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的勵志故事

一位籍籍無名的投稿者,一篇只有幾位頂級數學家可能看懂的論文,一道200多年無解的數學難題,3年前,擺在世界數學頂級期刊《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的編輯們面前的,就是這樣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狀況。

然而,這篇關於“孿生素數猜想”的論文以極快的速度被證實是經得起檢驗的,而後,這位此前名不見經傳的作者更是以傳奇的故事,席捲了世界各大媒體。一時間,張益唐這個名字,國際數學界和科學界裡盡人皆知。

早年北大數學系中的佼佼者,普度大學中的博士生涯,都一一證實他並非毫無由來的“民科”,而是受過系統而嚴密訓練的數學家。而藏匿於市井餐館中的打工經歷和蟄伏於一所普通大學中的教學生涯,則一一拼湊出這位數學家成名之前令人感喟的故事。沒有人會如此長時間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和淡定地面對自己平凡的境遇,也沒有人能像他那樣一夜之間成為傳奇。

時隔3年,在北京大學舉行的求是頒獎典禮上,張益唐獲得了2016年的“求是傑出科學獎”,楊振寧親自用簡潔的語言解釋了張益唐所做的工作。此前,是2014年的“麥克阿瑟獎”和2013年的“晨興數學卓越成就獎”。


這個傳奇的故事是怎樣開始的?那個靈感突現的瞬間究竟是什麼樣的?名滿天下之後的這三年,又是如何?讓我們來說一說張益唐的故事

孿生素數猜想

變大海撈針為泳池撈針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的勵志故事

遠在中古時代,人類社會就產生了自然數的概念,人們也因此創立了一個古老而漂亮的數學分支:數論。數論裡面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素數,指的是那些只能被1和其自身整除的數,比如5、7、11、19等。

張益唐所做的工作和素數有關,尤其和所謂的孿生素數有關。孿生素數是指差為2的素數對,即p和p+2同為素數。前幾個孿生素數分別是(3,5)、(5,7)、(11,13)、(17,19)等。100以內有8個孿生素數對;501到600間只有兩對。隨著數的變大,可以觀察到的孿生素數越來越少。2011年,人們發現目前為止最大的孿生素數共有20多萬位數。但這個數後面再多找一對孿生素數都要花至少兩年的時間。

那麼會不會有一天再也找不到新的孿生素數對呢?數學家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幾百年前就有個孿生素數猜想:有無窮多個素數p,使得p與p+2同為素數。但至今人們都不知如何證明這個猜想。

張益唐在《數學年刊》上發表的這篇題為《素數間的有界距離》的文章,證明了存在無數多個素數對(p, q),其中每一對中的素數之差,即p和q的距離,不超過七千萬。

如何理解張益唐的結果呢?諾丁漢大學物理教師安東尼奧·帕蒂拉舉了個有趣的例子:假如在素數王國裡素數只能找鄰近的同類結婚,那3、5、7、11這種小素數找對象都很容易。但是素數越大,對象就越難找。但是根據張益唐的發現,素數和下一個素數的距離,應該小於或等於七千萬。孤獨的數字不會持續孤獨下去,總有另一個素數與之匹配。換言之,對於“大齡光棍”素數來說,七千萬步之內,必有芳草。

七千萬聽起來是個巨大的數字,但在數學上只是一個常數而已。雖然它和孿生素數猜想的距離為2的結果還有十萬八千里,但用張益唐的方法把七千萬縮短到幾百以內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實際上,在文章被公佈於眾後,短短的一個月以內,七千萬就被菲爾茨獎獲得者陶哲軒發起的網上討論班縮小到六萬多。

張益唐起到的作用就是把大海撈針的力氣活縮短到在水塘裡撈針,而他給出的方法還可以把水塘撈針輕鬆變為游泳池裡撈針。也許最後變成在碗裡撈針還需要一些再創新的工作。但給出了這一偉大框架已經是讓全世界數學家瞠目結舌的壯舉了。

非凡探索路

演繹一個數學神話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的勵志故事


張益唐的故事之所以特別轟動的原因在於,作出巨大數學貢獻的他已經接近60歲,之前只是個默默無聞的講師。為了潛心研究數學,他幾乎把自己與世隔絕,在美國的偏遠省份“潛伏”下來。他的妹妹曾在網上發尋人啟事尋找哥哥。當時在美國當教授的老同學給他妹妹回了個電郵,表示他哥哥健康地活著,在鑽研數學呢。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的勵志故事

張益唐於1955年出生於北京。他1978年考進了北京大學數學系。北大1977年沒有招生,所以他是北大數學系“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一批學生。

1978年第1期《人民文學》發表了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講述了數學家陳景潤刻苦鑽研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真實故事,一時間陳景潤和哥德巴赫猜想變得家喻戶曉。像那個時代很多有志青年一樣,張益唐也是被徐遲的文章、被陳景潤的故事、被哥德巴赫猜想引導到數學系,以致終身投入到數學中去。

4年的北大學習為張益唐打下了堅實的數學基礎。那時的北大教書育人之風極強,最頂尖的教師都在講臺上耕耘。北大也有很多眼界很高的老師,學富五車,但不輕易落手寫小文章,可談起大問題頗為津津樂道,這讓年輕的張益唐“中毒”匪淺。這也奠定了他一輩子只做大問題、不為小問題折腰的風格。張益唐也是1978級公認的數學學習尖子。

張益唐1982年畢業後跟隨著名數論專家潘承彪讀了3年的碩士。潘承彪的哥哥就是大名鼎鼎的山東大學前校長,因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工作而聞名的潘承洞院士。潘氏兄弟也是北大數學系校友,畢業後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精彩。

張益唐總是說在潘承彪的指導下他在北大打下了非常紮實的數論基礎。

1985年,張益唐來到了位於美國的名校普渡大學讀博士,成為抗日名將孫立人和物理學家鄧稼先的校友。

但張益唐在普渡的六七年是不堪回首的時光。他在美國的導師是代數專家莫宗堅。張益唐的研究課題是導師的專長——雅可比猜想,但苦幹了7年,得到的結果乏善可陳。眼界極高的張益唐不屑把博士論文結果整理出來發表。更糟糕的是,他和導師的關係糟得一塌糊塗。這裡有學術上的衝突,也有性格上的不和。

因為博士論文的結果沒有發表,加上導師連一封推薦信都不願意寫,張益唐畢業後連個博士後的工作都沒有找到。

一面要繼續做數學,一面還要餬口。畢業後的前六七年他幹過很多雜活,包括臨時會計、餐館幫手、送外賣。你能想象一代北大數學才子、數學博士數年間在快餐店、在唐人街餐館打工的情形嗎?看到這裡,你是否對“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有更深刻的理解呢?

北大數學天才張益唐的勵志故事

1999年後,張益唐又回到了學校,到美國的新罕布什爾大學做助教、講師。新罕布什爾大學是成立於1866年的一所綜合性公立大學。雖然教學量比較大,比起研究系列的教授、副教授的工資性價比低很多,但能回到學校,做自己駕輕就熟的事情,還能利用圖書館、辦公室作研究,對一個胸有大志的數學人來說,應該是非常滿足的了。

在新罕布什爾大學的14年是張益唐研究的黃金期。不需要研究經費,憑自己堅實的數學功底,充滿智慧的大腦,以及潛心鑽研的精神,他終於演繹出數學史上的一個神話。2012年7月3日,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張益唐在科羅拉多州好友齊雅格家後院抽菸,20多分鐘裡他有如神明啟示般的想出了主要思路,找到了別人沒有想到的特別突破口。


校友情深

助千里馬奔騰

張益唐的成功路上有眾多的朋友幫助,特別是北大校友的幫助。

一位北大化學系的校友在上世紀90年代開了幾家賽百味連鎖店。他聽北大校友說張益唐在逆境中還在作數學的大問題,很想資助張益唐,但又怕被拒絕。所以他就想了一個點子,每個季度請張益唐來幫助給這些連鎖店報稅,讓張益唐用簡單數學來得到較為輕鬆的報酬,同時有較多時間去研究數學大問題。

張益唐一輩子的轉折點是落腳新罕布什爾大學。促成這件事的有兩個主要人物,他們是北大數學系1980級的校友唐樸祁和葛力明。

畢業於湘潭一中的唐樸祁是1980年湖南省高考狀元,是張益唐在北大時的系友、普渡大學讀博士時的同學。1999年初,已經在美國大計算機公司工作的唐樸祁去紐約參加學術年會時,找到在紐約打工的張益唐,聊到自己在計算機網絡研究中遇到的一個數學難題。大約3周以後,張益唐居然想出瞭解決問題的基本思想,最後產生了兩人的一個軟件合作專利。據說這個專利已經在計算機網絡基礎設施領域有廣泛應用。三個星期啃下一個有廣泛實際用途的計算機算法難題,讓張益唐頓覺寶刀不老,信心大增。唐樸祁也對老友的數學實戰功夫印象深刻。

同年晚些時候唐樸祁與在新罕布什爾大學工作的葛力明見面,他提到張益唐的強大分析實力和當時的艱難處境。作為學長的張益唐不僅做過他們的習題課老師,也是上世紀80年代他們自己組織的大學生討論班上的常客。此時已是大學教授的葛力明似乎更有條件幫一下他們的朋友和老師。這次會面時,唐樸祁已經不知道張益唐的準確工作地點。經過一番周折,葛力明在美國南方的一個賽百味快餐店聯繫上了張益唐,兩三天後,張益唐就來到新罕布什爾大學了。每過幾天,張益唐都會說,有進展,應該很快就出來了。他是指自己正在攻克的一兩個世界難題。但時間過得很快,兩個月、三個月,兩年、三年……14年後,張益唐轟動性的工作終於橫空出世了。

當然,在美國大學裡要留一個沒有多少學術資歷的人14年肯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中間也有酸甜苦辣的故事。這裡的主要幫手還是系裡的明星教授葛力明。

葛力明過去的10年一半時間在中國科學院數學院工作,教書育人,深得國內同行的好評;同時由於在研究領域的國際聲譽,他也是新罕布什爾大學數學系的大教授。難能可貴的是,作為學弟,在執迷於數學的學長最困難的時候,他真正做到了出手相助。


思考張益唐

釋放學術研究正能量

張益唐成功很重要的一點是淡定,寵辱不驚。在朋友開的賽百味快餐店幫忙,他可以一絲不苟。在大學任教,年近60還只是個講師,在一般人看來無疑是失敗,甚至是潦倒的,但他處之泰然,不改其志。

難能可貴的是逆境之中他還是一如既往地作大問題。作大問題的人不需要太多,但不能沒有!張益唐的精神及成就,對中國科學界是極大的正能量,也是對目前浮躁的科研環境的一種鞭策。

2013年5月20日,耶魯大學法學教授斯蒂芬·卡特在《彭博》上撰文《可以是電影明星的數學家》,他認為張益唐的勵志故事是一個很好的電影題材。網上也有人建議文學家、編劇、導演們可以把張益唐的故事搬上銀幕,拍出比《美麗心靈》更美的電影。

張益唐做過學生會主席,具有演講天才,喜歡文學、音樂,是NBA球賽的鐵桿球迷,還可以喝一斤二鍋頭沒感覺。他應該是新時代數學家的好代言人。

成名後的張益唐仍像過去一樣低調淡定。他說:“我的心很平靜。我不大關心金錢和榮譽,我喜歡靜下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張益唐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什麼呢?他還在瞄著迄今未解決的另一個大猜想。我們希望他能夠在平靜中再創神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