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局勢失控危險 朝鮮這六年:核武威脅逼近臨界點?

朝鮮半島 金正恩 經濟 韓國 海峽網 2017-05-05

[海峽都市報-海峽網]

對朝鮮政權及其運行模式長期以來的刻板印象,使我們容易忽視最近6年“竹幕”背後正在發生的意味深長的變化。儘管這種變化,未必都以積極的方式呈現。

開始籌備本期封面的策劃案之前,我花了兩個晚上重讀2012和2013年《三聯生活週刊》關於朝鮮問題的專題報道,試圖重新找到一個聚焦點:在金正恩接班將滿6年之際,朝鮮問題的性質和特徵發生了何種新變化?

朝鮮局勢失控危險 朝鮮這六年:核武威脅逼近臨界點?

特朗普5月1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他願意在“合適情況”下與金正恩會面。白宮發言人斯派塞隨後解釋,美朝兩國領導人會面的時機尚不成熟。

過去1/4個世紀裡週期性發作的核危機,“竹幕”背後平壤政權一系列反常規的政治運作和輿論宣傳,乃至因頻率過高而使人喪失好奇心的閱兵式和中遠程導彈試射,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外界對朝鮮這個“隱士之國”的真實智識興趣。在危機之雲重新聚集的2017年春天,我被問及的最多問題是“美朝打不打”,彷彿只有一場乾脆利落的戰爭才能重新激發人們的感官功能。

媒體事無鉅細地報道著“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的航跡以及特朗普的每一條推文,試圖從其中發現局勢即將劇變的徵兆;而在“五一”假期期間,邊境城市丹東的鴨綠江景區湧入了近50萬好奇的遊客,每個人都在興致勃勃地眺望著河對岸,彷彿下一秒一切就會改變。

朝鮮局勢失控危險 朝鮮這六年:核武威脅逼近臨界點?

2017年4月17日,美國副總統邁克·彭斯(白髮者)在訪問韓國期間造訪位於“三八線”附近的板門店軍營

矛盾之處恰在於此:倘若我們在潛意識裡承認平壤政權對來自外部的壓力並非毫無感知力,並且期待著經濟制裁、國際斡旋乃至軍事威懾可能改變半島核危機的走向,我們又怎能默認“隱士之國”的領導人在過去25年層出不窮的制裁、譴責和談判催化下,依然是按照一成不變的思維和模式在統治其國家?

兩項由來已久的假設,往往被分析人士用作解讀朝鮮之謎的基礎,但在事實上已經瓦解。其一是“朝鮮經濟崩潰論”,即認定歷史超過半個世紀的統制型經濟在出口渠道被封閉、外匯往來受到國際監控、物資配給難以為繼的情況下,將在某一臨界點突然崩潰,繼而導致政權發生更迭。

然而通過分析統計數據和實地觀察即可發現,早在本世紀初,平壤政權即已開始借重民間市場的力量補充統制型經濟的虛弱;這一自發形成的市場運行到2017年初,規模已經相當可觀,不僅在相當程度上緩解了基本生活物資的短缺狀況,還催生出了一個新興的商業階層。加上金正恩上臺後著手推行與中國70年代末的包產到戶模式類似的“圃田擔當制”,以及政府在農業、輕工、建築、服務等行業的定向開發投入,朝鮮經濟在2011到2014年甚至出現了罕見的正向增長。

朝鮮局勢失控危險 朝鮮這六年:核武威脅逼近臨界點?

2017年2月21日,金正恩參觀Samchon鯰魚農場

目前,朝鮮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平已經可與80年代初的中國等量齊觀,抗打擊能力和應對外部變化時的反應速度明顯加強,很難出現遽然崩潰或瓦解的情形:近些年金正恩的豪言壯語,並非全無依據。

另一項更為悲觀的設定是“朝鮮南征論”,即認定平壤當局在其財源和內部公信力徹底崩潰之前,可能孤注一擲,以“萬炮齊發”的態勢對韓國發動主動攻擊,以兌現其長期以來的“統一祖國”承諾。然而最近6年朝鮮國防力量的發展重點,恰恰不在對半島戰爭具有直接影響的地面和空中力量,而是中遠程彈道導彈,尤其是覆蓋範圍遠遠超出鄰近的日韓兩國的洲際導彈及其公路和海上機動平臺。

這並不是一種以陸上戰爭為指向的軍事戰略,甚至不是一種旨在贏得現實中的戰爭的傳統思維,而是要利用核武器的“超政治”屬性以及機動式平臺理論上的難以消滅性,打消美國進行“定點清除”行動的決心,繼而開啟對等談判之門。如此複雜的機心,當然不會在朝中社一貫高調的社論、抑或分析人士對朝鮮火炮數量的枯燥統計中流露出來。

朝鮮局勢失控危險 朝鮮這六年:核武威脅逼近臨界點?

朝中社公佈的今年2月12日“北極星2號”中程彈道導彈成功試射的畫面。該型導彈換裝了新研發的固體燃料發動機

一定程度上,鴨綠江對岸那個複雜而神祕的國家被我們簡單地理解成了“政權”,敏感而多變的社會則被棄諸一旁;但真實而深刻的變化,恰恰不在前者、而在後者。甚至於那看似已是老生常談的朝鮮核問題的性質乃至應對模式,在過去6年裡同樣出現了影響深刻的變化:多邊機制在事實上已經崩潰,相關當事國在以“自助”方式進入對平壤當局的雙邊接觸時,由於目標不一而屢生變數。

另一方面,隨著朝鮮核武器及其投射工具技術水平的穩步攀升,“擁核自保”已經在事實上升級為“挾核自重”,將無核化目標作為開啟政治談判先決條件的預設越來越難以為平壤當局所接受。我們又當如何正視和理解這種嚴峻的新形勢?

朝鮮局勢失控危險 朝鮮這六年:核武威脅逼近臨界點?

為遏制朝鮮“挑釁”,韓美空軍出動百餘架飛機,於2017年4月14日-20日舉行代號為“超級雷霆”的大規模空中戰鬥演習。

在2017年暮春重新審視朝鮮問題,我們已經不必連篇累牘地回顧上世紀90年代初抑或金正日執政時期發生過的一切:有太多資料文獻可以直達這一切。我們把時間節點標定在2011年歲末金正恩上臺之後,從外交、安全、經濟和雙邊關係的多重角度對已然發生的“現象七十二變”做出記錄和剖析。

我們對集體安全機制陷入困境的成因、雙邊外交下對朝接觸的挫敗以及朝鮮核威懾政策的實質進行了解讀,對朝鮮核打擊力量的真實技術水平以及美國潛在的“斬首行動”的難點進行了評估。我們邀請近年來多次往返朝鮮,對“竹幕”背後的經濟與社會變化有著深刻認知的資深媒體人對他們的所見所感加以記錄,勾勒在政權陰影之外長期被忽視的朝鮮社會的真實面相。

我們還訪問了曾經參與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組織工作的原外交部朝鮮半島問題事務辦公室主任楊希雨,請他從局內人和專業政策分析的角度對2017年這場危機的起因做出解答。

朝鮮局勢失控危險 朝鮮這六年:核武威脅逼近臨界點?

這當然不是一項輕鬆的工作。事實上,在較短的時間裡建構有別於此前諸多成熟案例的分析和敘述框架,在浩如煙海、真假難辨的信息中做出甄別和遴選,並使自己的思考不被連日來外界密集的觀點轟炸所左右,本身就是一種冒險。但正視、接受和呈現正在凸顯的變化,恰恰是傳媒天然職能的一部分。即使這種判斷並不完美,即使現實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我們能用文字做出的記錄。

本期策劃的所有文章截稿之後兩天,我們的撰稿人之一從中朝邊境給我發來一條微信:“去年在印度世界媒體大會上,我在朝鮮半島分會場介紹情況。同臺的新加坡記者說朝鮮從來沒有變過,提到芭芭拉·德米克的那本《我們最幸福》。我忍不住說,那本書過時了。不是‘變好’或‘變壞’的問題,而是如何理解與想象對方的問題。近幾年朝鮮已經有了新的變化,這個邏輯基礎已經非常紮實。”

是啊。歲歲年年風水都在改變,成功與失敗多少都有一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