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馬伕引發的血案,鄭成功和施琅反目成仇的真因

鄭成功大明延平郡王,施琅大清靖海侯,兩人曾經一起共同抗清,但後來兩人反目成仇,延平王所在的臺灣也最終被施琅攻陷,兩人都是當世名將,尤其善於海戰,究竟為何事反目,

一名馬伕引發的血案,鄭成功和施琅反目成仇的真因

施琅是福建晉江人,17歲就投靠了鄭芝龍,他勇猛善戰還精通兵法,不久就升任千夫長,但鄭芝龍決意降清,放任清軍進入福建,施琅也跟著鄭芝龍投降了大清,鄭芝龍被攜裹北上,但他的部隊卻被留下歸李成棟管轄,繼續南下攻擊明軍,沒多久李成棟也反正改換大明旗號,與明軍作戰百戰百勝的李成棟降明不久卻落水身死,真是造化弄人,施琅又輾轉回到福建投到鄭成功手下,很快他的才華在這裡就得到發揮,他幫助鄭成功突襲廈門,殺死鄭聯,趕跑鄭彩,立下大功,成為鄭成功手下的一員悍將,開始獨當一面,

有能耐的人往往也有個性,施琅為人張揚,特別是立下戰功之後更是恃才傲物,開始慢下欺上,他在潮陽帶兵,自持功高勢大對其他諸鎮的大將肆意欺辱,總鎮陳斌素來不服施琅和他屢次發生衝突,被施琅排擠,最後他一怒之下率軍降清,並寫信給鄭成功,在信裡痛斥施琅飛揚跋扈,以及自己為何要叛明降清,鄭成功從此時開始對施琅就開始有些不滿了,

一名馬伕引發的血案,鄭成功和施琅反目成仇的真因

隨後兩人又因為南下出兵之事發生分歧,公元1651年,清軍大舉進攻兩廣,永曆皇帝一路西逃,鄭成功欲提兵南下勤王,但施琅持不同意見,他認為此時出兵南下,非但難以救援永曆皇帝,恐怕連廈門都難以保住,他勸鄭成功不要出兵,否則對鄭軍不利,鄭成功的性格往往決斷了的事情不會改變主義,加上他對施琅已經不滿意,他認為施琅自恃才高功大在擺老資格,便下令解除了他左先鋒之職,將軍隊交給他的副手蘇茂,責令其返回廈門,事實證明施琅是對的,鄭成功大軍出發不久,清軍就偷襲廈門,守將鄭芝莞攜帶金銀財寶乘船入海而逃,鄭成功在島上的錢糧財物全被清軍搜刮一空,但不久鄭鴻奎帶領大軍從南澳島趕來,將島上清軍封鎖在內,並寫信要鄭成功回援,但在大軍回來之前鄭鴻奎又顧忌清軍會殺死降清的鄭芝龍一家,將清軍全部放走,只有施琅在島上集結小部人馬痛擊的清兵,鄭成功回到廈門後大發雷霆,斬了叔叔鄭芝莞,怒斥鄭鴻奎,鄭鴻奎知道犯下大錯,自請交出兵權,而立下功勞的施琅被賞銀子200兩,這下可氣壞了施琅,這位綽號海霹靂的大將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他的兩個手下蘇茂,萬禮都在此次事件後各執掌了一鎮人馬,自己卻只得到了200兩銀子,他盛怒之下,要求出家,鄭成功也知道有些理虧,讓他負責招募新軍,訓練新兵,施琅壓根不在搭理鄭成功跑到廟裡當了和尚,

一名馬伕引發的血案,鄭成功和施琅反目成仇的真因

這兩個人算是槓上了,當了和尚的施琅並沒有與世無爭,先是為家丁出頭和大將黃延發生了衝突,給黃延家砸了個稀巴爛,黃延則狠狠的跑到鄭成功面前告了他一狀,鄭成功派人到廟裡警告施琅要有所收斂,但隨後的曾德事件則讓兩人徹底決裂,曾德是施琅的一名馬伕,很不起眼的小人物,他看施琅倒了黴,離開了施琅,轉投到鄭成功門下,施琅知道後勃然大怒,派人在鄭成功府門外等候,曾德一出來就被抓回到施琅府中,鄭成功知道後大怒,派人要施琅馬上放人,施琅在得到命令後立即殺死了曾德,兩人的關係就此破裂,

一名馬伕引發的血案,鄭成功和施琅反目成仇的真因

鄭成功先派人抓了還掌管軍權的施琅的弟弟施顯,隨後派黃延包圍施琅府邸,將其全家逮捕,命人嚴加看守,但施琅還是跑了,在被押解前往鄭成功處的路上,施琅被人救走,,並由他的舊部蘇茂用船祕密送到安平,在安平的鄭芝豹寫信給鄭成功要鄭成功放過施琅,但鄭成功大怒,派人立即趕往安平去捉拿施琅,這位海霹靂只好逃往大清管轄範圍,投降了清朝,鄭成功知道後下令殺死他的父親和弟弟,隨後有找茬殺死了偷放施琅的蘇茂,徹底堵死了他的迴歸之路,並長嘆一聲,吾不幸結此禍胎,貽將來一大患,鄭成功的擔心在30年後成為現實,

一名馬伕引發的血案,鄭成功和施琅反目成仇的真因

公元1683年,平定三藩後的康熙皇帝趁鄭經病死,兩個兒子爭奪王位之際,派施琅率領清軍從鹿兒門登陸臺灣,鄭成功的十二歲的孫子鄭克塽捧土歸降,好事之人勸施琅,公與鄭氏三世仇,今鄭氏釜中魚、籠中鳥也,何不急撲滅之以雪前冤?”施琅大怒:“吾此行上為國,下為民耳。若其銜璧來歸,當即赦之,並親自召見鄭氏族人,告訴他們,“當日殺我施氏一族者已死,與他人絕不相干,就此臺灣大定,施琅受封靖海侯,成為一代大清名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