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

文|飛魚說史

仲尼既沒之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夏商失序,至秦孝公,圈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因而矣。——(西漢)劉向《戰國策·原序》

春秋,百家爭鳴,禮崩樂壞。

戰國,戰亂橫生,詐偽並起。

春秋戰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也就導致了維持奴隸社會統治的“禮”,無法繼續擁有治理國家的權威性。

"

文|飛魚說史

仲尼既沒之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夏商失序,至秦孝公,圈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因而矣。——(西漢)劉向《戰國策·原序》

春秋,百家爭鳴,禮崩樂壞。

戰國,戰亂橫生,詐偽並起。

春秋戰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也就導致了維持奴隸社會統治的“禮”,無法繼續擁有治理國家的權威性。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被周朝分封出去的諸侯國在此時也不斷挑戰周天子的權威,周天子對華夏的統治力量也已微乎其微,只能在名義上被天下諸侯尊為“共主”。

戰國中後期,山東諸侯不斷衰弱,能和秦國抗衡的也就只有趙國了,秦國的崛起源自於商鞅變法以及各代君主的勵精圖治。

而趙國的崛起,更類似於一次短暫的中興,締造趙國強大的是一代明主趙武靈王趙雍,正是因為趙雍的胡服騎射,讓趙國能在軍事上抗衡秦國,當然也僅僅只是軍事上,但隨著長平之戰的爆發,趙國的強大終究如南柯一夢,關於這次戰爭,飛魚已經在前面的文章中做了大量分析,這裡暫不贅述。

我們本篇要說的是趙武靈王。

"

文|飛魚說史

仲尼既沒之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夏商失序,至秦孝公,圈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因而矣。——(西漢)劉向《戰國策·原序》

春秋,百家爭鳴,禮崩樂壞。

戰國,戰亂橫生,詐偽並起。

春秋戰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也就導致了維持奴隸社會統治的“禮”,無法繼續擁有治理國家的權威性。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被周朝分封出去的諸侯國在此時也不斷挑戰周天子的權威,周天子對華夏的統治力量也已微乎其微,只能在名義上被天下諸侯尊為“共主”。

戰國中後期,山東諸侯不斷衰弱,能和秦國抗衡的也就只有趙國了,秦國的崛起源自於商鞅變法以及各代君主的勵精圖治。

而趙國的崛起,更類似於一次短暫的中興,締造趙國強大的是一代明主趙武靈王趙雍,正是因為趙雍的胡服騎射,讓趙國能在軍事上抗衡秦國,當然也僅僅只是軍事上,但隨著長平之戰的爆發,趙國的強大終究如南柯一夢,關於這次戰爭,飛魚已經在前面的文章中做了大量分析,這裡暫不贅述。

我們本篇要說的是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縱觀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他的一生中卻做了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則要了趙國的命。

趙武靈王立了3個王,當他想立第4個時,沒想到搭進去了自己的命,這三個王分別是自己的兒子趙惠文王趙何、燕昭王姬職、秦昭襄王嬴稷,而他第四個想要立的王是自己另一個兒子趙章。

趙武靈王擁立姬職為燕王。

燕國一直偏居一隅,由於地理位置遠離秦國,戰國七雄中,燕國是對外戰爭中相對比較少的諸侯國,但這並不能影響燕國的衰弱,因為燕國出了一個燕王噲和野心家子之。

燕王噲晚年不問政事,大小事情全都託付於了子之,又在大臣的建議下,禪位於子之,而燕王噲的兒子姬平不願意了,於是燕國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子之之亂”。

"

文|飛魚說史

仲尼既沒之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夏商失序,至秦孝公,圈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因而矣。——(西漢)劉向《戰國策·原序》

春秋,百家爭鳴,禮崩樂壞。

戰國,戰亂橫生,詐偽並起。

春秋戰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也就導致了維持奴隸社會統治的“禮”,無法繼續擁有治理國家的權威性。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被周朝分封出去的諸侯國在此時也不斷挑戰周天子的權威,周天子對華夏的統治力量也已微乎其微,只能在名義上被天下諸侯尊為“共主”。

戰國中後期,山東諸侯不斷衰弱,能和秦國抗衡的也就只有趙國了,秦國的崛起源自於商鞅變法以及各代君主的勵精圖治。

而趙國的崛起,更類似於一次短暫的中興,締造趙國強大的是一代明主趙武靈王趙雍,正是因為趙雍的胡服騎射,讓趙國能在軍事上抗衡秦國,當然也僅僅只是軍事上,但隨著長平之戰的爆發,趙國的強大終究如南柯一夢,關於這次戰爭,飛魚已經在前面的文章中做了大量分析,這裡暫不贅述。

我們本篇要說的是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縱觀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他的一生中卻做了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則要了趙國的命。

趙武靈王立了3個王,當他想立第4個時,沒想到搭進去了自己的命,這三個王分別是自己的兒子趙惠文王趙何、燕昭王姬職、秦昭襄王嬴稷,而他第四個想要立的王是自己另一個兒子趙章。

趙武靈王擁立姬職為燕王。

燕國一直偏居一隅,由於地理位置遠離秦國,戰國七雄中,燕國是對外戰爭中相對比較少的諸侯國,但這並不能影響燕國的衰弱,因為燕國出了一個燕王噲和野心家子之。

燕王噲晚年不問政事,大小事情全都託付於了子之,又在大臣的建議下,禪位於子之,而燕王噲的兒子姬平不願意了,於是燕國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子之之亂”。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燕國發生了內亂,在一旁的齊國樂開了花,在子之殺死了姬平的時候,齊國出兵干預,一舉佔領燕國首都,殺死了燕王噲和子之,就在齊國想要吞併燕國的時候,其餘諸侯都不願意了,尤其是趙武靈王統治下的趙國,是不能看著秦國強大的。

在一片討伐聲中,齊王畏懼了,從而退兵,但是燕國也不能沒有王啊,於是在趙武靈王的擁立下,早年在韓國當人質的姬職被其推上了燕王的寶座,這一年是公元前312年,姬職繼位,是為燕昭王,這是趙武靈王的第一個錯誤決定。

趙武靈王擁立嬴稷為秦王。

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強大趙國的時期,崇尚武力的秦武王在舉鼎的過程中,被舉鼎砸死了,由於秦武王沒有兒子,秦王的寶座出現了暫時的真空,這階段秦國朝局十分動亂,國無君主則動亂橫生。

此時有能力繼任秦王的是惠文後擁立的公子壯和羋八子(也就是後來的宣太后)擁立的公子芾,但是惠文後明顯沒有羋八子有政治手段,羋八子利用自己的弟弟魏冉以及得到了樗裡疾的支持,在爭奪秦王寶座時,佔盡了上風。

"

文|飛魚說史

仲尼既沒之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夏商失序,至秦孝公,圈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因而矣。——(西漢)劉向《戰國策·原序》

春秋,百家爭鳴,禮崩樂壞。

戰國,戰亂橫生,詐偽並起。

春秋戰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也就導致了維持奴隸社會統治的“禮”,無法繼續擁有治理國家的權威性。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被周朝分封出去的諸侯國在此時也不斷挑戰周天子的權威,周天子對華夏的統治力量也已微乎其微,只能在名義上被天下諸侯尊為“共主”。

戰國中後期,山東諸侯不斷衰弱,能和秦國抗衡的也就只有趙國了,秦國的崛起源自於商鞅變法以及各代君主的勵精圖治。

而趙國的崛起,更類似於一次短暫的中興,締造趙國強大的是一代明主趙武靈王趙雍,正是因為趙雍的胡服騎射,讓趙國能在軍事上抗衡秦國,當然也僅僅只是軍事上,但隨著長平之戰的爆發,趙國的強大終究如南柯一夢,關於這次戰爭,飛魚已經在前面的文章中做了大量分析,這裡暫不贅述。

我們本篇要說的是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縱觀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他的一生中卻做了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則要了趙國的命。

趙武靈王立了3個王,當他想立第4個時,沒想到搭進去了自己的命,這三個王分別是自己的兒子趙惠文王趙何、燕昭王姬職、秦昭襄王嬴稷,而他第四個想要立的王是自己另一個兒子趙章。

趙武靈王擁立姬職為燕王。

燕國一直偏居一隅,由於地理位置遠離秦國,戰國七雄中,燕國是對外戰爭中相對比較少的諸侯國,但這並不能影響燕國的衰弱,因為燕國出了一個燕王噲和野心家子之。

燕王噲晚年不問政事,大小事情全都託付於了子之,又在大臣的建議下,禪位於子之,而燕王噲的兒子姬平不願意了,於是燕國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子之之亂”。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燕國發生了內亂,在一旁的齊國樂開了花,在子之殺死了姬平的時候,齊國出兵干預,一舉佔領燕國首都,殺死了燕王噲和子之,就在齊國想要吞併燕國的時候,其餘諸侯都不願意了,尤其是趙武靈王統治下的趙國,是不能看著秦國強大的。

在一片討伐聲中,齊王畏懼了,從而退兵,但是燕國也不能沒有王啊,於是在趙武靈王的擁立下,早年在韓國當人質的姬職被其推上了燕王的寶座,這一年是公元前312年,姬職繼位,是為燕昭王,這是趙武靈王的第一個錯誤決定。

趙武靈王擁立嬴稷為秦王。

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強大趙國的時期,崇尚武力的秦武王在舉鼎的過程中,被舉鼎砸死了,由於秦武王沒有兒子,秦王的寶座出現了暫時的真空,這階段秦國朝局十分動亂,國無君主則動亂橫生。

此時有能力繼任秦王的是惠文後擁立的公子壯和羋八子(也就是後來的宣太后)擁立的公子芾,但是惠文後明顯沒有羋八子有政治手段,羋八子利用自己的弟弟魏冉以及得到了樗裡疾的支持,在爭奪秦王寶座時,佔盡了上風。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本以為公子芾就該這樣繼位,但是意外發生了,因為趙武靈王看到了秦國動亂的時局,想要扶持一個親趙的秦王,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正在燕國當人質的公子稷。

於是趙武靈王用武力威脅秦國要立嬴稷為王,不然就興兵攻秦,羋八子一想反正嬴稷也是自己的兒子,誰繼位都擋不住自己要富貴,羋八子一派為了避免趙國攻秦,就按照趙武靈王的意願擁立了嬴稷為秦王,這一年是公元前306年,嬴稷繼位,是為秦昭襄王,這是趙武靈王的第二個錯誤決定。

趙武靈王立了趙何為趙王,又想立趙章為王。

說完了趙武靈王擁立的“外國的王”,我們接著來說趙武靈王在趙國立的王,英雄難過美人關,趙武靈王也是如此,他一次在夢中遇見了一位美人,後來還真找到了相似容顏的女人吳娃,這個女人就成了趙武靈王最為寵愛的人,吳娃生下的兒子就是趙何,也就是在公元前299年,被趙武靈王立為的趙王。

不過這時候,趙武靈王並沒有死,退位後他自稱“主父”,按照他的設想,自己在正值壯年的時候傳位於趙何,這能讓自己更好的一心撲在軍事上,擴張趙國的領土,這樣他和趙何在趙國一軍一政,強大趙國也不在話下,只不過這只是趙武靈王自己的設想而已。

"

文|飛魚說史

仲尼既沒之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夏商失序,至秦孝公,圈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因而矣。——(西漢)劉向《戰國策·原序》

春秋,百家爭鳴,禮崩樂壞。

戰國,戰亂橫生,詐偽並起。

春秋戰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也就導致了維持奴隸社會統治的“禮”,無法繼續擁有治理國家的權威性。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被周朝分封出去的諸侯國在此時也不斷挑戰周天子的權威,周天子對華夏的統治力量也已微乎其微,只能在名義上被天下諸侯尊為“共主”。

戰國中後期,山東諸侯不斷衰弱,能和秦國抗衡的也就只有趙國了,秦國的崛起源自於商鞅變法以及各代君主的勵精圖治。

而趙國的崛起,更類似於一次短暫的中興,締造趙國強大的是一代明主趙武靈王趙雍,正是因為趙雍的胡服騎射,讓趙國能在軍事上抗衡秦國,當然也僅僅只是軍事上,但隨著長平之戰的爆發,趙國的強大終究如南柯一夢,關於這次戰爭,飛魚已經在前面的文章中做了大量分析,這裡暫不贅述。

我們本篇要說的是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縱觀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他的一生中卻做了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則要了趙國的命。

趙武靈王立了3個王,當他想立第4個時,沒想到搭進去了自己的命,這三個王分別是自己的兒子趙惠文王趙何、燕昭王姬職、秦昭襄王嬴稷,而他第四個想要立的王是自己另一個兒子趙章。

趙武靈王擁立姬職為燕王。

燕國一直偏居一隅,由於地理位置遠離秦國,戰國七雄中,燕國是對外戰爭中相對比較少的諸侯國,但這並不能影響燕國的衰弱,因為燕國出了一個燕王噲和野心家子之。

燕王噲晚年不問政事,大小事情全都託付於了子之,又在大臣的建議下,禪位於子之,而燕王噲的兒子姬平不願意了,於是燕國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子之之亂”。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燕國發生了內亂,在一旁的齊國樂開了花,在子之殺死了姬平的時候,齊國出兵干預,一舉佔領燕國首都,殺死了燕王噲和子之,就在齊國想要吞併燕國的時候,其餘諸侯都不願意了,尤其是趙武靈王統治下的趙國,是不能看著秦國強大的。

在一片討伐聲中,齊王畏懼了,從而退兵,但是燕國也不能沒有王啊,於是在趙武靈王的擁立下,早年在韓國當人質的姬職被其推上了燕王的寶座,這一年是公元前312年,姬職繼位,是為燕昭王,這是趙武靈王的第一個錯誤決定。

趙武靈王擁立嬴稷為秦王。

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強大趙國的時期,崇尚武力的秦武王在舉鼎的過程中,被舉鼎砸死了,由於秦武王沒有兒子,秦王的寶座出現了暫時的真空,這階段秦國朝局十分動亂,國無君主則動亂橫生。

此時有能力繼任秦王的是惠文後擁立的公子壯和羋八子(也就是後來的宣太后)擁立的公子芾,但是惠文後明顯沒有羋八子有政治手段,羋八子利用自己的弟弟魏冉以及得到了樗裡疾的支持,在爭奪秦王寶座時,佔盡了上風。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本以為公子芾就該這樣繼位,但是意外發生了,因為趙武靈王看到了秦國動亂的時局,想要扶持一個親趙的秦王,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正在燕國當人質的公子稷。

於是趙武靈王用武力威脅秦國要立嬴稷為王,不然就興兵攻秦,羋八子一想反正嬴稷也是自己的兒子,誰繼位都擋不住自己要富貴,羋八子一派為了避免趙國攻秦,就按照趙武靈王的意願擁立了嬴稷為秦王,這一年是公元前306年,嬴稷繼位,是為秦昭襄王,這是趙武靈王的第二個錯誤決定。

趙武靈王立了趙何為趙王,又想立趙章為王。

說完了趙武靈王擁立的“外國的王”,我們接著來說趙武靈王在趙國立的王,英雄難過美人關,趙武靈王也是如此,他一次在夢中遇見了一位美人,後來還真找到了相似容顏的女人吳娃,這個女人就成了趙武靈王最為寵愛的人,吳娃生下的兒子就是趙何,也就是在公元前299年,被趙武靈王立為的趙王。

不過這時候,趙武靈王並沒有死,退位後他自稱“主父”,按照他的設想,自己在正值壯年的時候傳位於趙何,這能讓自己更好的一心撲在軍事上,擴張趙國的領土,這樣他和趙何在趙國一軍一政,強大趙國也不在話下,只不過這只是趙武靈王自己的設想而已。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趙何並不是趙武靈王的長子,他的長子是趙章,也是趙武靈王立第一個接班人,只不過這一切都隨著趙何的出生改變了,這讓趙章很不爽,後來趙武靈王看到趙章拜見自己弟弟時頹廢的表情,惻隱之心大發,於是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從而把慢慢轉移到趙何身上的權力給收回來。

趙武靈王這個想法雖然沒有被實行,但卻極大的助長了趙章奪權的心,於是在沙丘,趙章對趙何發起了武裝奪權,只不過沒有成功,趙章也被殺死,這是趙武靈王的第三個錯誤決定。

​飛魚說: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都和他立王有關,其中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要他命的是想擁立趙章為王,於是聚集在趙何周圍的權臣,趁機發動了沙丘兵變,活活餓死了趙武靈王。

而要趙國命的是擁立燕昭王和秦昭襄王,這兩位皆是戰國時期相當厲害的角色,秦昭襄王在長平之戰中直接斬斷了趙國生存的希望,徹底傷了趙國的元氣,經過燕昭王招賢納士強大了的燕國則成為了趙國的心腹大患。

"

文|飛魚說史

仲尼既沒之後,田氏取齊,六卿分晉,道德大廢,夏商失序,至秦孝公,圈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苟以取強因而矣。——(西漢)劉向《戰國策·原序》

春秋,百家爭鳴,禮崩樂壞。

戰國,戰亂橫生,詐偽並起。

春秋戰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也就導致了維持奴隸社會統治的“禮”,無法繼續擁有治理國家的權威性。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被周朝分封出去的諸侯國在此時也不斷挑戰周天子的權威,周天子對華夏的統治力量也已微乎其微,只能在名義上被天下諸侯尊為“共主”。

戰國中後期,山東諸侯不斷衰弱,能和秦國抗衡的也就只有趙國了,秦國的崛起源自於商鞅變法以及各代君主的勵精圖治。

而趙國的崛起,更類似於一次短暫的中興,締造趙國強大的是一代明主趙武靈王趙雍,正是因為趙雍的胡服騎射,讓趙國能在軍事上抗衡秦國,當然也僅僅只是軍事上,但隨著長平之戰的爆發,趙國的強大終究如南柯一夢,關於這次戰爭,飛魚已經在前面的文章中做了大量分析,這裡暫不贅述。

我們本篇要說的是趙武靈王。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縱觀英明神武的趙武靈王,他的一生中卻做了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則要了趙國的命。

趙武靈王立了3個王,當他想立第4個時,沒想到搭進去了自己的命,這三個王分別是自己的兒子趙惠文王趙何、燕昭王姬職、秦昭襄王嬴稷,而他第四個想要立的王是自己另一個兒子趙章。

趙武靈王擁立姬職為燕王。

燕國一直偏居一隅,由於地理位置遠離秦國,戰國七雄中,燕國是對外戰爭中相對比較少的諸侯國,但這並不能影響燕國的衰弱,因為燕國出了一個燕王噲和野心家子之。

燕王噲晚年不問政事,大小事情全都託付於了子之,又在大臣的建議下,禪位於子之,而燕王噲的兒子姬平不願意了,於是燕國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子之之亂”。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燕國發生了內亂,在一旁的齊國樂開了花,在子之殺死了姬平的時候,齊國出兵干預,一舉佔領燕國首都,殺死了燕王噲和子之,就在齊國想要吞併燕國的時候,其餘諸侯都不願意了,尤其是趙武靈王統治下的趙國,是不能看著秦國強大的。

在一片討伐聲中,齊王畏懼了,從而退兵,但是燕國也不能沒有王啊,於是在趙武靈王的擁立下,早年在韓國當人質的姬職被其推上了燕王的寶座,這一年是公元前312年,姬職繼位,是為燕昭王,這是趙武靈王的第一個錯誤決定。

趙武靈王擁立嬴稷為秦王。

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強大趙國的時期,崇尚武力的秦武王在舉鼎的過程中,被舉鼎砸死了,由於秦武王沒有兒子,秦王的寶座出現了暫時的真空,這階段秦國朝局十分動亂,國無君主則動亂橫生。

此時有能力繼任秦王的是惠文後擁立的公子壯和羋八子(也就是後來的宣太后)擁立的公子芾,但是惠文後明顯沒有羋八子有政治手段,羋八子利用自己的弟弟魏冉以及得到了樗裡疾的支持,在爭奪秦王寶座時,佔盡了上風。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本以為公子芾就該這樣繼位,但是意外發生了,因為趙武靈王看到了秦國動亂的時局,想要扶持一個親趙的秦王,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了正在燕國當人質的公子稷。

於是趙武靈王用武力威脅秦國要立嬴稷為王,不然就興兵攻秦,羋八子一想反正嬴稷也是自己的兒子,誰繼位都擋不住自己要富貴,羋八子一派為了避免趙國攻秦,就按照趙武靈王的意願擁立了嬴稷為秦王,這一年是公元前306年,嬴稷繼位,是為秦昭襄王,這是趙武靈王的第二個錯誤決定。

趙武靈王立了趙何為趙王,又想立趙章為王。

說完了趙武靈王擁立的“外國的王”,我們接著來說趙武靈王在趙國立的王,英雄難過美人關,趙武靈王也是如此,他一次在夢中遇見了一位美人,後來還真找到了相似容顏的女人吳娃,這個女人就成了趙武靈王最為寵愛的人,吳娃生下的兒子就是趙何,也就是在公元前299年,被趙武靈王立為的趙王。

不過這時候,趙武靈王並沒有死,退位後他自稱“主父”,按照他的設想,自己在正值壯年的時候傳位於趙何,這能讓自己更好的一心撲在軍事上,擴張趙國的領土,這樣他和趙何在趙國一軍一政,強大趙國也不在話下,只不過這只是趙武靈王自己的設想而已。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趙何並不是趙武靈王的長子,他的長子是趙章,也是趙武靈王立第一個接班人,只不過這一切都隨著趙何的出生改變了,這讓趙章很不爽,後來趙武靈王看到趙章拜見自己弟弟時頹廢的表情,惻隱之心大發,於是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在代地稱王,從而把慢慢轉移到趙何身上的權力給收回來。

趙武靈王這個想法雖然沒有被實行,但卻極大的助長了趙章奪權的心,於是在沙丘,趙章對趙何發起了武裝奪權,只不過沒有成功,趙章也被殺死,這是趙武靈王的第三個錯誤決定。

​飛魚說: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都和他立王有關,其中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要他命的是想擁立趙章為王,於是聚集在趙何周圍的權臣,趁機發動了沙丘兵變,活活餓死了趙武靈王。

而要趙國命的是擁立燕昭王和秦昭襄王,這兩位皆是戰國時期相當厲害的角色,秦昭襄王在長平之戰中直接斬斷了趙國生存的希望,徹底傷了趙國的元氣,經過燕昭王招賢納士強大了的燕國則成為了趙國的心腹大患。

趙武靈王3次錯誤的決定,一次要了他的命,另外兩次要了趙國的命

秦昭襄王和燕昭王兩人都極大的增強了自己國家的實力,趙武靈王立這兩位質子為王,原本也是想要控制或者削弱他們的力量,只不過趙武靈王死得太早太突然,這兩個決定也演變成了錯誤的決定,成為了趙國的夢魘,估計趙武靈王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的眼光竟然那麼好吧。

​趙武靈王立了3個王,當他想立第4個時,沒想到搭進去了自己的命,伴隨著趙武靈王的死,強大的趙國也已經開始逐步走下坡路了,一定程度上,趙武靈王是強大趙國的開始也是結束,儘管趙何在位時選賢任能,還算稱職,但他和趙武靈王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鑑》等。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