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張獻忠 四川 眉山 岷江 成都 文物 考古 我在宮裡做廚師 石虎 秋風不滿樓的一點思考 2019-07-23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安靜流淌的岷江

而根據清代人彭遵泗在《蜀碧》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獻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鉅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奔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復走還成都。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而至今居民時於江底獲大鞘,其金銀鐫有各州邑名號。”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安靜流淌的岷江

而根據清代人彭遵泗在《蜀碧》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獻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鉅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奔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復走還成都。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而至今居民時於江底獲大鞘,其金銀鐫有各州邑名號。”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張獻忠

而這段話裡面的“獻”就是指的張獻忠,“展”是指的在當地盤踞的地主武裝大明參將楊展,根據這一段記載的描述張獻忠逃亡路上遇到了楊展的伏擊,雙方在彭山江口發生激戰,最終張獻忠兵敗選擇沉船,而後來當地的居民曾經在河裡打撈出過名為“大鞘”承裝金銀的載具。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安靜流淌的岷江

而根據清代人彭遵泗在《蜀碧》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獻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鉅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奔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復走還成都。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而至今居民時於江底獲大鞘,其金銀鐫有各州邑名號。”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張獻忠

而這段話裡面的“獻”就是指的張獻忠,“展”是指的在當地盤踞的地主武裝大明參將楊展,根據這一段記載的描述張獻忠逃亡路上遇到了楊展的伏擊,雙方在彭山江口發生激戰,最終張獻忠兵敗選擇沉船,而後來當地的居民曾經在河裡打撈出過名為“大鞘”承裝金銀的載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鞘”

在《蜀碧》和《蜀難紀實》等文章裡面對張獻忠在江口一代沉銀都有所記載,相互佐證,更增加了“江口沉銀”的可信性。

而在江口鎮石龍村邊上的石龍溝絕壁上確實有一條雕刻好的石龍,這與民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中的石龍相互呼應,更為“江口沉銀”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安靜流淌的岷江

而根據清代人彭遵泗在《蜀碧》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獻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鉅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奔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復走還成都。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而至今居民時於江底獲大鞘,其金銀鐫有各州邑名號。”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張獻忠

而這段話裡面的“獻”就是指的張獻忠,“展”是指的在當地盤踞的地主武裝大明參將楊展,根據這一段記載的描述張獻忠逃亡路上遇到了楊展的伏擊,雙方在彭山江口發生激戰,最終張獻忠兵敗選擇沉船,而後來當地的居民曾經在河裡打撈出過名為“大鞘”承裝金銀的載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鞘”

在《蜀碧》和《蜀難紀實》等文章裡面對張獻忠在江口一代沉銀都有所記載,相互佐證,更增加了“江口沉銀”的可信性。

而在江口鎮石龍村邊上的石龍溝絕壁上確實有一條雕刻好的石龍,這與民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中的石龍相互呼應,更為“江口沉銀”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石龍

關於“江口沉銀”的傳說,歷史記載有很多,而且在江口鎮岷江河段時不時會發現一些碎銀錠,甚至在2005年彭山市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的的時候,在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河床挖出了一段很像古書記載的“大鞘”,在其中找到了完好的7塊銀錠,其中銀錠上還刻有“大西眉州徵完元年分半徵糧銀五十兩一定銀匠右閔季”的字樣,這和古書記載和傳說紀委吻合。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安靜流淌的岷江

而根據清代人彭遵泗在《蜀碧》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獻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鉅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奔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復走還成都。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而至今居民時於江底獲大鞘,其金銀鐫有各州邑名號。”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張獻忠

而這段話裡面的“獻”就是指的張獻忠,“展”是指的在當地盤踞的地主武裝大明參將楊展,根據這一段記載的描述張獻忠逃亡路上遇到了楊展的伏擊,雙方在彭山江口發生激戰,最終張獻忠兵敗選擇沉船,而後來當地的居民曾經在河裡打撈出過名為“大鞘”承裝金銀的載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鞘”

在《蜀碧》和《蜀難紀實》等文章裡面對張獻忠在江口一代沉銀都有所記載,相互佐證,更增加了“江口沉銀”的可信性。

而在江口鎮石龍村邊上的石龍溝絕壁上確實有一條雕刻好的石龍,這與民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中的石龍相互呼應,更為“江口沉銀”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石龍

關於“江口沉銀”的傳說,歷史記載有很多,而且在江口鎮岷江河段時不時會發現一些碎銀錠,甚至在2005年彭山市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的的時候,在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河床挖出了一段很像古書記載的“大鞘”,在其中找到了完好的7塊銀錠,其中銀錠上還刻有“大西眉州徵完元年分半徵糧銀五十兩一定銀匠右閔季”的字樣,這和古書記載和傳說紀委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裝著銀錠的“大鞘”

因為張獻忠當年帶兵攻入四川,在成都建立的政權就叫大西政權年號“大順”,而這無疑和銀錠上的文字相吻合。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安靜流淌的岷江

而根據清代人彭遵泗在《蜀碧》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獻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鉅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奔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復走還成都。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而至今居民時於江底獲大鞘,其金銀鐫有各州邑名號。”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張獻忠

而這段話裡面的“獻”就是指的張獻忠,“展”是指的在當地盤踞的地主武裝大明參將楊展,根據這一段記載的描述張獻忠逃亡路上遇到了楊展的伏擊,雙方在彭山江口發生激戰,最終張獻忠兵敗選擇沉船,而後來當地的居民曾經在河裡打撈出過名為“大鞘”承裝金銀的載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鞘”

在《蜀碧》和《蜀難紀實》等文章裡面對張獻忠在江口一代沉銀都有所記載,相互佐證,更增加了“江口沉銀”的可信性。

而在江口鎮石龍村邊上的石龍溝絕壁上確實有一條雕刻好的石龍,這與民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中的石龍相互呼應,更為“江口沉銀”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石龍

關於“江口沉銀”的傳說,歷史記載有很多,而且在江口鎮岷江河段時不時會發現一些碎銀錠,甚至在2005年彭山市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的的時候,在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河床挖出了一段很像古書記載的“大鞘”,在其中找到了完好的7塊銀錠,其中銀錠上還刻有“大西眉州徵完元年分半徵糧銀五十兩一定銀匠右閔季”的字樣,這和古書記載和傳說紀委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裝著銀錠的“大鞘”

因為張獻忠當年帶兵攻入四川,在成都建立的政權就叫大西政權年號“大順”,而這無疑和銀錠上的文字相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西政權張獻忠

但是在這麼多證據面前,考古工作者在江口鎮周邊考察後,留下了一個“江口沉銀遺址”的牌子就匆匆離去,僅僅是把“江口沉銀”當做普通的民間傳說一笑了之,並沒有組織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安靜流淌的岷江

而根據清代人彭遵泗在《蜀碧》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獻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鉅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奔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復走還成都。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而至今居民時於江底獲大鞘,其金銀鐫有各州邑名號。”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張獻忠

而這段話裡面的“獻”就是指的張獻忠,“展”是指的在當地盤踞的地主武裝大明參將楊展,根據這一段記載的描述張獻忠逃亡路上遇到了楊展的伏擊,雙方在彭山江口發生激戰,最終張獻忠兵敗選擇沉船,而後來當地的居民曾經在河裡打撈出過名為“大鞘”承裝金銀的載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鞘”

在《蜀碧》和《蜀難紀實》等文章裡面對張獻忠在江口一代沉銀都有所記載,相互佐證,更增加了“江口沉銀”的可信性。

而在江口鎮石龍村邊上的石龍溝絕壁上確實有一條雕刻好的石龍,這與民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中的石龍相互呼應,更為“江口沉銀”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石龍

關於“江口沉銀”的傳說,歷史記載有很多,而且在江口鎮岷江河段時不時會發現一些碎銀錠,甚至在2005年彭山市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的的時候,在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河床挖出了一段很像古書記載的“大鞘”,在其中找到了完好的7塊銀錠,其中銀錠上還刻有“大西眉州徵完元年分半徵糧銀五十兩一定銀匠右閔季”的字樣,這和古書記載和傳說紀委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裝著銀錠的“大鞘”

因為張獻忠當年帶兵攻入四川,在成都建立的政權就叫大西政權年號“大順”,而這無疑和銀錠上的文字相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西政權張獻忠

但是在這麼多證據面前,考古工作者在江口鎮周邊考察後,留下了一個“江口沉銀遺址”的牌子就匆匆離去,僅僅是把“江口沉銀”當做普通的民間傳說一笑了之,並沒有組織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口沉銀遺址

而這一切的改變發生在2015年,因為隨著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對於砂石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岷江上作業的砂石船慢慢也多了起來。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安靜流淌的岷江

而根據清代人彭遵泗在《蜀碧》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獻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鉅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奔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復走還成都。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而至今居民時於江底獲大鞘,其金銀鐫有各州邑名號。”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張獻忠

而這段話裡面的“獻”就是指的張獻忠,“展”是指的在當地盤踞的地主武裝大明參將楊展,根據這一段記載的描述張獻忠逃亡路上遇到了楊展的伏擊,雙方在彭山江口發生激戰,最終張獻忠兵敗選擇沉船,而後來當地的居民曾經在河裡打撈出過名為“大鞘”承裝金銀的載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鞘”

在《蜀碧》和《蜀難紀實》等文章裡面對張獻忠在江口一代沉銀都有所記載,相互佐證,更增加了“江口沉銀”的可信性。

而在江口鎮石龍村邊上的石龍溝絕壁上確實有一條雕刻好的石龍,這與民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中的石龍相互呼應,更為“江口沉銀”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石龍

關於“江口沉銀”的傳說,歷史記載有很多,而且在江口鎮岷江河段時不時會發現一些碎銀錠,甚至在2005年彭山市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的的時候,在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河床挖出了一段很像古書記載的“大鞘”,在其中找到了完好的7塊銀錠,其中銀錠上還刻有“大西眉州徵完元年分半徵糧銀五十兩一定銀匠右閔季”的字樣,這和古書記載和傳說紀委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裝著銀錠的“大鞘”

因為張獻忠當年帶兵攻入四川,在成都建立的政權就叫大西政權年號“大順”,而這無疑和銀錠上的文字相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西政權張獻忠

但是在這麼多證據面前,考古工作者在江口鎮周邊考察後,留下了一個“江口沉銀遺址”的牌子就匆匆離去,僅僅是把“江口沉銀”當做普通的民間傳說一笑了之,並沒有組織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口沉銀遺址

而這一切的改變發生在2015年,因為隨著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對於砂石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岷江上作業的砂石船慢慢也多了起來。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面上的採砂船

當時很多在江口鎮岷江河段作業的砂石船,發現從河底打撈出來的砂石中間,總會摻雜著一些碎銀子,慢慢的完整的銀錠,金錠,金幣、金印、金冊子甚至金獅子都夾雜在砂石中間被打撈起來,慢慢的江口鎮岷江河段周圍的採砂船,小漁船越來越多,至此江口鎮岷江河段變成了聞訊而來的投機者的一場狂歡。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安靜流淌的岷江

而根據清代人彭遵泗在《蜀碧》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獻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鉅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奔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復走還成都。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而至今居民時於江底獲大鞘,其金銀鐫有各州邑名號。”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張獻忠

而這段話裡面的“獻”就是指的張獻忠,“展”是指的在當地盤踞的地主武裝大明參將楊展,根據這一段記載的描述張獻忠逃亡路上遇到了楊展的伏擊,雙方在彭山江口發生激戰,最終張獻忠兵敗選擇沉船,而後來當地的居民曾經在河裡打撈出過名為“大鞘”承裝金銀的載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鞘”

在《蜀碧》和《蜀難紀實》等文章裡面對張獻忠在江口一代沉銀都有所記載,相互佐證,更增加了“江口沉銀”的可信性。

而在江口鎮石龍村邊上的石龍溝絕壁上確實有一條雕刻好的石龍,這與民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中的石龍相互呼應,更為“江口沉銀”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石龍

關於“江口沉銀”的傳說,歷史記載有很多,而且在江口鎮岷江河段時不時會發現一些碎銀錠,甚至在2005年彭山市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的的時候,在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河床挖出了一段很像古書記載的“大鞘”,在其中找到了完好的7塊銀錠,其中銀錠上還刻有“大西眉州徵完元年分半徵糧銀五十兩一定銀匠右閔季”的字樣,這和古書記載和傳說紀委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裝著銀錠的“大鞘”

因為張獻忠當年帶兵攻入四川,在成都建立的政權就叫大西政權年號“大順”,而這無疑和銀錠上的文字相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西政權張獻忠

但是在這麼多證據面前,考古工作者在江口鎮周邊考察後,留下了一個“江口沉銀遺址”的牌子就匆匆離去,僅僅是把“江口沉銀”當做普通的民間傳說一笑了之,並沒有組織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口沉銀遺址

而這一切的改變發生在2015年,因為隨著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對於砂石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岷江上作業的砂石船慢慢也多了起來。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面上的採砂船

當時很多在江口鎮岷江河段作業的砂石船,發現從河底打撈出來的砂石中間,總會摻雜著一些碎銀子,慢慢的完整的銀錠,金錠,金幣、金印、金冊子甚至金獅子都夾雜在砂石中間被打撈起來,慢慢的江口鎮岷江河段周圍的採砂船,小漁船越來越多,至此江口鎮岷江河段變成了聞訊而來的投機者的一場狂歡。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量的碎銀塊

直到2015年下半年成都最大的古玩市場“送仙橋古玩藝術城”,出現了大量與張獻忠相關的珍貴文物,從普通的銀錠,到珍貴的西王賞功幣,甚至永昌大元帥金印的時候。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安靜流淌的岷江

而根據清代人彭遵泗在《蜀碧》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獻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鉅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奔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復走還成都。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而至今居民時於江底獲大鞘,其金銀鐫有各州邑名號。”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張獻忠

而這段話裡面的“獻”就是指的張獻忠,“展”是指的在當地盤踞的地主武裝大明參將楊展,根據這一段記載的描述張獻忠逃亡路上遇到了楊展的伏擊,雙方在彭山江口發生激戰,最終張獻忠兵敗選擇沉船,而後來當地的居民曾經在河裡打撈出過名為“大鞘”承裝金銀的載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鞘”

在《蜀碧》和《蜀難紀實》等文章裡面對張獻忠在江口一代沉銀都有所記載,相互佐證,更增加了“江口沉銀”的可信性。

而在江口鎮石龍村邊上的石龍溝絕壁上確實有一條雕刻好的石龍,這與民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中的石龍相互呼應,更為“江口沉銀”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石龍

關於“江口沉銀”的傳說,歷史記載有很多,而且在江口鎮岷江河段時不時會發現一些碎銀錠,甚至在2005年彭山市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的的時候,在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河床挖出了一段很像古書記載的“大鞘”,在其中找到了完好的7塊銀錠,其中銀錠上還刻有“大西眉州徵完元年分半徵糧銀五十兩一定銀匠右閔季”的字樣,這和古書記載和傳說紀委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裝著銀錠的“大鞘”

因為張獻忠當年帶兵攻入四川,在成都建立的政權就叫大西政權年號“大順”,而這無疑和銀錠上的文字相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西政權張獻忠

但是在這麼多證據面前,考古工作者在江口鎮周邊考察後,留下了一個“江口沉銀遺址”的牌子就匆匆離去,僅僅是把“江口沉銀”當做普通的民間傳說一笑了之,並沒有組織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口沉銀遺址

而這一切的改變發生在2015年,因為隨著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對於砂石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岷江上作業的砂石船慢慢也多了起來。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面上的採砂船

當時很多在江口鎮岷江河段作業的砂石船,發現從河底打撈出來的砂石中間,總會摻雜著一些碎銀子,慢慢的完整的銀錠,金錠,金幣、金印、金冊子甚至金獅子都夾雜在砂石中間被打撈起來,慢慢的江口鎮岷江河段周圍的採砂船,小漁船越來越多,至此江口鎮岷江河段變成了聞訊而來的投機者的一場狂歡。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量的碎銀塊

直到2015年下半年成都最大的古玩市場“送仙橋古玩藝術城”,出現了大量與張獻忠相關的珍貴文物,從普通的銀錠,到珍貴的西王賞功幣,甚至永昌大元帥金印的時候。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永昌大元帥金印

相關的文物部門才後知後覺的趕往江口鎮,聯合執法部門對文物出水地段進行封鎖。

而後震驚全國的“江口沉銀”發掘工作才慢慢展開,到2017年5月12日考古結束,共計出水文物12000餘件,其中還包含了大量寶貴的國家1,2級文物,其中銘刻年號的金冊,蜀王金寶、永昌大元帥金印都是屬於全國獨一無二的文物發現,對於人們瞭解大西國的歷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安靜流淌的岷江

而根據清代人彭遵泗在《蜀碧》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獻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鉅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奔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復走還成都。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而至今居民時於江底獲大鞘,其金銀鐫有各州邑名號。”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張獻忠

而這段話裡面的“獻”就是指的張獻忠,“展”是指的在當地盤踞的地主武裝大明參將楊展,根據這一段記載的描述張獻忠逃亡路上遇到了楊展的伏擊,雙方在彭山江口發生激戰,最終張獻忠兵敗選擇沉船,而後來當地的居民曾經在河裡打撈出過名為“大鞘”承裝金銀的載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鞘”

在《蜀碧》和《蜀難紀實》等文章裡面對張獻忠在江口一代沉銀都有所記載,相互佐證,更增加了“江口沉銀”的可信性。

而在江口鎮石龍村邊上的石龍溝絕壁上確實有一條雕刻好的石龍,這與民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中的石龍相互呼應,更為“江口沉銀”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石龍

關於“江口沉銀”的傳說,歷史記載有很多,而且在江口鎮岷江河段時不時會發現一些碎銀錠,甚至在2005年彭山市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的的時候,在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河床挖出了一段很像古書記載的“大鞘”,在其中找到了完好的7塊銀錠,其中銀錠上還刻有“大西眉州徵完元年分半徵糧銀五十兩一定銀匠右閔季”的字樣,這和古書記載和傳說紀委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裝著銀錠的“大鞘”

因為張獻忠當年帶兵攻入四川,在成都建立的政權就叫大西政權年號“大順”,而這無疑和銀錠上的文字相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西政權張獻忠

但是在這麼多證據面前,考古工作者在江口鎮周邊考察後,留下了一個“江口沉銀遺址”的牌子就匆匆離去,僅僅是把“江口沉銀”當做普通的民間傳說一笑了之,並沒有組織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口沉銀遺址

而這一切的改變發生在2015年,因為隨著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對於砂石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岷江上作業的砂石船慢慢也多了起來。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面上的採砂船

當時很多在江口鎮岷江河段作業的砂石船,發現從河底打撈出來的砂石中間,總會摻雜著一些碎銀子,慢慢的完整的銀錠,金錠,金幣、金印、金冊子甚至金獅子都夾雜在砂石中間被打撈起來,慢慢的江口鎮岷江河段周圍的採砂船,小漁船越來越多,至此江口鎮岷江河段變成了聞訊而來的投機者的一場狂歡。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量的碎銀塊

直到2015年下半年成都最大的古玩市場“送仙橋古玩藝術城”,出現了大量與張獻忠相關的珍貴文物,從普通的銀錠,到珍貴的西王賞功幣,甚至永昌大元帥金印的時候。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永昌大元帥金印

相關的文物部門才後知後覺的趕往江口鎮,聯合執法部門對文物出水地段進行封鎖。

而後震驚全國的“江口沉銀”發掘工作才慢慢展開,到2017年5月12日考古結束,共計出水文物12000餘件,其中還包含了大量寶貴的國家1,2級文物,其中銘刻年號的金冊,蜀王金寶、永昌大元帥金印都是屬於全國獨一無二的文物發現,對於人們瞭解大西國的歷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口沉銀遺址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

而最先盜取文物進行買賣的投機者,也被公安機關依法逮捕,後由四川眉山彭山區檢察院對涉案的56人進行審理終結並宣判。

2018年6月26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江口戰場遺址考古的發現成果---“江口沉銀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幕。

"

“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這首民謠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周邊廣為流傳。

而根據當地人的口耳相傳,這一首民謠的背景是明末清初的時候,農民軍領袖張獻忠在清軍進入四川后兵敗逃往陝西,而在路上張獻忠選擇在逃亡途中的彭山縣將他多年來搜刮的金銀財寶一部分沉入岷江河道,一部分藏入彭山周圍的群山之中,意圖以後回來取出財寶東山再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眉山市彭山區江口古鎮

雖然幾百年來,張獻忠的千船金銀財寶一直都沒有被發現,但是在眉山市彭山區江口鎮的岷江河段,總是時不時有人在河邊散步時撿到一些碎銀塊。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安靜流淌的岷江

而根據清代人彭遵泗在《蜀碧》中關於張獻忠的記載“獻聞展兵勢甚盛,大懼,率兵數十萬,裝金寶數千艘,順流東下,與展決戰。且欲乘勢走楚,變姓名作鉅商也。展聞,逆於彭山之江口,縱火大戰,燒沉其舟。賊奔北,士卒輜重,喪亡幾盡;復走還成都。展取所遺金寶以益軍儲。自是富強甲諸將。而至今居民時於江底獲大鞘,其金銀鐫有各州邑名號。”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張獻忠

而這段話裡面的“獻”就是指的張獻忠,“展”是指的在當地盤踞的地主武裝大明參將楊展,根據這一段記載的描述張獻忠逃亡路上遇到了楊展的伏擊,雙方在彭山江口發生激戰,最終張獻忠兵敗選擇沉船,而後來當地的居民曾經在河裡打撈出過名為“大鞘”承裝金銀的載具。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鞘”

在《蜀碧》和《蜀難紀實》等文章裡面對張獻忠在江口一代沉銀都有所記載,相互佐證,更增加了“江口沉銀”的可信性。

而在江口鎮石龍村邊上的石龍溝絕壁上確實有一條雕刻好的石龍,這與民謠“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中的石龍相互呼應,更為“江口沉銀”增添了幾分傳奇色彩。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石龍

關於“江口沉銀”的傳說,歷史記載有很多,而且在江口鎮岷江河段時不時會發現一些碎銀錠,甚至在2005年彭山市修建城市供水引水工程的的時候,在江口鎮岷江河老虎灘河床挖出了一段很像古書記載的“大鞘”,在其中找到了完好的7塊銀錠,其中銀錠上還刻有“大西眉州徵完元年分半徵糧銀五十兩一定銀匠右閔季”的字樣,這和古書記載和傳說紀委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裝著銀錠的“大鞘”

因為張獻忠當年帶兵攻入四川,在成都建立的政權就叫大西政權年號“大順”,而這無疑和銀錠上的文字相吻合。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西政權張獻忠

但是在這麼多證據面前,考古工作者在江口鎮周邊考察後,留下了一個“江口沉銀遺址”的牌子就匆匆離去,僅僅是把“江口沉銀”當做普通的民間傳說一笑了之,並沒有組織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口沉銀遺址

而這一切的改變發生在2015年,因為隨著建築業的蓬勃發展,對於砂石的需求與日俱增,所以岷江上作業的砂石船慢慢也多了起來。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面上的採砂船

當時很多在江口鎮岷江河段作業的砂石船,發現從河底打撈出來的砂石中間,總會摻雜著一些碎銀子,慢慢的完整的銀錠,金錠,金幣、金印、金冊子甚至金獅子都夾雜在砂石中間被打撈起來,慢慢的江口鎮岷江河段周圍的採砂船,小漁船越來越多,至此江口鎮岷江河段變成了聞訊而來的投機者的一場狂歡。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大量的碎銀塊

直到2015年下半年成都最大的古玩市場“送仙橋古玩藝術城”,出現了大量與張獻忠相關的珍貴文物,從普通的銀錠,到珍貴的西王賞功幣,甚至永昌大元帥金印的時候。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永昌大元帥金印

相關的文物部門才後知後覺的趕往江口鎮,聯合執法部門對文物出水地段進行封鎖。

而後震驚全國的“江口沉銀”發掘工作才慢慢展開,到2017年5月12日考古結束,共計出水文物12000餘件,其中還包含了大量寶貴的國家1,2級文物,其中銘刻年號的金冊,蜀王金寶、永昌大元帥金印都是屬於全國獨一無二的文物發現,對於人們瞭解大西國的歷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口沉銀遺址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

而最先盜取文物進行買賣的投機者,也被公安機關依法逮捕,後由四川眉山彭山區檢察院對涉案的56人進行審理終結並宣判。

2018年6月26日,四川省眉山市彭山江口戰場遺址考古的發現成果---“江口沉銀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開幕。

明末屠盡四川的張獻忠,遺留的千船金銀“江口沉銀”重見天日

江口沉銀展

至此,紛紛擾擾幾百年的“江口沉銀”總算是落下了帷幕,而其從傳說到確有其事的轉變堪稱傳奇。或許還有另外一些廣為流傳的傳說也並不是空穴來風,相信在以後的歲月真相都會慢慢浮出水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