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東漢朝廷經過長時間的內耗終於爆發了席捲天下的黃巾起義,雖然在各方的撲滅下起義最終失敗,但是黃巾起義的影響力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客觀上拉開了各地諸侯混戰的序幕,最終促成了三國分立的局面。

黃巾起義的規模巨大,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天下各路諸侯中雖然不乏出身於黃巾軍的將領,可是真正功成名就的卻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當然也有例外,此人就是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的張燕。

"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東漢朝廷經過長時間的內耗終於爆發了席捲天下的黃巾起義,雖然在各方的撲滅下起義最終失敗,但是黃巾起義的影響力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客觀上拉開了各地諸侯混戰的序幕,最終促成了三國分立的局面。

黃巾起義的規模巨大,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天下各路諸侯中雖然不乏出身於黃巾軍的將領,可是真正功成名就的卻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當然也有例外,此人就是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的張燕。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張燕原名褚燕,常山郡真定人,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沒錯從籍貫來說張燕和趙雲是真正的老鄉,褚燕號稱“飛燕”在黃巾起義期間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實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麾下有一萬多人,在這支隊伍的帶頭人張牛角戰死後被推為首領,褚燕很有頭腦不管是出自於拉攏張牛角舊部還是其他原因,褚燕主動改姓為張從此就以張燕之名揚名江湖。

張燕驍勇善戰縱橫冀並司隸三州,隊伍不斷擴大,附近的盜賊和其他義軍紛紛歸附於他麾下,實力最強盛時部眾達到近百萬人(兵力肯定沒有百萬,但是數十萬肯定是有的),號稱“黑山軍”。不過張燕始終有一顆想要洗白自己的心,為此他數次主動要求招安,《資治通鑑》記載:“燕乃遣使至京師,奏書乞降;遂拜燕平難中郎將,使領河北諸山谷事,歲得舉孝廉、計吏。”

"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東漢朝廷經過長時間的內耗終於爆發了席捲天下的黃巾起義,雖然在各方的撲滅下起義最終失敗,但是黃巾起義的影響力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客觀上拉開了各地諸侯混戰的序幕,最終促成了三國分立的局面。

黃巾起義的規模巨大,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天下各路諸侯中雖然不乏出身於黃巾軍的將領,可是真正功成名就的卻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當然也有例外,此人就是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的張燕。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張燕原名褚燕,常山郡真定人,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沒錯從籍貫來說張燕和趙雲是真正的老鄉,褚燕號稱“飛燕”在黃巾起義期間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實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麾下有一萬多人,在這支隊伍的帶頭人張牛角戰死後被推為首領,褚燕很有頭腦不管是出自於拉攏張牛角舊部還是其他原因,褚燕主動改姓為張從此就以張燕之名揚名江湖。

張燕驍勇善戰縱橫冀並司隸三州,隊伍不斷擴大,附近的盜賊和其他義軍紛紛歸附於他麾下,實力最強盛時部眾達到近百萬人(兵力肯定沒有百萬,但是數十萬肯定是有的),號稱“黑山軍”。不過張燕始終有一顆想要洗白自己的心,為此他數次主動要求招安,《資治通鑑》記載:“燕乃遣使至京師,奏書乞降;遂拜燕平難中郎將,使領河北諸山谷事,歲得舉孝廉、計吏。”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和日後將軍遍地走不同,此時的東漢朝廷對軍職控制得很嚴格,比如剿滅黃巾起義的盧植皇莆嵩等人開始也只是箇中郎將,所以張燕在此時能被漢靈帝封為中郎將,東漢朝廷算是夠意思的了,原因就在於朝廷已經焦頭爛額,既然無力剿滅、張燕又有意投誠乾脆就大方點。

張燕這一步棋下得很妙,每年可以向朝廷舉孝廉和計吏,相當於給了屬下同樣渴望洗白者很大的希望,從中可以看出張燕實在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野心的造反者。

"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東漢朝廷經過長時間的內耗終於爆發了席捲天下的黃巾起義,雖然在各方的撲滅下起義最終失敗,但是黃巾起義的影響力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客觀上拉開了各地諸侯混戰的序幕,最終促成了三國分立的局面。

黃巾起義的規模巨大,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天下各路諸侯中雖然不乏出身於黃巾軍的將領,可是真正功成名就的卻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當然也有例外,此人就是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的張燕。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張燕原名褚燕,常山郡真定人,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沒錯從籍貫來說張燕和趙雲是真正的老鄉,褚燕號稱“飛燕”在黃巾起義期間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實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麾下有一萬多人,在這支隊伍的帶頭人張牛角戰死後被推為首領,褚燕很有頭腦不管是出自於拉攏張牛角舊部還是其他原因,褚燕主動改姓為張從此就以張燕之名揚名江湖。

張燕驍勇善戰縱橫冀並司隸三州,隊伍不斷擴大,附近的盜賊和其他義軍紛紛歸附於他麾下,實力最強盛時部眾達到近百萬人(兵力肯定沒有百萬,但是數十萬肯定是有的),號稱“黑山軍”。不過張燕始終有一顆想要洗白自己的心,為此他數次主動要求招安,《資治通鑑》記載:“燕乃遣使至京師,奏書乞降;遂拜燕平難中郎將,使領河北諸山谷事,歲得舉孝廉、計吏。”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和日後將軍遍地走不同,此時的東漢朝廷對軍職控制得很嚴格,比如剿滅黃巾起義的盧植皇莆嵩等人開始也只是箇中郎將,所以張燕在此時能被漢靈帝封為中郎將,東漢朝廷算是夠意思的了,原因就在於朝廷已經焦頭爛額,既然無力剿滅、張燕又有意投誠乾脆就大方點。

張燕這一步棋下得很妙,每年可以向朝廷舉孝廉和計吏,相當於給了屬下同樣渴望洗白者很大的希望,從中可以看出張燕實在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野心的造反者。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此後的張燕成為北方一股重要的軍事力量,在北方群雄爭霸的過程中,張燕選擇了和公孫瓚結盟,是袁紹平定河北的勁敵之一,雙方互有勝負,但是隨著敗退長安依附於袁紹的呂布的加盟,在袁紹和驍勇善戰的呂布聯手打擊之下,張燕實力有所萎縮。

《後漢書·呂布傳》記載:“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匹。布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與其健將成廉、魏越等數十騎馳突燕陣,一日或至三四,皆斬首而出。連戰十餘日,遂破燕軍”,張燕雖然敗於呂布之手,但仍然是北方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東漢朝廷經過長時間的內耗終於爆發了席捲天下的黃巾起義,雖然在各方的撲滅下起義最終失敗,但是黃巾起義的影響力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客觀上拉開了各地諸侯混戰的序幕,最終促成了三國分立的局面。

黃巾起義的規模巨大,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天下各路諸侯中雖然不乏出身於黃巾軍的將領,可是真正功成名就的卻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當然也有例外,此人就是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的張燕。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張燕原名褚燕,常山郡真定人,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沒錯從籍貫來說張燕和趙雲是真正的老鄉,褚燕號稱“飛燕”在黃巾起義期間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實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麾下有一萬多人,在這支隊伍的帶頭人張牛角戰死後被推為首領,褚燕很有頭腦不管是出自於拉攏張牛角舊部還是其他原因,褚燕主動改姓為張從此就以張燕之名揚名江湖。

張燕驍勇善戰縱橫冀並司隸三州,隊伍不斷擴大,附近的盜賊和其他義軍紛紛歸附於他麾下,實力最強盛時部眾達到近百萬人(兵力肯定沒有百萬,但是數十萬肯定是有的),號稱“黑山軍”。不過張燕始終有一顆想要洗白自己的心,為此他數次主動要求招安,《資治通鑑》記載:“燕乃遣使至京師,奏書乞降;遂拜燕平難中郎將,使領河北諸山谷事,歲得舉孝廉、計吏。”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和日後將軍遍地走不同,此時的東漢朝廷對軍職控制得很嚴格,比如剿滅黃巾起義的盧植皇莆嵩等人開始也只是箇中郎將,所以張燕在此時能被漢靈帝封為中郎將,東漢朝廷算是夠意思的了,原因就在於朝廷已經焦頭爛額,既然無力剿滅、張燕又有意投誠乾脆就大方點。

張燕這一步棋下得很妙,每年可以向朝廷舉孝廉和計吏,相當於給了屬下同樣渴望洗白者很大的希望,從中可以看出張燕實在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野心的造反者。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此後的張燕成為北方一股重要的軍事力量,在北方群雄爭霸的過程中,張燕選擇了和公孫瓚結盟,是袁紹平定河北的勁敵之一,雙方互有勝負,但是隨著敗退長安依附於袁紹的呂布的加盟,在袁紹和驍勇善戰的呂布聯手打擊之下,張燕實力有所萎縮。

《後漢書·呂布傳》記載:“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匹。布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與其健將成廉、魏越等數十騎馳突燕陣,一日或至三四,皆斬首而出。連戰十餘日,遂破燕軍”,張燕雖然敗於呂布之手,但仍然是北方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後曹操進軍河北,204年在曹操攻打袁氏老巢鄴城的時候,張燕再一次做出了正確選擇,《三國志》記載:“太祖將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師,拜平北將軍”,四平將軍級別高過偏將軍和雜號將軍,在當時已經是相當高了,要知道204年曹操還沒有平定北方,于禁徐晃張郃等人也才只是個偏將軍而已,即便是樂進的遊擊將軍也遠不如平北將軍,可見曹操對於張燕主動來投的重視。

"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東漢朝廷經過長時間的內耗終於爆發了席捲天下的黃巾起義,雖然在各方的撲滅下起義最終失敗,但是黃巾起義的影響力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客觀上拉開了各地諸侯混戰的序幕,最終促成了三國分立的局面。

黃巾起義的規模巨大,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天下各路諸侯中雖然不乏出身於黃巾軍的將領,可是真正功成名就的卻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當然也有例外,此人就是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的張燕。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張燕原名褚燕,常山郡真定人,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沒錯從籍貫來說張燕和趙雲是真正的老鄉,褚燕號稱“飛燕”在黃巾起義期間也拉起了一支隊伍,實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麾下有一萬多人,在這支隊伍的帶頭人張牛角戰死後被推為首領,褚燕很有頭腦不管是出自於拉攏張牛角舊部還是其他原因,褚燕主動改姓為張從此就以張燕之名揚名江湖。

張燕驍勇善戰縱橫冀並司隸三州,隊伍不斷擴大,附近的盜賊和其他義軍紛紛歸附於他麾下,實力最強盛時部眾達到近百萬人(兵力肯定沒有百萬,但是數十萬肯定是有的),號稱“黑山軍”。不過張燕始終有一顆想要洗白自己的心,為此他數次主動要求招安,《資治通鑑》記載:“燕乃遣使至京師,奏書乞降;遂拜燕平難中郎將,使領河北諸山谷事,歲得舉孝廉、計吏。”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和日後將軍遍地走不同,此時的東漢朝廷對軍職控制得很嚴格,比如剿滅黃巾起義的盧植皇莆嵩等人開始也只是箇中郎將,所以張燕在此時能被漢靈帝封為中郎將,東漢朝廷算是夠意思的了,原因就在於朝廷已經焦頭爛額,既然無力剿滅、張燕又有意投誠乾脆就大方點。

張燕這一步棋下得很妙,每年可以向朝廷舉孝廉和計吏,相當於給了屬下同樣渴望洗白者很大的希望,從中可以看出張燕實在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負有野心的造反者。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此後的張燕成為北方一股重要的軍事力量,在北方群雄爭霸的過程中,張燕選擇了和公孫瓚結盟,是袁紹平定河北的勁敵之一,雙方互有勝負,但是隨著敗退長安依附於袁紹的呂布的加盟,在袁紹和驍勇善戰的呂布聯手打擊之下,張燕實力有所萎縮。

《後漢書·呂布傳》記載:“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匹。布常御良馬,號曰赤菟,能馳城飛塹,與其健將成廉、魏越等數十騎馳突燕陣,一日或至三四,皆斬首而出。連戰十餘日,遂破燕軍”,張燕雖然敗於呂布之手,但仍然是北方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後曹操進軍河北,204年在曹操攻打袁氏老巢鄴城的時候,張燕再一次做出了正確選擇,《三國志》記載:“太祖將定冀州,燕遣使求佐王師,拜平北將軍”,四平將軍級別高過偏將軍和雜號將軍,在當時已經是相當高了,要知道204年曹操還沒有平定北方,于禁徐晃張郃等人也才只是個偏將軍而已,即便是樂進的遊擊將軍也遠不如平北將軍,可見曹操對於張燕主動來投的重視。

此人黃巾軍出身,和趙雲是老鄉,曾敗於呂布之手,最後成功洗白

建安十年(205年)在北方大局基本鼎定的情形下,張燕作出了重大決定率其部眾十餘萬人投降曹操,《資治通鑑》記載:“黑山賊帥張燕率其眾十餘萬降,封安國亭侯,食邑五百戶”,這一下張燕徹底洗白了自己成功上岸。

縱觀張燕一生,可以看出他審時度勢的眼光堪稱一流,正是幾次關鍵時刻的選擇才使得曾擁兵數十萬的張燕成為東漢末年黃巾軍唯一功成名就之人,最後得以拜將封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