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要殺韓信, 為何張良一言不發?'

張良 劉邦 韓信 韓國 項羽 政治 呂雉 大業 文史類小茶館 2019-08-04
"

張良何等人物?我對他的定義是軍事家和政治家。軍事家就不必多言了,他為劉邦打下江山出了很多奇謀,成了後世軍師頂禮膜拜的對象。可能是他在軍事上成就太高,以至於大家都忽略了,其實張良也是位情商極高的政治家。正是因為這個身份,讓他在劉邦要殺韓信時一言不發。

"

張良何等人物?我對他的定義是軍事家和政治家。軍事家就不必多言了,他為劉邦打下江山出了很多奇謀,成了後世軍師頂禮膜拜的對象。可能是他在軍事上成就太高,以至於大家都忽略了,其實張良也是位情商極高的政治家。正是因為這個身份,讓他在劉邦要殺韓信時一言不發。

劉邦要殺韓信, 為何張良一言不發?


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要有哪些有點?首先要有理想,沒理想的是政客。張良起先是有理想的,作為韓國貴族後裔,他希望趁著天下大亂重新復興韓國。他將這個理想寄託於劉邦身上,跟著劉邦誅滅暴秦。但當韓王信自立山頭,樹起“韓國”大旗時,張良心動了,他覺得自己應該回歸祖國了,於是決心向劉邦辭行,投奔韓王去了。

其次要現實,政治家光有理想不行,理想不能當飯吃,還要認清現實。在韓王信被項羽殺害後,張良復興韓國的理想灰飛煙滅了,如果他還一意孤行,執著於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就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於是,張良果斷選擇重新投靠劉邦,並絕口不提復興韓國的事情。

只有在理想與現實中把控有度,時時做出調整,才能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生存下來。韓信偏偏是個只懂得打戰不懂政治的軍事家。

比如,當劉邦被項羽20萬大軍團團圍在滎陽之時,身為第二集團軍統帥的韓信,不但不火速救援,還變相要挾劉邦封他做齊王。這是一名臣子該做的事情嗎?這是商人間的討價還價。氣得劉邦想現場開罵,誰知站在一旁的張良一眼看穿了天下大勢:此刻怎麼能與韓信翻臉?韓信助漢則劉邦勝,助楚則項羽勝,必須穩住韓信才能成就大業。

"

張良何等人物?我對他的定義是軍事家和政治家。軍事家就不必多言了,他為劉邦打下江山出了很多奇謀,成了後世軍師頂禮膜拜的對象。可能是他在軍事上成就太高,以至於大家都忽略了,其實張良也是位情商極高的政治家。正是因為這個身份,讓他在劉邦要殺韓信時一言不發。

劉邦要殺韓信, 為何張良一言不發?


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要有哪些有點?首先要有理想,沒理想的是政客。張良起先是有理想的,作為韓國貴族後裔,他希望趁著天下大亂重新復興韓國。他將這個理想寄託於劉邦身上,跟著劉邦誅滅暴秦。但當韓王信自立山頭,樹起“韓國”大旗時,張良心動了,他覺得自己應該回歸祖國了,於是決心向劉邦辭行,投奔韓王去了。

其次要現實,政治家光有理想不行,理想不能當飯吃,還要認清現實。在韓王信被項羽殺害後,張良復興韓國的理想灰飛煙滅了,如果他還一意孤行,執著於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就是飛蛾撲火,自取滅亡。於是,張良果斷選擇重新投靠劉邦,並絕口不提復興韓國的事情。

只有在理想與現實中把控有度,時時做出調整,才能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生存下來。韓信偏偏是個只懂得打戰不懂政治的軍事家。

比如,當劉邦被項羽20萬大軍團團圍在滎陽之時,身為第二集團軍統帥的韓信,不但不火速救援,還變相要挾劉邦封他做齊王。這是一名臣子該做的事情嗎?這是商人間的討價還價。氣得劉邦想現場開罵,誰知站在一旁的張良一眼看穿了天下大勢:此刻怎麼能與韓信翻臉?韓信助漢則劉邦勝,助楚則項羽勝,必須穩住韓信才能成就大業。

劉邦要殺韓信, 為何張良一言不發?


於是張良偷偷踢了劉邦一腳提醒他。這就是一名成熟政治家應該乾的事情,不能意氣用事,韓信不成熟,劉邦要成熟。劉邦明白了張良的意思,立刻變臉哈哈大笑:“韓信真沒出息,男子漢要當就當真齊王,當什麼代理齊王?”

從這件事上,張良和韓信還有劉邦的政治水平高下立判。

等到天下歸漢後,張良深知,劉邦這個皇帝做的不踏實,朝內有一幫驕兵悍將,嚷嚷著要好處;朝外有一群諸侯王,各懷鬼胎。他自己被封了個留侯,子孫後代衣食無憂,自以為應該到了閉口不言,功成身退,明哲保身的時候了。

劉邦要殺韓信,張良不開口,因為他知道勸不動,劉邦和韓信的矛盾已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這是皇帝與諸侯的矛盾,也是中央集權和地方勢力的矛盾。劉邦想要坐穩皇位就要殺光這些手握重兵的異姓王,縱使韓信立下蓋世奇功,威脅到了皇位還是要死,這是政治問題,不是道德問題。既然如此,張良已算到結局,為何還要把自己攪進渾水之中?搞不好,劉邦懷疑起自己來,張家也要滿門抄斬。

等到呂后掌權後,政治環境更加嚴酷,張良乾脆對外宣稱自己修仙了,依靠自己的政治智慧,躲避宮廷中的明槍暗箭,求得安度晚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