、北擊匈奴,也不比唐朝翻越蔥嶺、稱雄漠北,14、15世紀誕生的明朝所面臨的敵對勢力要遠勝漢唐。正因如此,明朝建立中央帝國傳統朝貢體系的難度也非常巨大。經過數十年的拓展,鄭和船隊一方面在南洋地區建立了完善的政治秩序,一方面又將諸多國家納入到明朝的朝貢體系之中,穩固了新生不久的大明王朝。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公元1370年,西察合臺汗國權臣帖木兒發動政變,推翻西察合臺汗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當明朝使者郭驥前來催收貢稅之時,帖木兒將其扣押,並於8年之後在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之後,當著埃及使者的面羞辱於他。自詡為王中王的帖木兒旋即開啟了遠征明朝的準備,並在撒馬爾罕召開“蒙古人大會”。此事被蒙古本部的韃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告知明朝,只是明朝雖在河西以及哈密等地嚴陣以待,帖木兒20萬大軍(號稱百萬)卻因其本人喪命而陷入內戰。正因如此,繼續推進鄭和船隊下西洋的活動,有利於宣揚明朝天威,鞏固和拓展朝貢體系。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開拓海外貿易

明朝初年,由於東南沿海並不太平,以方國珍等人為代表的反明勢力盤踞在沿海島嶼,對明朝初期政權(尤其是前期明朝都城設置在南京)構成重大威脅。另外元明之交的日本正處於室町-南北朝向戰國時代演變的混亂時期,大量日本浪人成為騷擾明朝沿海各地的倭寇,甚至明朝本身亦有大量百姓下南洋成為海盜。故而朱元璋推行了禁海政策。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開拓了明朝的海外貿易。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當時鄭和船隊以朝貢貿易為主,輔之以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其中朝貢貿易以獲取香料等奢飾品為主。官方貿易則在官方主持之下展開,遵循平等自願、市場等價交換的原則。而民間貿易則自由發展。海外貿易的拓展不僅增加了海關稅收,並且也為明朝引進了不少心的工藝品、原料和技術,從而深遠影響了中國國內的手工業發展。

形成軍事威懾力

為了支撐如此規模的遠洋航行和數萬人的官兵補給維持,鄭和的船隊實質上被鑄就成為了明朝的海上軍事力量核心。在鄭和下西洋期間,明初就已經興起的倭寇曾累計侵犯中國東南沿海50餘次,卻屢屢被明朝依靠海戰的方式抵禦住的,被成百上千的殲滅。戰績最為豐滿的一次,明朝海上軍事力量甚至一次性殲滅敵人七千餘人,擊毀和繳獲上百艘船。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此明朝的威望遠播東洋,此後日本在數十年中始終秉承與明朝修好的姿態,甚至將部分侵犯明朝的倭寇頭子扭送到中國任憑處置。正是因為鄭和下西洋的幾十年裡對東洋、南洋海患的清剿,才使得明朝前期的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四朝,明朝周邊海盜倭寇活動幾乎絕跡。強大的軍事威懾力,才是維護朝貢體系和秩序的有力保證。

遠洋活動引發財政危機

然而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因其維繫機制的缺陷而存在不可持續性。明朝當時下西洋主要以朝貢貿易為主,這種忽視經濟實利卻過分在意名義的做法有厚往薄來之嫌,對中央財政造成巨大負擔。鄭和下西洋和明成祖朱棣接見外邦朝貢者進行的大量賞賜,使得明朝貨幣外流嚴重,國內錢幣出現大規模貶值。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不僅如此,單純對海員官兵的恩賞和建造寶船就已經耗費巨大了。據統計,永樂年間,新建和改建的約兩千多艘海船,平均每艘造價大約在五六千兩白銀的樣子,加上船隻轉載的各種物品,花費十分巨大。為了在保證造船質量精良(確保能夠支撐遠洋航行)的同時展現出一種“巍如山丘,浮動波上”的既視感,明成祖甚至挪用了十幾個省份的錢糧以支援此鄭和遠洋船隊。“支費浩繁,庫藏為虛”使得這項規模宏大的遠洋活動在朝中引起了越來越大的反對意見,最終被皇帝下令廢止。

停止下西洋的後遺症

明朝後來廢止遠洋航行活動的初衷,是為了給朝廷府庫開源節流。然而等到朝廷真的禁止大規模遠洋活動之後,明朝的財政卻愈發捉襟見肘,難以為繼了。原來雖然明朝朝廷官方不再進行海外貿易活動,可是民間甚至官員個人卻紛紛投入到走私貿易中去了。宋、元時期曾收益頗豐的海關稅收,到了明朝就不存在了。這些原本屬於明朝所有的貿易利潤,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流入個人的腰包中去了。由於許多朝廷大員都成為走私暴利活動的利益關聯者,甚至明朝內閣首輔都會親自安排指揮海上走私活動,因而沿海邊防面對走私行為的時候顯得無能為力。“守臣不敢問,戍哨不能阻,一向矇蔽公法,相沿數十百年”說的就是這一現象。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隨著明朝官方勢力從東洋、南洋海域的主動退出,民間走私勢力在官員的保護下愈發猖獗。同時沒了明朝海軍維繫之後,許多地方重新出現了海盜、倭寇活動。這些勢力相互勾結在一起,進入明朝中期甚至出現了倭寇縱橫江浙如入無人之境的情形。正因為朝廷之中形成了特殊的海上貿易集團,故而不論是全面開放海禁(打破利益集團的壟斷,官方介入)還是推行強硬的海禁措施(軍隊剪除海外走私貿易活動)均會招致強烈的反對。而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在這些利益勾連的較量中漸漸遠去。

"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進行的一系列海上遠航活動,有史可考且被公認的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均有鄭和擔任,且船隊航行至婆羅洲(即東南亞加裡曼丹島,現被印尼、馬來、文萊三國共同劃分)以西洋麵,因此而得名。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永樂大帝時期開始的這場遠航行動即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和海員最多、時間最長久的航行,也是歐洲在地理大發現展開一系列海上探險之前,世界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航行。關於鄭和下西洋的現實意義,究竟是勞民傷財的面子工程還是名利雙收的豐功偉績,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評判和爭議。遠洋航行活動的中斷,又對明朝乃至後世中國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呢,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下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歲月吧!

建立南洋政治秩序

永樂大帝朱棣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的,而按照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遺詔,皇位理應屬於身為皇孫的建文帝朱允炆。由於自身皇位存在法理層面的問題,朱棣即位之後迫切希望通過一系列大型政績工程予以彌補。為此明成祖朱棣發詔,先後組織編纂了《永樂大典》、召開“永樂大閱兵”和策劃了鄭和下西洋等活動。而這其中,尤其以鄭和下西洋的影響最為深遠。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鄭和下西洋雖然總體保持著和平的基調,然而在遭遇冒犯和權利侵犯之時亦曾使用武力予以打擊,並先後打擊了斯里蘭卡錫蘭山國權臣亞烈苦奈兒的勢力、消滅了篡奪王位的蘇門答臘君主蘇幹剌、懲治了禍亂南洋的海盜陳祖義,並扶植了由施氏華僑統治的舊港宣慰司,在整個東南亞、南亞地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南洋政治秩序。藉助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明朝實質上已經在東南亞全面建立了一整套的華夷政治體系。秉承“王者無外”、“懷遠以德”的鄭和船隊,總體上是非侵略的,因此也獲得了絕大部分南洋地區國家的歡迎,明朝的聲望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拓展朝貢體系

自蒙古崩裂、元朝北遁之後,明朝在亞歐大陸腹地始終面臨著巨大的政治阻力。不同於漢朝開拓西域、北擊匈奴,也不比唐朝翻越蔥嶺、稱雄漠北,14、15世紀誕生的明朝所面臨的敵對勢力要遠勝漢唐。正因如此,明朝建立中央帝國傳統朝貢體系的難度也非常巨大。經過數十年的拓展,鄭和船隊一方面在南洋地區建立了完善的政治秩序,一方面又將諸多國家納入到明朝的朝貢體系之中,穩固了新生不久的大明王朝。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公元1370年,西察合臺汗國權臣帖木兒發動政變,推翻西察合臺汗國,建立了帖木兒帝國。當明朝使者郭驥前來催收貢稅之時,帖木兒將其扣押,並於8年之後在擊敗了奧斯曼土耳其之後,當著埃及使者的面羞辱於他。自詡為王中王的帖木兒旋即開啟了遠征明朝的準備,並在撒馬爾罕召開“蒙古人大會”。此事被蒙古本部的韃靼以及瓦剌反派使者告知明朝,只是明朝雖在河西以及哈密等地嚴陣以待,帖木兒20萬大軍(號稱百萬)卻因其本人喪命而陷入內戰。正因如此,繼續推進鄭和船隊下西洋的活動,有利於宣揚明朝天威,鞏固和拓展朝貢體系。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開拓海外貿易

明朝初年,由於東南沿海並不太平,以方國珍等人為代表的反明勢力盤踞在沿海島嶼,對明朝初期政權(尤其是前期明朝都城設置在南京)構成重大威脅。另外元明之交的日本正處於室町-南北朝向戰國時代演變的混亂時期,大量日本浪人成為騷擾明朝沿海各地的倭寇,甚至明朝本身亦有大量百姓下南洋成為海盜。故而朱元璋推行了禁海政策。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政策,開拓了明朝的海外貿易。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當時鄭和船隊以朝貢貿易為主,輔之以官方貿易和民間貿易,其中朝貢貿易以獲取香料等奢飾品為主。官方貿易則在官方主持之下展開,遵循平等自願、市場等價交換的原則。而民間貿易則自由發展。海外貿易的拓展不僅增加了海關稅收,並且也為明朝引進了不少心的工藝品、原料和技術,從而深遠影響了中國國內的手工業發展。

形成軍事威懾力

為了支撐如此規模的遠洋航行和數萬人的官兵補給維持,鄭和的船隊實質上被鑄就成為了明朝的海上軍事力量核心。在鄭和下西洋期間,明初就已經興起的倭寇曾累計侵犯中國東南沿海50餘次,卻屢屢被明朝依靠海戰的方式抵禦住的,被成百上千的殲滅。戰績最為豐滿的一次,明朝海上軍事力量甚至一次性殲滅敵人七千餘人,擊毀和繳獲上百艘船。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從此明朝的威望遠播東洋,此後日本在數十年中始終秉承與明朝修好的姿態,甚至將部分侵犯明朝的倭寇頭子扭送到中國任憑處置。正是因為鄭和下西洋的幾十年裡對東洋、南洋海患的清剿,才使得明朝前期的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四朝,明朝周邊海盜倭寇活動幾乎絕跡。強大的軍事威懾力,才是維護朝貢體系和秩序的有力保證。

遠洋活動引發財政危機

然而鄭和船隊的遠洋活動,因其維繫機制的缺陷而存在不可持續性。明朝當時下西洋主要以朝貢貿易為主,這種忽視經濟實利卻過分在意名義的做法有厚往薄來之嫌,對中央財政造成巨大負擔。鄭和下西洋和明成祖朱棣接見外邦朝貢者進行的大量賞賜,使得明朝貨幣外流嚴重,國內錢幣出現大規模貶值。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不僅如此,單純對海員官兵的恩賞和建造寶船就已經耗費巨大了。據統計,永樂年間,新建和改建的約兩千多艘海船,平均每艘造價大約在五六千兩白銀的樣子,加上船隻轉載的各種物品,花費十分巨大。為了在保證造船質量精良(確保能夠支撐遠洋航行)的同時展現出一種“巍如山丘,浮動波上”的既視感,明成祖甚至挪用了十幾個省份的錢糧以支援此鄭和遠洋船隊。“支費浩繁,庫藏為虛”使得這項規模宏大的遠洋活動在朝中引起了越來越大的反對意見,最終被皇帝下令廢止。

停止下西洋的後遺症

明朝後來廢止遠洋航行活動的初衷,是為了給朝廷府庫開源節流。然而等到朝廷真的禁止大規模遠洋活動之後,明朝的財政卻愈發捉襟見肘,難以為繼了。原來雖然明朝朝廷官方不再進行海外貿易活動,可是民間甚至官員個人卻紛紛投入到走私貿易中去了。宋、元時期曾收益頗豐的海關稅收,到了明朝就不存在了。這些原本屬於明朝所有的貿易利潤,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流入個人的腰包中去了。由於許多朝廷大員都成為走私暴利活動的利益關聯者,甚至明朝內閣首輔都會親自安排指揮海上走私活動,因而沿海邊防面對走私行為的時候顯得無能為力。“守臣不敢問,戍哨不能阻,一向矇蔽公法,相沿數十百年”說的就是這一現象。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隨著明朝官方勢力從東洋、南洋海域的主動退出,民間走私勢力在官員的保護下愈發猖獗。同時沒了明朝海軍維繫之後,許多地方重新出現了海盜、倭寇活動。這些勢力相互勾結在一起,進入明朝中期甚至出現了倭寇縱橫江浙如入無人之境的情形。正因為朝廷之中形成了特殊的海上貿易集團,故而不論是全面開放海禁(打破利益集團的壟斷,官方介入)還是推行強硬的海禁措施(軍隊剪除海外走私貿易活動)均會招致強烈的反對。而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在這些利益勾連的較量中漸漸遠去。

拓展朝貢體系,構築軍事威懾!影響深遠的鄭和下西洋為何被廢止

綜上所述,鄭和下西洋不僅是和平的、秉承友好交流的空前壯舉,也對明朝建立之初鞏固自身國際地位和朝貢體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一系列遠洋航行交流中,鄭和船隊建立了南洋的政治秩序、開拓了明朝海外貿易的範圍和規模、以強大的軍事實力有效地震懾了周邊宵小之徒的狼子野心。作為一種大規模的遠洋活動,鄭和下西洋雖然引發了明朝嚴重的財政危機,但更多的源於朝貢貿易模式的不合理,而非其本身的錯誤。

後來明朝對鄭和下西洋活動的簡單禁止,不僅未能扭轉財政問題,反而因為倭寇肆掠、造船技術退化等問題,增加了國防壓力。清朝後來延續了明朝的政策,繼續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最終導致中國淪入近代百年屈辱中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