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戰國時期 日本 豐臣秀吉 德川家康 90大歷史 2017-06-09

編語:今天說一說,日本古代的城防要塞,它們的“身高”、“構造”究竟是在什麼時期,什麼情況下才得到發展的,以至於他們的基礎設施正式從鄉鎮邁向了城市之列。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這就要說到日本最精彩的戰國時代了,而日本古代的城防要塞幾乎都是在日本戰國時代,得以迅猛發展,這就和戰國時代的背景有很大關係了!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今天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了解日本的城防工事事業是怎樣在戰爭中,得到越來越強大的革新發展吧!


首先我們大家必須直到,日本的城防要塞和我們國人都認為的大型城池、防禦工事有所不同,它們的年齡肯定沒有我國古代城池年齡大,身高也不及,構造更是越來越注重自身的本土特色。所以在戰國時代的城防要塞,都是以“戰鬥據點”來稱其名的,而他們的戰鬥據點很鮮明,意味著裡面住的人都是戰鬥成員,也就是武士。這又和中國古代軍民一體的大型城池又不一樣了!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而這些戰鬥據點的功能只有兩點:

1、保護武士的日常居住地。

2、在山中作為要塞據點、關隘防備敵人的進攻。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而戰國時代初期,軍民一體的城池則是被稱為“山城”,就是當時日本各個領主,與他們的族人、僕從等居住的場所,而這些封建領主的居住地則也是由周圍的壕溝環繞,並在門前修設箭塔,防備敵人的突襲。這在日本最普通的叫法也就稱之為:城下町。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到了戰國中期,很多“戰鬥據點”、“山城”的作用已經大大不滿足戰爭所需要的了,於是實質意義上的城池數量開始呈現急速的增長。這當然與戰國的戰爭頻繁離不開了。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1、比如戰國中期以後,又平原和丘陵之間修築的“平城”形成主流,而作為防禦優越,但政治作用有限的“山城”便漸漸退出了日本的歷史舞臺。加上戰亂不斷,於是日本戰國時期的“村城”誕生了,這對比那種專門修築在山頂上、平原上的“春軍事設施”而言,自然比不過了,而這些村城之所以存在,更是為了許多戰亂時期的百姓、平民而安置的。這也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一大特色。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2、戰國時代的織田信長修築的安土城也差不多在同樣的時期。之後,豐臣秀吉秀出的大阪城和付見城完善了例如天守、石垣、升形、馬出以及城門這些現代人印象中城池所必備的條件,真正實際意義上,與中國城池類似的日本本土化城防要塞正式出現了,不得不說,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不僅僅軍事才能出眾,就連搞起土木工程學,也是有那麼兩把刷子的。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3、這也在日本的歷史上形成了“織豐系城郭”。不過這種軍民一體化,防禦突出,政治作用明顯的城邦,在當時的日本戰國,也只有像織田信長、豐臣秀吉這樣的大名才能有能力建造。這樣比如當時的東北、關東、四國、九州等地的戰國大名則只是按照各地的實際情況打造屬於自己出品的精品城池。而日本戰國時代,直到豐臣、德川幕府時期,才將“織豐系城郭”普及開來。據史料記載:到了公元1615年,德川幕府頒佈《一城一國令》時,全日本各地算上小的砦共計有數萬座城池。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日本戰國時代的掃尾之戰-大阪之戰分為冬之陣和夏之陣:(就是日本城防戰的一次詳細的戰例)

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的軍隊為了消滅豐臣家最後的參與勢力,而發動一場著戰爭,這裡小編只為大家介紹,這場大型戰役中最後的大阪城攻堅戰。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1、當時的大阪城南方是平原,沒有山勢、河川作為阻礙,所以大阪城的致命點就在南方,而當時的真田信繁在南方鋪設了一個一個弦形堀及三層欄柵,中央加設水堀。直到後來風塵均將領後藤基次向本丸彙報德川軍開始迫近大阪城,豐臣軍開始進入作戰狀態。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2、當時作為先鋒的前田軍先鋒向真田堀前進,開始他們對手放棄了此地的據守,於是一路開到空堀後,卻受到了城內豐田軍隊的猛烈進攻,雖然同時間,另外兩路德川軍由井伊直孝、鬆平忠直直取真田丸所部,可是卻遭到了真田信繁以及“七手組”猛烈攻擊,德川聯軍一時間遭到重創,直到中午才宣佈撤退,這一舉動,使得德川家康對擅自進攻的將領們大訓特訓,使得德川軍士氣受挫。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3、德川家康的這一訓話是明智的,這使得德川軍的軍心得到遏制,雖然後來,豐臣軍的塙直之、御宿政友率領數十人的部隊,搞了一次夜襲戰,但始終沒有對整個戰局造成太大的影響,不過亮點來了,這一戰得中村重成,塙直之因此被稱為夜襲大將。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4、不過,由於大阪城的城防堅固,德川軍擔心後勁不足,加上嚴冬中最易缺乏糧食,於是便以和平談判的目的,故意擺出破綻,讓豐臣軍上當,果不其然,和平交涉來的太容易了。正因為大阪城的堅實,易守難攻,德川家康才使用了這麼一招請君入甕,最終在12月17日,利用大筒(大炮)攻擊大阪城以西的天守閣,一直到了炮擊後第二天,雙方決定進行一次正式化的談判,由德川家派出家康親信本多正純與側室阿茶局,豐臣方的使者則是澱殿的妹妹常高院。然而這次會談很快就談崩了,直到第二天再次談判才達成和議。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5、其中就包含了對大阪城進行填平濠溝以及破壞城牆的工程,據史料記載,這場攻城招攬了全日本的土木工程的人才,花了幾乎一個月才徹底完成這項工程,由此可見,大阪城的確在日本戰國時代,是一個實至名歸的大炮臺,大要塞。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總結:所以,綜上所述,日本的古城防要塞大家不妨以大阪城來作為判斷古代日本城防要塞歷史身高、構造的一個線索。與中國城池進行對比,也許大家會有更多意外的發現。日本戰國時代的要塞可能身高不如中國高,可是不得不說構造上還是發展很大的,原來日本不光是人精明,連搞城池建設也很有建設性不是麼?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結語:關於今天本期話題《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文章結束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滿意呢!如若您喜歡或支持小編的文章,歡迎訂閱、關注、交流、討論或收藏、點評、點贊!感謝各位的支持!每日精彩文章與您同享!當然也歡迎大家發表不同的觀點和交流意見給小編我,大家共勉而行!

古史今說:日本戰國時代要塞的身高、構造服不服!(第187期)

注:聲明頭條作者90大歷史所發文章、視頻、圖文等均在今日頭條首發!未經原創作者允許請勿擅自修改、發佈以及抄襲!

"本文已入駐快版權"原創作品轉載平臺"。"如需轉載,請登錄快版權獲取正版授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