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戰略遊戲 軍事歷史 漫畫 勃朗特 胡喋笑影 2017-04-14

胡喋跟患者們聊一聊這部經典科幻懸疑【明日邊緣】,由湯姆·克魯斯和艾米麗·勃朗特主演。

人類反擊戰

對於任何以戰爭為通關手段的遊戲,玩家圖的都是虛擬體驗,主觀代入和操作快感。把一部含有遊戲元素的電影拍得和遊戲一樣是失敗的——遊戲會降低電影的質感和層次,而觀眾也無法體會到上述玩家的樂趣。就算是戰爭遊戲本身,也不免要在過場動畫上講究氣勢有多宏大,向玩家展示戰爭場面都有多犀利。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明日邊緣】極力避免陷入“遊戲電影”的尷尬——消解原著《殺戮輪迴》固有的日式感、漫畫感和遊戲感,打造了一場貨真價實的人類反擊戰。

【明日邊緣】極力避免陷入“遊戲電影”的尷尬——消解原著《殺戮輪迴》固有的日式感、漫畫感和遊戲感,打造了一場貨真價實的人類反擊戰。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懦夫遇上循環

原著作者櫻阪洋只不過寫了一卷書(還是份量更輕的輕小說),模糊了地理概念和戰爭狀態,關注的是主角個人命運——你甚至都不知道仗是在日本哪個地方打的,因為這是主角一個人的戰爭遊戲,女主角也只能算前進途中撿到的道具。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日本人在人設、機體設計和遊戲規則上自有一套,但並不適合好萊塢。對書中的男主角而言,生死輪迴是枯燥,恐怖和煩悶的,但阿湯哥的每次“不得好死”帶來的都是喜劇效果。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讓患者樂不可支的很大原因是“想不到你阿湯哥也有今天”——吸血鬼萊斯特哪怕被毀了容扔到鱷魚池裡,也能浴血重生,滿血復活;伊森·亨特即便被逼入絕境,也能反敗為勝;【遺落戰境】裡的克隆人死了一個,還有幾千幾萬打候補當備胎。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懦夫英雄”和他一貫的銀幕形象相差太大,沒法不讓人多笑幾聲。一旦菜鳥得到了充分訓練,被女戰神折騰夠了,頗為強勢的艾米莉·布朗特就算完成任務,自覺退居二線,當起英雄的副手。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無數次循環刷來的經驗值讓阿湯哥迅速回歸主流英熊行列。除了抖包袱讓J小隊死心塌地跟從,英雄也就沒什麼機會說“我其實不是英雄”之類的風涼話。他忙著打怪,忙著通關,忙著生,忙著死,忙著成為伊森·亨特。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觸發和逃脫時間循環的條件接著遭到簡化和二度創作。書裡的脫困方案分好幾步,相當於遊戲闖關的關卡。對患者提出了太高的要求。當循環第一次開始後,所有患者都處於主角的思考位置無法理解,即“什麼情況”?用循環推進故事是極為複雜的。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裡曼用了片段式推進和對話幫助理解。比如阿湯哥上一秒剛被從天而降的飛船殘骸砸死,下一幕則立馬錶現他在千鈞一髮躲過殘骸,這是不同循環的無縫對接,推進速度快,還很有喜感。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在這種表現方式已經夠複雜的情況下,就要更簡單的循環理論。“擬態阿爾法的血液能讓時間循環”——【明日邊緣】僅用這一單薄得要命的解釋就算交代完畢。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反正說多了你也不信,說深了你也不懂。既然說不說都一樣,那還不如不說。時間循環的看點在循環,看阿湯哥怎麼用自己的無限條命搞笑,患者們從來不在乎原因。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土撥鼠之日】就比較瀟灑,莫名其妙地開始循環,水到渠成地結束循環。患者接受,比爾·默瑞更歡喜。至於研究這事在科學上可不可行,那是極客們該乾的事。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日式審美取捨

與其吃力不討好地走日漫路子,不如就近取材。類似機動戰士高達一類的機體設計(即全身覆蓋的樣式)被拋棄,“外骨骼機械”這概念被好萊塢再次採用。雖然簡陋了些,但這是五角大樓早已開發多年的東西。看得見演員的表情,臉上的血汙和滿身的泥沙;摸得著灰暗的金屬,沉重的機甲,斑駁陳舊——光鮮亮麗的血紅色盔甲是漫畫裡才有的東西。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這不是對日式的全盤否定,只是找一條更適合歐美人的路子。剔除那些不適合的——男女主角比賽吃酸梅這種事就只能發生在日本。但喝喝咖啡還是可以的,順便再提及下阿湯哥知道艾米莉喜歡什麼咖啡,要加幾多勺糖(觸及下時間循環的主題)。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外星生物擬態在原著中被描述為“溺斃的青蛙”和“圓桶狀加觸手”,還會發射“樁炮”。天知道那是什麼東西。擬態的外形照一出,便被評價是從【黑客帝國】系列裡的烏賊哨兵那兒抄來的。原創性雖不出色,卻一望便知是不好相與的狠角色。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雖然日式審美在美國電影裡完全行不通,但美國人也沒忘記自嘲一番。阿湯哥頭一次上戰場,極度驚恐中把機甲的語言模式錯調至日語。幾句日語從機甲裡蹦出來後,日式動漫範給的全是喜劇。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還有一處致敬,即阿湯哥和麗塔的初次見面。後者正趴在地上做前體支撐。小說男主角對這種毫無意義的體能訓練深惡痛絕,他和女主角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初次溝通,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更少見的是,男女主角竟然走含蓄路線,連床也沒上(阿湯哥隱晦的要求被女主角嚴辭拒絕),最大的肢體接觸也不過是接個吻,還是戰友間那種的訣別之吻,多少受了些日式因素的約束。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取經真實戰爭

電影不需要CS,要的是的戰爭。敵人在戰略上搶得了先機,人類軍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由於真正的戰鬥實際上只有一場,聚焦的又多是阿湯哥,在見識過【拯救大兵瑞恩】的鐵與血後,阿湯哥口裡的“那不是戰爭,那是大屠殺”就顯得很無力。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遊戲這元素本身決定了“玩”的基調,電影也就只能在這個範圍下出招——弄虛作假,從人類戰爭史中拿貨。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導演道格·裡曼選了倫敦的斯萊普頓海灘開始“搶灘登陸戰”,邪惡的擬態又遠在法國,向諾曼底登陸致敬的意思非常明顯。2014年6月6日恰好是盟軍諾曼底登陸70週年紀念日,電影“正巧”趕上在那天上映。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一半是因為題材契合,另一半是靠了華納煞費苦心。導演在早前採訪中被問及為何把故事放到歐洲,場景挪到倫敦時,說了一堆有的沒的。比如“我生在歐洲”、“我對歐洲很有感情”和“要有地標性建築”,這些煙幕彈當然是裡曼的個人口味。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但更大的原因是,人類在歐洲打過的戰爭太多,有足夠的素材給電影拿來用。看看這場外星人侵略戰爭的局勢:歐洲戰場全部淪陷,中俄是另兩大戰區,北美方面安居一隅。一個美國軍官加入歐洲戰局後(雖然他是不情願的),幫助倫敦人打贏了至關重要的反侵略戰役——聽起來簡直和二戰沒什麼區別。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艾米莉在原書裡的綽號非常不雅,賤人(Bitch)的名頭在身上掛得叮噹亂響,煞是有名。電影另給她一個官方抬頭,“凡爾登天使”。戰士們稱她“天使”的次數遠多過“賤人”(當面喊她賤人的二貨捱了她狠狠一拳)。叫這綽號固然是因為女戰神帶領官兵收復了凡爾登失地,也因為“凡爾登戰役”確有其事。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電影既然能向諾曼底登陸戰致敬,也不能放過一戰。作為一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堪稱一戰的轉折點,凡爾登戰役挫敗了德國一舉擊敗法國的企圖。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好比連最難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諾曼底登陸戰都打贏了,解放個巴黎就容易多了,攻下柏林就更不是什麼事了。對力圖把戰爭搞搞大的【明日邊緣】來說,倒是個遺憾。胡喋向患者們推薦這部電影,值得一看,不會浪費你的時間。

《明日邊緣》:日式風格改編的好萊塢科幻輪迴

不要因為低分而錯過一部佳片,不要因為高分而浪費時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