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

對當代散文研究頗深的劉錫慶在講到女性散文的時候這樣說:“人的大腦和性別決定了男女確實有些不同的優長,女性特別善於表達,善於裸露內心世界,情感比較細膩,男作家理性思考能力較強,更多關注社會,關注大的方面,對自己的關注比較少。”

然而,讀罷臺灣作家張曉風的散文集《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你會感覺到身為女性作家的她卻能於秀雅爽潔細膩之中透露出豪氣如虹的陽剛之美,勃勃英氣。

"

對當代散文研究頗深的劉錫慶在講到女性散文的時候這樣說:“人的大腦和性別決定了男女確實有些不同的優長,女性特別善於表達,善於裸露內心世界,情感比較細膩,男作家理性思考能力較強,更多關注社會,關注大的方面,對自己的關注比較少。”

然而,讀罷臺灣作家張曉風的散文集《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你會感覺到身為女性作家的她卻能於秀雅爽潔細膩之中透露出豪氣如虹的陽剛之美,勃勃英氣。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1.亦秀亦豪、腕挾風雷

誠如余光中先生評價的那樣:“張曉風不愧是第三代散文家裡脘挾風雷的淋漓健筆,這枝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有一點剛勁。她是女作家,卻能夠擺脫許多女作家,尤其是一些女散文家常有的那種閨秀氣。”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臺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贊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潔。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在《矛盾篇之三》裡,就能體驗到什麼叫亦秀亦豪、腕挾風雷。她寫大漠絕域,驟雨初歇的一番生機蓬勃氣象:“荒旱的沙磧上,因為一陣偶雨,遍地野花猛然爭放,錯覺裡幾乎能聽到轟然一響,所有顏色便一剎那竄上地面,像什麼壕溝裡埋伏著的千萬勇士奇襲而至。那一陣爛漫真是驚人,那時候,你會驚悟到原來顏色也是有慾望,有性格甚至有語言有歡呼的!”

難怪臺灣著名作家王文興評價:“張曉風的文字,其運用之靈活,在當今的我國作家中幾乎不作第二人來想。”

"

對當代散文研究頗深的劉錫慶在講到女性散文的時候這樣說:“人的大腦和性別決定了男女確實有些不同的優長,女性特別善於表達,善於裸露內心世界,情感比較細膩,男作家理性思考能力較強,更多關注社會,關注大的方面,對自己的關注比較少。”

然而,讀罷臺灣作家張曉風的散文集《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你會感覺到身為女性作家的她卻能於秀雅爽潔細膩之中透露出豪氣如虹的陽剛之美,勃勃英氣。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1.亦秀亦豪、腕挾風雷

誠如余光中先生評價的那樣:“張曉風不愧是第三代散文家裡脘挾風雷的淋漓健筆,這枝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有一點剛勁。她是女作家,卻能夠擺脫許多女作家,尤其是一些女散文家常有的那種閨秀氣。”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臺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贊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潔。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在《矛盾篇之三》裡,就能體驗到什麼叫亦秀亦豪、腕挾風雷。她寫大漠絕域,驟雨初歇的一番生機蓬勃氣象:“荒旱的沙磧上,因為一陣偶雨,遍地野花猛然爭放,錯覺裡幾乎能聽到轟然一響,所有顏色便一剎那竄上地面,像什麼壕溝裡埋伏著的千萬勇士奇襲而至。那一陣爛漫真是驚人,那時候,你會驚悟到原來顏色也是有慾望,有性格甚至有語言有歡呼的!”

難怪臺灣著名作家王文興評價:“張曉風的文字,其運用之靈活,在當今的我國作家中幾乎不作第二人來想。”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2.離不開一個情字

作為女性作家,張曉風的感情十分細膩,她善於把豐富濃烈的感情表現出來,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量。如果說寫給大自然的抒情篇章構成了張曉風抒情散文的一大特色,那麼她對親情、愛情、友情的謳歌則構成了抒情散文的另一個特色。在散文集《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中,收錄了張曉風對兒女的親情,對丈夫的愛情,對朋友的友情的謳歌散文,從而使我們領略到其豐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作為母親,張曉風對兒女充滿憐愛。《初雪》是她寫給兒子詩詩的,表現出母親對孩子深摯、熱烈的愛。這種來自感情世界深處的母愛是崇高的,它使作者無條件去愛自己的孩子,併為“在全人類裡,我有權利成為第一個愛你的人”而自豪。有些人把孩子作為擺設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因為孩子的健康美麗而向人炫耀,張曉風對此不屑,她說:“詩詩,如果我們驕傲,是為你本身而驕傲,不是為你的健康美麗或者聰明。你是人,不是我們培養的灌木,我們絕不會把你修剪成某種形態來使人稱讚我們的園藝天才。我可以照你的傾向生長,你選擇什麼樣式,我們都會喜歡,或者學習著去喜歡。”

《一個女人的愛情觀》中,她對愛情的理解具體、高明、精闢而深入生活,顯見她的樸實與對生活的知足珍惜:“對我而言,愛一個人就是滿心滿意要跟他過一輩子。愛一個人就是在他的頭銜、地位、學歷、經歷、善行、劣跡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過是個孩子——好孩子或壞孩子——所以疼了他。他一個人就不免希望自己更美麗,希望自己被記得,希望自己的容顏體貌在極盛時對方如霞光過目,即使在繁花凋謝的殘冬,也有一個人在沉如歷史典冊的瞳仁中可以見證你的華彩。”

在這些篇章中,張曉風的語言有綺麗婉約的一面,柔腸千曲,情思逶迤,但婉約中有昂揚和灑脫,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語言風格。

"

對當代散文研究頗深的劉錫慶在講到女性散文的時候這樣說:“人的大腦和性別決定了男女確實有些不同的優長,女性特別善於表達,善於裸露內心世界,情感比較細膩,男作家理性思考能力較強,更多關注社會,關注大的方面,對自己的關注比較少。”

然而,讀罷臺灣作家張曉風的散文集《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你會感覺到身為女性作家的她卻能於秀雅爽潔細膩之中透露出豪氣如虹的陽剛之美,勃勃英氣。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1.亦秀亦豪、腕挾風雷

誠如余光中先生評價的那樣:“張曉風不愧是第三代散文家裡脘挾風雷的淋漓健筆,這枝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有一點剛勁。她是女作家,卻能夠擺脫許多女作家,尤其是一些女散文家常有的那種閨秀氣。”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臺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贊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潔。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在《矛盾篇之三》裡,就能體驗到什麼叫亦秀亦豪、腕挾風雷。她寫大漠絕域,驟雨初歇的一番生機蓬勃氣象:“荒旱的沙磧上,因為一陣偶雨,遍地野花猛然爭放,錯覺裡幾乎能聽到轟然一響,所有顏色便一剎那竄上地面,像什麼壕溝裡埋伏著的千萬勇士奇襲而至。那一陣爛漫真是驚人,那時候,你會驚悟到原來顏色也是有慾望,有性格甚至有語言有歡呼的!”

難怪臺灣著名作家王文興評價:“張曉風的文字,其運用之靈活,在當今的我國作家中幾乎不作第二人來想。”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2.離不開一個情字

作為女性作家,張曉風的感情十分細膩,她善於把豐富濃烈的感情表現出來,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量。如果說寫給大自然的抒情篇章構成了張曉風抒情散文的一大特色,那麼她對親情、愛情、友情的謳歌則構成了抒情散文的另一個特色。在散文集《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中,收錄了張曉風對兒女的親情,對丈夫的愛情,對朋友的友情的謳歌散文,從而使我們領略到其豐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作為母親,張曉風對兒女充滿憐愛。《初雪》是她寫給兒子詩詩的,表現出母親對孩子深摯、熱烈的愛。這種來自感情世界深處的母愛是崇高的,它使作者無條件去愛自己的孩子,併為“在全人類裡,我有權利成為第一個愛你的人”而自豪。有些人把孩子作為擺設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因為孩子的健康美麗而向人炫耀,張曉風對此不屑,她說:“詩詩,如果我們驕傲,是為你本身而驕傲,不是為你的健康美麗或者聰明。你是人,不是我們培養的灌木,我們絕不會把你修剪成某種形態來使人稱讚我們的園藝天才。我可以照你的傾向生長,你選擇什麼樣式,我們都會喜歡,或者學習著去喜歡。”

《一個女人的愛情觀》中,她對愛情的理解具體、高明、精闢而深入生活,顯見她的樸實與對生活的知足珍惜:“對我而言,愛一個人就是滿心滿意要跟他過一輩子。愛一個人就是在他的頭銜、地位、學歷、經歷、善行、劣跡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過是個孩子——好孩子或壞孩子——所以疼了他。他一個人就不免希望自己更美麗,希望自己被記得,希望自己的容顏體貌在極盛時對方如霞光過目,即使在繁花凋謝的殘冬,也有一個人在沉如歷史典冊的瞳仁中可以見證你的華彩。”

在這些篇章中,張曉風的語言有綺麗婉約的一面,柔腸千曲,情思逶迤,但婉約中有昂揚和灑脫,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語言風格。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3.月是故鄉明

張曉風在八歲時就隨父母離開故土去臺灣,在《初雪》裡,她講述自己的童年是在“擁塞的火車上和顛簸的海船上渡過的”,她對故國的印象和認識,除了幼年在南京時的朦朧記憶,更主要地來自唐詩宋詞。她的青少年時期完全被連根拔起的放逐感所籠罩,鄉愁是她反覆吟唱的主題。

她總是念念不忘長安的青青柳色、江南的幽幽荷香,時時回想南京城晶瑩的雨花石,上海灘輕柔的細浪花,魂牽夢縈那橫向天涯蒼蒼茫茫的黃河長江。在《細細的潮音》裡,她說:“望著那猶帶中原泥土的故物,我的血忽然澎湃起來。走過歷史,走過輝煌的傳統,我發覺我竟這樣愛著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那時候,莫名地想哭,彷彿一個貧窮的孩子,忽然在荒廢的後園裡發現了祖先留下來充滿寶物的罈子,上面寫著子孫萬世,永寶勿替。”

張曉風才氣極高,博覽群書,語氣不凡,下筆為文,往往既能自出機杼,又能引經據典;既能暢抒情懷,又能談玄論道;既能柔情似水,寫一腔婉約情懷,更能俠氣凌雲,揮灑出驚天動地的絕地之音。她的作品是中國式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又縱身於現代。

"

對當代散文研究頗深的劉錫慶在講到女性散文的時候這樣說:“人的大腦和性別決定了男女確實有些不同的優長,女性特別善於表達,善於裸露內心世界,情感比較細膩,男作家理性思考能力較強,更多關注社會,關注大的方面,對自己的關注比較少。”

然而,讀罷臺灣作家張曉風的散文集《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你會感覺到身為女性作家的她卻能於秀雅爽潔細膩之中透露出豪氣如虹的陽剛之美,勃勃英氣。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1.亦秀亦豪、腕挾風雷

誠如余光中先生評價的那樣:“張曉風不愧是第三代散文家裡脘挾風雷的淋漓健筆,這枝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有一點剛勁。她是女作家,卻能夠擺脫許多女作家,尤其是一些女散文家常有的那種閨秀氣。”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臺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贊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潔。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在《矛盾篇之三》裡,就能體驗到什麼叫亦秀亦豪、腕挾風雷。她寫大漠絕域,驟雨初歇的一番生機蓬勃氣象:“荒旱的沙磧上,因為一陣偶雨,遍地野花猛然爭放,錯覺裡幾乎能聽到轟然一響,所有顏色便一剎那竄上地面,像什麼壕溝裡埋伏著的千萬勇士奇襲而至。那一陣爛漫真是驚人,那時候,你會驚悟到原來顏色也是有慾望,有性格甚至有語言有歡呼的!”

難怪臺灣著名作家王文興評價:“張曉風的文字,其運用之靈活,在當今的我國作家中幾乎不作第二人來想。”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2.離不開一個情字

作為女性作家,張曉風的感情十分細膩,她善於把豐富濃烈的感情表現出來,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量。如果說寫給大自然的抒情篇章構成了張曉風抒情散文的一大特色,那麼她對親情、愛情、友情的謳歌則構成了抒情散文的另一個特色。在散文集《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中,收錄了張曉風對兒女的親情,對丈夫的愛情,對朋友的友情的謳歌散文,從而使我們領略到其豐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作為母親,張曉風對兒女充滿憐愛。《初雪》是她寫給兒子詩詩的,表現出母親對孩子深摯、熱烈的愛。這種來自感情世界深處的母愛是崇高的,它使作者無條件去愛自己的孩子,併為“在全人類裡,我有權利成為第一個愛你的人”而自豪。有些人把孩子作為擺設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因為孩子的健康美麗而向人炫耀,張曉風對此不屑,她說:“詩詩,如果我們驕傲,是為你本身而驕傲,不是為你的健康美麗或者聰明。你是人,不是我們培養的灌木,我們絕不會把你修剪成某種形態來使人稱讚我們的園藝天才。我可以照你的傾向生長,你選擇什麼樣式,我們都會喜歡,或者學習著去喜歡。”

《一個女人的愛情觀》中,她對愛情的理解具體、高明、精闢而深入生活,顯見她的樸實與對生活的知足珍惜:“對我而言,愛一個人就是滿心滿意要跟他過一輩子。愛一個人就是在他的頭銜、地位、學歷、經歷、善行、劣跡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過是個孩子——好孩子或壞孩子——所以疼了他。他一個人就不免希望自己更美麗,希望自己被記得,希望自己的容顏體貌在極盛時對方如霞光過目,即使在繁花凋謝的殘冬,也有一個人在沉如歷史典冊的瞳仁中可以見證你的華彩。”

在這些篇章中,張曉風的語言有綺麗婉約的一面,柔腸千曲,情思逶迤,但婉約中有昂揚和灑脫,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語言風格。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3.月是故鄉明

張曉風在八歲時就隨父母離開故土去臺灣,在《初雪》裡,她講述自己的童年是在“擁塞的火車上和顛簸的海船上渡過的”,她對故國的印象和認識,除了幼年在南京時的朦朧記憶,更主要地來自唐詩宋詞。她的青少年時期完全被連根拔起的放逐感所籠罩,鄉愁是她反覆吟唱的主題。

她總是念念不忘長安的青青柳色、江南的幽幽荷香,時時回想南京城晶瑩的雨花石,上海灘輕柔的細浪花,魂牽夢縈那橫向天涯蒼蒼茫茫的黃河長江。在《細細的潮音》裡,她說:“望著那猶帶中原泥土的故物,我的血忽然澎湃起來。走過歷史,走過輝煌的傳統,我發覺我竟這樣愛著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那時候,莫名地想哭,彷彿一個貧窮的孩子,忽然在荒廢的後園裡發現了祖先留下來充滿寶物的罈子,上面寫著子孫萬世,永寶勿替。”

張曉風才氣極高,博覽群書,語氣不凡,下筆為文,往往既能自出機杼,又能引經據典;既能暢抒情懷,又能談玄論道;既能柔情似水,寫一腔婉約情懷,更能俠氣凌雲,揮灑出驚天動地的絕地之音。她的作品是中國式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又縱身於現代。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4.眼裡的詩意

張曉風也寫身邊的瑣事,一己的悲歡,自然的物象,但那只是一個切入點。她善於從平凡微末的事物中,細膩的領悟其深層的情理蘊含,以其獨特的觀物角度和人生視角,由事緣情及理,引發讀者對於人生和生命的新鮮感受和體驗,從中獲得美感和啟迪。

比如《衣履篇》中,她寫了羊毛圍巾、背袋、風衣、牛仔褲、項鍊等在別人看來極普通,幾乎每個人都擁有的日常生活用品,而張曉風所要表達的是“人生於世,相知有幾?而良履相親,亦涼薄世界中之一聚散也。”閱讀這些充滿人生穎悟的篇章,總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受。你會自覺地關愛起身邊的人、事與物,你會覺得你眼中的一切都變美了餓,變得有靈性了。

她淡化對日常生活過程的記敘,代之以闡釋自然,解讀社會人生的奇思玄想和瀑布流瀉般的感情抒發。比如《母親的羽衣》中,“羽衣”是詩意化的形象比喻,羽衣是一件夢的衣裳,是每一個女性的青春夢想,青春歲月的標誌,也是每一位母親深情回顧中的往西時光。

有些散文則注重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以形成作品的詩意情調,如《林木篇》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自然景觀的描寫和一路上對自然所寓含的哲理的參悟,是寬遠的聯想和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全文沒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敘事線索,內容隨著作者的思緒和感情而自然流轉,極富詩歌的跳躍性。

"

對當代散文研究頗深的劉錫慶在講到女性散文的時候這樣說:“人的大腦和性別決定了男女確實有些不同的優長,女性特別善於表達,善於裸露內心世界,情感比較細膩,男作家理性思考能力較強,更多關注社會,關注大的方面,對自己的關注比較少。”

然而,讀罷臺灣作家張曉風的散文集《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你會感覺到身為女性作家的她卻能於秀雅爽潔細膩之中透露出豪氣如虹的陽剛之美,勃勃英氣。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1.亦秀亦豪、腕挾風雷

誠如余光中先生評價的那樣:“張曉風不愧是第三代散文家裡脘挾風雷的淋漓健筆,這枝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有一點剛勁。她是女作家,卻能夠擺脫許多女作家,尤其是一些女散文家常有的那種閨秀氣。”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臺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贊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潔。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在《矛盾篇之三》裡,就能體驗到什麼叫亦秀亦豪、腕挾風雷。她寫大漠絕域,驟雨初歇的一番生機蓬勃氣象:“荒旱的沙磧上,因為一陣偶雨,遍地野花猛然爭放,錯覺裡幾乎能聽到轟然一響,所有顏色便一剎那竄上地面,像什麼壕溝裡埋伏著的千萬勇士奇襲而至。那一陣爛漫真是驚人,那時候,你會驚悟到原來顏色也是有慾望,有性格甚至有語言有歡呼的!”

難怪臺灣著名作家王文興評價:“張曉風的文字,其運用之靈活,在當今的我國作家中幾乎不作第二人來想。”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2.離不開一個情字

作為女性作家,張曉風的感情十分細膩,她善於把豐富濃烈的感情表現出來,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量。如果說寫給大自然的抒情篇章構成了張曉風抒情散文的一大特色,那麼她對親情、愛情、友情的謳歌則構成了抒情散文的另一個特色。在散文集《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中,收錄了張曉風對兒女的親情,對丈夫的愛情,對朋友的友情的謳歌散文,從而使我們領略到其豐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作為母親,張曉風對兒女充滿憐愛。《初雪》是她寫給兒子詩詩的,表現出母親對孩子深摯、熱烈的愛。這種來自感情世界深處的母愛是崇高的,它使作者無條件去愛自己的孩子,併為“在全人類裡,我有權利成為第一個愛你的人”而自豪。有些人把孩子作為擺設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因為孩子的健康美麗而向人炫耀,張曉風對此不屑,她說:“詩詩,如果我們驕傲,是為你本身而驕傲,不是為你的健康美麗或者聰明。你是人,不是我們培養的灌木,我們絕不會把你修剪成某種形態來使人稱讚我們的園藝天才。我可以照你的傾向生長,你選擇什麼樣式,我們都會喜歡,或者學習著去喜歡。”

《一個女人的愛情觀》中,她對愛情的理解具體、高明、精闢而深入生活,顯見她的樸實與對生活的知足珍惜:“對我而言,愛一個人就是滿心滿意要跟他過一輩子。愛一個人就是在他的頭銜、地位、學歷、經歷、善行、劣跡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過是個孩子——好孩子或壞孩子——所以疼了他。他一個人就不免希望自己更美麗,希望自己被記得,希望自己的容顏體貌在極盛時對方如霞光過目,即使在繁花凋謝的殘冬,也有一個人在沉如歷史典冊的瞳仁中可以見證你的華彩。”

在這些篇章中,張曉風的語言有綺麗婉約的一面,柔腸千曲,情思逶迤,但婉約中有昂揚和灑脫,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語言風格。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3.月是故鄉明

張曉風在八歲時就隨父母離開故土去臺灣,在《初雪》裡,她講述自己的童年是在“擁塞的火車上和顛簸的海船上渡過的”,她對故國的印象和認識,除了幼年在南京時的朦朧記憶,更主要地來自唐詩宋詞。她的青少年時期完全被連根拔起的放逐感所籠罩,鄉愁是她反覆吟唱的主題。

她總是念念不忘長安的青青柳色、江南的幽幽荷香,時時回想南京城晶瑩的雨花石,上海灘輕柔的細浪花,魂牽夢縈那橫向天涯蒼蒼茫茫的黃河長江。在《細細的潮音》裡,她說:“望著那猶帶中原泥土的故物,我的血忽然澎湃起來。走過歷史,走過輝煌的傳統,我發覺我竟這樣愛著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那時候,莫名地想哭,彷彿一個貧窮的孩子,忽然在荒廢的後園裡發現了祖先留下來充滿寶物的罈子,上面寫著子孫萬世,永寶勿替。”

張曉風才氣極高,博覽群書,語氣不凡,下筆為文,往往既能自出機杼,又能引經據典;既能暢抒情懷,又能談玄論道;既能柔情似水,寫一腔婉約情懷,更能俠氣凌雲,揮灑出驚天動地的絕地之音。她的作品是中國式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又縱身於現代。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4.眼裡的詩意

張曉風也寫身邊的瑣事,一己的悲歡,自然的物象,但那只是一個切入點。她善於從平凡微末的事物中,細膩的領悟其深層的情理蘊含,以其獨特的觀物角度和人生視角,由事緣情及理,引發讀者對於人生和生命的新鮮感受和體驗,從中獲得美感和啟迪。

比如《衣履篇》中,她寫了羊毛圍巾、背袋、風衣、牛仔褲、項鍊等在別人看來極普通,幾乎每個人都擁有的日常生活用品,而張曉風所要表達的是“人生於世,相知有幾?而良履相親,亦涼薄世界中之一聚散也。”閱讀這些充滿人生穎悟的篇章,總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受。你會自覺地關愛起身邊的人、事與物,你會覺得你眼中的一切都變美了餓,變得有靈性了。

她淡化對日常生活過程的記敘,代之以闡釋自然,解讀社會人生的奇思玄想和瀑布流瀉般的感情抒發。比如《母親的羽衣》中,“羽衣”是詩意化的形象比喻,羽衣是一件夢的衣裳,是每一個女性的青春夢想,青春歲月的標誌,也是每一位母親深情回顧中的往西時光。

有些散文則注重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以形成作品的詩意情調,如《林木篇》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自然景觀的描寫和一路上對自然所寓含的哲理的參悟,是寬遠的聯想和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全文沒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敘事線索,內容隨著作者的思緒和感情而自然流轉,極富詩歌的跳躍性。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5.柔弱透明,毫不設防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是張曉風六十年來創作的散文精選,收錄篇目由她本人親自遴選,包括《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只因為年輕啊》《母親的羽衣》《種種可愛》《初心》等膾炙人口的名作,這些經典散文,無不洋溢著澎湃的真摯情感,充滿著溫暖人心的力量。

翻看這本書,你會發現張曉風散文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真”。她寫真相,抒真情,忠於自己的真實感受。在散文世界裡,張曉風的心胸是坦露的,容不得半點虛假。她曾說:“寫散文,對作者來說,恐怕是一種最赤裸的暴露吧!”她進而又指出:“現實生活中,我們有門、有牆、有鎖、有衣服、有地位,可以作為自己的保護膜,而散文卻把最柔弱最不設防最透明的一向不為人知的我洩露給別人看。”

因此,張曉風堅持不懈地實踐者自己的散文主張,真實地揭示戲弄深處的·心靈深處的祕密,寫下了謳歌大自然、讚美人倫親情、熱愛祖國和民族文化的佳作,寫出了一個十分真實而又生動的自己。

"

對當代散文研究頗深的劉錫慶在講到女性散文的時候這樣說:“人的大腦和性別決定了男女確實有些不同的優長,女性特別善於表達,善於裸露內心世界,情感比較細膩,男作家理性思考能力較強,更多關注社會,關注大的方面,對自己的關注比較少。”

然而,讀罷臺灣作家張曉風的散文集《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你會感覺到身為女性作家的她卻能於秀雅爽潔細膩之中透露出豪氣如虹的陽剛之美,勃勃英氣。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1.亦秀亦豪、腕挾風雷

誠如余光中先生評價的那樣:“張曉風不愧是第三代散文家裡脘挾風雷的淋漓健筆,這枝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有一點剛勁。她是女作家,卻能夠擺脫許多女作家,尤其是一些女散文家常有的那種閨秀氣。”

早在1977年,時年36歲的張曉風,就被臺灣地區的批評界推為“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評論贊她“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潔。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可以說是對她詩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1981年,當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還沒有愛過》出版時,余光中先生為該書作序,稱她為“亦秀亦豪”“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

在《矛盾篇之三》裡,就能體驗到什麼叫亦秀亦豪、腕挾風雷。她寫大漠絕域,驟雨初歇的一番生機蓬勃氣象:“荒旱的沙磧上,因為一陣偶雨,遍地野花猛然爭放,錯覺裡幾乎能聽到轟然一響,所有顏色便一剎那竄上地面,像什麼壕溝裡埋伏著的千萬勇士奇襲而至。那一陣爛漫真是驚人,那時候,你會驚悟到原來顏色也是有慾望,有性格甚至有語言有歡呼的!”

難怪臺灣著名作家王文興評價:“張曉風的文字,其運用之靈活,在當今的我國作家中幾乎不作第二人來想。”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2.離不開一個情字

作為女性作家,張曉風的感情十分細膩,她善於把豐富濃烈的感情表現出來,給人以強烈的感染力量。如果說寫給大自然的抒情篇章構成了張曉風抒情散文的一大特色,那麼她對親情、愛情、友情的謳歌則構成了抒情散文的另一個特色。在散文集《人生的什麼和什麼》中,收錄了張曉風對兒女的親情,對丈夫的愛情,對朋友的友情的謳歌散文,從而使我們領略到其豐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作為母親,張曉風對兒女充滿憐愛。《初雪》是她寫給兒子詩詩的,表現出母親對孩子深摯、熱烈的愛。這種來自感情世界深處的母愛是崇高的,它使作者無條件去愛自己的孩子,併為“在全人類裡,我有權利成為第一個愛你的人”而自豪。有些人把孩子作為擺設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因為孩子的健康美麗而向人炫耀,張曉風對此不屑,她說:“詩詩,如果我們驕傲,是為你本身而驕傲,不是為你的健康美麗或者聰明。你是人,不是我們培養的灌木,我們絕不會把你修剪成某種形態來使人稱讚我們的園藝天才。我可以照你的傾向生長,你選擇什麼樣式,我們都會喜歡,或者學習著去喜歡。”

《一個女人的愛情觀》中,她對愛情的理解具體、高明、精闢而深入生活,顯見她的樸實與對生活的知足珍惜:“對我而言,愛一個人就是滿心滿意要跟他過一輩子。愛一個人就是在他的頭銜、地位、學歷、經歷、善行、劣跡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過是個孩子——好孩子或壞孩子——所以疼了他。他一個人就不免希望自己更美麗,希望自己被記得,希望自己的容顏體貌在極盛時對方如霞光過目,即使在繁花凋謝的殘冬,也有一個人在沉如歷史典冊的瞳仁中可以見證你的華彩。”

在這些篇章中,張曉風的語言有綺麗婉約的一面,柔腸千曲,情思逶迤,但婉約中有昂揚和灑脫,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語言風格。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3.月是故鄉明

張曉風在八歲時就隨父母離開故土去臺灣,在《初雪》裡,她講述自己的童年是在“擁塞的火車上和顛簸的海船上渡過的”,她對故國的印象和認識,除了幼年在南京時的朦朧記憶,更主要地來自唐詩宋詞。她的青少年時期完全被連根拔起的放逐感所籠罩,鄉愁是她反覆吟唱的主題。

她總是念念不忘長安的青青柳色、江南的幽幽荷香,時時回想南京城晶瑩的雨花石,上海灘輕柔的細浪花,魂牽夢縈那橫向天涯蒼蒼茫茫的黃河長江。在《細細的潮音》裡,她說:“望著那猶帶中原泥土的故物,我的血忽然澎湃起來。走過歷史,走過輝煌的傳統,我發覺我竟這樣愛著自己的民族、自己的文化。那時候,莫名地想哭,彷彿一個貧窮的孩子,忽然在荒廢的後園裡發現了祖先留下來充滿寶物的罈子,上面寫著子孫萬世,永寶勿替。”

張曉風才氣極高,博覽群書,語氣不凡,下筆為文,往往既能自出機杼,又能引經據典;既能暢抒情懷,又能談玄論道;既能柔情似水,寫一腔婉約情懷,更能俠氣凌雲,揮灑出驚天動地的絕地之音。她的作品是中國式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又縱身於現代。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4.眼裡的詩意

張曉風也寫身邊的瑣事,一己的悲歡,自然的物象,但那只是一個切入點。她善於從平凡微末的事物中,細膩的領悟其深層的情理蘊含,以其獨特的觀物角度和人生視角,由事緣情及理,引發讀者對於人生和生命的新鮮感受和體驗,從中獲得美感和啟迪。

比如《衣履篇》中,她寫了羊毛圍巾、背袋、風衣、牛仔褲、項鍊等在別人看來極普通,幾乎每個人都擁有的日常生活用品,而張曉風所要表達的是“人生於世,相知有幾?而良履相親,亦涼薄世界中之一聚散也。”閱讀這些充滿人生穎悟的篇章,總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感受。你會自覺地關愛起身邊的人、事與物,你會覺得你眼中的一切都變美了餓,變得有靈性了。

她淡化對日常生活過程的記敘,代之以闡釋自然,解讀社會人生的奇思玄想和瀑布流瀉般的感情抒發。比如《母親的羽衣》中,“羽衣”是詩意化的形象比喻,羽衣是一件夢的衣裳,是每一個女性的青春夢想,青春歲月的標誌,也是每一位母親深情回顧中的往西時光。

有些散文則注重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以形成作品的詩意情調,如《林木篇》展現在讀者眼前的是自然景觀的描寫和一路上對自然所寓含的哲理的參悟,是寬遠的聯想和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思考。全文沒有一條貫穿始終的敘事線索,內容隨著作者的思緒和感情而自然流轉,極富詩歌的跳躍性。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05.柔弱透明,毫不設防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是張曉風六十年來創作的散文精選,收錄篇目由她本人親自遴選,包括《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只因為年輕啊》《母親的羽衣》《種種可愛》《初心》等膾炙人口的名作,這些經典散文,無不洋溢著澎湃的真摯情感,充滿著溫暖人心的力量。

翻看這本書,你會發現張曉風散文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真”。她寫真相,抒真情,忠於自己的真實感受。在散文世界裡,張曉風的心胸是坦露的,容不得半點虛假。她曾說:“寫散文,對作者來說,恐怕是一種最赤裸的暴露吧!”她進而又指出:“現實生活中,我們有門、有牆、有鎖、有衣服、有地位,可以作為自己的保護膜,而散文卻把最柔弱最不設防最透明的一向不為人知的我洩露給別人看。”

因此,張曉風堅持不懈地實踐者自己的散文主張,真實地揭示戲弄深處的·心靈深處的祕密,寫下了謳歌大自然、讚美人倫親情、熱愛祖國和民族文化的佳作,寫出了一個十分真實而又生動的自己。

《人生的什麼和什麼》:張曉風散文的妙處在哪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