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發現一個太監墓,找到時已經被盜過,但挖開後還有一個驚喜

鄭和 考古 明朝 文物 曉安說歷 2017-04-05

我們都知道歷史中記載著鄭和七次下西洋,聲勢浩大是歷史上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航海,行程也是最遠的。但作下西洋的主要領導人洪保,是否真的有率船隊探尋過西方嗎。對於鄭和下西洋人們有著種種的疑問並且爭議極大,因為從史料上還是沒有足夠有力的證明。可是自從2010年6月16日南京南郊的牛首山南麓祖堂山的一處施工中,挖出的一個古墓,墓中有一塊石碑,上面741個字的記載,揭開了鄭和下西洋給人們留下了諸多的爭議。

南京發現一個太監墓,找到時已經被盜過,但挖開後還有一個驚喜

那麼這塊石碑是誰的?上面記載著什麼呢?

其實這個古墓就是明代有名的航海家洪保之墓,這個洪保曾以副使都的身份跟隨鄭和七下西洋其功名顯赫。可惜的是當考古專家發現幕的時間,已經被盜墓賊盜洗劫一空。裡面還有盜墓賊留下的一些塑料袋等垃圾。裡面值錢的東西已經沒有了。但幸運的是專家還是發現了一些對歷史有研究和幫助價值的物件。這一發現使得在考古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

南京發現一個太監墓,找到時已經被盜過,但挖開後還有一個驚喜

專家發現了墓中有一塊石碑,古時候叫“壽藏銘”。這“壽藏銘”是人生前委託人做好的墓誌,上面會寫著死者的姓名、年齡、身份、出生年月等等。這“壽藏銘”上記錄著洪保是雲南大理府太和縣人,他與鄭和楊慶是同鄉,洪保比鄭和年長一歲,洪保作為鄭和下西洋使團的副使。身份極為特殊。之後經專家多次反覆查閱史料最終給出了一個大膽的推測:鄭和應該不是七是下西洋而是九次下西洋“。為什麼專家會給出這樣的推測呢?原因是這個洪保從13歲開始進宮當的太監,到29歲時才開始跟隨朱棣推翻建文帝。可算得上是一代大功臣。且“壽藏銘”上面所記載的剛好也可以證明了”九下西洋“的說法。

南京發現一個太監墓,找到時已經被盜過,但挖開後還有一個驚喜

由於遭盜墓賊光顧過,所以墓中並沒有什麼文物和值錢的東西,所挖出來的物件有:玉環、料珠、銀釵、金冥幣、水晶串珠、陶缸鐵棺釘等,但這些普通的物件卻給了專家一項重要的發現。這個物件便是那洪保墓中那一口最大的陶製大缸。這個大缸有什麼用處呢?

南京發現一個太監墓,找到時已經被盜過,但挖開後還有一個驚喜

專家經過多種猜測,有說是醃菜用的,有說是裝水的,有說是裝夜尿的,還有人們猜測說是在墓中做機關用的。可是這機關怎麼也擋不住盜墓賊呢?後來呀,這專家推測這個缸多是用來裝油用的。在缸中放滿了油,然後用一根很長的燈芯插入裝滿油的缸中。那麼燈芯就可以點燃了,這在明代叫“長明燈”但在明代墓中少見。這種燈會放在級別相對高的墓中。因為陵墓也稱作“陰宅”,所以古人去世之後,墓主仍希望像生前一樣燈火通明,因此也就有了這麼一個“長明燈”但另專家感到有疑問的是,難道古人不知道在墓中沒有空氣後燈會滅嗎?難道還有其它的燃料嗎?這種燈油能燒多長時間期限是多久?這還是一個解不開的謎,還需要考古專家及科學家進一進去考證。

小編撰寫不易,喜歡小編的歡迎訂閱一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