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有這個本事,布衣劉邦便是沛公,強盜彭越便為豪傑,刑徒英布便能做王。

而沒有這個本事,五世相韓的張良也只能屈為謀臣,田氏三兄弟便是誰想打就能打的練級小怪,而趙王歇、魏王豹、甚至楚王熊心,都是做完傀儡便做鬼。

但是,也不是誰有組織戰爭的能力,誰就能當王、稱主公。

因為“硬通貨”是要分層級的。

大家都會打仗,但誰能打、誰更能打、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決定誰當主公、誰封王侯、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2.“硬通貨的層級取決於戰爭表現

第一層級,王者。

劉邦、項羽,在這一層級。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有這個本事,布衣劉邦便是沛公,強盜彭越便為豪傑,刑徒英布便能做王。

而沒有這個本事,五世相韓的張良也只能屈為謀臣,田氏三兄弟便是誰想打就能打的練級小怪,而趙王歇、魏王豹、甚至楚王熊心,都是做完傀儡便做鬼。

但是,也不是誰有組織戰爭的能力,誰就能當王、稱主公。

因為“硬通貨”是要分層級的。

大家都會打仗,但誰能打、誰更能打、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決定誰當主公、誰封王侯、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2.“硬通貨的層級取決於戰爭表現

第一層級,王者。

劉邦、項羽,在這一層級。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秦末亂世中,項羽稱第二,基本上沒人敢稱第一。

單挑,楚霸王單挑你一個;群毆,楚霸王單挑你們一群。

楚霸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他一直能讓敵人體驗什麼是恐怖。

一出場、一把劍,就單挑了會稽郡守府,斬殺會稽郡守通。

再一出場、再一把劍,就單挑了整個楚軍營,斬殺上將軍宋義。

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楚霸王上演的千古風流。

英雄從不寂寞,楚霸王雄冠天下,漢高祖也不遜“風騷”。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有這個本事,布衣劉邦便是沛公,強盜彭越便為豪傑,刑徒英布便能做王。

而沒有這個本事,五世相韓的張良也只能屈為謀臣,田氏三兄弟便是誰想打就能打的練級小怪,而趙王歇、魏王豹、甚至楚王熊心,都是做完傀儡便做鬼。

但是,也不是誰有組織戰爭的能力,誰就能當王、稱主公。

因為“硬通貨”是要分層級的。

大家都會打仗,但誰能打、誰更能打、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決定誰當主公、誰封王侯、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2.“硬通貨的層級取決於戰爭表現

第一層級,王者。

劉邦、項羽,在這一層級。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秦末亂世中,項羽稱第二,基本上沒人敢稱第一。

單挑,楚霸王單挑你一個;群毆,楚霸王單挑你們一群。

楚霸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他一直能讓敵人體驗什麼是恐怖。

一出場、一把劍,就單挑了會稽郡守府,斬殺會稽郡守通。

再一出場、再一把劍,就單挑了整個楚軍營,斬殺上將軍宋義。

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楚霸王上演的千古風流。

英雄從不寂寞,楚霸王雄冠天下,漢高祖也不遜“風騷”。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楚霸王的戰場表現,完全來自於他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兩個字:能打。

漢高祖的戰場表現,是綜合了諸多亂世能力的結果,也是兩個字:會打。

蕭何鎮守關中,劉邦則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張良下邑奇謀,劉邦便能捭闔天下,仗打得有章法。

酈食其、隨何遊說,劉邦則得到了天下諸侯相助。

以組織戰爭的能力為中軍,以鎮撫國家為保障,以縱橫遊說為輔助,以捭闔天下為攻略,劉邦便取得了最佳戰場表現,他打遍了亂世諸侯。

第二層級,統帥。

韓信、彭越、英布,都在這一層級。

這三個人,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有這個本事,布衣劉邦便是沛公,強盜彭越便為豪傑,刑徒英布便能做王。

而沒有這個本事,五世相韓的張良也只能屈為謀臣,田氏三兄弟便是誰想打就能打的練級小怪,而趙王歇、魏王豹、甚至楚王熊心,都是做完傀儡便做鬼。

但是,也不是誰有組織戰爭的能力,誰就能當王、稱主公。

因為“硬通貨”是要分層級的。

大家都會打仗,但誰能打、誰更能打、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決定誰當主公、誰封王侯、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2.“硬通貨的層級取決於戰爭表現

第一層級,王者。

劉邦、項羽,在這一層級。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秦末亂世中,項羽稱第二,基本上沒人敢稱第一。

單挑,楚霸王單挑你一個;群毆,楚霸王單挑你們一群。

楚霸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他一直能讓敵人體驗什麼是恐怖。

一出場、一把劍,就單挑了會稽郡守府,斬殺會稽郡守通。

再一出場、再一把劍,就單挑了整個楚軍營,斬殺上將軍宋義。

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楚霸王上演的千古風流。

英雄從不寂寞,楚霸王雄冠天下,漢高祖也不遜“風騷”。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楚霸王的戰場表現,完全來自於他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兩個字:能打。

漢高祖的戰場表現,是綜合了諸多亂世能力的結果,也是兩個字:會打。

蕭何鎮守關中,劉邦則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張良下邑奇謀,劉邦便能捭闔天下,仗打得有章法。

酈食其、隨何遊說,劉邦則得到了天下諸侯相助。

以組織戰爭的能力為中軍,以鎮撫國家為保障,以縱橫遊說為輔助,以捭闔天下為攻略,劉邦便取得了最佳戰場表現,他打遍了亂世諸侯。

第二層級,統帥。

韓信、彭越、英布,都在這一層級。

這三個人,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原因就是他們都有獨立任事的戰場表現。

劉邦要捐關東之地給天下諸侯,只有能幫著打敗項羽。

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張良的建議就是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

因為這三個人都能獨自領軍,並能打出一方天地。

給韓信一支軍隊,韓信就能定魏、破代、平趙、脅燕、定齊,他能打遍天下諸侯。

給彭越一支軍隊,彭越就能讓楚軍後方不寧,逼得項羽兩次回兵救援。

給英布一支軍隊,英布就能回軍定淮南、再做九江王。

事實證明,張良是對的。

韓彭英三人,當真是天下豪傑。

他們不僅超額完成了自己的作戰任務,而且在作戰中實現了力量的壯大。

第三層級,將軍。

灌嬰、樊噲、曹參,都在這一層級。

他們也很能打,但是他們不能獨擋一面。

灌嬰的騎兵部隊很厲害。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有這個本事,布衣劉邦便是沛公,強盜彭越便為豪傑,刑徒英布便能做王。

而沒有這個本事,五世相韓的張良也只能屈為謀臣,田氏三兄弟便是誰想打就能打的練級小怪,而趙王歇、魏王豹、甚至楚王熊心,都是做完傀儡便做鬼。

但是,也不是誰有組織戰爭的能力,誰就能當王、稱主公。

因為“硬通貨”是要分層級的。

大家都會打仗,但誰能打、誰更能打、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決定誰當主公、誰封王侯、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2.“硬通貨的層級取決於戰爭表現

第一層級,王者。

劉邦、項羽,在這一層級。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秦末亂世中,項羽稱第二,基本上沒人敢稱第一。

單挑,楚霸王單挑你一個;群毆,楚霸王單挑你們一群。

楚霸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他一直能讓敵人體驗什麼是恐怖。

一出場、一把劍,就單挑了會稽郡守府,斬殺會稽郡守通。

再一出場、再一把劍,就單挑了整個楚軍營,斬殺上將軍宋義。

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楚霸王上演的千古風流。

英雄從不寂寞,楚霸王雄冠天下,漢高祖也不遜“風騷”。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楚霸王的戰場表現,完全來自於他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兩個字:能打。

漢高祖的戰場表現,是綜合了諸多亂世能力的結果,也是兩個字:會打。

蕭何鎮守關中,劉邦則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張良下邑奇謀,劉邦便能捭闔天下,仗打得有章法。

酈食其、隨何遊說,劉邦則得到了天下諸侯相助。

以組織戰爭的能力為中軍,以鎮撫國家為保障,以縱橫遊說為輔助,以捭闔天下為攻略,劉邦便取得了最佳戰場表現,他打遍了亂世諸侯。

第二層級,統帥。

韓信、彭越、英布,都在這一層級。

這三個人,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原因就是他們都有獨立任事的戰場表現。

劉邦要捐關東之地給天下諸侯,只有能幫著打敗項羽。

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張良的建議就是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

因為這三個人都能獨自領軍,並能打出一方天地。

給韓信一支軍隊,韓信就能定魏、破代、平趙、脅燕、定齊,他能打遍天下諸侯。

給彭越一支軍隊,彭越就能讓楚軍後方不寧,逼得項羽兩次回兵救援。

給英布一支軍隊,英布就能回軍定淮南、再做九江王。

事實證明,張良是對的。

韓彭英三人,當真是天下豪傑。

他們不僅超額完成了自己的作戰任務,而且在作戰中實現了力量的壯大。

第三層級,將軍。

灌嬰、樊噲、曹參,都在這一層級。

他們也很能打,但是他們不能獨擋一面。

灌嬰的騎兵部隊很厲害。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一會兒去阻擊項羽糧道,一會兒去攻略邯鄲,要麼是配合劉邦的成皋滎陽之戰,要麼是配合韓信的平趙之戰。

灌嬰打了很多仗,但是他從來都是騎將軍,而不是大將軍。他得一直有人指揮他怎麼去打。

樊噲、曹參也是如此,他們的確很能打,但僅是成就了別人的風采。

他們的戰場表現是攻了多少城、殺了多少敵,而不是打贏幾場戰役。

因為戰爭是王者們的戰場表現,戰役是統帥們的戰場表現,將軍們的戰場表現就只能是戰鬥,只能是可量化的城池和首虜。

3.王者和統帥的共同特徵

劉邦和項羽,都是王者,他們是一個層級。

當王者的,都有組織戰爭的能力,這是亂世裡的“硬通貨”。

當王者的,還得有最佳戰場表現,這是亂世裡的生存底線。

但是,當王者的,還得有好運氣。

因為跟你一樣有能力、跟你一樣很努力、跟你一樣打得出最佳戰場表現的天下英雄,大有人在。

就是韓信、彭越、英布之流,這些統帥級的英雄。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有這個本事,布衣劉邦便是沛公,強盜彭越便為豪傑,刑徒英布便能做王。

而沒有這個本事,五世相韓的張良也只能屈為謀臣,田氏三兄弟便是誰想打就能打的練級小怪,而趙王歇、魏王豹、甚至楚王熊心,都是做完傀儡便做鬼。

但是,也不是誰有組織戰爭的能力,誰就能當王、稱主公。

因為“硬通貨”是要分層級的。

大家都會打仗,但誰能打、誰更能打、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決定誰當主公、誰封王侯、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2.“硬通貨的層級取決於戰爭表現

第一層級,王者。

劉邦、項羽,在這一層級。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秦末亂世中,項羽稱第二,基本上沒人敢稱第一。

單挑,楚霸王單挑你一個;群毆,楚霸王單挑你們一群。

楚霸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他一直能讓敵人體驗什麼是恐怖。

一出場、一把劍,就單挑了會稽郡守府,斬殺會稽郡守通。

再一出場、再一把劍,就單挑了整個楚軍營,斬殺上將軍宋義。

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楚霸王上演的千古風流。

英雄從不寂寞,楚霸王雄冠天下,漢高祖也不遜“風騷”。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楚霸王的戰場表現,完全來自於他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兩個字:能打。

漢高祖的戰場表現,是綜合了諸多亂世能力的結果,也是兩個字:會打。

蕭何鎮守關中,劉邦則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張良下邑奇謀,劉邦便能捭闔天下,仗打得有章法。

酈食其、隨何遊說,劉邦則得到了天下諸侯相助。

以組織戰爭的能力為中軍,以鎮撫國家為保障,以縱橫遊說為輔助,以捭闔天下為攻略,劉邦便取得了最佳戰場表現,他打遍了亂世諸侯。

第二層級,統帥。

韓信、彭越、英布,都在這一層級。

這三個人,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原因就是他們都有獨立任事的戰場表現。

劉邦要捐關東之地給天下諸侯,只有能幫著打敗項羽。

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張良的建議就是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

因為這三個人都能獨自領軍,並能打出一方天地。

給韓信一支軍隊,韓信就能定魏、破代、平趙、脅燕、定齊,他能打遍天下諸侯。

給彭越一支軍隊,彭越就能讓楚軍後方不寧,逼得項羽兩次回兵救援。

給英布一支軍隊,英布就能回軍定淮南、再做九江王。

事實證明,張良是對的。

韓彭英三人,當真是天下豪傑。

他們不僅超額完成了自己的作戰任務,而且在作戰中實現了力量的壯大。

第三層級,將軍。

灌嬰、樊噲、曹參,都在這一層級。

他們也很能打,但是他們不能獨擋一面。

灌嬰的騎兵部隊很厲害。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一會兒去阻擊項羽糧道,一會兒去攻略邯鄲,要麼是配合劉邦的成皋滎陽之戰,要麼是配合韓信的平趙之戰。

灌嬰打了很多仗,但是他從來都是騎將軍,而不是大將軍。他得一直有人指揮他怎麼去打。

樊噲、曹參也是如此,他們的確很能打,但僅是成就了別人的風采。

他們的戰場表現是攻了多少城、殺了多少敵,而不是打贏幾場戰役。

因為戰爭是王者們的戰場表現,戰役是統帥們的戰場表現,將軍們的戰場表現就只能是戰鬥,只能是可量化的城池和首虜。

3.王者和統帥的共同特徵

劉邦和項羽,都是王者,他們是一個層級。

當王者的,都有組織戰爭的能力,這是亂世裡的“硬通貨”。

當王者的,還得有最佳戰場表現,這是亂世裡的生存底線。

但是,當王者的,還得有好運氣。

因為跟你一樣有能力、跟你一樣很努力、跟你一樣打得出最佳戰場表現的天下英雄,大有人在。

就是韓信、彭越、英布之流,這些統帥級的英雄。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們之所以不是王者,可能只是因為運氣不好。

統帥很容易升級為王者。

劉邦和項羽這兩個王者,曾經就是統帥級的人物。

項梁死後,劉邦坐地升級,成為楚國集團中與宋義、項羽、范增等並列的功勳長者。

所以,受楚王熊心之命,獨自領兵扣關攻秦。

這個時候的劉邦,就是一個統帥。

而項羽跟隨宋義北援趙國,此時的項羽連統帥都不是,他還只是一個將軍。

這兩個本就接近的位階,是很容易相互轉換的。

王者和統帥之間,可能就是位置不同而已。

統帥比之王者,可能就差了一點點的野心。

蒯通勸韓信在齊地擁兵自立,以成天下三分格局。

如果韓信這樣做了,那天下至少就有三個王者:韓信、劉邦、項羽。

英布舉兵反漢,若有爭霸中原的格局、若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他就應該擺出一副爭霸天下、逐鹿中原的架勢。到時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但是,英布小家子氣了,他就想自保淮南楚地,所以身死國滅。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有這個本事,布衣劉邦便是沛公,強盜彭越便為豪傑,刑徒英布便能做王。

而沒有這個本事,五世相韓的張良也只能屈為謀臣,田氏三兄弟便是誰想打就能打的練級小怪,而趙王歇、魏王豹、甚至楚王熊心,都是做完傀儡便做鬼。

但是,也不是誰有組織戰爭的能力,誰就能當王、稱主公。

因為“硬通貨”是要分層級的。

大家都會打仗,但誰能打、誰更能打、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決定誰當主公、誰封王侯、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2.“硬通貨的層級取決於戰爭表現

第一層級,王者。

劉邦、項羽,在這一層級。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秦末亂世中,項羽稱第二,基本上沒人敢稱第一。

單挑,楚霸王單挑你一個;群毆,楚霸王單挑你們一群。

楚霸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他一直能讓敵人體驗什麼是恐怖。

一出場、一把劍,就單挑了會稽郡守府,斬殺會稽郡守通。

再一出場、再一把劍,就單挑了整個楚軍營,斬殺上將軍宋義。

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楚霸王上演的千古風流。

英雄從不寂寞,楚霸王雄冠天下,漢高祖也不遜“風騷”。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楚霸王的戰場表現,完全來自於他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兩個字:能打。

漢高祖的戰場表現,是綜合了諸多亂世能力的結果,也是兩個字:會打。

蕭何鎮守關中,劉邦則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張良下邑奇謀,劉邦便能捭闔天下,仗打得有章法。

酈食其、隨何遊說,劉邦則得到了天下諸侯相助。

以組織戰爭的能力為中軍,以鎮撫國家為保障,以縱橫遊說為輔助,以捭闔天下為攻略,劉邦便取得了最佳戰場表現,他打遍了亂世諸侯。

第二層級,統帥。

韓信、彭越、英布,都在這一層級。

這三個人,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原因就是他們都有獨立任事的戰場表現。

劉邦要捐關東之地給天下諸侯,只有能幫著打敗項羽。

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張良的建議就是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

因為這三個人都能獨自領軍,並能打出一方天地。

給韓信一支軍隊,韓信就能定魏、破代、平趙、脅燕、定齊,他能打遍天下諸侯。

給彭越一支軍隊,彭越就能讓楚軍後方不寧,逼得項羽兩次回兵救援。

給英布一支軍隊,英布就能回軍定淮南、再做九江王。

事實證明,張良是對的。

韓彭英三人,當真是天下豪傑。

他們不僅超額完成了自己的作戰任務,而且在作戰中實現了力量的壯大。

第三層級,將軍。

灌嬰、樊噲、曹參,都在這一層級。

他們也很能打,但是他們不能獨擋一面。

灌嬰的騎兵部隊很厲害。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一會兒去阻擊項羽糧道,一會兒去攻略邯鄲,要麼是配合劉邦的成皋滎陽之戰,要麼是配合韓信的平趙之戰。

灌嬰打了很多仗,但是他從來都是騎將軍,而不是大將軍。他得一直有人指揮他怎麼去打。

樊噲、曹參也是如此,他們的確很能打,但僅是成就了別人的風采。

他們的戰場表現是攻了多少城、殺了多少敵,而不是打贏幾場戰役。

因為戰爭是王者們的戰場表現,戰役是統帥們的戰場表現,將軍們的戰場表現就只能是戰鬥,只能是可量化的城池和首虜。

3.王者和統帥的共同特徵

劉邦和項羽,都是王者,他們是一個層級。

當王者的,都有組織戰爭的能力,這是亂世裡的“硬通貨”。

當王者的,還得有最佳戰場表現,這是亂世裡的生存底線。

但是,當王者的,還得有好運氣。

因為跟你一樣有能力、跟你一樣很努力、跟你一樣打得出最佳戰場表現的天下英雄,大有人在。

就是韓信、彭越、英布之流,這些統帥級的英雄。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們之所以不是王者,可能只是因為運氣不好。

統帥很容易升級為王者。

劉邦和項羽這兩個王者,曾經就是統帥級的人物。

項梁死後,劉邦坐地升級,成為楚國集團中與宋義、項羽、范增等並列的功勳長者。

所以,受楚王熊心之命,獨自領兵扣關攻秦。

這個時候的劉邦,就是一個統帥。

而項羽跟隨宋義北援趙國,此時的項羽連統帥都不是,他還只是一個將軍。

這兩個本就接近的位階,是很容易相互轉換的。

王者和統帥之間,可能就是位置不同而已。

統帥比之王者,可能就差了一點點的野心。

蒯通勸韓信在齊地擁兵自立,以成天下三分格局。

如果韓信這樣做了,那天下至少就有三個王者:韓信、劉邦、項羽。

英布舉兵反漢,若有爭霸中原的格局、若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他就應該擺出一副爭霸天下、逐鹿中原的架勢。到時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但是,英布小家子氣了,他就想自保淮南楚地,所以身死國滅。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韓信、英布,這兩個人,與王者差得就是那麼一點點野心。

世上本無成功學,王者可能就是風口上的豬。

10年前,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在大城市買了房,現在就都是百萬富翁,甚至已經千萬級了。

這些人買房的心路歷程被記錄下來,能是成功學嗎?

非獨炒房客,那些被所謂的企業家,也是如此。

聽了馬化騰是怎樣創建騰訊帝國,聽了扎克•伯格是如何創建臉書帝國,你能按照他們的路徑複製他們的成功嗎?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有這個本事,布衣劉邦便是沛公,強盜彭越便為豪傑,刑徒英布便能做王。

而沒有這個本事,五世相韓的張良也只能屈為謀臣,田氏三兄弟便是誰想打就能打的練級小怪,而趙王歇、魏王豹、甚至楚王熊心,都是做完傀儡便做鬼。

但是,也不是誰有組織戰爭的能力,誰就能當王、稱主公。

因為“硬通貨”是要分層級的。

大家都會打仗,但誰能打、誰更能打、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決定誰當主公、誰封王侯、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2.“硬通貨的層級取決於戰爭表現

第一層級,王者。

劉邦、項羽,在這一層級。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秦末亂世中,項羽稱第二,基本上沒人敢稱第一。

單挑,楚霸王單挑你一個;群毆,楚霸王單挑你們一群。

楚霸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他一直能讓敵人體驗什麼是恐怖。

一出場、一把劍,就單挑了會稽郡守府,斬殺會稽郡守通。

再一出場、再一把劍,就單挑了整個楚軍營,斬殺上將軍宋義。

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楚霸王上演的千古風流。

英雄從不寂寞,楚霸王雄冠天下,漢高祖也不遜“風騷”。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楚霸王的戰場表現,完全來自於他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兩個字:能打。

漢高祖的戰場表現,是綜合了諸多亂世能力的結果,也是兩個字:會打。

蕭何鎮守關中,劉邦則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張良下邑奇謀,劉邦便能捭闔天下,仗打得有章法。

酈食其、隨何遊說,劉邦則得到了天下諸侯相助。

以組織戰爭的能力為中軍,以鎮撫國家為保障,以縱橫遊說為輔助,以捭闔天下為攻略,劉邦便取得了最佳戰場表現,他打遍了亂世諸侯。

第二層級,統帥。

韓信、彭越、英布,都在這一層級。

這三個人,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原因就是他們都有獨立任事的戰場表現。

劉邦要捐關東之地給天下諸侯,只有能幫著打敗項羽。

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張良的建議就是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

因為這三個人都能獨自領軍,並能打出一方天地。

給韓信一支軍隊,韓信就能定魏、破代、平趙、脅燕、定齊,他能打遍天下諸侯。

給彭越一支軍隊,彭越就能讓楚軍後方不寧,逼得項羽兩次回兵救援。

給英布一支軍隊,英布就能回軍定淮南、再做九江王。

事實證明,張良是對的。

韓彭英三人,當真是天下豪傑。

他們不僅超額完成了自己的作戰任務,而且在作戰中實現了力量的壯大。

第三層級,將軍。

灌嬰、樊噲、曹參,都在這一層級。

他們也很能打,但是他們不能獨擋一面。

灌嬰的騎兵部隊很厲害。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一會兒去阻擊項羽糧道,一會兒去攻略邯鄲,要麼是配合劉邦的成皋滎陽之戰,要麼是配合韓信的平趙之戰。

灌嬰打了很多仗,但是他從來都是騎將軍,而不是大將軍。他得一直有人指揮他怎麼去打。

樊噲、曹參也是如此,他們的確很能打,但僅是成就了別人的風采。

他們的戰場表現是攻了多少城、殺了多少敵,而不是打贏幾場戰役。

因為戰爭是王者們的戰場表現,戰役是統帥們的戰場表現,將軍們的戰場表現就只能是戰鬥,只能是可量化的城池和首虜。

3.王者和統帥的共同特徵

劉邦和項羽,都是王者,他們是一個層級。

當王者的,都有組織戰爭的能力,這是亂世裡的“硬通貨”。

當王者的,還得有最佳戰場表現,這是亂世裡的生存底線。

但是,當王者的,還得有好運氣。

因為跟你一樣有能力、跟你一樣很努力、跟你一樣打得出最佳戰場表現的天下英雄,大有人在。

就是韓信、彭越、英布之流,這些統帥級的英雄。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們之所以不是王者,可能只是因為運氣不好。

統帥很容易升級為王者。

劉邦和項羽這兩個王者,曾經就是統帥級的人物。

項梁死後,劉邦坐地升級,成為楚國集團中與宋義、項羽、范增等並列的功勳長者。

所以,受楚王熊心之命,獨自領兵扣關攻秦。

這個時候的劉邦,就是一個統帥。

而項羽跟隨宋義北援趙國,此時的項羽連統帥都不是,他還只是一個將軍。

這兩個本就接近的位階,是很容易相互轉換的。

王者和統帥之間,可能就是位置不同而已。

統帥比之王者,可能就差了一點點的野心。

蒯通勸韓信在齊地擁兵自立,以成天下三分格局。

如果韓信這樣做了,那天下至少就有三個王者:韓信、劉邦、項羽。

英布舉兵反漢,若有爭霸中原的格局、若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他就應該擺出一副爭霸天下、逐鹿中原的架勢。到時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但是,英布小家子氣了,他就想自保淮南楚地,所以身死國滅。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韓信、英布,這兩個人,與王者差得就是那麼一點點野心。

世上本無成功學,王者可能就是風口上的豬。

10年前,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在大城市買了房,現在就都是百萬富翁,甚至已經千萬級了。

這些人買房的心路歷程被記錄下來,能是成功學嗎?

非獨炒房客,那些被所謂的企業家,也是如此。

聽了馬化騰是怎樣創建騰訊帝國,聽了扎克•伯格是如何創建臉書帝國,你能按照他們的路徑複製他們的成功嗎?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所以,成功路徑,不可複製;成功之學,也不能證偽。

因此,王者級的成功者,劉邦和項羽,也得靠運氣。

然而,進化喜歡不安分的基因,運氣總是留給冒險者。

你都不敢踏出第一步,再好的運氣也會與你失之交臂。

而這就是王者和統帥的第一個共同特質就是:他們都是敢於冒險的狠角色。

劉邦從沛縣拉出一支軍隊,就能打遍亂世。

項羽從江東帶出八千子弟,就敢爭雄天下。

韓信從關中帶出一支軍隊,就能掃蕩大半個中國。

彭越、英布都是帶著一群強盜,就成為了一方諸侯。

所以,王者和統帥第二個共同特質就是:他們都能獨立面對複雜世界。

4.穩定需要忠誠,但有些人很難忠誠

組織需要穩定,穩定需要忠誠。

那麼,組織怎樣才能收穫忠誠呢?

除了信仰和價值歸誰,亂世裡、自由市場裡,忠誠的底層邏輯是利益與恐懼。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有這個本事,布衣劉邦便是沛公,強盜彭越便為豪傑,刑徒英布便能做王。

而沒有這個本事,五世相韓的張良也只能屈為謀臣,田氏三兄弟便是誰想打就能打的練級小怪,而趙王歇、魏王豹、甚至楚王熊心,都是做完傀儡便做鬼。

但是,也不是誰有組織戰爭的能力,誰就能當王、稱主公。

因為“硬通貨”是要分層級的。

大家都會打仗,但誰能打、誰更能打、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決定誰當主公、誰封王侯、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2.“硬通貨的層級取決於戰爭表現

第一層級,王者。

劉邦、項羽,在這一層級。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秦末亂世中,項羽稱第二,基本上沒人敢稱第一。

單挑,楚霸王單挑你一個;群毆,楚霸王單挑你們一群。

楚霸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他一直能讓敵人體驗什麼是恐怖。

一出場、一把劍,就單挑了會稽郡守府,斬殺會稽郡守通。

再一出場、再一把劍,就單挑了整個楚軍營,斬殺上將軍宋義。

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楚霸王上演的千古風流。

英雄從不寂寞,楚霸王雄冠天下,漢高祖也不遜“風騷”。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楚霸王的戰場表現,完全來自於他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兩個字:能打。

漢高祖的戰場表現,是綜合了諸多亂世能力的結果,也是兩個字:會打。

蕭何鎮守關中,劉邦則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張良下邑奇謀,劉邦便能捭闔天下,仗打得有章法。

酈食其、隨何遊說,劉邦則得到了天下諸侯相助。

以組織戰爭的能力為中軍,以鎮撫國家為保障,以縱橫遊說為輔助,以捭闔天下為攻略,劉邦便取得了最佳戰場表現,他打遍了亂世諸侯。

第二層級,統帥。

韓信、彭越、英布,都在這一層級。

這三個人,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原因就是他們都有獨立任事的戰場表現。

劉邦要捐關東之地給天下諸侯,只有能幫著打敗項羽。

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張良的建議就是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

因為這三個人都能獨自領軍,並能打出一方天地。

給韓信一支軍隊,韓信就能定魏、破代、平趙、脅燕、定齊,他能打遍天下諸侯。

給彭越一支軍隊,彭越就能讓楚軍後方不寧,逼得項羽兩次回兵救援。

給英布一支軍隊,英布就能回軍定淮南、再做九江王。

事實證明,張良是對的。

韓彭英三人,當真是天下豪傑。

他們不僅超額完成了自己的作戰任務,而且在作戰中實現了力量的壯大。

第三層級,將軍。

灌嬰、樊噲、曹參,都在這一層級。

他們也很能打,但是他們不能獨擋一面。

灌嬰的騎兵部隊很厲害。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一會兒去阻擊項羽糧道,一會兒去攻略邯鄲,要麼是配合劉邦的成皋滎陽之戰,要麼是配合韓信的平趙之戰。

灌嬰打了很多仗,但是他從來都是騎將軍,而不是大將軍。他得一直有人指揮他怎麼去打。

樊噲、曹參也是如此,他們的確很能打,但僅是成就了別人的風采。

他們的戰場表現是攻了多少城、殺了多少敵,而不是打贏幾場戰役。

因為戰爭是王者們的戰場表現,戰役是統帥們的戰場表現,將軍們的戰場表現就只能是戰鬥,只能是可量化的城池和首虜。

3.王者和統帥的共同特徵

劉邦和項羽,都是王者,他們是一個層級。

當王者的,都有組織戰爭的能力,這是亂世裡的“硬通貨”。

當王者的,還得有最佳戰場表現,這是亂世裡的生存底線。

但是,當王者的,還得有好運氣。

因為跟你一樣有能力、跟你一樣很努力、跟你一樣打得出最佳戰場表現的天下英雄,大有人在。

就是韓信、彭越、英布之流,這些統帥級的英雄。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們之所以不是王者,可能只是因為運氣不好。

統帥很容易升級為王者。

劉邦和項羽這兩個王者,曾經就是統帥級的人物。

項梁死後,劉邦坐地升級,成為楚國集團中與宋義、項羽、范增等並列的功勳長者。

所以,受楚王熊心之命,獨自領兵扣關攻秦。

這個時候的劉邦,就是一個統帥。

而項羽跟隨宋義北援趙國,此時的項羽連統帥都不是,他還只是一個將軍。

這兩個本就接近的位階,是很容易相互轉換的。

王者和統帥之間,可能就是位置不同而已。

統帥比之王者,可能就差了一點點的野心。

蒯通勸韓信在齊地擁兵自立,以成天下三分格局。

如果韓信這樣做了,那天下至少就有三個王者:韓信、劉邦、項羽。

英布舉兵反漢,若有爭霸中原的格局、若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他就應該擺出一副爭霸天下、逐鹿中原的架勢。到時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但是,英布小家子氣了,他就想自保淮南楚地,所以身死國滅。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韓信、英布,這兩個人,與王者差得就是那麼一點點野心。

世上本無成功學,王者可能就是風口上的豬。

10年前,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在大城市買了房,現在就都是百萬富翁,甚至已經千萬級了。

這些人買房的心路歷程被記錄下來,能是成功學嗎?

非獨炒房客,那些被所謂的企業家,也是如此。

聽了馬化騰是怎樣創建騰訊帝國,聽了扎克•伯格是如何創建臉書帝國,你能按照他們的路徑複製他們的成功嗎?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所以,成功路徑,不可複製;成功之學,也不能證偽。

因此,王者級的成功者,劉邦和項羽,也得靠運氣。

然而,進化喜歡不安分的基因,運氣總是留給冒險者。

你都不敢踏出第一步,再好的運氣也會與你失之交臂。

而這就是王者和統帥的第一個共同特質就是:他們都是敢於冒險的狠角色。

劉邦從沛縣拉出一支軍隊,就能打遍亂世。

項羽從江東帶出八千子弟,就敢爭雄天下。

韓信從關中帶出一支軍隊,就能掃蕩大半個中國。

彭越、英布都是帶著一群強盜,就成為了一方諸侯。

所以,王者和統帥第二個共同特質就是:他們都能獨立面對複雜世界。

4.穩定需要忠誠,但有些人很難忠誠

組織需要穩定,穩定需要忠誠。

那麼,組織怎樣才能收穫忠誠呢?

除了信仰和價值歸誰,亂世裡、自由市場裡,忠誠的底層邏輯是利益與恐懼。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公司給了你想要的薪水,你就會自然生出好感。

而公司給了超越你自身能力的薪水,你就會自然生出感激。

而當你沒有勇氣面對真實世界的複雜,沒有能力應付現實世界的殘酷,你自然就會生出一種患得患失的恐懼。

你害怕失去工作的機會,也害怕公司突然遭遇變故。

於是,你與公司融為一體,成了一個公司人、單位人或者組織的人。

這時候,你就會生出一種叫做忠誠的東西。

你只想公司好,而不想造公司的反。

而有些人永遠不會貪婪公司的薪水,永遠不會產生患得患失的恐懼。

那就是公司的銷售員,他們有自己的人脈,公司不要他們或公司倒閉了,他們可以帶著自己的人脈另謀高就。

還有適應性強的匠才,他們有一技之長,公司得求著他們,因為他們有看看世界有多大的能力。

那麼,王者型人才和統帥型人才,會是忠誠的人嗎?

他們可能是,也可能慢慢變成忠誠的人。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有這個本事,布衣劉邦便是沛公,強盜彭越便為豪傑,刑徒英布便能做王。

而沒有這個本事,五世相韓的張良也只能屈為謀臣,田氏三兄弟便是誰想打就能打的練級小怪,而趙王歇、魏王豹、甚至楚王熊心,都是做完傀儡便做鬼。

但是,也不是誰有組織戰爭的能力,誰就能當王、稱主公。

因為“硬通貨”是要分層級的。

大家都會打仗,但誰能打、誰更能打、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決定誰當主公、誰封王侯、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2.“硬通貨的層級取決於戰爭表現

第一層級,王者。

劉邦、項羽,在這一層級。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秦末亂世中,項羽稱第二,基本上沒人敢稱第一。

單挑,楚霸王單挑你一個;群毆,楚霸王單挑你們一群。

楚霸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他一直能讓敵人體驗什麼是恐怖。

一出場、一把劍,就單挑了會稽郡守府,斬殺會稽郡守通。

再一出場、再一把劍,就單挑了整個楚軍營,斬殺上將軍宋義。

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楚霸王上演的千古風流。

英雄從不寂寞,楚霸王雄冠天下,漢高祖也不遜“風騷”。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楚霸王的戰場表現,完全來自於他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兩個字:能打。

漢高祖的戰場表現,是綜合了諸多亂世能力的結果,也是兩個字:會打。

蕭何鎮守關中,劉邦則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張良下邑奇謀,劉邦便能捭闔天下,仗打得有章法。

酈食其、隨何遊說,劉邦則得到了天下諸侯相助。

以組織戰爭的能力為中軍,以鎮撫國家為保障,以縱橫遊說為輔助,以捭闔天下為攻略,劉邦便取得了最佳戰場表現,他打遍了亂世諸侯。

第二層級,統帥。

韓信、彭越、英布,都在這一層級。

這三個人,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原因就是他們都有獨立任事的戰場表現。

劉邦要捐關東之地給天下諸侯,只有能幫著打敗項羽。

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張良的建議就是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

因為這三個人都能獨自領軍,並能打出一方天地。

給韓信一支軍隊,韓信就能定魏、破代、平趙、脅燕、定齊,他能打遍天下諸侯。

給彭越一支軍隊,彭越就能讓楚軍後方不寧,逼得項羽兩次回兵救援。

給英布一支軍隊,英布就能回軍定淮南、再做九江王。

事實證明,張良是對的。

韓彭英三人,當真是天下豪傑。

他們不僅超額完成了自己的作戰任務,而且在作戰中實現了力量的壯大。

第三層級,將軍。

灌嬰、樊噲、曹參,都在這一層級。

他們也很能打,但是他們不能獨擋一面。

灌嬰的騎兵部隊很厲害。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一會兒去阻擊項羽糧道,一會兒去攻略邯鄲,要麼是配合劉邦的成皋滎陽之戰,要麼是配合韓信的平趙之戰。

灌嬰打了很多仗,但是他從來都是騎將軍,而不是大將軍。他得一直有人指揮他怎麼去打。

樊噲、曹參也是如此,他們的確很能打,但僅是成就了別人的風采。

他們的戰場表現是攻了多少城、殺了多少敵,而不是打贏幾場戰役。

因為戰爭是王者們的戰場表現,戰役是統帥們的戰場表現,將軍們的戰場表現就只能是戰鬥,只能是可量化的城池和首虜。

3.王者和統帥的共同特徵

劉邦和項羽,都是王者,他們是一個層級。

當王者的,都有組織戰爭的能力,這是亂世裡的“硬通貨”。

當王者的,還得有最佳戰場表現,這是亂世裡的生存底線。

但是,當王者的,還得有好運氣。

因為跟你一樣有能力、跟你一樣很努力、跟你一樣打得出最佳戰場表現的天下英雄,大有人在。

就是韓信、彭越、英布之流,這些統帥級的英雄。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們之所以不是王者,可能只是因為運氣不好。

統帥很容易升級為王者。

劉邦和項羽這兩個王者,曾經就是統帥級的人物。

項梁死後,劉邦坐地升級,成為楚國集團中與宋義、項羽、范增等並列的功勳長者。

所以,受楚王熊心之命,獨自領兵扣關攻秦。

這個時候的劉邦,就是一個統帥。

而項羽跟隨宋義北援趙國,此時的項羽連統帥都不是,他還只是一個將軍。

這兩個本就接近的位階,是很容易相互轉換的。

王者和統帥之間,可能就是位置不同而已。

統帥比之王者,可能就差了一點點的野心。

蒯通勸韓信在齊地擁兵自立,以成天下三分格局。

如果韓信這樣做了,那天下至少就有三個王者:韓信、劉邦、項羽。

英布舉兵反漢,若有爭霸中原的格局、若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他就應該擺出一副爭霸天下、逐鹿中原的架勢。到時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但是,英布小家子氣了,他就想自保淮南楚地,所以身死國滅。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韓信、英布,這兩個人,與王者差得就是那麼一點點野心。

世上本無成功學,王者可能就是風口上的豬。

10年前,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在大城市買了房,現在就都是百萬富翁,甚至已經千萬級了。

這些人買房的心路歷程被記錄下來,能是成功學嗎?

非獨炒房客,那些被所謂的企業家,也是如此。

聽了馬化騰是怎樣創建騰訊帝國,聽了扎克•伯格是如何創建臉書帝國,你能按照他們的路徑複製他們的成功嗎?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所以,成功路徑,不可複製;成功之學,也不能證偽。

因此,王者級的成功者,劉邦和項羽,也得靠運氣。

然而,進化喜歡不安分的基因,運氣總是留給冒險者。

你都不敢踏出第一步,再好的運氣也會與你失之交臂。

而這就是王者和統帥的第一個共同特質就是:他們都是敢於冒險的狠角色。

劉邦從沛縣拉出一支軍隊,就能打遍亂世。

項羽從江東帶出八千子弟,就敢爭雄天下。

韓信從關中帶出一支軍隊,就能掃蕩大半個中國。

彭越、英布都是帶著一群強盜,就成為了一方諸侯。

所以,王者和統帥第二個共同特質就是:他們都能獨立面對複雜世界。

4.穩定需要忠誠,但有些人很難忠誠

組織需要穩定,穩定需要忠誠。

那麼,組織怎樣才能收穫忠誠呢?

除了信仰和價值歸誰,亂世裡、自由市場裡,忠誠的底層邏輯是利益與恐懼。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公司給了你想要的薪水,你就會自然生出好感。

而公司給了超越你自身能力的薪水,你就會自然生出感激。

而當你沒有勇氣面對真實世界的複雜,沒有能力應付現實世界的殘酷,你自然就會生出一種患得患失的恐懼。

你害怕失去工作的機會,也害怕公司突然遭遇變故。

於是,你與公司融為一體,成了一個公司人、單位人或者組織的人。

這時候,你就會生出一種叫做忠誠的東西。

你只想公司好,而不想造公司的反。

而有些人永遠不會貪婪公司的薪水,永遠不會產生患得患失的恐懼。

那就是公司的銷售員,他們有自己的人脈,公司不要他們或公司倒閉了,他們可以帶著自己的人脈另謀高就。

還有適應性強的匠才,他們有一技之長,公司得求著他們,因為他們有看看世界有多大的能力。

那麼,王者型人才和統帥型人才,會是忠誠的人嗎?

他們可能是,也可能慢慢變成忠誠的人。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但他們都可以說不,因為他們有闖蕩江湖的勇氣、有獨立任事的能力。

他們與銷售員和匠人一樣,都是超級個體。

秦末亂世的硬通貨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有了組織戰爭的能力,你就可以橫行天下。

因為是亂世,你的這項技能會一直稀缺。

韓信、彭越和英布就是這樣的超級個體。

他們有組織戰爭的能力,所以能橫行天下。

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樑王、英布為淮南王,他們有爭雄天下的資本。

所以,他們就是那些很難忠誠的人。

劉邦得時時提防他們。

但是,劉邦不用擔心張良。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有這個本事,布衣劉邦便是沛公,強盜彭越便為豪傑,刑徒英布便能做王。

而沒有這個本事,五世相韓的張良也只能屈為謀臣,田氏三兄弟便是誰想打就能打的練級小怪,而趙王歇、魏王豹、甚至楚王熊心,都是做完傀儡便做鬼。

但是,也不是誰有組織戰爭的能力,誰就能當王、稱主公。

因為“硬通貨”是要分層級的。

大家都會打仗,但誰能打、誰更能打、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決定誰當主公、誰封王侯、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2.“硬通貨的層級取決於戰爭表現

第一層級,王者。

劉邦、項羽,在這一層級。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秦末亂世中,項羽稱第二,基本上沒人敢稱第一。

單挑,楚霸王單挑你一個;群毆,楚霸王單挑你們一群。

楚霸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他一直能讓敵人體驗什麼是恐怖。

一出場、一把劍,就單挑了會稽郡守府,斬殺會稽郡守通。

再一出場、再一把劍,就單挑了整個楚軍營,斬殺上將軍宋義。

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楚霸王上演的千古風流。

英雄從不寂寞,楚霸王雄冠天下,漢高祖也不遜“風騷”。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楚霸王的戰場表現,完全來自於他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兩個字:能打。

漢高祖的戰場表現,是綜合了諸多亂世能力的結果,也是兩個字:會打。

蕭何鎮守關中,劉邦則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張良下邑奇謀,劉邦便能捭闔天下,仗打得有章法。

酈食其、隨何遊說,劉邦則得到了天下諸侯相助。

以組織戰爭的能力為中軍,以鎮撫國家為保障,以縱橫遊說為輔助,以捭闔天下為攻略,劉邦便取得了最佳戰場表現,他打遍了亂世諸侯。

第二層級,統帥。

韓信、彭越、英布,都在這一層級。

這三個人,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原因就是他們都有獨立任事的戰場表現。

劉邦要捐關東之地給天下諸侯,只有能幫著打敗項羽。

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張良的建議就是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

因為這三個人都能獨自領軍,並能打出一方天地。

給韓信一支軍隊,韓信就能定魏、破代、平趙、脅燕、定齊,他能打遍天下諸侯。

給彭越一支軍隊,彭越就能讓楚軍後方不寧,逼得項羽兩次回兵救援。

給英布一支軍隊,英布就能回軍定淮南、再做九江王。

事實證明,張良是對的。

韓彭英三人,當真是天下豪傑。

他們不僅超額完成了自己的作戰任務,而且在作戰中實現了力量的壯大。

第三層級,將軍。

灌嬰、樊噲、曹參,都在這一層級。

他們也很能打,但是他們不能獨擋一面。

灌嬰的騎兵部隊很厲害。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一會兒去阻擊項羽糧道,一會兒去攻略邯鄲,要麼是配合劉邦的成皋滎陽之戰,要麼是配合韓信的平趙之戰。

灌嬰打了很多仗,但是他從來都是騎將軍,而不是大將軍。他得一直有人指揮他怎麼去打。

樊噲、曹參也是如此,他們的確很能打,但僅是成就了別人的風采。

他們的戰場表現是攻了多少城、殺了多少敵,而不是打贏幾場戰役。

因為戰爭是王者們的戰場表現,戰役是統帥們的戰場表現,將軍們的戰場表現就只能是戰鬥,只能是可量化的城池和首虜。

3.王者和統帥的共同特徵

劉邦和項羽,都是王者,他們是一個層級。

當王者的,都有組織戰爭的能力,這是亂世裡的“硬通貨”。

當王者的,還得有最佳戰場表現,這是亂世裡的生存底線。

但是,當王者的,還得有好運氣。

因為跟你一樣有能力、跟你一樣很努力、跟你一樣打得出最佳戰場表現的天下英雄,大有人在。

就是韓信、彭越、英布之流,這些統帥級的英雄。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們之所以不是王者,可能只是因為運氣不好。

統帥很容易升級為王者。

劉邦和項羽這兩個王者,曾經就是統帥級的人物。

項梁死後,劉邦坐地升級,成為楚國集團中與宋義、項羽、范增等並列的功勳長者。

所以,受楚王熊心之命,獨自領兵扣關攻秦。

這個時候的劉邦,就是一個統帥。

而項羽跟隨宋義北援趙國,此時的項羽連統帥都不是,他還只是一個將軍。

這兩個本就接近的位階,是很容易相互轉換的。

王者和統帥之間,可能就是位置不同而已。

統帥比之王者,可能就差了一點點的野心。

蒯通勸韓信在齊地擁兵自立,以成天下三分格局。

如果韓信這樣做了,那天下至少就有三個王者:韓信、劉邦、項羽。

英布舉兵反漢,若有爭霸中原的格局、若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他就應該擺出一副爭霸天下、逐鹿中原的架勢。到時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但是,英布小家子氣了,他就想自保淮南楚地,所以身死國滅。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韓信、英布,這兩個人,與王者差得就是那麼一點點野心。

世上本無成功學,王者可能就是風口上的豬。

10年前,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在大城市買了房,現在就都是百萬富翁,甚至已經千萬級了。

這些人買房的心路歷程被記錄下來,能是成功學嗎?

非獨炒房客,那些被所謂的企業家,也是如此。

聽了馬化騰是怎樣創建騰訊帝國,聽了扎克•伯格是如何創建臉書帝國,你能按照他們的路徑複製他們的成功嗎?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所以,成功路徑,不可複製;成功之學,也不能證偽。

因此,王者級的成功者,劉邦和項羽,也得靠運氣。

然而,進化喜歡不安分的基因,運氣總是留給冒險者。

你都不敢踏出第一步,再好的運氣也會與你失之交臂。

而這就是王者和統帥的第一個共同特質就是:他們都是敢於冒險的狠角色。

劉邦從沛縣拉出一支軍隊,就能打遍亂世。

項羽從江東帶出八千子弟,就敢爭雄天下。

韓信從關中帶出一支軍隊,就能掃蕩大半個中國。

彭越、英布都是帶著一群強盜,就成為了一方諸侯。

所以,王者和統帥第二個共同特質就是:他們都能獨立面對複雜世界。

4.穩定需要忠誠,但有些人很難忠誠

組織需要穩定,穩定需要忠誠。

那麼,組織怎樣才能收穫忠誠呢?

除了信仰和價值歸誰,亂世裡、自由市場裡,忠誠的底層邏輯是利益與恐懼。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公司給了你想要的薪水,你就會自然生出好感。

而公司給了超越你自身能力的薪水,你就會自然生出感激。

而當你沒有勇氣面對真實世界的複雜,沒有能力應付現實世界的殘酷,你自然就會生出一種患得患失的恐懼。

你害怕失去工作的機會,也害怕公司突然遭遇變故。

於是,你與公司融為一體,成了一個公司人、單位人或者組織的人。

這時候,你就會生出一種叫做忠誠的東西。

你只想公司好,而不想造公司的反。

而有些人永遠不會貪婪公司的薪水,永遠不會產生患得患失的恐懼。

那就是公司的銷售員,他們有自己的人脈,公司不要他們或公司倒閉了,他們可以帶著自己的人脈另謀高就。

還有適應性強的匠才,他們有一技之長,公司得求著他們,因為他們有看看世界有多大的能力。

那麼,王者型人才和統帥型人才,會是忠誠的人嗎?

他們可能是,也可能慢慢變成忠誠的人。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但他們都可以說不,因為他們有闖蕩江湖的勇氣、有獨立任事的能力。

他們與銷售員和匠人一樣,都是超級個體。

秦末亂世的硬通貨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有了組織戰爭的能力,你就可以橫行天下。

因為是亂世,你的這項技能會一直稀缺。

韓信、彭越和英布就是這樣的超級個體。

他們有組織戰爭的能力,所以能橫行天下。

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樑王、英布為淮南王,他們有爭雄天下的資本。

所以,他們就是那些很難忠誠的人。

劉邦得時時提防他們。

但是,劉邦不用擔心張良。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張子房沒有闖蕩亂世的“硬通貨”。

皇帝劉邦所給他的,已經超越了他的能力,所以劉邦收穫了張良的忠誠。

張良自會與大漢帝國共存亡。

同樣,有鎮撫國家之能的蕭何、有縱橫遊說之能的陸賈,也是如此。

而樊噲、灌嬰、曹參之屬,他們雖然有組織戰爭的能力,但只能被指揮,而不能獨擋一面。

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鴻門宴上嗔目而視、曾讓楚霸王按劍而跽的樊噲,也是一枚壯士。

"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文/減水書生

圖/來源網絡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1.秦末亂世中的能力硬通貨

秦人失鹿,天下英雄共逐之。

那天下英雄憑什麼去逐鹿?

當然是憑能力。

而能力卻有不同,正如劉邦點評三傑所言:

韓信有“戰必勝,攻必取”之能,蕭何有“鎮撫國家”之能,張良有“運籌帷幄”之能。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雖然能力有不同,但要逐鹿天下,這些能力都需要。

而能夠最終奪得天下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英雄或英雄集團。

縱觀秦末的亂世博弈,可以發現有四種能力極為重要:

一種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通俗說就是能打仗的,如項羽、韓信、英布、彭越這些人,他們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武力雄長。

一種是捭闔天下的能力。

也就是謀臣的角色,以張良、范增為代表,該聯合誰、該反對誰,天下格局該怎樣劃定,他們可以設計。

一種是縱橫遊說的能力。

可以充當辯士的角色,以劉邦集團的酈食其、隨何、陸賈最為突出,項羽集團裡也有武涉這樣的辯士,但沒有建立太多功勳。

一種是鎮撫國家的能力。

這是一種內政能力,蕭何為代表。可能最難建功、也最少風采,但必須得有這樣的人物。打仗得要兵要糧要錢,也就是所謂的戰爭資源,這就得靠勤修內政來實現。

在這四種能力裡,組織戰爭的能力是“硬通貨”。

能打仗、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的,才能成為王者。

原因就兩個字:亂世。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這是事勢激烈的亂世,其他能力再強,也抵不過人家的一頓刀槍。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就是不能恢復韓國。

原因是他打不過韓地的秦吏守尉,但劉邦大軍一到,韓地秦吏秦軍便望風披靡。

所以,組織戰爭能力太弱的張良,只能做一畫策之臣。

酈食其有單車下陳留、單車下三齊的本事,但必須得依附劉邦這樣的武力主公,因為亂世要以武力論雄長。

所以,縱橫遊說,必須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

田儋三兄弟,確實有鎮撫三齊的能力,也有這樣的聲望。

他們把田氏大旗一樹,三齊百姓就會自動歸附,要兵就有兵、要糧就有糧、要地就有地。但是,項羽一到,三齊歸楚;韓信一到,三齊歸漢。

所以,鎮撫國家之前,你得先打得下國家、先保得住國家。

亂世之中,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硬通貨”。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有這個本事,布衣劉邦便是沛公,強盜彭越便為豪傑,刑徒英布便能做王。

而沒有這個本事,五世相韓的張良也只能屈為謀臣,田氏三兄弟便是誰想打就能打的練級小怪,而趙王歇、魏王豹、甚至楚王熊心,都是做完傀儡便做鬼。

但是,也不是誰有組織戰爭的能力,誰就能當王、稱主公。

因為“硬通貨”是要分層級的。

大家都會打仗,但誰能打、誰更能打、誰能打遍天下無敵手,才能決定誰當主公、誰封王侯、誰能成為最終贏家。

2.“硬通貨的層級取決於戰爭表現

第一層級,王者。

劉邦、項羽,在這一層級。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秦末亂世中,項羽稱第二,基本上沒人敢稱第一。

單挑,楚霸王單挑你一個;群毆,楚霸王單挑你們一群。

楚霸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他一直能讓敵人體驗什麼是恐怖。

一出場、一把劍,就單挑了會稽郡守府,斬殺會稽郡守通。

再一出場、再一把劍,就單挑了整個楚軍營,斬殺上將軍宋義。

鉅鹿之戰、彭城之戰,都是楚霸王上演的千古風流。

英雄從不寂寞,楚霸王雄冠天下,漢高祖也不遜“風騷”。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楚霸王的戰場表現,完全來自於他組織戰爭的能力,就是兩個字:能打。

漢高祖的戰場表現,是綜合了諸多亂世能力的結果,也是兩個字:會打。

蕭何鎮守關中,劉邦則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張良下邑奇謀,劉邦便能捭闔天下,仗打得有章法。

酈食其、隨何遊說,劉邦則得到了天下諸侯相助。

以組織戰爭的能力為中軍,以鎮撫國家為保障,以縱橫遊說為輔助,以捭闔天下為攻略,劉邦便取得了最佳戰場表現,他打遍了亂世諸侯。

第二層級,統帥。

韓信、彭越、英布,都在這一層級。

這三個人,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原因就是他們都有獨立任事的戰場表現。

劉邦要捐關東之地給天下諸侯,只有能幫著打敗項羽。

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

張良的建議就是韓信、彭越、英布這三個人。

因為這三個人都能獨自領軍,並能打出一方天地。

給韓信一支軍隊,韓信就能定魏、破代、平趙、脅燕、定齊,他能打遍天下諸侯。

給彭越一支軍隊,彭越就能讓楚軍後方不寧,逼得項羽兩次回兵救援。

給英布一支軍隊,英布就能回軍定淮南、再做九江王。

事實證明,張良是對的。

韓彭英三人,當真是天下豪傑。

他們不僅超額完成了自己的作戰任務,而且在作戰中實現了力量的壯大。

第三層級,將軍。

灌嬰、樊噲、曹參,都在這一層級。

他們也很能打,但是他們不能獨擋一面。

灌嬰的騎兵部隊很厲害。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一會兒去阻擊項羽糧道,一會兒去攻略邯鄲,要麼是配合劉邦的成皋滎陽之戰,要麼是配合韓信的平趙之戰。

灌嬰打了很多仗,但是他從來都是騎將軍,而不是大將軍。他得一直有人指揮他怎麼去打。

樊噲、曹參也是如此,他們的確很能打,但僅是成就了別人的風采。

他們的戰場表現是攻了多少城、殺了多少敵,而不是打贏幾場戰役。

因為戰爭是王者們的戰場表現,戰役是統帥們的戰場表現,將軍們的戰場表現就只能是戰鬥,只能是可量化的城池和首虜。

3.王者和統帥的共同特徵

劉邦和項羽,都是王者,他們是一個層級。

當王者的,都有組織戰爭的能力,這是亂世裡的“硬通貨”。

當王者的,還得有最佳戰場表現,這是亂世裡的生存底線。

但是,當王者的,還得有好運氣。

因為跟你一樣有能力、跟你一樣很努力、跟你一樣打得出最佳戰場表現的天下英雄,大有人在。

就是韓信、彭越、英布之流,這些統帥級的英雄。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他們之所以不是王者,可能只是因為運氣不好。

統帥很容易升級為王者。

劉邦和項羽這兩個王者,曾經就是統帥級的人物。

項梁死後,劉邦坐地升級,成為楚國集團中與宋義、項羽、范增等並列的功勳長者。

所以,受楚王熊心之命,獨自領兵扣關攻秦。

這個時候的劉邦,就是一個統帥。

而項羽跟隨宋義北援趙國,此時的項羽連統帥都不是,他還只是一個將軍。

這兩個本就接近的位階,是很容易相互轉換的。

王者和統帥之間,可能就是位置不同而已。

統帥比之王者,可能就差了一點點的野心。

蒯通勸韓信在齊地擁兵自立,以成天下三分格局。

如果韓信這樣做了,那天下至少就有三個王者:韓信、劉邦、項羽。

英布舉兵反漢,若有爭霸中原的格局、若有統一天下的雄心,他就應該擺出一副爭霸天下、逐鹿中原的架勢。到時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但是,英布小家子氣了,他就想自保淮南楚地,所以身死國滅。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韓信、英布,這兩個人,與王者差得就是那麼一點點野心。

世上本無成功學,王者可能就是風口上的豬。

10年前,無論出於何種原因,在大城市買了房,現在就都是百萬富翁,甚至已經千萬級了。

這些人買房的心路歷程被記錄下來,能是成功學嗎?

非獨炒房客,那些被所謂的企業家,也是如此。

聽了馬化騰是怎樣創建騰訊帝國,聽了扎克•伯格是如何創建臉書帝國,你能按照他們的路徑複製他們的成功嗎?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所以,成功路徑,不可複製;成功之學,也不能證偽。

因此,王者級的成功者,劉邦和項羽,也得靠運氣。

然而,進化喜歡不安分的基因,運氣總是留給冒險者。

你都不敢踏出第一步,再好的運氣也會與你失之交臂。

而這就是王者和統帥的第一個共同特質就是:他們都是敢於冒險的狠角色。

劉邦從沛縣拉出一支軍隊,就能打遍亂世。

項羽從江東帶出八千子弟,就敢爭雄天下。

韓信從關中帶出一支軍隊,就能掃蕩大半個中國。

彭越、英布都是帶著一群強盜,就成為了一方諸侯。

所以,王者和統帥第二個共同特質就是:他們都能獨立面對複雜世界。

4.穩定需要忠誠,但有些人很難忠誠

組織需要穩定,穩定需要忠誠。

那麼,組織怎樣才能收穫忠誠呢?

除了信仰和價值歸誰,亂世裡、自由市場裡,忠誠的底層邏輯是利益與恐懼。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公司給了你想要的薪水,你就會自然生出好感。

而公司給了超越你自身能力的薪水,你就會自然生出感激。

而當你沒有勇氣面對真實世界的複雜,沒有能力應付現實世界的殘酷,你自然就會生出一種患得患失的恐懼。

你害怕失去工作的機會,也害怕公司突然遭遇變故。

於是,你與公司融為一體,成了一個公司人、單位人或者組織的人。

這時候,你就會生出一種叫做忠誠的東西。

你只想公司好,而不想造公司的反。

而有些人永遠不會貪婪公司的薪水,永遠不會產生患得患失的恐懼。

那就是公司的銷售員,他們有自己的人脈,公司不要他們或公司倒閉了,他們可以帶著自己的人脈另謀高就。

還有適應性強的匠才,他們有一技之長,公司得求著他們,因為他們有看看世界有多大的能力。

那麼,王者型人才和統帥型人才,會是忠誠的人嗎?

他們可能是,也可能慢慢變成忠誠的人。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但他們都可以說不,因為他們有闖蕩江湖的勇氣、有獨立任事的能力。

他們與銷售員和匠人一樣,都是超級個體。

秦末亂世的硬通貨是組織戰爭的能力。

有了組織戰爭的能力,你就可以橫行天下。

因為是亂世,你的這項技能會一直稀缺。

韓信、彭越和英布就是這樣的超級個體。

他們有組織戰爭的能力,所以能橫行天下。

韓信為楚王、彭越為樑王、英布為淮南王,他們有爭雄天下的資本。

所以,他們就是那些很難忠誠的人。

劉邦得時時提防他們。

但是,劉邦不用擔心張良。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張良有捭闔天下的能力,但是張子房沒有闖蕩亂世的“硬通貨”。

皇帝劉邦所給他的,已經超越了他的能力,所以劉邦收穫了張良的忠誠。

張良自會與大漢帝國共存亡。

同樣,有鎮撫國家之能的蕭何、有縱橫遊說之能的陸賈,也是如此。

而樊噲、灌嬰、曹參之屬,他們雖然有組織戰爭的能力,但只能被指揮,而不能獨擋一面。

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鴻門宴上嗔目而視、曾讓楚霸王按劍而跽的樊噲,也是一枚壯士。

韓信可能造反,張良必然忠誠:亂世裡的忠誠,有什麼底層邏輯?

在韓信面前,壯士樊噲卻只能跪拜迎送,言必稱淮陰侯為王、口則自稱為臣,何止謙虛、當真已屬謙卑了。

而韓信呢?卻羞與樊噲同朝為臣,止不住的感嘆:生乃與噲等為伍!

原因就是樊噲再勇,也只是將軍之才,跟王者統帥不是一個層級。

所以,活著的劉邦,也不擔心他們造反。

沒有他們,王者劉邦的沛豐功臣會是另一群人。而沒有劉邦,樊噲或許仍是屠狗輩。

當然,劉邦也能收穫樊噲之屬的忠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