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扳道工:在“變軌”中堅守

張青雲 工作這一年 人民網 2019-04-09

“咔嚓咔嚓”,張青雲雙手握住道岔握柄用力向右旋轉90度,道岔尖軌位置隨即改變,LED屏顯示第四道軌道開啟。“嗚——”,機車司機發出信號,張青雲舉起右手的小黃旗示意車輛進站……

這是“扳道工”日常工作的縮影,他們還有一個更為拉風的名字——“車列舵手”,曾經是鐵路運輸最為關鍵的工種,但是隨著現代化鐵路技術的不斷髮展,有著“活化石”工種之稱的“扳道工”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如今,只有在一些貨車專用線上,我們才能看到扳道員忙碌的身影。在北京鐵路局天津南倉站,還保留著這一工種。扳道師傅們日復一日扳動著沉重的道岔,一次次改變著來往列車行進的軌道。南倉站是華北貨運的樞紐,鏈接京山線、京滬線,每天還有多輛中歐、中亞班列路過。“和客運鐵路不同,在貨運編組站做的主要是車輛的‘排列組合’,從不同地方過來的貨運車輛,在我們的編組站,進行重新編排,同一方向的車廂編排成一列火車開往下一個編組站進行下一次的排列。”南倉站運轉二車間黨支部書記孫紅傑介紹,國家提出“公轉鐵”後,貨運流上升非常明顯,每天差不多有14000-18000節車廂要在這裡進行重新的編組。

最後扳道工:在“變軌”中堅守最後扳道工:在“變軌”中堅守

在車輛排列組合中“扳道工”的工作非常關鍵。張青雲“子承父業”,從19歲便開始在南倉站做扳道工,一干就是41年,每天在1200米長的編組站踩著鐵軌的石子來來回回6、7趟,車輛多的時候,腳都磨出泡來。

最後扳道工:在“變軌”中堅守

扳道工作看起來動作簡單、操作方便,其實可裡面大有文章,講究“一看、二扳、三確認、四顯示”:道岔扳到所需位置,扳後要確認道岔開通方向、手柄位置是否正確、尖軌與基本軌是否密貼,確認無誤後向要道人員顯示開通信號。這一氣呵成的工作就是“變軌”!

最後扳道工:在“變軌”中堅守

“這個得用‘巧勁兒’,扳道的時候尖軌和基本軌的誤差在3毫米以內,當時總結的經驗就是火柴能插進去說明沒扳到位。”張青雲說,扳道工作不容有一點馬虎,一旦出現錯誤便“車毀人亡”。他自己工作41年以來,也從未出過任何差錯。“接到車輛來的信號後,我就沿著將要使用的鐵軌走一趟,檢查道岔和線路,看有沒有異物,車輛進站前10分鐘就提前到崗準備。颳風下雨下雪天更需要注意,路基會因為熱脹冷縮變形,扳道就更需要精心。”張青雲說。

最後扳道工:在“變軌”中堅守最後扳道工:在“變軌”中堅守

張青雲的認真來源於父親的教誨。“到鐵路工作第一天,父親就囑咐我,年輕人慌慌張張不行,要吃這碗飯,人要沉穩,要擔得起責任。”張青雲說,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父親對自己穿衣打扮的要求。剛上班時,張青雲是個小年輕,也愛趕時髦,有一回買了雙新皮鞋,擦得鋥亮,穿著去上班,晚上回來讓父親看見了,父親不客氣地說:“你小子穿得比站長還講究啊。”從那以後張青雲低調了很多:“這就是我們老張家的家風,我父親總是提醒我,你是去工作,不是去玩。”工作了幾年,他也慢慢從一個毛頭小子成為一個沉穩的鐵路職工了。手電筒、電話、手套、手持電臺、信號旗是張青雲全部的工具,41年以來有十幾年的時間都沒有回家過年。“我們這個工作沒有年節,排班制,趕上誰是誰。”張青雲說,今年的除夕他能和家人一起度過了。而今,張青雲還有一年多就退休了,他對這個工作充滿了眷戀與不捨,“我這輩子就幹了這一件事——扳道,真捨不得離開這裡,不知道單位有沒有返聘?”張青雲開玩笑說。(記者董立景 戴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