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張良還有蕭何?他的父親、老婆如何被人搶走?

漢朝 劉邦 蕭何 韓信 張良 語文360 2018-12-04

高處不勝寒,劉邦也不例外,劉邦打下江山稱帝時已經年逾五十,老年的劉邦變得愛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當年一同南征北戰的功臣將領們,尤其是不放心異姓的諸侯,於是有眾多功將紛紛被劉邦殺害。

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張良還有蕭何?他的父親、老婆如何被人搶走?

劉邦上位後,便開始殺害項羽舊部歸降於他的將士,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成了首位犧牲的功臣。

第二年,韓信被小人告以造反之罪名貶官入獄,5年後,皇后仍舊心中不甚惶恐,遂將其騙至長樂宮殺害,且慘遭株連滿門抄斬。

同樣因恐懼降於匈奴的還有漢高祖的老鄉盧綰,二人患難與共,在劉邦逃亡時便陪同他直至稱帝,受封為燕王后也是不堪惶恐被逼無奈,最後也是同樣下場被殺害。

最令人心寒的是彭越,他在陳豨反叛時未聽其相勸一同造反而是繼續忠於劉,劉邦聽聞此事後非但毫無感激之心,卻將其剁為肉醬分給群臣使用,更令人毛骨悚然。

此事一出,英布深知自己也難以倖免,於是一了百了起兵造反,結果劉邦御駕親征將其平定。

正是如此,在漢朝建立後,短短几年時間裡,當初生死追隨在劉邦身旁徵戰的功臣紛紛死在他的手下。

劉邦為什麼要殺韓信

韓信原本是項羽的部下,投奔於劉邦手下後,為其拼死征戰立下赫赫戰功,幾乎是整個楚漢戰爭中無人能比的大將,可即便如此都未能成為劉邦的心腹。

其實早在征戰時,劉邦便在心中對其心生怨恨。當劉邦帶軍身陷項羽的重圍時,其向攻克七十座城池的韓信求助,不料韓信卻不急於救援而是以此為砝碼要挾劉邦以“假齊王”封之。此時的劉邦心中早已劉備假借雲遊以造反之名將韓信逮捕,由於並無確鑿證據遂未能將其殺害,於是將韓信貶職以出氣。此時令韓信對劉邦懷恨在心,策劃了陳豨造反,令劉邦御駕親伐。韓信託病未隨,趁劉邦外出遂預謀進皇宮偷襲呂后與太子。事情暴露後,呂后與蕭何合謀將其騙至長樂宮斬殺了

劉邦為什麼殺張良

自古帝王,都有戰國勾踐那樣範蠡一樣。張良向來身子弱,經常生病,早在劉邦入關後,他就因為生病經常不出門,後來劉邦的江山趨於穩定了,他也就漸漸隱退了。除了參與劉邦想廢立太子一事外,基本上遠離政治核心,在劉邦剷除異性王時也幾乎不參與。

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張良還有蕭何?他的父親、老婆如何被人搶走?

劉邦封給張良的食邑是齊國的三萬戶,張良推辭了,只要了第一次見到劉邦的留地就離開了。他說:“秦滅了韓國後,自己就成為平民,現在作為一個平民能夠受封為侯並得到萬戶的食邑,已經很知足了。現在國家日漸穩定,朝中事有人謀劃,為韓國報仇和封侯的願望也實現了,此生足矣。”據說張良到張師山附近的黃袍山過著隱居的生活,偶爾也會授課,也有說他去修道了。

劉邦為什麼殺蕭何

蕭何在歷史上素有一代賢臣之稱,是西漢王朝的第一任丞相,更是輔佐了漢高祖與漢惠帝兩代皇帝,一生兢兢業業,為西漢這一全新的王朝貢獻良多。那麼為什麼到了最後漢高祖劉邦卻想要殺他呢,這裡面又有怎樣的故事?

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張良還有蕭何?他的父親、老婆如何被人搶走?

蕭何在年少時便做了沛縣的主吏掾,他喜好研究歷代的法律典籍,為人和善,喜愛結交天下豪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蕭何結識了時任秦泗水亭長的劉邦。蕭何初見劉邦時,便認為劉邦不是尋常人,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在蕭何的有心結交下,兩人很快便成為了至交好友。

等到天下安定後,劉邦成為了皇帝。劉邦感激蕭何對他的幫助,便封蕭何為丞相,賞賜他無數的金銀財寶。但好景不長,成為皇帝的劉邦開始猜忌那些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先後殺死了韓信,英布等人。眼看著昔日的同僚們,一個接一個的死去,蕭何明白終有一日也會輪到自己的。

無奈之下,蕭何採納了門客的建議,開始強徵百姓的土地,收斂錢財。有百姓在劉邦歸朝的途中攔路告狀,劉邦聽後大怒,想要殺了蕭何。但劉邦轉念一想,之前在百姓的心中蕭何可是超越自己的存在,那麼現在的蕭何也只是一個普通人罷了,也不是所有百姓都愛戴他的。劉邦覺得自己可以不必再猜疑蕭何了,於是就放棄了殺蕭何的念頭。

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張良還有蕭何?他的父親、老婆如何被人搶走?

一:毫不在乎型——劉邦。

劉邦的父親和妻子呂雉從小路去找劉邦,本想著一家人好好團聚,但是悲催的是,他們正好遇上項羽的軍隊,結果被俘虜,成為人質。

漢四年,劉邦、項羽滎陽對峙之時,項羽為了迫劉邦就範,他給劉邦送來了一封信,信上說:不投降,我就把你老爹放在鍋裡蒸了,然後給你送過去,嚇死你。

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張良還有蕭何?他的父親、老婆如何被人搶走?

二:躊躇猶豫型——林沖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遇到了高俅的兒子高衙內,簡直就是一場夢魘。林沖的妻子張貞娘貌美如花,高衙內一定要橫刀奪愛,可是林沖為了官位,為了已經擁有的一切,選擇的是一忍再忍。

高衙內為霸佔人妻,不惜設計陷害林沖,後來林沖誤入白虎節堂,被脊仗20,刺配滄州。張貞娘選擇了自殺,而林沖選擇了造反。林沖也許在造反的那一刻,這樣問過自己,為何在高衙內調戲自己妻子的時候不造反?如果那時候造反,張貞娘也許就不會死。是躊躇和猶豫害死了妻子,也讓林沖自己形單影隻,痛苦了一輩子。

三:衝冠一怒型——吳三桂

李自成佔領了北京,原本鎮守山海關,手握重兵的吳三桂準備歸降,可是李闖王手下的大將劉忠敏卻闖進位於北京的吳府,霸佔了陳圓圓。陳圓圓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秦淮八豔”之一,長得漂亮無罪,可是挑起了戰爭,這個就不好說了。

吳三桂得知消息大怒,他隨後投降了清朝,李自成在吳三桂所部和清軍的雙重夾擊下,倉皇逃離了京城。陳圓圓被吳三桂所救,一直跟隨吳三桂輾轉征戰。

吳三桂平定雲南後,成為了平西王,陳圓圓也曾一度“寵冠後宮” 後來她年老色衰,加之與吳三桂正妻不諧,便日漸失寵,再後來,她穿布衣,種青菜,佛前一炷香,晨昏三叩首,了此一生。陳圓圓在香消玉殞的那一刻,不知道是否怨恨過吳三桂。

大風歌

【原文】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張良還有蕭何?他的父親、老婆如何被人搶走?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大風勁吹啊浮雲飛揚,

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

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註釋

⑴大風歌: 這是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前195)在擊破英布軍以後,回長安時,途徑故鄉(沛縣)時,邀集父老鄉親飲酒。酒酣,劉邦擊築(一種打擊樂器)高歌,唱了這首《大風歌》。表達了他維護天下統一的豪情壯志。

⑵兮:語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語氣助詞“啊”。

⑶威:威望,權威。

⑷加:施加。

⑸海內:四海之內,即“天下”。我國古人認為天下是一片大陸,四周大海環繞,海外則荒不可知。

⑹安得:怎樣得到。安,哪裡,怎樣。

⑺守:守護,保衛。

⑻四方:指代國家。

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張良還有蕭何?他的父親、老婆如何被人搶走?

【作品鑑賞】

《大風歌》劉邦是在說自己在這樣的形勢下奪得了帝位,因而能夠衣錦榮歸

《大風歌》整首詩僅有三句構成,這在中國曆代詩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三句詩中每一句都代表一個廣大的不同的場景與心境,而且作者對這三句詩真可謂惜墨如金、高度凝鍊。其中第一句的大風起兮雲飛揚,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絕的詩句。作者並沒有直接描寫他與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戰場上是如何殲剿重創叛亂的敵軍,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運用大風和飛揚狂卷的烏雲來暗喻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畫面。

假如說項羽的《垓下歌》表現了失敗者的悲哀,那麼《大風歌》就顯示了勝利者的悲哀。而作為這兩種悲哀的紐帶的,則是對於人的渺小的感傷。同樣的,對第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唐代的李善曾解釋說:“風起雲飛,以喻群雄競逐,而天下亂也。”(見汲古閣本李善注《文選》卷二十八)這是對的。

“群雄競逐而天下亂”,顯然是指秦末群雄紛起、爭奪天下的情狀。“群雄競逐”的“雄”,《文選》的有些本子作“凶”。倘原文如此,則當指漢初英布等人的反亂。但一則這些反亂乃是陸續發動的,並非同時並起,不應說“群凶競逐”;再則那都是局部地區的反亂,並未蔓延到全國,不應說“天下亂”。故當以作“雄”為是。

第二句,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只一個“威”字就是那樣生動貼切地闡明瞭各路諸侯臣服於大漢天子劉邦的腳下,一個“威”字也直抒了劉邦的威風凜凜、所向披糜,天下無人能與之匹敵的那種巨無霸的沖天豪邁氣概。這樣的榮歸故里,劉邦的心情是何等的榮耀與八面威風!劉邦是在說自己在這樣的形勢下奪得了帝位,因而能夠衣錦榮歸。所以,在這兩句中,劉邦無異坦率承認:他之得以“威加海內”,首先有賴於“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局面。

但是,正如風雲並非人力所能支配,這種局面也不是劉邦所造成的,他只不過運道好,碰上了這種局面而已。從這一點來說,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實屬偶然。儘管他的同時代人在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樣的幸運,而他之終於獲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與才智;但對於劉邦這樣出身於低微的人來說,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時代,他的努力與才智又有多少用處呢?所以,無論怎麼說,他之得以當皇帝,首先是靠機運,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與才智。他以當進的人對之根本無能為力的自然界的風雲變化,來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寶座的客觀條件,至少是不自覺地顯示了他的某種心理活動吧!

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張良還有蕭何?他的父親、老婆如何被人搶走?

《大風歌》作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須有猛士為他守衛四方

姑且不論劉邦把他的這種機運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種純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決定的。換言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智;但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還得看機運。作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須有猛士為他守衛四方,但世上有沒有這樣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們並使之為自己服務?這就並非完全取決於他自己了。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最後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寫他的心情與思想,但這最後一句,劉邦關沒有繼續沉浸在勝利後的巨大喜悅與光環之中,而且是筆峰一轉,寫出內心又將面臨的另一種巨大的壓力。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居安思危,如何讓自己與將士們辛勞打下的江山基業,不在日後他人覬覦中得而復失,回到故里後,去哪裡挑選出更加精良的勇士來鞏固自己的大好河山? 使之大漢江山固若金湯!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問。他是希望做到這一點的,但真的做得到嗎?他自己卻無從回答。可以說,他對於是否找得到捍衛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無把握,而且深感憂慮和不安。

也正因此,這首歌的前二句雖顯得躊躇滿志,第三句卻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懼。假如說,作為失敗者的項羽曾經悲慨於人定無法勝天,那麼,在勝利者劉邦的這首歌中也響徹著類似的悲音,這就難怪他在配合著歌唱而舞蹈時,要“慷慨傷懷,泣數行下”(《漢書·高帝紀》)了。

作者介紹

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張良還有蕭何?他的父親、老婆如何被人搶走?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高祖,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歷任沛縣泗水亭長、沛公、碭郡長、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

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

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漢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係。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去世,廟號太祖,諡號高皇帝。毛澤東對劉邦的評價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劉邦為什麼殺韓信、張良還有蕭何?他的父親、老婆如何被人搶走?

中文名

劉邦

別 名

劉季

國 籍

漢朝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沛豐邑中陽裡(今徐州豐縣)

出生日期

前256年冬月二十四(12月28日)

逝世日期

前195年四月二十五(6月1日)

職 業

皇帝、政治家

主要成就

斬蛇起義,推翻秦朝

消滅項羽,建立漢朝

主要成就

設立典章,設立制度

消滅諸侯,維護統一

代表作品

《大風歌》《鴻鵠歌》

廟 號

太祖

諡 號

高皇帝

在 位

稱王5年、稱帝8年

陵 墓

長陵

史書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漢書高帝紀》

封國稱王

漢王(前206年-前202年)

建漢稱帝

漢帝(前202年-前195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